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髓共十句话,你一旦读懂,就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作者: 心学的学心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10-19 14:37:22 浏览:314386 次

阳明心学精髓共十句话,你一旦读懂,就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起笔以北向西东:
课代表 一,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二,修心为成事之本,心若强大,无人可伤,诸事从容 三,烦恼皆在于心气动,心气不动则烦恼不生 四,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像之求理于事物者勿隐 五,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六,良知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自然知道是错误 七,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事无事时省察 八,致知是在时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如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情去不为 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十,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回复】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回复】[支持]也分享下,人道,经历尔,也是改错来的。曹雪芹,是临其境。大脑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你是自己的主人吗?混社会玩的是心理学,成功:是要找对方法降低试错成,套方法是有前提条件的,利弊分析动机,欲提升事上练。以终为始,即以结果为导向,来倒推缺什么?去装备。智慧:来自经历的反思,读书的质疑思辨实践,真善美的追求。慎疑被植入的观念,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思辨的前提是:掌握真理,先学再实践悟证。心理学讲不要重复相同的行为,却在期待不同结果的神志不清者。老子人之迷,其日固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感恩知足 人比的是认知,真理输入的速度,和觉悟的速度,觉真善美而修其心,悟无为性空以入其门。无常即匙,道心之至。人心死尽,道心常活。庄子嗜欲深者天机浅。饕餮。佛曰烦恼即菩提。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痛则思变,自卑。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无为。。。动心起念,明心见性,止于至善。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王阳明心学,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课b站。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人性纵横说》懂人性。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提升你的价值。人对不易得到的东西付出过才会珍惜,使曲折。虚荣是人性自卑的补偿。张至顺八部金刚功《炁体源流》清净经曰,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既是烦恼。当外部刺激,欲望无法及时满足时,焦虑会上升,便依赖某些过度方式缓解焦虑,恶性循环如贪食,酒精等,成瘾《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情绪来了,你没有肯定他对付他,不想其引起的利害,不做批判,不反弹。只是放过自己,和你不相关,任他耗散,他就走了。作用与反作用,反弹。默观 知无常是常,心自安定宁。理解即刻满足,延迟满足,动机,自我防御,下意识回避的痛处即问题所在。眼睛看不到眼睛自己。借鉴思辨别人的知识点来弥补自己的盲点。成为什么样的人?开发自己的擅长爱好的天之赋能。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自我实现,超越自我,无我。知命修己观谁念,乐天争命处泰然。自性知命归自然。有你这个世界更美好
【回复】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六亿七千万:
最近刚在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争不抢,无欲无求,有点佛家的感觉。在文中看了一个例子,两个人同朝为官,一个将另一个迫害,后者后人为父报仇,没有杀掉仇人,杀掉了仇人的妻小,最后相互报仇都死了。我看的书中指责冤冤相报何时了,主张不报仇,自己就不会死。

【回复】这个讲的其实是斩草要除根
【回复】感觉应该是从自己的良知出发,怎么做最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我感觉两种做法可对得起我自己的良知,一是可以将他们一家彻底除根,将仇恨断在这一代,自己父亲大仇得报,也对得起后代子孙。 二是不报此仇,让仇断在心里。 故事中的人只杀了他的妻儿,没有彻底斩断仇恨,故引火烧身。 这是我的想法,我只看了两天,有不同的想法可以一起讨论[妙啊]
【回复】真牛逼,佛山大佛都得给你让位
小土匪先生:
我的理解是,当你去抢劫时,你知道他不对,这个不对就是心,就是良知,但是因为一些欲望大到盖过了心,所以对导致后面的结果。心就是让你做最正确的决定,你的心是爱自己的,所以心就是你认为的最正确,当然想做到很难,因为现在欲望太强,也就是所谓的外心会蒙蔽心的良知!个人认为,有错谅解

