【渐构】被歪曲的工人:一个“恶意讨薪”与概念遮蔽的故事

作者: YJango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12-28 20:09:53 浏览:63158 次

【渐构】被歪曲的工人:一个“恶意讨薪”与概念遮蔽的故事

双恩妃都好喜欢怎么办:
偷换概念这招杠精特别喜欢使用。解法也很简单,就是不理它的概念,就说我的事实,不进入他的概念中。而杠精只有概念没有干货,就会显得很虚。

【回复】这里倒不是在说偷换概念,当我们指责他人偷换概念时有一个前提——双方享有有一套共有的概念系统,都在这个概念系统里面回答问题,这时,一个人提出不和这个概念系统相兼容的概念,他人才能够指称他在偷换概念。 比如双方本来都在聊一个几何学问题的时候,双方本来应该是共享一套包括三角形、圆形以及各种几何学知识的基于各种数学概念的概念系统,但对方在和你争论的过程中发现他的解法错了,你其实才是对的,便突然和你扯量子力学,扯数学学得好能够帮助买菜吗这些问题,他便从原来的数学概念系统调换到物理概念系统甚至是常识的概念系统。 这时才能算是偷换概念,无视双方是不是共享同一个概念系统,盲目对对方进行“偷换概念”的指责,很容易陷入一个名为“偷换概念之偷换概念”的怪圈。 所以视频里讲的,反而不是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意味着用一个概念来换另一个概念,概念要想生效,必须共享同一个概念体系。 而这个视频讲的不是偷换概念,而是“概念”本身对于现象的遮蔽作用,因为所以概念本身都是选择性表达,都具有简化功能。
【回复】回复 @p名字真难取 :你说的那是转移话题,转移话题不是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改变事物的性质,导致原本正确的事实被遮蔽,另外本文视频说的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例子,你理解的什么共有的一个前提并不重要,这个前提应该是公众的,广泛的,就比如说欠薪必须还这个事,这是大众公认的概念,此时不管你双方对这个概念有什么误解,都必须遵守这个大众的理解,不然就是文盲
【回复】概念是我们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即便你有干货,你认为你说的是事实,也只能用概念的方式把它讲出来。
solmyrrain:
女儿刚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要求他们尽量少用成语,因为用了成语细节描写就没了。跟这个概念遮蔽应该比较类似

【回复】可能受到了台湾一个作家的影响,🤣,那个台湾作家说要少用成语,会更多人看得懂,实际上,随着教育的普及,成语门槛本身在变低,甚至,乡下也有各种各样的俚语和俏皮话,不用成语这种刻意化,压根没有必要[笑哭]
【回复】小孩子不懂几个成语的,老师这么说只是怕乱用。
【回复】回复 @solmyrrain :儿童教育理论一套一套的,同一个观点时而支持时而反对,理性看待。我儿子两三岁,还没上学,经常说成语,因为一个成语就是可以很恰到好处的表达想法,这是我认为成语的优点,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大段话,最后发现只需要说四个字别人就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了,非要舍近求远,感觉没必要。 还有一句话,要让孩子信你,而不是老师,我妹大学的时候跟我爸争论东西还一口一个我老师说的xxx,以前没在意这个问题,最后费了好大劲才让她明白家人大于老师这个道理。
蛋疼的昵称已存在:
概念的反面就是具体,用概念归类阐述一个事情时就是在忽略具体的东西有选择性的归类某种现象,还有对概念的泛化更是对现象的扩张。以前没有所谓“直男”的概念,一旦有了这个词你就能把很多行为归类为所谓“直男”,而忽略这个具体的人这个直男的所思所想和行为的正确与否。面对约会的女性我应该为她拎包吗?有义务为关注她维护照顾她的情绪吗?这种关系对等吗?我愿意为了关系付出但不是因为怕会被定义为“直男”而付出,你必须有得选而且还得是我自己选,这种强行定义就是忽略具体的人的所思所想帮你选择。当然这个“直男”我只是举个例子可以套用到任何事上。

