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拿出来读一读

作者: 双耳南风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8-22 07:30:00 浏览:490245 次

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拿出来读一读

西经八十三:
就我一个在往徐霞客家里巨有钱这个方向在想吗[笑哭]

【回复】徐霞客家中只能算有点钱,并非巨富。他在路上餐风露宿是家常便饭,据说还很能抗饿,也非常能吃苦,路上受伤还差点饿死,总之是个当时的年代常人无法理解的奇人。
【回复】徐霞客到一个地方,经常有地主乡绅救济他。古代大多都是文盲,遇见一个文化人肯定要聊几句,他的那些经历对别人来说,很有意思,有价值。《徐霞客游记》里面有讲[doge]
【回复】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去一趟丽江你就知道了,在海岩和艳遇把丽江炒火之前,几百年前徐霞客就光顾还很贫穷的丽江,写下了那里的风土人情。
RainAndYou丶: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年,感觉到作者真的想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但是却又是无法能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我懂但是我也说不出来,每次看书仿佛就是跟着当年明月一起喝茶聊天

【回复】回复 @misakiakino :无妨,我就是当小说看的;之前看作者采访也说过,历史是很无趣的,他只是把它写得有趣些而已。真想研究历史那就只能去翻史料了。
【回复】回复 @一只大梦比 :写作不带主观态度咋可能哇[笑哭],就不存在所谓私货这种说法。哪怕是历朝历代的正史都带有朝廷的态度。所谓的野史不也是为了满足吃瓜大众的心理才逐渐产生的吗?更别提就算是学术文章也往往会带有作者本人的态度在里面。恐怕只有字帖才没有私货了[藏狐]
【回复】比如?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基本事实是没啥问题的吧,就算是有待商榷的,基本也会把各方史料摆出来让你自己甄别。 个人觉得普通人想了解基本明史,一本万历十五年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基本就差不多了。 明实录之类的正史说句又臭又长不为过。
美丽的太阳照耀着我:
楼里有个人说这个是鸡汤,我想如果我二十岁的时候,我也会认为他是鸡汤,我甚至有无数个理由反驳他。可三十岁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东西,就知道了,有些话,是只有你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能真的明白。我们懂得道理太多了,可是我们能做的太少了。而那些道理,终会在你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被你自己一一应验。

【回复】回复 @qhwolaila :有些道理很早就知道了,但知道了却不是真正懂了,真的遇到了某些事情或是到了人生某个阶段才恍然大悟,也很令人唏嘘
【回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些道理其实是已经实践过了的别人的,不是你的,你只是知道而已
【回复】年轻的时候总是壮志凌云,或者说被一直以来的环境灌输的各种沙文主义充斥了视线,然后逐渐意识到强大的是命运,年轻鼎盛的人会怕韶华易逝,建功立业的人会看到有死而已,衰老体弱的人会看到唯一归途,人生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推到顶就会有个叫死亡的东西把石头重新拖回去,在这无法抗拒的跌落中,人能抓住的只有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其他的一切,凡不是自己认可的幸福,那都是粪土,就像心学说的那样,天地灵明世间万物,闭眼烟消云散。
21199331012_bili:
从低谷走出来的人,大概都会明白为什么作者会把徐霞客放在故事的结尾。人生赢家一定是内求圆满的。

【回复】回复 @姜少 :有段时间我正好研究过关于徐霞客被抹黑的事情始末。网络最早记载是在虎扑上有个帖子,突然冒出来说徐霞客欺压百姓,还搬来徐霞客的原文佐证。随后网络开始有大篇负面报道。我怕这人扭曲原文实意就去知网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当时疫情买不了书)结果发现在一九八几年的某篇杂志上出现了第一次关于徐霞客欺压百姓的文章。(通篇是一股古早营销号的味道)没多久江阴地方徐霞客博物馆立马发文章指名反驳,且把那片文章中断章取义的地方全列了出来。现在知网应该还能检索到两篇文章。
【回复】因为人生无常,普通人是抵挡不住历史的洪流的,很多东西转瞬即空,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才不悔
【回复】回复 @21199331012_bili : 评价 清朝文人潘耒评他“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钱谦益在〈徐霞客传〉将徐霞客与张骞、玄奘法师、耶律楚材并列;梁启超将徐霞客与地质学家顾祖禹等人并举为一代地理学成就者;谭其骧将徐霞客与王士性并举为明末游记文学双耀。
刘大米wa:
当时读完明朝那些事大结局,我一个人哭的上不来气,因为对最后一句话太有共鸣了,自己活了这么久好像都是在为别人眼里的自己而活,从来没有为自己真真切切的活过一次

