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保证一遍看懂看透!

作者: 王山水读通鉴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6-26 19:12:51 浏览:431853 次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保证一遍看懂看透!

被给出的大他者:
纯粹理性批判,导读十页读了40分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捂眼] 听研究康德的朋友说,开始还是听课,再加一些入门的书,不要上来就看原著,读不懂,而且费时间,可能你花半年看完纯粹理性批判还不如看两天康德入门的人了解康德多[辣眼睛]

【回复】可能也因为哲学家的专业术语一般都不能用日常用语解读,不说人话是这样的(
【回复】回复 @是濯枝枝啊 :康德文笔很好好哇,根本不读懂的是黑格尔
【回复】别,黑格尔的书很好懂的,像我是直接从马克思转过来的,有些地方读不懂很正常,建议先放下读完全篇,你会发现黑的辩证法思想是有一定的连贯性的,刚开始不懂的东西,读到后面再往前看,再思考一下就懂了。
kenjabo:
UP解读的角度饶有趣味,文字-语言-思想…条分缕析颇有启迪。纯粹理性批判当时是为调和理性主义(独断论)和经验主义(怀疑论),批判有点笛卡尔洗苹果的意思,经审视找一个足够坚实的立足点——为自然立法,包括四个部分:认识论-能知道什么;道德论-应该做什么;幸福论-可以希望什么;再回到人类学-人是什么(人的本质)。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于他颠倒了古希腊以来认识论的整体思路,提出人们认识的事物(即对象),是符合我们的知识,而不是相反。简单说,关于对象的知识,实际上是由人类自己建立的,类似《人类简史》“虚构的故事”,心灵是一种主动的力量。而原来的认识论中,认识符合认识的对象,主观符合客观,心灵是被动的。按邓晓芒说法,哥白尼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康德揭示了知识的本性。这颠覆了传统认知,正因如此震撼才造就他深远的影响力。康德哲学就像一个蓄水池,所有前面的哲学都流向康德,所有后面的哲学都从康德流出来。上述这点值得补充。

【回复】回复 @五木森林_- :事实上,康德的意思是太阳真的发光发热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否感觉到太阳发光发热。
【回复】(1)人感到太阳发光发热,是因为太阳真的发光发热; (2)是太阳真的发光发热,所以人感到太阳发光发热。 哪个是康德的学说? 康德之前的哲学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论,所以是(1)。 康德之后的哲学是客观符合主观的认识论,所以是(2。) 这样理解对不对?
【回复】回复 @客观惟芯主乂 :人的一切知识首先来源于感觉经验,但在感觉经验之前人有一套先天认识能力。感觉经验在时间上先发生,人的先天认识能力在逻辑上先于感觉经验。所以严谨的讲,是人先天就有感觉太阳发光发热的能力,然后后天经验到了太阳发光发热,所以就能感觉到太阳发光发热。但如果人没有感觉太阳发光发热的能力,就算太阳真的发光发热人也感觉不到。比如红绿色盲,由于先天没有辨别红色绿色的能力,就算提供红色绿色的经验材料,也不会形成红色和绿色的概念。
雪江钓寒------冰箱:
世界很合理,就是下个版本不要再长蚊子了[吃瓜]

【回复】很可惜,蚊子的生态位让出来了,就会有其他类型的去填补[藏狐]万一出个飞天大号吸血蟑螂,不比蚊子更恐怖?
【回复】回复 @一直白嫖那就一直爽 :吸血蚊子的生态位完全可以由不吸血,只吸花蜜的其他可爱小虫子代替[doge]
【回复】回复 @一直白嫖那就一直爽 :版本更新删除改动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为什么非得做那么完善呢[捂眼]
chess101:
2333 《纯粹理性批判》很早就“看”过了,可惜那时每看10页,忘记了前9页……整体而言,我还是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因为人类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是红绿色盲,有的人不是,他们对红色的认知就不一样,那在人类这个层面来讲,人类都无法对能认识的世界达成一个共识,那离真实世界也更远了,康德的可知论更想是一种妥协式的自我安慰。

