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枯燥的康德视频,你有耐心看完吗?

作者: 思考世界的永臻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2-06 16:52:21 浏览:33325 次

一个枯燥的康德视频,你有耐心看完吗?

凌波me:
仔细想想有点恐怖,如果有一个东西不能被我们所认识到(我们脑子里没有这个符合这个东西的概念),那不就有点像克苏鲁的神话里的不可名状之物[灵魂出窍]

【回复】对!!!!就是你说的这个!!就是克苏鲁里的不可名状[脸红][脸红][脸红]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发现外星人,因为外星人以一种不符合我们认知形式的方式存在。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就是认知不到[藏狐]
【回复】回复 @乙丙大吉 :emmm.让我们假设真的有这么一位邪神,它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让你看到本无法感知到的东西,那么,这种认知将无法与以前的任何经验联系在一起,在庞大的未知面前,就必然恐惧,且用先前的语言无法形容(嘛,本来就是含有神化色彩的东西,当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学习的例子就好了
【回复】实际上在说它不可名状的时候不就已经规定了一些么。倘若真的不能认识那他就是根本不能(不需要)被符号联系起来的。
凌波me: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康德哲学的,我认为人类要理解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自己的理性的极限,并承认自己的无知[OK]

【回复】回复 @木骸 : 从实在论跳到形而上学的方法
【回复】我同意你的观点[冰墩墩]
【回复】或者说科学的新发现也不过是在人类理解范围内能得到人们理解并投入理性认识范围罢了。人类理解范畴就像区间,科学的新发现不过是区间里面人类有能力认识到的事物,而区间外的又是什么呢?
Harry不是犬儒捏:
我是这样理解的,康德所说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信息加工空间,这个加工空间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加工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形成了概念。我们通过无数的归纳比对,不停形成和修改我们的认知概念,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样理解是对的吗?

【回复】嗯嗯对!你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很强,表达的清晰简洁[脸红] 不过这个概念因为是纯抽象,很难和生活里的现实结合起来,虽然康德说我们先天具有“概念”,但我们具体运用的时候,其实还是一个不是绝对抽象的东西,比如我们说到树,就会想到怎样怎样的一棵树,它还是有形象的。 所以这个概念和具体经验之间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图型。这期并没有说,不过这个图型是他美学部分的重点。
【回复】回复 @我才是大头死变态 :明白你的意思_(:з」∠)_,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火箭的概念可能是源于多个概念的集合。比如有个古人万户他就想坐着风筝上天。 或者是因为我们视频里没说到的十二范畴,范畴是总的概念,例如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每个概念都来源于多个范畴。而其实在康德看来这个范畴才是最本质的。但有点太抽象了。而且我自己其实也不太会运用范畴。所以视频中也没有说这部分。所以你说的火箭的概念,乃至未来可能发明的新的,我们现代人都不知道的东西,按理说都来源于十二范畴。
【回复】回复 @思考世界的永臻 :我一直不理解康德所说的 概念 是我们人类天生的,比如古代人脑海中肯定不会有智能手机、火箭、卫星这个概念,可人类发展至今为什么能创造出这些东西呢? 但是看你的这个总结,多少有些明白,但又有些糊涂(不是糊涂你的回答,而是糊涂我自己思考的这个问题)
不一样的逼格:
我是这样理解康德的认知论 首先有一位刚出生的婴儿 在没睁眼之前是没有个数、颜色和形状的认识的 在睁眼的那一刻,看到了一个红色的圆球 于是有了一、红色、球的先验 当转头时,看到了一个黑色的正方体 经过知性推导,这两个事物不等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二、黑色、正方体 随着看见的事物越来越多 在感性和知性的交织下 认识到了数字、颜色和形状 总结一下,概念是睁眼的能力,先验是得到的第一手信息,感性是记忆的能力,知性是逻辑分析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

