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构】辅导作业,家长讲到崩溃,孩子死活不会的原因竟是……

作者: YJango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4-02-13 21:36:00 浏览:60585 次

【渐构】辅导作业,家长讲到崩溃,孩子死活不会的原因竟是……

錯_-誤:
更粗糙一点解释,这个就是前置知识缺失的情景 在我的实践中,应对这种问题的策略是先增加材料的广度,同时学习多个材料,但是不深挖 等到若干次迭代后,有了充足前置知识时,再进行逐个突破

【回复】回复 @錯_-誤 :那是你前置知识比较丰富。断墨讲了基本流程,不过没讲如何判别什么属于泛化的内容,什么属于记忆的内容,没有前置知识的人用起来也会有些吃力,新做的这个付费课程讲得那么底层,直接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开始讲,原因也是为了彻底补上对【泛化还是记忆】的判别方法。
【回复】回复 @錯_-誤 :会有的,都会有的,你想知道的,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知道的,该有的都会有。就是做视频的产能不足,等等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回复】回复 @YJango :顺便夸一夸你出的断墨寻径真的好用[吃瓜]
星邃靈眸:
有些人真的就是:这题我不会!哪里不会?嗯……都不会!你从头给我讲!这就让人特别无奈,甚至是无语……相比之下,那些能明确说出来知识点或者工具的使用方法都清楚,但不知如何运用以解题的人都已经是会问问题的了,已经进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了。那些一个劲表达不会,根本不清楚自己哪里出问题的,甚至是都很难理解自身的问题所在的人,真的就近乎无解了……

光影交织丶:
我是名教师我父母也是,我先举个反例,我属于那种能够举一反三的人,成绩也一直不错所以我父母几乎就没教过我题。高三复习,我问我爸一个扑克牌魔术中的数学概率模型,其实对于我来说可能一句话甚至可能只要一个思考方向就足够了,但我爸把概率从头给我讲了一遍,用时一下午。后来当我也成为一名教师我开始理解这种看似费时费力的方法。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认知偏差时从最基础的定义开始重塑一整套完整的逻辑体系是稳定有效的。不过随着我个人教学经验的增长,我发现探明学生的误区在哪里,剖析确定引发认知偏差的具体原因可能是一个更优秀的教学突破口。 当然我和父辈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可能和我们的教学环境有关系,我父亲是重点高中的数学教师,每年90%的重本率使得他只要把课上的足够细致优秀,学生是有能力完成自我纠错的。而我就职于培训机构,面对的更多是需要帮扶的潜力学生。 最后我想说每个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社会关系、认知途径的不同一定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模式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叫有教无类吧

【回复】实际情况更复杂,那就是基础差太多,处理器不行,内存也不行。
【回复】高情商:因材施教 低情商:砸钱一对一
米酒郎:
辅导慢一点的孩子,反复明确前置概念非常重要。不行就要前置的前置。

【回复】但你不能扯太远,他们兜不住,说白了,处理器不行内存也不行,根本搞不了长逻辑,弄不清重点
【回复】回复 @哗喱姬 :是的,前置有问题就先解决前置,教孩子本来就是长远的过程
【回复】具体到这里,就是如何设方程组,但是不少学生是学了方程,都不用教,自己就会这个
卍黑桐仁:
基础知识储备不够,解决问题的模型掌握的不够,看起来是无法顿悟,其实还是学的不够扎实

让我们wander:
讲道理有些基本概念,家长本身也是缺失的,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未知数,为什么可以消元,什么情况下能消元这些东西的完整定义讲道理很多人也是说不出来的,当孩子带着这些疑惑去问老师问家长的时候,多半也是你别管了就这么算就行

