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孩硬刚戴锦华!每个相对低的阶级都要穿着一个比他实际的阶级再高一点的品牌来化装成一个更高的阶级 戴锦华-北大教授

作者: 遥望海中看见桅杆的船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2-18 10:58:10 浏览:68558 次

这个女孩硬刚戴锦华!每个相对低的阶级都要穿着一个比他实际的阶级再高一点的品牌来化装成一个更高的阶级  戴锦华-北大教授

恭候师叔祖:
想起了以前看过分析破洞牛仔裤这种时尚流行 是以前欧美的富家子弟们通过对穷人和贫困的模仿,表达一种与体面背道而驰的态度来完成他们对阶级束缚的反叛 但是贫困人群却永远想尽办法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得体去买一套昂贵的西装来维持体面

【回复】怪不得我不喜欢穿破洞牛仔裤,而是喜欢昂贵体面的衣服。原来是因为我是贫困人群。
【回复】回复 @举起板砖拍自己 :当破洞牛仔裤被塑造成一种潮流商品时,你的购买行为只能算是被有闲阶级塑造出来的审美二道贩
【回复】回复 @举起板砖拍自己 :属于矛盾体。[笑哭]你让我想起来一个贴子某些女的给臭打游戏分类的,然后有个大佬说切那我这样又玩XX又玩XX的算什么,地下评论按照贴子结合了一下:属于阳W还没钱的男人[笑哭]
山色浸:
好尖锐的问题。不禁自问现在还有这种栏目,或者说是舞台,能建立起双方不同立场各自坚定的观点碰撞吗?

【回复】答案是互联网任何非实名信息交流的平台,毕竟隔着根网线谁也不认识谁,火力全开完也不用担心对面会对自己怎么样
【回复】回复 @时代进化 :但是在互联网上说出自己的观点分分钟就会被人家攻击,我甚至还被威胁要开盒,经历过两三次这样的事情后我懒得在网上发表观点了,网友大多二极管,非黑即白
【回复】回复 @时代进化 :互联网输出大量情绪,几乎不输出观点
霖禾云:
炫耀性消费属于中产阶层趣味的一个特征,就是精致穷,一方面想要努力摆脱工人阶级,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就要努力的从各种各样的方式凸显自己,以此来显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但这种阶级特征的问题是它又缺乏一定的文化资本

【回复】你的理解太狭隘了,单从心理而不是现实利益去分析是绝对错误的。 不是所有中产买奢侈品都是为了凸显自己,对于不少中产来说买奢侈品就是一门生意,一个可谈的不踩雷的话题,一种社交圈的隐形门槛。 类似的社交圈还有饭局文化,本地人习俗。 没有相近的生活方式,相近的消费内容,相近的生活恼是很难融入一个社交圈的。
【回复】回复 @撬开心门儿比心 :倒不是狭隘。他说的是某一种心理特征,哪怕是你所说的现实利益集团,它的表面势必有浮在其社会经济阶层之上的一层精神追求(无论是低俗高尚)。在网路上评论一二的时候,话语总是显得主观,而且多有遗漏,哪里来绝对错误?
【回复】回复 @撬开心门儿比心 :一样的,都是用物质化的符号体系来锚定自己,用以和其他群体区分,我觉得他说的反而更接近本质。
散修大闲人:
小姑娘认为戴锦华的研究是天生自带debuff的 双脚离地的 何不食肉糜的,戴锦华没有否认,但坚定她的研究是极真诚的

【回复】小姑娘也没有觉得戴老师怎么怎么样,而是应该是读了她的作品后觉得她的立场不是自己所处的大众群体的这样 所以感到了疑惑,我觉得确实问的很好,不知道为什么弹幕很多人那么不理解。她们知道戴老师了解也是戴老师的视频看多了才知道的,但是戴老师不一定真的在那个时候就把了解表现出来了啊
【回复】回复 @团圆舞 :戴的生平不是很了解,应该是没插队下乡过,温是生在大院,插队下乡10多年,戴讲东西专业术语过多有时会听起来吃力,温是相反,能不用专业术语就不用,深入浅出
【回复】回复 @散修大闲人 :戴老师倒是跟温老师一起去过几次亚非拉国家做调查,她本人的说法是这些经历让她感到自己研究的东西落了地
bili__昵称:
为啥觉得提问,很混乱。 如何对大众文化进行统一的标准,价值观必然是主观的。精英和草根的标签化,才是对大众文化的否定和分化。