【回复】同一桩买卖,以前货比货,现在炒概念。具体价值需要量化,现在直接说钱就势利,自降身价,只能用概念把对方的东西贬低拿到主动权话语权。以前的竞价者,有了概念就能走到一起哄抬价,有少数人会得益,市场泡沫化,成交量下跌。
【回复】所以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把人当成一个个体看待
【回复】[doge]知识点学的不错,随堂测试一百昏
没事喜欢探个头:
所以拿锤子🔨讨要自己烂尾楼说法的大哥做的对[吃瓜]他用最直观的方法补充了平面化的信息,千千万万个他这样的人的愤怒情绪,以及这样的情绪会造成的一种结果

我不是go管理:
本人郑重声明,不认识up,误点关注,不理解标题以及内容含义,未参与任何线上和线下讨论

【回复】本人郑重声明,认识up,特别关注,理解标题以及内容含义,参与所有线上和线下讨论[doge]
高斯的绝妙定理:
该视频是《打造AI时代的终身学习力》课程提到「用概念来理解世界的遮蔽现象」时所用到的一个例子。抑制这种现象的一个方法是:用多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体系,来解读同一个现象,交叉验证。

清泉涧上流:
感觉举例的故事和诸葛亮骂王朗。 诸葛亮偷换的概念有着相似性。 王朗讲天下大势,天命所归,诸葛亮知道在这个概念上讲不过他,于是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一样

【回复】读不懂的人才只说丞相人身攻击,司徒讲的天下大势!
【回复】王朗这种小人也配谈天命吗?
【回复】还得是孟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嘎嘎嘎嘎嘎嘎
银白Ginbai:
好,这封面好[doge] 资本家的邪恶表现的出彩[doge]

吐司就要吃桑:
这就是议题设置,具体一点的例子可以体现为‘争夺对一个现象的命名权’,再具体的详细例子可以参照UP之前的一期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u411K7La

仅剩虚无的一切:
娱乐时代娱乐至死,稀缺的就是紧盯要点较真的人,一点娱乐屁大点料就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走了

【回复】进化是痛苦 是因为环境被迫逼你
子夜微明:
我认识一个知识区up主因为谈这些话题的视频百万播放被封了一个月,还好你现在凉了

【回复】看看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审核的人大多不是傻子
LemonMinTea:
Up怎么突然高产了?年更up一个月更新了3条视频?!

爱仓鼠小黄球:
立马想到有些杠精的管用招式,瞎扣帽子[藏狐][藏狐]

jose_F:
这个可以用来解释争夺话语权或定义权的行为吧?比如说韩战、朝鲜战争、抗美援朝,其实讲的大体上是一个事件,但是用词人观察事件的角度、对事件的评价其实已经有一个基准点了。

【回复】回复 @pikopaka :至于抗美援朝,确实究定义会不一样。但是我的意思是,例如我们在讨论长津湖,韩战中的长津湖战役、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那么这里三个词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回复】回复 @pikopaka :正是基于韩国给自己改汉名导致朝鲜有专指北朝鲜的一层含义,所以我说朝鲜战争和韩战有话语权的问题。朝鲜半岛的国家本来就叫朝鲜,现在两个朝鲜发生战争,称呼却是其中一方的国名命名叫韩战。这是不是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支持(偏向)韩国的立场?
【回复】不一样,人和事件都不同。韩国擅自给自己改汉名,大陆以外的华人媒体都用韩战。日本也用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不包括朝鲜内战部分。
沃克飞龙:
我们之所以在概念抽象用的这么娴熟,可能和我们看世界的一个模型有关, 就是看 ,如果我们去仔细思考看 光从物体反射到眼睛这个事情,其实我们看见的就是物体表面的反射,而且你看这个事情可能会受到物体鲜艳程度影响到关注点,因为鲜艳点而放弃对其他事物的对焦。 如果我们 用眼看世界的模型和 信息传递或者概念抽象模型有相似性的话,那么这两个模型有没有共同的缺陷了? 比如一个现象 一个物体高速从你身边经过你看到的、多个物体从你身边经过你看到的、多个不同物体从你身边经过你看到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有些东西是好像看见了,多个不同物体从你眼前晃过 如果你没有抽象语言去记录描述,你能感受到的就是东西晃过而已, 那么在信息传递或者概念抽象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该账号封禁申:
视频故事纯属虚构,仅为讲解【概念的遮蔽特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恶意讨薪 渐构 概念遮蔽 上班族 农民工 老板 讨薪 认识论 学习观 生活更好计划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