【回复】回复 @全能者之夕 : 我就是这种。表现在方方面面。学习时候的一个步骤会卡我一整天,这年纪大了,去学个舞蹈,跨从左到右还是右到左的问题让我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你去问老师,老师就会说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不然你腿怎么动呢,不然怎么转身呢。可我就是怎么说呢,每次每次都会卡在这个地方,好像是记忆力的事儿记不住动作又好像不是。真羡慕那些每次一上来就能做对,不用纠结迈左腿还是右腿的人了。她们似乎就是不用思考,不会像我这样卡到根本进行不下去。
【回复】回复 @疯language :由皮亚诺公理即可得1+1=2 你不会是跟哥德巴赫猜想搞混了吧[滑稽]
【回复】我更认同无法表达这个理论。 这些概念说出个为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但让别人能听懂不好做到,因为一定程度上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未知数是什么,在方程里尚未明确的数。 然后现在有两条路,一是明晰概念、再做一个拓扑排序啥的解耦,二是,通过别的方法让概念相互收敛。 一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连数学都是不完备的。剩下只有二。 (然后目前我认为机器学习里的概念对齐就是二。)
超猫蓝威:
比较麻烦的是大人也找不到传授小孩学习方法能理解的模型。。

【回复】课本,从定义开始,太管用了。
【回复】人连自己都不一定能理解自己,还是别难为自己能让别人理解了。
【回复】所以严格的逻辑无敌[吃瓜]
炸你火车洞: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1+1=2,气得老妈狂叫,方圆十里的邻居都听得到[doge]不过后面慢慢明白了

【回复】数学里好多公理都是认为规定的,不上数学系还真不知道[笑哭][笑哭]
【回复】需要用到皮亚诺公理和加法的定义才能证明,这些都是数学系的内容
【回复】(ಡωಡ)就是就是为什么1+1=2 大人只说1+1=2但这知识符号 图像 这个图像符号和现实是怎么进行关联的大人又不解释 (ಡωಡ) 1是什么意思 2是什么意思 这个不解释 当然听不懂
末雪之时:
高中给同学讲题时就发现了,很多时候周边的同学不懂来我问题,发现他们不是不懂现在老师讲的那些概念,而是更初级的一些以前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学的概念没法理解、应用到现在的题目中

【回复】当大家都对勾股定理深信不疑时,一个人突然问了句“什么是边长?”,于是后来发现勾股定理实际上只是边长定义的一种同义反复罢了
【回复】丢的太多,难补,思路少,缺乏自我思考能力
【回复】回复 @海燕薯片配桃汁 :建议看对人再回复
迷子MAIGO163:
这个很正常,我大学的时候,某些只会讲ppt的老师,经常会问我们,他明明讲的那么清楚了,为什么我们还是不懂[嗑瓜子]

【回复】字我都认识,还用你念?[doge][doge][doge]
【回复】啊?大学还有人在听课啊?
双恩妃都好喜欢怎么办:
我上学时,同学问我题,我从来都不是从头到尾给他讲一遍。我反过来让他自己讲,他怎么想的让他自己一步一步说出来,看他卡在哪里了,哪里跑偏了,一句话纠正一下就可以了,简单高效。

【回复】回复 @干劲同学提不起喵 :让他滚蛋,除非你是他爹。
【回复】羡慕首都的教育,唉[喜极而泣][喜极而泣]
【回复】我家教带小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方法,但是对方依旧不耐烦,还是因人而异吧,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要看对方是不是真的想学
xX牛犇牛Xx:
我教我儿子时用的方法是尽可能直观或可视的。我甚至都没有说过未知数几元几次方程或消元法这些名词。。。 概念1:等于这个符号就是天平。代表的意思是左边和右边的东西等值(形象化可以理解为两边一样重)。 概念2: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状态,对天平左边做的任何动作(加减乘除),右边也需要做一模一样的事。 概念3:等值的东西在天平上可以随便替换,替换不会影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果。 概念4:多个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时,把所有天平左边东西总和一起,依然会跟右边所有东西的总和相等。 好了,完事。剩下的问题孩子自己去思考。按照上述概念规则由着他随意去操作,他总会整理出自己一套做法。

