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凭什么被称之为“千古第一完人”?

作者: 说书人竹公子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9-08 15:40:58 浏览:475657 次

王阳明凭什么被称之为“千古第一完人”?

芒味-:
考研政治出现王阳明就是错误选项[doge]

【回复】王阳明的学问怎么样,不好说,想来是很大的。但是学王阳明学问的人,就这楼里看,都不怎么样:好为人师,自以为是,不懂实事求是,一个个学哲学学到天上去了,个个念叨知行合一,知的如何不评价,行的可真是像是天知地知,只有我知。
【回复】回复 @堇雪月寒风 :王阳明是唯心的,考研政治马克思是唯物的,所以王阳明经常作为反例
【回复】回复 @古骡马斗兽厂厂长 :只有知行合一的话一般是对的,但是带上王阳明就错了[笑哭]
热热454:
感觉我们中学的教材对王阳明,根本不够重视,就语文课本上拿他格竹子头疼的事当反例,还有古代哲学那一章,和陆九渊,朱熹放一块讲,占了不到半页,后来看《明事》才知道明朝有这么一位全才,他的思想甚至传到还在,影响了日本和东南亚。

【回复】其实不是不重视,而是我们要搞明白中学历史课本是干嘛的,其实相较于研究专著,中学历史课本更近似于通俗科普读物,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有一个尽量最客观公正的对历史基础的认识,阳明先生有些东西一展开就没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学中学生很难真正读懂,多说多错不如少说
【回复】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是一种建立在完全自我接纳基础上的“核心自信”。阳明心学就是教你如何从“心即理”到达“致良知”,这一过程非常简明直接,但也充满险阻,因为你要同自己的私欲作斗争。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便是圣人了。人人都可以作圣人,只看你是否愿意下功夫。
【回复】回复 @Terry-Du :笑死了,你自己没读懂就算了,还要误人子弟。没看见就不存在,是与你自己而言,是告诉你,人对事物的认知不是客观认知,而是感性认知。出世是客观,入世是主观,知行合一就是出世加入世,对立统一。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这不跟马哲一样?
のが亡者:
王阳明一句话都是经典 “知行合一”,他的心学到底是什么? 先解释了什么是知,知可以说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思维模型。 当你去做一件事时,会用你的潜意识去“行”,你过去所经历的类似的事件,当时第一次所利用的方法会化为你的潜意识,变成如今你去做这件事而下意识去做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答主所谓的知行合一。 通过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利用其改变自身,比如: 1.遇到新事物,一开始的时候就尽量去看清它,尽可能完美的解决问题,一个事物可能比较复杂,拆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尽量完美的解决,为以后的行为准则树立标准,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型。 2.可以利用其改变自身的坏习惯或者不适应事物发展的行为准则,建立好自己的思维模型后,人会下意识的遵守,不喜欢改变,这也就是舒适圈,如何走出舒适圈,明白舒适圈的原理,就可以改变自身的一些问题,适应事物的发展。 3.一些错误的“行”,会导致自身不合适的“知”,近而导致自身出现不合适的潜意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慎独,如果一件事情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可能我们会觉得一次两次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会影响一个人的以后对此事物的看法,从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终出现严重的后果。 以上是我看完以后的思考,希望能够共同探讨。

【回复】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1、知行合一;去发现知是否适合自己,或者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那就用新的行来改造知;走出舒适圈。 2、通篇对我来说感触最大的就是,“知识的互通性” (1)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2)毛爷爷的“矛盾论”“实践论” (3)耐克的“just do it” (4)索达吉堪布的“做才是得到” (5)心理学上讲的“即时反馈” 等等的例子很多,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得到结论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去做去尝试,用行改变知,用知再影响行”,再通过他人不断应证自己的道(规律)。
【回复】知行合一原来是每个人都做的到的,很多人把知行合一当做最高境界,其实是对其理解的偏差。知行本就合一,只是知不仅仅是由意识决定,环境也会决定知。我们要做的根本不是去追求知行合一,而是通过行去改变以前的知,让自己的知提高到一定境界!
【回复】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明白了“熟能生巧”的精髓知是一种潜意识,潜意识区别于主观上的意识,致良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丰满自己的潜意识,就会在人世间游刃有余,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
热热454: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最大真相,是我们根本没看到世界的真相。每个人与世间之间,都不自觉的隔着一堵墙。 因为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我们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会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够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世界的真实存在。 对于这个道理,王阳明用八个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八个字,堪称王阳明的“八字真言”,乃阳明心学的最高精华。其背后,则是一种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 “ 心不动——王阳明最可怕之处!