【回复】世界上哪有人是完全为自己活的呢
【回复】回复 @了却人间无数 :所以才显得这样很可贵
【回复】为自己而活 是最奢侈的一件事情 比豪宅华服锦衣玉食都要奢侈得多
DownToMyOwn:
很多道理,只有在历尽千帆之后才会深有体会,但历尽千帆之后,懂得这些道理似乎也有些晚了。很多事情必然会发生,很多挫折也必然躲不过,其实最好的状态不是去规划一个度过人生的方式,更不是追求成功,而是允许一切自然发生。我上本科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看到最后的结尾也深有感触,但那时年轻迷茫,不知道何为自己喜欢的方式,现如今七八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发现成年人身后有太多的责任和牵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也成为一种奢侈。浩渺宇宙,人如蝼蚁,不必去追求什么成功,更不必赋予外物以喜好和意义,珍惜当下,允许并接受一切发生,如果一定要定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我觉得这样就是。

【回复】允许一切自然的发生。。。我喜欢这句话
【回复】回复 @叶落时听风 :我们的理解似乎不太一样,我觉得这句话强调的恰恰就是事情发生后的心态,不要悔恨不要自责,接受它已经发生的事实,调整好心态去处理事情并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
【回复】尤其是成家有家庭小孩后,很难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很多时候都在感慨,得到了什么,背负着房贷,小孩教育等等,想到自己喜欢的足球,音乐和远方,洗洗睡吧,安慰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美丽的太阳照耀着我:
我二十岁看这书的时候,尽看红火了,觉得竟然还可以有人把历史写成这样,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三十岁再读这本书,红火也红火,更多的是自己这十年经历后的感悟,所以作者最后那句话,深有共鸣。 人这一辈子不论你年轻的时候有多么辉煌,多么成功,但是终究逃不过一个死字。正好那段时间我刚看完漫长的季节,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真相,但到老呢?谁知道会以什么样的结局结束这一生呢?是好不容易中了彩票却把车开进河里了呢?还是中风瘫痪呢?还是找到了那个真相呢? 我就在想,那我七老八十的时候,我会如何回忆我这一生呢?是做了无数次的计划却迟迟没有行动?还是天天给自己定目标,最后拖延的没有完成?还是努力健身,好好吃饭,有个好的身材?还是去游历这大好河山,体验各种各样的感觉呢?能怎么样呢?这辈子,一生只呆在一个地方也是一辈子。一生去了无数个地方,也是一辈子。最后还是会回到土里。我开始真正明白向死而生的意思。 我能把握的东西非常的少,我甚至都不知道明天到底下不下雨,天气预报准不准确。我能把握的只有今天,我心态好点,好好迎接今天来的一切。 至于想做的,那我就慢慢做。我把时间拉长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样就好了。 我要按照自己想活的方法,度过这一生。 我也从未想过我从以前的先苦后甜主义,变成了现在的及时行乐主义。