【回复】啊?你从康德的纯批里就看出这些?那我只能说你连他的门槛都没进去。康德的纯批是基于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上建立的,在康德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种认知方式会将产生两个极端:1唯理论2经验论。而康德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即,认知的对象必须符合认知主体(客体必须符合心灵)。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先验感性、先验逻辑等一系列的观点,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否决传统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上帝存在,灵魂不死,意志自由),为人类的理性界定出一个界限,即,凡事在现实中找不到依托的理论,都不足以构成知识。某种意义上,他为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也为他们的权威性奠定了一个基础。
【回复】那也要看教育出来的。 一个正常小孩从小就被告诉草是红的。这种颜色就是红色。 然后他就自己推了,树也是红的,大多数植物都是红的。 但他所说的红和我们所说的绿都是同一种颜色。
【回复】人能不能认识红色和人能不能认识红绿色盲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差异是可以进行类比和总结的
蜉蝣游于天地间:
这个问题我仔细思考过,所有的起源问题都牵扯到时间。而时间这个东西是非常有趣的,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本源上来讲,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是一种幻觉,时间和空间都是意识为了经验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矩阵。 其次,以现在主流的科学观点来看时间是线性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时间很有可能是三维或者六维的,有点类似于水波,每一个时间点都会像过去和未来扩散,每一个时间点的扩散出去的波都会相互干涉和衍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一确定的只有当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确定且可以改变的,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 最后,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时间属于先验经验,相对于后验经验,你不需要体验你也能知道他存在,但是哲学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因为时间与意识紧密相关,时间只存在于意识之内,物质只存在于意识之外。时间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东西,可以这么说,每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都不一样,举个例子“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的时光总是很漫长”,为什么会这样就暂时先不展开了,这是另一个话题。时间真的是太玄妙了,思考他总会有新的惊喜。

【回复】回复 @党魁阿宾 :Xyz+时间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三维时空,跟数学意义上的四维空间不太一样。 数学意义上的四维空间是指通过一个点可以做出四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如一张纸上可以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那么纸面就是数学意义上的二维空间。在做一条垂直于纸面的直线就是三维空间。如果还能做出一条垂直于xyz轴的直线,那么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四维空间,以此类推。 按照物理学家/数学家的计算,我们的空间一共有11个维度,再多的维度无法稳定存在,很快会坍塌成11维。但是我们的宏观世界只能感受到3个维度,是因为另外的8个维度无法在宏观世界稳定存在,全部都坍塌到量子尺度的微观世界。 当然,这都是科学家的计算结果,你让我解释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的我也说不出来,只能隐约感受到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up视频里说的不可知论,人类无法描述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物,道可道,非常道也。
【回复】回复 @oSisyphus :这就是决定论的范畴了
【回复】回复 @党魁阿宾 :那啥…我给上一位指正一下…四维时空是狭义相对论里面为了整出不变量的一个数学模型(四矢量),其中时间维要乘一个常数ic(i虚数单位,c光速),但请不要误解,这只是为了保证r^2+t^2不变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从0推导这个结论),以及让你可以好好用三角工程函数爆算。(虽然按这个说法,能量守恒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么被“凑”出来的) 隔壁数学的“四条垂直线段”…我建议你找一本线性代数课本,而不是科普书。那种叫R^4,和狭义相对论的四位时空结构不同。大概可以理解成(a,b,c,d)这样一个矢量(abcd都是实数,就没有i了,很显然),且距离求解方法(范数)与欧式空间相同(每个分量求差,分别平方,求和,再开根号),弦论自始至终是个数学模型,没被证实也没被证伪过,但我很菜所以不评价。 顺带一提,似乎存在一些“向量只有11维”之类的言论,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些玩意都是数学模型。如果你翻开一本拓扑教材的例题,甚至可以见到R^ω(无穷维欧氏空间,常被用于举反例)(ω是不可数无穷大,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数量绝对大于自然数个数”的数,比如实数个数) 顺带一提,不要把科普书里的东西太当真,那些东西笑笑就好,不然小学生也能做科研了不是吗(w
沃铁下士:
我总结一下康德世界观的逻辑,不一定对,只是我自己的理解。 1.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认识 2.我们的所有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3.我们能认识到的客观世界只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4.所以,我们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认识活动。 5.所以,我们认识不到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的东西。 6.因为我们认识不到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办法知道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因此我们甚至不能确定自己认识到的是不是全部的世界。 7.对于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内、在理论上有可能被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就是“现象”,对于存在于此之外的、即使在理论上也绝无可能被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就是“物自体”。 8、此处所说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并不仅仅是指这些东西是否在时空间“里面”,同时也是指是否在此“之上”。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假如我们能认识的空间是一间屋子,那么就有三个条件:第一,我们只能认识到这间屋子里的东西;第二,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认识到这屋子里所有东西;第三,我们不确定自己已经认识到的东西是不是它原本的样子。那么基于这三个条件,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就是现象,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或不知道知不知道的东西,就是物自体。 9.用康德的二律背反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时间和空间是否存在界限。对于时间存在界限的观点,本身是一种回溯,意即顺着一个看似合理的因果关系一直往回推,于是人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时间是有起点的;但与此同时,基于同样的回溯,人们也可以认为因因果果无穷尽也。然而这两个观点本身都是“理性的虚妄”,是理性的不安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下的妄断。因为第一,理性的推论本身并不具有现实性;第二,在我们的认识中,无论是时间或空间的界限都是人们自己下的规定;第三,因为我们的认识活动仅仅被限于时间和空间之内,因此我们不可能通过感性和知性认识到时间和空间本身,从而理性就缺少了切实可靠的材料,故而无法得出时间和空间是否有界限的具有现实性的结论。 以上仅仅代表我个人理解