【回复】其实心学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外心导致,比如你偷懒的时候,心是不是会发出提示,我不能这样做,但是我们还是这样做了,这就是不维心,能一直做到,那就是成佛成圣了
【回复】回复 @骑不瘦 :知行合一,致良知。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不管你心里想知道或者想做任何事情,就带着心里的良知去行动,然后从行动中感悟怎么样才是真正正确的(因为每个人对每件事看法都不一样,要自己亲身躬行才能让自己领悟到真正的良知)。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为人处事,也就是真正的我一生光明磊落,别人和你争论你也不必多言,良知自在心中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回复】回复 @骑不瘦 :不是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种客观规律,知行是一体的,你有什么知就有什么行,不好的知也有不好的行。你说的这个是 致良知,通过事上磨炼渐渐坚定正确的知,达到正确的知行合一
纵马河西:
凡是主张“心静自然凉”,主张心起决定的,我都认为应该将他架在火炉上烤,如果他说太热了、太烫了,那一定是他心不够静,所有火炉是不必给他去掉的,只需要提醒他心静就对了。

【回复】朋友,着相了。鄙人不才,我觉得文字确实是无法准确传递意思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其中收获于自己有益的事物就是最好的,仅针对文字本身对他人进行批判,反而是舍本逐末了哦。
【回复】没有“物”时,“心”决定一切,反之亦然。“心静自然凉”的“心静”讲的是冷静的头脑,“凉”是主要目的。你事事都只遵循表面,那的确困扰繁多。
【回复】知行合一,心中的良知与行为是一体的。你说的心静自然凉根本不是知行合一,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根本不是一码事。你举出的例子把人架在火炉上烤,按照知行合一来讲应该是这个人知道热了自然会想办法让自己凉下来,比如踢翻火炉或者想办法离开这里,阳明心学的心即一切和你所说的“心即一切”不是一个东西。
爱吃零食的suki:
他自己都悟了半辈子,我们还没他的头脑,格什么呢

【回复】我觉得,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小学中学学的知识,可能是当时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研究和实验才得出的科学结论,而我们却可以用一个学期,或一堂课的时间就能把它学会。这就是学习的意义,只有这种可以传承的东西才能叫做知识,叫做智慧。
【回复】我认为不是他有头脑他才是圣人的,他是因为心学他才是圣人的。
大白鹅亮翅: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多想点好的。

长沙生活好:
从这10句话,看出 王阳明果然 得道了。 其实 圣人说的 都是一个意思,一体多面

几岁又轻狂: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须丹书千万篇。心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不见的那年:
心学运用的是心灵的力量来掌控想法,想法可以在现实体现出来。高手的心灵一定都是极为强大的。

【回复】当我觉得烦躁,不是因为事物而烦躁的,是因为我在意了烦躁而烦躁的,若是心力足就可以用逻辑去引导创造而掌控思想,也就摆脱烦恼了。
【回复】我认为运用心灵的力量时得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使用,不然就会创造出问题来了,运用心灵力量的一个实例就是想出我想要的哪个模样然后引导我成为这个模样,这样子后我真觉得事情就像一个概率游戏,多想想好的反正又不亏,还能增加概率。
【回复】心学说的是良知和所念所想所行为一体,又哪里有谁掌控谁一说呢?我觉得按你的说法得出来的应该叫自律,跟心学倒是关系不大了。
有情调的摩的佬:
每个学校都贴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哪怕是小学生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知道从来都不难,难的是做到

【回复】知不是知道,是良知,是心中所想,是生命理想
老骥伏枥FIRE:
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懂 难的是遇事能做到

【回复】大多数人所谓的懂只是听过,知道这个道理而已,就像你在这个视频里听到一样。但是知道并不等于懂。真正的懂要亲身经历深刻顿悟
【回复】回复 @纪艾琳 :知行合一才算真的懂。你光知道,做不到,也算懂?照你这么说,只要每天不停的听道理,就能什么都懂咯
【回复】回复 @老骥伏枥FIRE :你还真说对了
远方有个人-是我:
观文书,闻其身,自悟所言,心神其一

梁yz_:
立功,立德,立言放那个时代都是需要的,,主流的价值观

【回复】回复 @梁yz_ :理解为自己所需要的就可以啦
【回复】放到现在也是可以用的,看你怎么理解了,立功,可以说是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立德,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立言,做人做事谨言慎行

读书 传统文化 人文 文化 国学 智慧 王阳明 心学 阳明心学 晒晒今天读的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