【回复】阳明也不至于这么接近佛老,这倒是阳明心学最大的问题,容易被理解为怀疑主义…… 最后成为明朝丧钟之音
【回复】回复 @bllle :王阳明不太认同佛学,佛学唯心不改现实,无利于社会。
【回复】回复 @o福慧双修o :王阳明悟道之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痴迷佛学,还在一间寺庙里和住持对簿,差点把住持说的放弃信仰去还俗,后来王阳明又否定了佛学,不过这段经理又让他的心学中带有一丝“禅意”,天下学问门派之间本来就没有完全的界限,没有绝对的对或者绝对的错,而在于怎么去理解他,这就是要靠每个人的良知和格物致知的修为,所以心学看似简单,但古今中外还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的“存善去恶”,人的私欲是无法根除的,因为生存就是自私的行为,也是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需求,人类只能在”存善去恶“的道路中不断前进,而所谓圣贤,不过是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而已
如坠群星之间:
王阳明能在中文互联网火起来,当年明月起码占一半功劳。

【回复】阳明心学要是心术不正的人学习的话,会选择性忽视致良知的德而去学习功利性的知行合一,容易变成权谋教学,后期东林党都是学心学的,看看心思用到哪里去了
【回复】回复 @归于同寂 :那里面把心学捧的很高,我没了解过心学,但是一部国产巅峰权谋剧能把心学捧那么高我想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考研,所以没时间去了解,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涉及一下。),而且王阳明从文治武功来说,他确实配得上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的称号。
Mr_porject:
在竹公子说平定了最后一次叛乱后他向皇帝上奏,说明叛乱已经平息,准备回老家了。没有等到皇帝的批复下来,阳明先生就踏上了回家的船。当他走到江西南安的时候,对他的弟子周积说,我要走了。弟子听到这句话泪如雨下,就问:先生,你有何遗言? 嘉靖7年11月29日辰时,阳明先生与世长辞。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可以说是王阳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对世人的最后的教诲。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 生命的最后 有一颗光明之心 不为自己留遗憾 [保佑]祝福大家学有所成 深明因果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保佑]

【回复】虽然给你点了赞,但还是要纠正一点:心学不是因果论,也不是佛家的行善积德,而是一种提升行动力和执行效能的方法论。
unfeelings:
余秋雨曾说:“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寥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回复】回复 @秋冬滋味 :兄弟 宁王朱宸濠造反时有十几万人 当时王阳明逃出江西时候身边只有几个随从、自己的官身以及兵部给的一个兵符 然后他就一路跑一路招兵一路打 最后在中央还没决定怎么平叛的时候 他就把叛乱给平了 上一个有这手空手套白狼本事的我记得还是韩信(未必准确)后来皇帝派来的太监想刁难他 欺负他是个文官且身体瘦弱 结果他百步穿杨三箭皆中靶心 使得三军震慑 王阳明也是明朝极少以军功封爵的文官
【回复】我觉得是周公吧,武可除三监,平四方蛮夷,筑洛邑以定中国,文可为天下万民定伦理纲常,华夏之初始不出周公也[抱拳]
宝贝请转身wzj:
王阳明在的时候,西方大航海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西班牙人就要来占南洋了,葡萄牙也快到澳门了,你说世界是属于谁的?