【回复】先谢谢你的评论[脸红] 这个理解不完全对,首先这个先验是个形容词,概念是个名词,所以说概念是先验的。 这个概念是个纯抽象的,我看有人这样分析,康德把认知二元分立了,分立成了认知的形式和认知的内容,将形式和内容对立了。 认知的形式就是概念,认知的内容就是感官器官接收到的种种刺激。 如果没有内容,认知的形式就无法显现出来;如果没有形式,认知的内容,就只是种种的刺激,没有办法形成经验。 这个概念是纯抽象的,所以我们说“树的概念”,其实不是树的简笔缩略图,而是一个能使得树被认识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先决的认知形式。 有了这个形式,我们得到的种种内容,种种刺激,就可以填入到这个形式里去。然后内容和形式才统一,这时才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因此这个使得经验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先决的这个形式--概念,被称之为先验的,是个形容词。[脸红] 可能视频我还需要再精进一下自己的表达[打call]
【回复】不对不对,红色圆球是一种经验,它是通过感性得到的,得到这种经验的能力是先验,先验是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就自然具有的认知外界事物的能力
思考世界的永臻:
这期拖更了一天!对不起T-T实在赶不及 康德的哲学非常晦涩,我尝试以视频里那样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来讲述他哲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观念。有的用词可能会有些主观,不过目的还是让视频内容清晰明了!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翼轸氏:
康德的思想非常博大,视频中只涉及到一小部分,要想完全理解非得阅读原著和批判性研究作品不可。

第五维人:
康德能预言颜色并不是先验知识的一部份。这个是蛮震惊的。这只是近现代才发现的理论。

【回复】这很类似为什么我画画的时候 颜色可以任意变动 ,但你只要能把你理念中的某个物体画出来+对象的信息就能画像的原因。
【回复】东方早有了,色即是空,离坚白
金牌实习生:
先验可以由物种演化来支持,人的认知模式能遗传下去,

ubi-eris:
没太看过德国哲学家的书 一是因为语言不通并且用词晦涩(虽然哲学家都有这毛病但是在康德这里似乎尤其明显)二是感觉相比于18世纪的英法哲学家,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多少都有点神经,可怖的感觉[doge]

【回复】看康和黑是为了马[妙啊]
【回复】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到我从来没了解过康德的生活,生活里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有,我觉得黑格尔也很晦涩[保卫萝卜_哭哭]
【回复】回复 @思考世界的永臻 :当年有个新闻系的同学读康德时刷的梗。 Kant understand (can’t understand)
冯恣123:
感谢up,我之前想看康德,但是书的语言太晦涩看不太懂(我看的还不是原著,而是那种大学教授对于康德的讲演录,即便如此我还是看不全懂[笑哭])今天听了你的通俗解释瞬间就明白了[打call]

【回复】不客气嘿嘿,感兴趣的话,看完我的视频,还是得看看专业学者的[脸红]
香菇HXR:
上了初中后学了生物之后,我的脑子里出现了现象体和物自体的世界的概念,视频里的每一句话仿佛看到了我的心声,不得不感叹康德的厉害,世界以一种充满联系的方式影响着人们,不过我对哲学一点都不了解就是了,好想入坑啊[星星眼]

【回复】康德哲学真的很有魅力[给心心]
【回复】甚至我跟我朋友解释我脑中想法的时候也是用一棵树来说明的哈哈哈哈
浧晦:
所谓不可名状,认识的不可能,不是相对的不可能。而是因时间空间限制,没有试验的机会,如夏虫不可语冰。 对于比基尼岛周围的原住民来说,核雪花是什么呢?他在得出其功效之前就先被辐射而死了。 短时间近距离高频率地应验,这种相,人容易认识。而缓慢低频率应验的相,则不容易被人归因与某种规律。 读书学习,继承先人理论经验,则省去了重新归纳推理的麻烦。不过,他需要的理论经验,在他被听闻前,他都不知有没有,也不敢特意投入去追寻。而听闻众多书籍后,不读也不知其内有无他所需的内容。 知识被生产出来,被人类总体获得,是一回事。被所需要的人听闻,了解,理解,运用,又是另一回事。 而人寿命有限,老树枝叶败落,仍需赤子重新汲取嘈杂泥土中的精微。这其中可能有些宝贵之物被愈发埋没了。

bili_51555245093: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感受到康德的智慧,所谓先验的能力就像是LLM的内在的transformer(给予智能感性信息转化为知性信息的过程,即编码成向量的过程)和enconder(给予智能重新解码,并向输出外界的能力)结构,基于了智能模型理解外界的基本能力;概念是大模型经过训练后内化的向量结果,未训练的概念对智能而言是不存在的;而现象体世界就像是一切大模型可以接受的信息形式囊括的世界,比如文本、图像、声音;物自体世界就是大模型不能理解也暂且无法接收的那些世界的其他部分,比如重力感、磁场、触觉。感觉悟了…