【回复】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追, 只有今日的此时此刻才是存在的。
【回复】说得好!我现在二十多岁,还没有看透,还很痛苦的活着,希望我有一天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选择去填不一样的答案
【回复】我跟你的思想历程经过非常相似,你这些话让我产生的深深的共鸣,以前后悔过去,担忧未来,思前想后,故步自封,明朝那些事对我影响也非常大,在经历了一些事后,我逐渐明白,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我能把握的也永远只有今天,人生在于自己的经历和亲身的体验,人生的意义就是没有任何意义,人早晚都是要死的,你带不走任何东西,活在当下才是智慧的选择,但当命运把我推到一个需要担当的风口,我只能尽力,其它,别无遗憾,问心无愧
HeyGroove:
其实他有句话我是不认可的,不过说出“人类唯一从历史学到的教训就是从未吸取教训”还是很厉害,至于原因就是从微观看的话人类从未有改变也无法改变,就像戊戌六君子被处刑的时候四周都是吐口水和叫骂的刽子手和看客,很多时候你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没有人帮你,但当你为此付出代价跌入谷底他们就会变成路边的恶人和四周的恶邻,但谭嗣同他们会为此在意吗?每次陷入到情绪里时我也会问,在漫漫长河里不配有姓名的他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所以做自己的事就好——“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回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话早就有了[笑哭]
【回复】那句话其实是黑格尔说的
【回复】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书的扉页上面有这句话,也写了这句话来自于黑格尔
清醒岛: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回复】不执念于成功,便是成功了。
常emo的小邓: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对于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帝王制度下的不管是农众还是贤臣的悲哀。在那样一个时代上,位及人臣的围着皇帝一个人转,下面的臣子围着权臣转,民众则是最低层的受比他更高地位的所有人压迫。皇帝一句话定百官生死,不管是谁,权臣一句话定下面人生死。没有任何选择和自由存在。更不幸的事生活在那个朝代下的人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也改变不了任何事,真可谓在黑暗中看不到一丝光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谓一点不假。

【回复】所谓封建王朝又是谁定义的呢,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那么当今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呢,不也是本朝本代吗?教科书和历史传记定义了古代的人和事,那么未来的人如何定义现在的我们,以前看教科书,教科书里大多是对古代的批评,因为未来总会比古代更优秀更好。国史大纲序的开头,学历史切忌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古人,具有时代的优越感。现今的社会制度、法律、文化,除了名称和规则变了,加上科技的加持,跟古代并无大致区别。在我看来本质就是人,人还是那群人,所以行事规律和思维大致相同。所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了。———仅讨论
【回复】回复 @ss小渔 :首先历史的局限性是存在的,但不适用于所有场合,不要以一点来概括全局,你根本不会辩证的看待事物。秦皇汉武 唐宗明祖 他们本质上不过和推翻的腐朽的清王朝一样都是封建帝王,但正因为有历史局限性的存在,后世才对他们的评价极高,在这一点 学术上是极其严谨的,因为他们在位时对中国的统一、建设有杰出贡献。但是难道同样因为历史局限性,古代的帝王就都不应该批评吗,李世民造反逼宫 杀害亲兄弟 但不影响他贞观之治的美名,在他们身上历史局限性是成立的。但是在别人身上呢,石敬瑭割地,导致中原百姓受游牧民族侵略 屠杀。五胡乱华 安史之乱等等历史上数不清的分崩离析,即使我们不以现代的眼光去看,但在当时无一不是大规模的屠戮 百姓的生死皆在发动和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人包括皇帝,难道在你的认知下他们做的是对的?历史的局限性本身就应该辩证的去运用,正确看待当时的人所在的阶级,所做的事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当时百姓的需求,而在你这里 仅仅是一句历史的局限性就全盘不谈他们的对错,这种思维也叫做二极管思维,并不是你在哪里看到了一句话就把它奉为真理随处运用的。而且提醒你一下,历史局限性是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必要准则,在你这里居然成为了不能评判历史人物的原因,完全曲解国史大纲作者的意思。 你这个人吧 不知道是读的书不多还是思考的不多,很喜欢用一句话概括所有事物,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中国人的思维和处事是传承的但并不等同于时代是一样的,你这个人很喜欢混淆视听偷换概念,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是君主专制,而新中国是民主共和,如果你非要说现在也是君主专制的话那么跟你这种货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而且在我看来 任何时代都会有腐败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黑暗,但不等同于任何时代的政体都是腐败的,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古代有黑暗 现代也会有黑暗,但是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上面说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光明,即使是最先进的文明也会有黑暗 但是不等同于你要把现在这个时代和古代划等号,除非你现实是贫穷且极端的,把你受到的不公来抱怨在现代与古代之分,我倒更希望你是蠢 而不是偏激的。
【回复】是这么个意思。倒是,还可以再加一句,金字塔尖的那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什么时候,位及权臣的那人,也会被黄袍加身。兴,百姓苦,衰,百姓苦,哎。
jdjdzh:
我的理解是永远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去抬高或者贬低他人,哪怕有些人在你看来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那一类,但那也是别人的人生选择。

