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四个基本概念:先天、后天、先验、超验

作者: 潜在狗子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2-03 18:30:12 浏览:74930 次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四个基本概念:先天、后天、先验、超验

顾永琳:
“先天”:对主体完全透明的、穷尽的 “后天”:可以对主体透明但不可以穷尽的 “先验”:对于这些透明性和可穷尽性的限度的思维角度 “超验”:对主体完全不透明的(物自体)

【回复】我觉得你有必要指明一下这里的“透明”是何意义[笑哭],因为数理或者计算机学科里面的“透明”和哲学中的“透明”,包括日常话语的“透明”不是一样的含义
【回复】回复 @千龝 :在这里大概是指“可理解的”或者“可认识的”
【回复】回复 @千龝 :大致理解为“可知”,但是要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定义中把握这个词。
部分温和用户:
“在康德那里,“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先天的”(a priori)这两个概念是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先天的”在概念的外延上要比“先验的”更宽,先验知识肯定是先天的,但先天的知识不一定是先验的。因为“先天的”只管先于经验,至于先于经验来干什么,它并不考虑;而“先验的”则是指先于经验(就此而论它也是一种“先天的”)而又关于经验的,它应当考察经验知识如何可能的,是以哪些先天条件为前提才得以可能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从外面来到我们心里的认识,而是主体具有的认识能力。所以“先验的”指的是关于“先天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贺麟先生把“a priori”和“transzendental”的区别归结为“先天的”与“先天学的”区别是有道理的。所以,“先验感性论”的“先验”一词正表明康德是要从先天方面来研究感性知识的能力,即研究感性中的先天知识的来源及其如何可能的。如果说,“先天”属于第一层次的知识,那么,“先验”就是第二层次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知识,属于“认识论”的范围,它讨论的重点是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如“先验感性论”考察的是感性的先天形式(时空)作为一切显现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分析论”考察的是知性的先天范畴作为一切知识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辩证论”是考察在一定认识中出现必然的错误与矛盾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所谓先验的,指一切涉及先天知识可能性的普遍条件的东西。对“先验的”系统阐述,可以参见邓晓芒教授在《康德哲学诸问题》里所讲述的,建议在看完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后再进行阅读。” 摘录来自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杨祖陶 / 邓晓芒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回复】[辣眼睛]感觉已经不认识“先”字了
马思哲Message:
宝子们听我的话,别买蓝公武版本的[笑哭]

【回复】回复 @嘉然今晚吃狗肉 :就是邓晓芒翻译的“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善于提出一些“新的翻译方法”,再加上他自认为自己的水平世界第一,所以...
【回复】回复 @教条主义败类 :买李秋零版本的,你要是看了邓晓芒再看李秋零会气的把书烧了
【回复】真是谁看谁知道[笑哭][笑哭]
风中恣欲:
= =不是很理解先天...如果一个客体完全不思考、不接受教育,那他也不会知道7+5=12啊,这个知识到底还是需要通过客体的观察、学习才能获得的啊。觉得这个先天的描述有点近似于公理的感觉,但是先天的描述又模糊知识获得的途径,反而变得有点搞不清它的定义了。

【回复】7加5等于12的存在不依赖于经验。而人理解7加5等于12依赖于经验。
【回复】他可以获知“7+5=12”的物理上的差异,但数理逻辑在他思维中是不存在的
【回复】这里讲的不是"7+5=12" 而是7+5=12,是那种差异感的加和,而不是符号加和.
HeLLokIddO:
推荐西竹书院杨宁老师的美学课程里的康德部分,讲得也通俗易懂[虎年]

世梦生花:
狗子能推荐心脏哲学的书吗?@潜在狗子 [脱单doge]

世界十大学习方法:
《纯粹理性批判》是世界十大哲学书籍之一,也是康德的代表作,它是一本关于认识论的书籍,可以从底层改变人类看待世界的视角。这本书也非常晦涩难懂,我使用通用方法论的思维和图解两个角度来解说《纯粹理性批判》。 《百图图解纯粹理性批判》中文解说地址: B站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R4y1q7ZN/?vd_source=fa50454571d59e33679e3ff418088de4

在下小花啊:
我能不能这样说, 后天知识:七个苹果加五个苹果等于十二个苹果,七个桶加五个桶等于十二个桶…… 因为我们有先验的能力,我们有时间空间先验统觉,我们能通过感性去感受事物并通过知性判断事物,理性去抽象事物,所以我们可以了解7+5=12这样先天知识,它是普遍必然的,所以up主说,先验是先天跟后天的桥梁

