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溺一响,王阳明登场”龙场悟道,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作者: 一知半解书分类: 影视剪辑 发布时间: 2023-09-16 12:38:22 浏览:768700 次

“悬溺一响,王阳明登场”龙场悟道,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NARCissim:
我读先生的书,觉得知行合一,难在行,人人知己欲,但非人人可破欲,能够在大风中定住心志,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那条路,还可不断反省自己提醒自己,这才是最难的。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回复】回复 @乌桃奶茶杯 : 我个人看法是源于自己的能力,他年轻的时候沉淀的和感悟的太多,因为父亲是状元,他有能力想做也会去做,练武读书。在仕途和见识中树立起来自己的世界观,他也很普通但也是圣人,一步步走过来从稚嫩到成熟
【回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客观性表达 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知要行要合一 而是知行本就一体 做不做他都是一体 做不到不是不成行 而是一开始就没知 如果真的知必然能行
【回复】你说的我认同很大一部分,可是,难在行,这三个字我不这么认为,行的原因是因为有知,知行是合体的,知行合一是必然的规律,没有知无法做出行,所以不是说行难,应该是知不够深,所以你以为你知了,但其实你行不出来,就好像你以为你自己很善良,但往往会做些坏事,这时候你不应该觉得行难,你应该觉得自己对善的理念还不够深吧,未涉深,若是胡言,请原谅
君洛子安:
龙场悟道放在玄幻小说中,也是相当炸裂的[星星眼]

【回复】别人入大道,斩尸,拼命 他 阳明:我以得大道,你便是我那所谓的自我尸吗,我若斩你,我便得我,若不能斩,你便是我,入我观之境,去否,留否,果皆是我,我已成了
【回复】回复 @轩辕兔爷 :斩业非斩人!业火烧不尽,韧草春风起!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春风不语即问本心! 可本心随风摇摆,谁有磐石之定? 王阳明最终悟得却被现代人所摒弃,沦为那些酒肉皮囊嘴中的牌坊言。
【回复】放在群星里,多少是个唯心主义文明的大先知
纵横百合捭阖:
大明朝真是什么运啊[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出了不少大才,但是没一人能力挽狂澜,至多能稍稍阻挡一下大势……
【回复】回复 @其实我想找个好名字的 :所以说很多事情非人力所能为,就是千古圣贤也无法阻挡大势所趋
【回复】明朝国运正如明字,思想文化也发展到顶峰,继春秋战国之后再出现了思想大家王阳明等等
可怜可爱郭桑:
我觉得nb的地方在于,以前考研的时候知行合一不是唯物的,但是后面有大佬引用后变成唯物的了

【回复】我一直都觉得阳明心学是唯物的,不理解为什么高中把它定义为唯心的。他这个心是本心,本心是良知,良知也就是所谓的知,而他强调知行合一,行就是物,心不为外物所干扰,但从来没有否认过外物的影响,反而要求不断在行中更改知,这与格物致知是相似的,我感觉他真的是唯物的,把认识论认为是唯心的,把方法论放在一边不说,不是很理解。
【回复】回复 @可怜可爱郭桑 :也不能全这样说,因为中国古代哲学从老庄到王阳明,充满了辩证,但是受制于生产力的原因,是没法更进一步的,心学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在那样的生产力下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
门外权贵天源星: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回复】回复 @夓䶞 :不不不,绝非唯心,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在你看到这朵美丽的花之前,美丽在你心中早已有了定义,而绝非是你看到这朵花之后,才知道了美。他认为人心中的良知也是如此。
【回复】儒释道三教合流,理解这句话才能入门阳明心学
星肓:
因为人人都要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都会有情绪和欲望。 知行合一太难了。而此心光明也非常难啊。

【回复】知行合一是普遍规律不是一种境界,知道多少就做多少,如果你做不出来,那么就不是真的知道
【回复】其实吧,你也在知行合一,每个人都在知行合一,所以说,人人都是圣人,是没错的,很简单,你的肉体不会自己动起来,他是你指挥的,你的认知指导你的行动。
【回复】知行合一是一个普理,不是境界,一个人知道要想成功必须很努力,但是他做不到这并不是知行不一,因为他更明白安逸享乐比努力拼搏更舒适。
牢大的大黑肘:
知行合一人人以为他是当朝文曲星但他有何日遣冯唐的忧愁以及千人众平定南方叛乱的武才但终究只是在晚年疲惫衰老之时才被重用只恨天不假年[大哭][大哭]此心光明,人人皆可成圣人

【回复】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注定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
【回复】这都算不错了,你看看于谦[笑哭]
【回复】回复 @猫猫的状态啊 :确实,一群老不死位居高位却不肯让有能之人上位尝试,活该灭国[星星眼]只是苦了老百姓[吃瓜]
真ikun无所畏惧:
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啊