【回复】这确实,这个没毛病,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这那的,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有的人看着憨厚老实笨,但人家最后反而混好了,所以你说的对,不能带有主观因素的去衡量
呸了个宝:
这本书虽然没看完 但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当年当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看书或者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希望从中受感悟和启发。最终希望得到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这本书是否需要看完,里面的历史是否严谨,对我个人已经不重要了。

【回复】这才是把明朝那些事儿看透了的人
【回复】读书到最后是读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
撄宁也: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徐霞客

我真的超勇噢:
人生必做的事情就两件。 一、别让自己饿死,也别让自己父母饿死。 二、别犯法,别和社会对着干。 这两条其实是为了保障个体生命基本的生存,除此之外,你可以自己安排自己了。没有被社会主流的价值秩序所逼迫到无路可走的人是犯不着这样的。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在社会现成的所有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选项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因为这些选项对自己的束缚而感到深深的痛苦,他们不得不自己为自己开辟新的精神世界,进而达到自己精神与行为的自洽。

【回复】办了护照,厌倦了上班工作,将来还要结婚生子,如果,没有机会出人头地,32岁之前,我将一路骑行中亚到欧洲,尽可能去多的地方看看,按照我的想要的方式流浪于这个世界……
【回复】回复 @百合骑士Knight :哈哈哈,你这一反驳我的评论直接升华了。干涉别人价值取向的孽畜就是像你这样,反驳的好。
【回复】回复 @Darlingabr :严格来说世界上没有必做的事,所谓的必做只是相对的必做。人当然可以选择死,但是如果人选择了死,人就没了,就再也没有讨论人生意义的必要了。我们讨论人生的前提就是人得活着,得存在,所以不让自己饿死必做。
一堆废菜:
看完的一瞬间,我也迷惑,什么是自己的方式。 我又一想,去询问什么方式是不必要的, 顺应自己的意愿生活,饥饿就吃东西,渴了就喝水,想做事就去做。不要过度衡量得失,担心祸福,不要期盼飞黄腾达,洗衣、拖地、种花、看书都可以,又或许什么都不做,只是浪费时间,都可以。 不再去探索有没有意义,过完这每一天的生活,即使默默无为,我…不再有怨言。 这样就可以了,我的生活这样就可以了。

【回复】是的,人终有一死,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hualoog:
玄奘不是奉皇帝的命令去的,他是偷渡出去的,李世民没想让他出去,法师是真虔诚

龙与屠龙者: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屑仙贝:
不同年龄看心境已然不同,初中语文老师喜欢培养我们阅读习惯(现在想想甚是感谢良师,农村学子学习习惯很难培养),她带来全套书!当年书对我来说太金贵了,除了课本基本课外书全在教室才看得到,周围同学的书、书架上的书不论类型我都囫囵吞枣看了个遍。当年只是单纯对文字感兴趣,读起来也是一知半解,全凭兴趣使然。如今十年已过,经历一些事情,终于渐渐能感受到历史的升降浮沉,人生的大起大落,当年老师的良苦用心,年少的我为今日的我早已埋下伏笔。也许下一个十年,步至中年,会有更多感触吧。

【回复】快过年了,记得回去看看老师[支持]
【回复】请问贝贝,是好的伏笔么[星星眼]

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 读书 史书 当年明月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