系色望xozox:
老师不是也这样?然后用着看不起人的语气和眼神对待学生。

【回复】老师当然也会有知识的诅咒。老师会想,明明教过这个学生了,这个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就会下意识地去思考为什么,一旦觉得这个学生是不认真,不努力,不学习,就会发脾气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比如厨师长,运动教练。经常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不过,也正常,“骂”也是一种反馈,表示徒弟做的不到位,需要改进,也属于教学信号的一种,一般骂个两年就出师了。
【回复】回复 @系色望xozox :老师会对笨学生的往往包容度高于聪明学生。一般而言,就是当老师认为该学生屡教不改,有态度问题时才生气。
【回复】“看不起”到不会。如果老师认为这个学生犯得错情有可原,就并不会发脾气
账号已注销:
本质是教育者已大量训练简单知识,堆砌复杂时不再需要推导简单。但受教育者无基础,且教育者将训练过程内隐化的结果(⌒▽⌒)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班级里的学霸同学对着学渣:“这么简单你都不会?”

Ashin10:
我和女同事解释为什么要接地,我就打比方,说电流就像水,你喝下去多少出来也是多少,不会凭空消失 她说,不会吧,喝下去,水不就没了[辣眼睛]

终于好起来了:
还是家长的水平不够,孩子不理解的问题,从题目推导到定理,如果再不解决,继续往前推导到公理,公理是极其简单到不证自明的。哪有什么知识诅咒,更多的是家长也无法从公理的角度把题目拆解开

【回复】就是这样[笑哭]我小学有的题目一直搞不懂类似于“a+b=c,那么a=c-b”,我爸教我“等式前面移到等式后面,正号要变负号,负号就要变正号”,我当时连正负的概念都没接触过完全理解不了为啥,更加迷糊了,每次做题还是错,然后我爸就气急败坏地吼我然后扇我耳光。 后来学校老师讲到这个知识点根本不是这样讲的,老师讲的是“a+b=c,那么a+b-b=c-b,所以a+0=c-b,所以a=c-b”。我一下就懂了。
【回复】回复 @特战光明star :不是漏了一步,很多人自己就是个水货,还根本意识不到,想要教别人。没一千的理解,不要讲五十的问题,要是再气急败坏,那就连人品都败光了,孩子战战兢兢还学个屁[傲娇]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步骤的问题,方程跟等式从本质上就是有区别的。 比如3+4=7,从来都是等号左边是题目,右边是答案,就是“3+4=?”,在没学过方程的孩子眼中,就有这样的一种理解:等号左边是“只有老师和课本才有权力指定内容的【题目】”,等号右边是“必须自己填写的【答案】”。这时你突然拿出一个“3+x=7”,问x等于几。这已经超出孩子的理解范畴了,首先孩子就会思考,为什么等号右边该我填写的地方让课本(或老师)填上了?然后才轮到x是个什么玩意,然后就是两边不相等为什么用等号连接(3+4=7,左边是7,右边也是7,这个用等号连接很正确。但3+x=7是什么鬼,不应该是3+x=3+x吗?最多最多变成3+x=7-4+x……),最后才轮到移项变号什么的[尴尬]
【回复】回复 @强力精神污染 :这个确实是你爸漏了一步,教人的时候经常会把过程的步骤漏了,因为用多了就只记得结论
大爱铁观音:
当一道题不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概念没有形成记忆,如果有超过一个,就一定会出现:你是怎么想到的?简单说,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并没有诸字去看待,而是以一句话去看待,大脑在潜意识中略过了自己并不懂的词汇

十二水合硅酸铝钾:
辅导孩子不难啊 就算没有皮带,拖鞋也行了[OK]

【回复】好家伙,小心孩子长大拔你氧气管[doge]
【回复】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产生的压力,只会使孩子害怕紧张,注意力涣散,彻底破坏学习的理解记忆。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都是无能无知的行为表现。
【回复】只要饿两天就会发现小孩学习效率提高百倍,死亡边缘的刺激可以彻底激活孩子的潜能[doge]
黑洞核心:
必须要从被教者的视角分析问题 才能更快找到困惑所在 所以说作为“老师” 必须对同一个【知识点】 有多种【模型构建方式】 就像“重新成长很多遍”一样 正如——温故而知新,尝试从不同的起点到达同一终点[嗑瓜子]

学习 教育 作业 渐构 家长 辅导 辅导作业 知识的诅咒 学习观 YJango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