【回复】回复 @烛光鹰隼 :《纯批》这本书的密度太大,内容又太深奥,以至于那些专门研究康德的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给出标准答案。我又是个门外汉,凭着兴趣看了大概60%多,所以我不可能正确解答所有问题。但是你可以带着我的理解去读一下《纯批》,如果有些地方能帮到你,那也算是我为康德思想的传播做的一点点贡献[大笑]
【回复】回复 @烛光鹰隼 :问题有点多,我一个个来。首先,我认为康德所表达的世界观并不是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超越,而且感性和理性本身也并不存在谁超越谁这种关系,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而《纯批》这本书就是把理性的职责范围给划清。 然后就是,这个世界观是否可靠。首先我们的理性实际上是依赖于感性的,因为感性和知性是为理性提供材料的源泉。那么我们理性的分析对象,从一开始就只是现象,而非物自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所得出的所有知识,首先是有效的,但同时仅仅在我们的认识中有效。这也就奠定了现象界一切科学的基石。因此,保证这个世界观可靠的并不是出于理性的自洽,而是出于不可辩驳的经验事实,即首先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其次我们无法认识认识不到的东西。因此我们所认识的真理(真理的定义,就是一条与客体相符的表述),仅仅是现象界的真理。康德在这本书一开始就表明,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来自经验,却不全都直接从经验而来。所以理性的界限实际上就是经验,或者说感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们沿着理性的推导,寻找到了一个造物主,但我们实际上完全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支持这个造物主的实存性,因此这个造物主就是理性超出了它所能用的那些材料,而几乎是凭空捏造出的东西,那么这造物主就不具有必然的实存性。
【回复】第六点第一句打错了,是:“认识不到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法知道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修改一下
第一性沉思:
康德认为这个世界的本体或者基质叫物自体。但因为人类的感官有限无法真正认知到物自体。人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叫先验认知形式。事物并不是长什么样就在我们脑子是什么样,而是事物满足我们的先验认知形式就在我们大脑中呈现什么样。然后人类再又用自己的理性去定义事物和认识事物。所以人为自然立法。就像黑洞它无法反光。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反光的东西,黑洞就不满足视觉的先验认知形式,所以人无法看到黑洞。

【回复】回复 @郭游星 : 根据建构论的思想,或许黑洞本身并不是“黑洞”,只是人们为了研究而假设了一个名为“黑洞”的物存在,然后通过各种物理学方法来定义它,研究它,分析它。这是建立在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物体的基础上的。只要人类理性是有边界的,假设黑洞本身在人类理性的边界之外,那么就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到边界之外的黑洞,但是依然可以研究“黑洞”。
【回复】回复 @博物男神 :做为一个工科生,我对康德哲学的认识确实远不如哲学系。但大部分人连泰勒斯这些自然派哲学家的本体论都还没起步。我向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认识论普及还是有点资格的。我并不觉得在公众面前说错话是一个很贻笑大方的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可以评判我的理解低级或者错误,我反而觉得这是对我锻炼和开导,让我更深入了解某件事。可能搞文艺,设计方面比较爱面子,不要愿意让别人批评自己。但我们理工科比较务实,说的对就对,说的错也没关系。改正就行。
【回复】回复 @不是后浪_是赤潮 :因为肉眼不能作为对客观事物量化的尺度。讲这些东西,没有科学方法,不如不要讲。我是绝对不敢公开讲康德的,更别说发上来了,哪怕是有教授职称的大学老师,也不会轻易这样讲。尽管我自认为了解一些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的。他的东西必须要有专业的科学方法训练背景(比如科研),对从苏格拉底至今主要哲学流派有十分深刻清晰的认识才能有资格来讲他,事实上这条谨慎的原则也适用于包括其他试图讲那些影响哲学进程的学者。
红色摩尔:
Up主只说了一面,没有说反面,我来补上,从而引出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正题:由于文字“小于”思想,所以文字乃至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反题:由于思想并不具备直接的传播性(普遍性),凡是不能被文字表达的便不是思想。这两个的合题是:思想与文字的逻辑是二律背反的,之所以二律背反并不是因为理性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而是抽象出来的逻辑不是真实的,文字的定义本身就包含了思想,要从定义本身出发,何为定义,就是对事情的本质的认识。