All_world_trash:
朋友们,真不太理解先天是什么,因为我看评论区里很多老哥解释的时候都把7+5=12这个东西解释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知识,但我本身就不太能接受这个说法,因为我觉得知识本身是人通过经验去得出来的,可以说就是人类的自己的想象,知识本身就不是一种客观独立于人的存在,所以7+5=12是一个客观知识的结论我认为本身并不可靠,欢迎老哥们批评指正,康德这块我是真理解不了

【回复】没错,你说对了。这种心物二元的割裂,是自笛卡尔以来一直没有被解决的。康德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只不过在加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大厦(这不是我说的哈,这是胡塞尔说的。)因此就诞生了现象学,而现象学要解决的问题恰好是你说的这种自我与世界割裂,或自我的心灵主体如何和现象学发生关系的学问。胡塞尔主张“本质直观”,这个观点巧就巧在,人的意向性可以从个别性的体验中就能看到明见性的真理。经验主义认为我们的普遍是经验归纳出来的,胡塞尔说不需要归纳。而唯理主义认为具体的经验怎么能够归纳出普遍的东西呢,因此普遍又跟经验是脱节的,胡塞尔又反对这种脱节…………… 当然现象学也存在漏洞,仅供您参考[脱单doge]
【回复】回复 @w饮冰十年 : 我们在观察个别性体验的同时,就明鉴或者明证到了普遍的真理。例如“红色”,你怎么获得对红色的认识?红色是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是红的衣服,红的玫瑰等等,在胡塞尔看来我在看这些具体的红色的衣服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握了一般的红的概念。可是按照柏拉图的理论,我们在具体的红之上,还要抽象出一个红的理念。 可是我对你说红色的时候,你很清楚,这种清楚是直接达到的,不需要推理,不需要理解,不需要物理学光学的解释,只要是红大家都知道。红不是红旗、红玫瑰,它就是红本身,但它又不需要抽象,这就是本质直观。
【回复】我认为把先验的叫做知识,本身是对我们的误导,在我们认为,反映在人的认识里的才能算作知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并不能算是“知识”。排除翻译的错误,我认为康德的考量是,这种规律能够依靠人的经验反映出来并成为知识,因为先验本身就是先于经验但又关于经验的概念,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知识也能够理解
迷之那啥:
换句话说 数学这门课 有一个其他学科都没有的特性,就是:数学知识的正确是你可以通过推导证明出来的,而不是因为课本告诉你这是正确的,学生与数学家的话语权是平等的

【回复】回复 @w饮冰十年 :看看高中时期的政治。[幻想乡的日常 第1弹_你谁]
【回复】回复 @w饮冰十年 :心理学,经济学,文学批评,美学,艺术理论,人类学,甚至统计学,生物学的假说性理论,全都是学术共同体意志的集合,是福柯批判的大学话语,其实用性,目的性和控制论角度更强于逻辑,吊诡就在于这些共同体是极难允许其裂痕或不完备视角被事实上否定的,这个是数理化的人性之处,而并非因为数理化有能解释一切的暴力美
【回复】难道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因为课本告诉你是正确的?
道德高于法律:
太短了 ,就没有一个阿婆能讲讲 长篇著作吗

孤蝉鸣泣泪空流:
上个月刚在充电榜留言说希望狗子做做康德相关的哲普,没想到立马就做出来了(没有跟着追狗子更的每一期是我的错[初音未来_哭了])

溺水的水牛:
先天的,独立于经验的,先于经验的。指的是认识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即认识对于认识对象的普遍必然性。 后天的,包括经验的和经验性的 先验的,指认识和认识能力之间的关系,即认识能力是如何使认识具有普遍必然性。包括两方面,什么使得和如何(即如何可能)。 超验是指理性的攀升后超越经验的。meta和beyond的意思。 康德在《纯批》里对于先天的区分了纯粹的和先天的,经验的和经验性的。所谓纯粹,就是指不包含任何经验性的东西。而普通的先天的和后天的指的是先天综合判断,其中包含着先天成分和后天成分。经验的也是指先天综合判断,经验性的是纯粹经验没有任何的先天内容。 这些是纯批序言中的概念。

阿哲想要毛茸茸的小猫:
黑格尔发展了康德对理性的批判,给出了答案,提出了绝对精神!哲学也走到了尽头

【回复】啊这…其实没,黑格尔的目的论哲学是比较浪漫的。在康德哲学看来属于“幻想”illusion了
【回复】回复 @5TRain : 黑格尔确实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回复】你是没上过高中政治课吗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