【回复】我觉得这个只是表象,提问者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证明戴老师自身有局限性而进一步证明“拜物”批判是有偏颇的。她证否的真正想法可能还是提问者自述的“伪装成更高阶层不是真的酷”,隐隐表现了她对于自己成为所谓“更高阶层”的希冀。结合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看,可能我是这样解读这个问题的[doge]
【回复】如果大家都有这么美好的认知,那么很多譬如“上岸”“下沉”“向下兼容”的令人不适的词汇就不会出现了[笑哭]这是一个基于视频片段的分析,也是为了表达出“我”通过分析矛盾引申出目的;再借由目的去向上猜想意识后所对这番话的理解。我的说法确实有一些扩大化,应该说提问者的意识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我之前分析的[doge] 毕竟我只是一个看视频的人[doge]那么就不了避免是有主观立场的
【回复】这个分析点我没有想到,受教了。我觉得从这个方面分析下去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提问者本身也一定程度的接受了阶级观念[tv_doge]学生群体限制于阅历本身也容易对小资产生幻想
实习生蕾欧娜:
第一遍我只听了音频,我感觉这个硬刚的姑娘很不友善,语气里有攻击性,于是我也不太喜欢她。第二遍我看视频的时候,看到了她一边认真思考的一边提问的神情,我觉得这份思考的认真让她可爱了起来,她发问时尝试去挑战权威的样子,也让人感受到难能可贵的年轻与勇气。

【回复】我也是这样的心路历程!
SPACEMONSTR:
从科学对答中体验的不是观点,严谨的观点都是退一步的,而是思考的角度和逻辑。戴承认了自己精英角度的缺陷,但是这是必然的,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弥补。对整体和千万个个体的剥离也很重要,个体和整体是完全不同的对象。

【回复】剥离是为了提出理论或者接近本质,但是理论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个体也就是实践,如果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这个理论就需要补充或者修正,能更大限度的去解释实际,也就是整体和个体的结合,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星星糖废寝忘食中:
我只觉得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是真的在思考,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学术不就是这样碰撞的吗?有碰撞才能拼发出更好的思想

ok闭嘴: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我感觉这个小姑娘和这个老师都是站在“精英”的立场上在进行发言。

【回复】[doge]你没看错,戴老师隐晦的批评了一下小姑娘,看似站在大众角度,但是实际还是用觉得自己是精英的视角在说话
NepNepNepgear:
提问矛盾:提问者认为作品角色恶心是:“这不是角色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不是真正的酷”,而她认为精英阶层分析作品所批判的“拜物”并不全面,提问者认为他们的分析是有局限性的。 提问的目的是质疑精英阶层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有局限性,目的所隐含的目的是她所认为的真正的“酷”是大众所希望出现的生活,精英阶层的拜物批判是有偏颇的。 表现出了部分大众对于“更高的阶层生活方式的渴望”,向往成为高级阶级中的一员。是capitalism(反河蟹)对于意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侵蚀。 提问者的提问方法:1:研究者不喜欢大众文化所以没有很深的了解 2:精英研究大众文化要解构它,大众也不了解精英文化,所以互相都是有研究的局限性 提问者想要的结果:研究者研究有偏颇,大众觉得恶心是因为作品主角不是真的高一阶级的人,是一个伪装者。而不是这部作品是“拜物”的意思形态问题 试着分析了一下提问的文本,欢迎讨论[doge]

【回复】总结的不错,其实从哲学角度来说让自己作为旁观者来看待人与事才更能接近本质,小姑娘认为戴教授不共情大众文化的受众群体甚至还不喜欢某些表现形式,确实理想来说对人文的研究最好是不受自己的价值观和喜恶影响做到尽可能客观,但应该是不怎么容易做到
亚撒西亚麻大:
这种视频看的越多,才越发觉老子真特么万中无一!

西班牙葱油饼:
我相信戴老师听到这种问题一定是高兴的,很明显对方很认真理解她的东西才能有这种深度的思考

跬步致远:
我已经不在乎牌子了,只穿便宜舒服的,运动的时候除外

娱乐 历史 日常 知识 电影 时尚 生活 哲学 影视 戴锦华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