【回复】回复 @新房客再见萤火虫 : 你还没有思辨的能力。 这是一种 物体为了表达 自身,必须分裂 同一性 来证明 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说,文字和思想 就是一个 东西, 他们 互相 印证,通过 过程 完成了 自己的本质。
【回复】回复 @新房客再见萤火虫 : 很多思想不能被文字表达,文字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准确性也在一点一点的被改进。 比如说:内卷、爽。这种词,是现代被发明的,但不代表以前的人感受不到这种感觉。
【回复】我想知道反题所表述的意思是说只有能被文字表达的才是思想吗?题主是这个意思吗?我想知道被能文字表达的部分叫思想,那不能被文字表达的部分叫什么?纯粹好奇,博学多才的题主能替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吗?不甚感激。
去听风吹:
康德:人是什么? 有史以来,从哲学到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和人类学,人类当中最具智慧的头脑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孜孜求索从未间断,他们给出的答案各式各样...

费曼你个大头鬼:
省流:人只可认知可认知的,不可认知不可认知的

Los_MR:
以前也想过一个问题:世界上的各种法则,比如光速是那么个值,它们真的是完全客观,而不是由某个高维意志控制的吗?这么一想就会有些绝望。后来又想通了:人类从未探测到这些法则发生改变,因此,不管这些法则是客观的,还是被某个意志控制(或许祂在“打盹”,暂时忘了修改),再或是其他可能,也不影响我们依照现有认识继续使用它们。没必要为了那些既未曾发生、又涉及宇宙外高维的东西忧虑,咱考虑自己能干预的东西就够了。由此推之,也就不会纠结“缸中大脑”“农场主理论”“宿命论”这些东西了。再是泡在营养液里的大脑,命运再怎么被给定,我所获得的感受 依然会被我的认知 判定为真实的、自由的,而这种判断无疑是有益的。

【回复】回复 @海门林娜 :这个讲法是有问题的,康德本身也是有问题的。首先康德规定了人类可以获取的理念对,例如人的三色视觉和鸟的四色视觉,划分了有视觉的动物和无视觉的动物,这对不可知的物自体产生了可知的信息,然后据此划分出了诸如各种至高形式上的原初认知材料,人可以认知视觉和触觉,单细胞生物则不能。但这一点在现代视角下是完全倒置的,不仅是错误的建立了认知材料和认识本身的先后关系,也错误的划分了可知与不可知,视觉和听觉之类概念的边界。 而对于可知物的不可知判断认为是不可知世界的划分,例如认为人无法理解高维生物也是错误的理解。任何能被讨论的东西都是能被理解的,在康德的视线中,并没有任何不能被理解的事物,包括光速时间空间,都已经被纳入了语言的范畴之内。不可知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为前提就在于他不可能进入可认识的存在世界以内。按照这样的学说,任何谈论不可知的东西都是无法触及到真实的不可知的。在之后的哲学家中,解决了对“不可知”这个概念错误的理解,康德哲学只是一个在哲学史当中留下自己的名字的一个部分,也建议不要看国学up讲欧陆哲学的视频XD。
【回复】想理解康德的唯一途径就是读德文原版,在这只能听个乐罢了
【回复】回复 @恶毒的XEL :《纯批》不是基于有无视觉之类的理念对,也没有去划分听觉、视觉之类的边界。 你说“任何能被讨论的东西都是能被理解的”,那请问你理解上帝吗?不是圣经文本中的上帝,是圣经希望指向的那个上帝?
叭叭的爹:
杠精的世界也是阉割过的真实世界,他们只理解自己已经懂的知识。