【回复】回复 @微光-尘缘 :朱熹私德有亏。孔孟王都是公私兼顾的。朱熹在我看来还不如董仲舒,搞个存天理灭人欲,简直不可理喻
【回复】回复 @知行合一与人为善 : 肯定不是曾剃头啊,他要是圣人。常凯申都能算圣人了,你也是圣人
【回复】回复 @知行合一与人为善 :孟子叫亚圣(仅次于圣人),王阳明叫半圣,好像是这样,不对请指教
叶大虾爱吃虾:
人人都知如何成圣 人人都成不了圣 因为知行合一很难很难很难难难难

【回复】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回复】知道努力是对的,更知道不努力很舒服,一个人的知是有优先级的,行为服从内心更认可的知,知行合一是一个法则
正德皇帝镇国公朱厚照:
王守仁一辈子反对程朱理学,死后竟然进了孔庙,多么讽刺,多么荒唐。

【回复】他是儒生鸭 兄弟 虽说当时程朱理学是官方学说 可阳明心学主体是儒学 所以他入了孔庙
【回复】都是儒家流派,进祖师庙下陪祀没毛病。
【回复】他没有反对只是认为程朱理学不够完善
华语鬼坛:
王守仁,号阳明,乐山居士。推崇知行合一,反对格物致知,那时候有个故事就是盯竹子,他想知道格物致知对不对,最后觉得朱熹在放屁,开创阳明心学,从心出发才能参透万物。有个成语叫龙场悟道,就是他成为圣人的开始,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最后半个曾国潘。高中的时候刷视频知道了这个人,于是买了别人写的自传《王阳明传》,他真的是个大佬,门徒遍地,又会谋划军事,打仗那是一个神,还有他的成长史,就是个气运之子!无数次经历死亡,总能险象环生。巅峰时刻,宁王反叛,他领着仓促募兵的2w民兵把反叛军打垮了!

【回复】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为善去恶,然后诚意正心,然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至善而后有定,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人需事上练,方能静一定,动一定!龙场悟道才真正的理解格物致知根本!格竹子事件是按着朱熹门徒娄凉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现象来格的!并没有透过现象观到本质!后面你提到的阳明丰功伟绩验证了《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怎么积善呢?为善去恶,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大学》翻过来倒过去的强调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基础还是格物致知!就是悟道的敲门砖!庄子: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格物致知就是一步一步达到胜物不伤的终点!胜物不伤就是动亦定,静一定!
bili_67956115:
电子流水线不也是个悟道的好地方,降噪耳塞一带,手上坐着,思绪却已经飘到云层之外,都说无聊,但若,能遇事就想为什么,那也是非常有趣了。

【回复】哈哈哥们就是喜欢这样,辞去文员进产线了
【回复】哎 醒醒醒醒 这还没下班呢?[滑稽]
赞比西河的鼠鼠:
王阳明:面壁者王阳明,我是你的破壁人[doge]

【回复】阳明:我以得大道,你便是我那所谓的自我尸吗,我若斩你,我便得我,若不能斩,你便是我,入我观之境,去否,留否,皆是我,我成了, [doge]桀桀桀桀[doge]
【回复】回复 @春秋知我罪我 :三体,罗辑
【回复】[tv_doge][tv_doge][tv_doge]好家伙
青云Chalwyn:
虽然我是带专,但我们的校训就是“笃学励能 知行合一 ”,我一直记得。

【回复】以恶念,行恶事,这不也是知行合一吗?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缺一不可。
【回复】回复 @我只是路过啊1 :恶即是心不知。
【回复】回复 @我只是路过啊1 :有一点我说错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应该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会鸾烟: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去拔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入梦达瓦里氏:
为啥我和王阳明悟出来的东西完全相反?人人皆有俗念和欲望,自私是人的正常行为。良知才是人的非常态。左右摇摆,混乱才是人的常态。[doge]

【回复】俗,恶是常态,而整个面都认同这个方向,这个社会就完蛋了。
【回复】你悟到了是什么,他不但悟到了是什么,还悟到了该怎么做
【回复】是因为你看的角度不同,王阳明是从人最开始对世界淳朴无杂的本源进行禅悟。你认为恶可能是因为未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恶,而直观的下结论。[奋斗]
秋叶聚散惊寒鸦:
up主说的不错,成为圣人的方式是知行合一致良知,而不是致良知,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就是只要致良知而不提知行合一,明朝后期的党争和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和心学弟子只说致良知而不提知行合一也有关系。

鹤欺龍:
顺境读李白,逆境读苏轼,绝境读杜甫,李白的豪迈,苏轼的乐观,杜甫的悲凉,至于躺平读王维最合适。

【回复】额,和王阳明老先生有关系吗?兄弟有点抖机灵了

最强安利王 王阳明 新剧好剧一起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