沃斯泥蝶xxx:
啊啊啊,up主讲得好好,之前找了很多个都没有把我讲明白,看了你的果断理解关注了!但我想问个问题就是…我考研复试(口试)专业课的内容如果提问到哥白尼革命,可不可以按照up主你讲得这些来回答呢?书上的专有名词太多了我真的好抗拒啊啊啊[大哭]

【回复】谢谢你的喜欢,我不是专业学这个的,这是以前做的视频,应该会有不严谨的地方,我应该可以保证我没有说错,但是我不一定说的特别严谨特别精确。或者你可以找更专业的人,有个up主悠悠Mobi两百斤,他们说的比较仔细也比较清楚,而且更严谨。或者!你现在有大概的了解了,你就直接看邓晓芒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里有更为精确的,概述,不长,很短的,你干脆就被主邓晓芒的描述,这个就错不了了。然后如果老师让你再详细描述你可以说一些我视频里的这种大白话。 什么时候考研面试啊[鼓掌]别紧张,祝你顺利。
【回复】回复 @思考世界的永臻 :错字纠正:背住邓晓芒的概述
こおりみ:
概念就是刻在你DNA里的信息处理功能 就像人看见蜘蛛和爬虫就会本能地发毛[奸笑]

alittle_peculiar:
有点疑惑的是 这样解决了缸中之脑的问题了吗?如果理解为先天存在的概念本身就一段被事先安放在还没被激活的大脑中的一段电信号,大脑激活后根据这个电信号提供的认知模型以及后天外界事物以及经验的改造才形成了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这好像还是在缸中之脑的范畴中,这是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点,还有就是如果想读康德的话,建议从哪本书入门呢?谢谢!

【回复】康德根本没解决缸中之脑的问题,他回避了。笛卡尔休谟等人说的“世界”,都是指“我”以外的他者,是没有边界的。康德加了边界,把“可认识到的”叫世界,不可认识的扔出去了,不在世界以内,这里就包括“缸中之脑”。用《黑客帝国》举例子,就是康德认为,母体世界就是真实的,母体世界之外,你接触不到,不可认知,他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这个世界里不存在缸中之脑问题,他在世界之外。康德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回避了怀疑论
【回复】当然,如果高情商的说法,是康德(还有黑格尔)给“存在”画了界,凡是符合理性的才是存在的,存在的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缸中之脑不在理性范围内,是不可知的,所以不存在。这种学说给形而上学判了死刑(不过形而上学在休谟那就死了),但也开了哲学家故步自封,自言自语,不说人话的邪路。既然我们无法通过哲学认识世界,获得真理,那哲学还有什么用呢?实用上有科学,文化上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道德学等等,哲学只剩哲学史还能吹一吹了……我是认为哲学已死的
【回复】回复 @绝望伯爵 :我觉得并不是偷换概念,康德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世界不存在缸中之脑,而是理性无法认知自在之物,所有自以为的对物自体地探索都是理性的迷雾,自然也是“毫无必要”的
牢大肘击复活赛:
讲的真好通俗易理解,关注了[支持][给心心]

不再观察的华生:
听这么一说,概念这一个词的意思,好像是一种框架,是可以被描述且随着科技发展而扩大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吗?比如说颜色,形状,在可以描述这些性质的名词出现在某人的接触之前虽然不知道有这词,但有可以察觉到该词的可能性,即感官这一观察方式。光波可能不好理解,但水波就能理解了这是存在和易考察出的概念,后来逐渐也就有各种实验验证了这一概念,为了把这已有的本身可以理解的概念推到可以通过观察或者逻辑验证,是先验的意思吗?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冰墩墩] 你对于概念可以随着发展而扩大的这个理解,更像是康德所说的 图型 ,也就是嫁接概念和一般现象的中介。而概念是个纯抽象的,无法描述的,只能被论证的形而上的存在。而且是个先验的认知结构或者你说的一种认知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才能填进去各种感性经验,所以它是使得感性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没有这个东西就无法形成认识。 先验是个形容词,意思就是先于经验并使得经验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所以是“先验的概念”,它不是个单独的名词。 也就是,这个 概念 是不能靠经验或者实验来验证的,因为它是经验的先决条件,所以他自然不能用经验来验证。所以康德使用的是先验演绎法,其实就是演绎法,但这个演绎必须要拒斥经验的存在,所以就是先验的演绎。而他的演绎也的确拒斥了经验,他运用的是逻辑上的倒推。 不知道说清楚没?[脸红]

知识分享官 文化 学习 人物 读书 历史 哲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