【回复】谁不是?谁能确保自己真正正确理解整个真实世界?
【回复】人人都是如此,只不过杠精相比正常人,又给自己的认识加了一道自为的枷锁。
【回复】回复 @陳添春 :给带上杠精的帽子,也是维护自己的三观。投射加否定
可爱霜是老大:
标题10分钟就通透未免也太功利主义了,本身就与康德思想背道而驰。

【回复】回复 @foreverMJ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这点,重塑了自然科学的地基,这点可不是唯心主义
【回复】回复 @foreverMJ : UP很可能把你导向唯心主义了
czj627:
康德写了一本书叫《纯粹理性批判》,写了好多字,还让我们看不懂。你却用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看透了《纯粹理性批判》。那么,康德为什么不直接像你一样,不仅让我们看懂他的意思,还让我们的节约大把的时间?看来康德头脑里还比较混乱,不像你那样把问题想得透彻,能用简洁的话就能准确的表述出来。

【回复】哲学之所以为哲学是因为它有完整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写答案和写过程当然不一样
【回复】或许这就是哲学和文学的区别,理性和感性的区别,康德和王阳明的区别。很多人获得满足甚至高潮,只因为知道了那“短短几句话”,仿佛读了一首诗。然而康德不但找到了这几句话,他还进行了辛苦的工作,论证了这几句话能够成立。
【回复】可以这么理解,都是参考答案,康德版本把得出答案的详细过程论证出来,up依据康德的版本,直接提取出了答案
红色摩尔:
那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和继承,《精神现象学》也应该讲下,文接up主逻辑,既然理性将世界分为了真实世界和阉割版世界,那真实恰恰是被阉割版所限定的,它们的含义恰恰是它们所指向相反的地方,这就是一个二律背反。所谓的真实恰恰是被感观真实所排斥,凡事感观真实的却是阉割的,故而真正阉割的到底是世界还是知识本身呢?比如up主举例的文字、语言、思想等,只看到了文字“小于”语言“小于”思想,殊不知人类的思想却恰恰是通过文字传承,再厉害的思想想延续下去也需要通过文字,看似思想高于文字的地方反过来又变成了被文字所限定,追求普遍性反而得出了个别性,普遍只在个别之中,所以残缺的不是理性,而是世界本身。世界从来就既是形而上学逻辑的,又是形而上逻辑的否定,故而才有变化,而对应的理性就是辩证法。

【回复】既然是阉割版世界肯定比世界范围要小,其次这个认识指的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广认识,如果不能继承并发展前人的认识,那么这个认识会进一步缩小。所以归根结底阉割的还是世界。我感觉人类只能从多维普遍世界中寻找出有限几个维的规律,所以必然对世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回复】不是理性划分真实世界和阉割版世界,康德的革 命性在于让认识对象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力,按康德的观点,人们的认知能力只能认识到“阉割版世界”,那么剩下的那个超出人认知能力之外的世界就是“客观世界”,也叫物自体
【回复】回复 @红色摩尔 :但是,与其说是规定了物自体,不如说是将理性不能规范之物扔给了“物自体”。因为像你所说的物自体并没有种属上的划分,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
Tomlong23:
看视频之前,觉得自己是智商180的超人;看完视频之后,觉得自己是智商18的大猩猩![笑哭] 不得不佩服哲学家看问题的深度,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及的。 感谢UP主让我们看到山峰在哪里,虽然爬不上去,至少看到了。[支持]

【回复】你看到的视频只是他的结论,真正nb的是他的论证过程
原创之王:
我今天第一次听说康德和他的著作,我很多年前就坚信这个世界的面貌就是建立在五感之上的。超出五感的部分根本无法探知。世界上明明有无数个几乎一样的大脑,你每天早上醒来永远是同一个。这恰恰说明世界是无比恐怖复杂的。我们能理解并复现的世界是极为残缺甚至是渺小的。

【回复】回复 @bili_457478211 :例子没举好,换一个吧,比如基因表达,组合和表达间就像是一种协议。而这个协议是谁定的。
【回复】回复 @血草之轴 : 你是哲学僵尸吗?
【回复】啥叫每天醒来永远是同一个?

人文 知识 哲学 读书 人文历史 西方哲学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哲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