【回复】科技可以飞跃,思想不会,必须要有时间继承。。。所以你会发现欧美经常出现搞笑的行为,在我这里,欧美最多还处于三国时期的思想。。。轮科技,我暂时给他第一,轮思想,我完全藐视他们。
【回复】探寻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中华文化不会迷失自我,西方文明在于认知世界。
【回复】科技的差距很容易弥补 但是文化的差距是很难追上来的。
湾塘河弯弯:
感觉几位圣人都是猛人,思想、军事、政治都贼牛,除了不从商[doge]

【回复】回复 @兔生励志泡热汤 :人家不是单纯的商人啊,他可是散光家财好几次,你让现在商人试试,谁都不会去做
【回复】古人意识到商人的危害所以把商放到最后,社会地位低[吃瓜]管仲就提出了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后面历朝历代都在抑制商人也是有原因的
【回复】回复 @花裤衩_儿 :因为古人早就知道商人只会追逐利益又不事生产
張議潮: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回复】回复 @我是大玩家啊啊啊 :[微笑]
達蓋爾の旗:
阳明心学,网哲第一大显学,门徒几百万,各个复读机,左脚踩孔子,右脚踏孟子,五千年圣人唯我阳明子。

【回复】回复 @不明显的双眼皮儿 :大概率是没读过,说出这种二极管发言还指望他读过圣贤书?
【回复】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对喷了几百年,明清儒学基本上不是理就是心,你说王阳明是什么地位。[吃瓜]
不催熟的野柿子:
遇事少抱怨,没事静心参,鬼神不近身,好运自然来

【回复】这是我略微了解阳明先生后,得到的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说真的,影响很大,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我变强大了[OK]
【回复】自己体悟的比那些理论要扎实的多
【回复】回复 @来桶泪牛满面 :刚刚有点说教的味道了,感觉不妥,我还没到那个高度,所以删了[微笑]
龙的莘:
心学不是阿猫阿狗就懂得![吃瓜][吃瓜]

【回复】捧它=看懂了,不捧=没懂
【回复】何止是心学,哲学都是这样,先人近乎一生经验凝炼出来的一句简短的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理解的
【回复】回复 @多多蜀黍 :老乡就两个答案么?非黑即白?[吃瓜][吃瓜]
凌人22333:
年少格竹学圣人,访贤问道历凡尘 良知苦致生死地,知行初合朱陆分 平乱破贼南赣治,明德至善北国春 天泉四教多桃李,为将为师不朽身

深夜烤串鉴定员:
起码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纪,是唯物辩证法的世纪,现在是,以后也是。[OK]

【回复】唯心是指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即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你不想他,他就不存在。 唯物是指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即先有物质,后 有意识,一件事你不管想不想他,他都存在。快乐 情绪这些都是大脑(物质)分泌的产物(意识),是人的主观映像(意识)对客观事物(物质)处理的结果,也就是说先有了物质,大脑才能分泌出意识去感受他。 唯心主义没怎么研究过,不知道这里用唯心能不能解释清楚
【回复】回复 @bililingcheng :去百度百度哲学当中的物质和科学中的物质的区别。哲学当中的“物质”不是科学当中的物质,不要弄混了。
柒の闪闪红心:
感觉上学的时候太忽视和小看王阳明了,长大后看一些书和纪录片真的就很膜拜他,一个神仙人物

枪神彻也:
不说格竹子吐血了,就王阳明最后悟到的那个境界,根本就不彻底,算不上圣人,明孝子吹上天也不是圣人。

【回复】朱熹的格物致知是对的,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也是对的,只是王阳明看竹子后,格物不在外物,格的是自己内心,认知是有边界的,而自己的意向没有,王阳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着实没网上吹得那么神乎其神。
【回复】回复 @3zza :因为王阳明不是圣人所以我是圣人?只能说没法期待捧王阳明逻辑水平能有多高
【回复】谁是圣人没啥重要的,重要是有人认为谁都不是[doge]
明明157:
王阳明不仅仅是大明一哥,我觉得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算东亚一哥[妙啊]

【回复】不要只看王阳明,张居正也不简单
【回复】回复 @ye1moon :王阳明是传道顺便做事,张居正则是实干家
【回复】回复 @文若清风- :其实可以比,一个是解决现实问题,一个解决思想问题。

知识分享官 电影 历史 科普 电视剧 生活 王阳明 竹公子故事 影娱哔哔官 95后说书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