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 | 为什么我既没有动力,也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

作者: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2-05-23 20:25:00 浏览:280020 次

曾奇峰 | 为什么我既没有动力,也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

楚楚杀人:
😂我想比起奖励,大多数人得到的是惩罚。 如果你不怎么样,你就会怎么样。 在学校就是什么挨手心啦,罚站啦,现在不允许体罚,大概就是冷嘲热讽啦,互相攀比不如谁谁谁啦。 在家里大概就是,作业不做完不准吃饭啦,扣生活费啦,不读书就滚去打工啦之类的威胁式教育。 奖励可能都是中产家庭以上才有的操作。

bili_14163367853:
这就是异化的过程。本来玩一个游戏很快乐,但是这时候非要用物质刺激来驱动我玩游戏,那么这个就完蛋了,快乐没有了,还被外界物质控制驱使。这也是劳动异化的过程。资本异化人的过程。但事实上,由于生产力限制,学校教育必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以人为中心,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工具性因为要为社会培养螺丝钉,所以不管是教材设计,教学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孩子本来就有的求知欲。

YZY5沈余:
我这几天也是在想 我抛开了家庭 社会 朋友带给我的东西之后 我还剩下什么 我好像只是一个空空的容器 被赋予很多东西 而没有什么是我的 真正的东西 当我一个人时 所以我会无从适应 我开始找我的自己

居闲懒人:
毕业15年了,去年开始,发现对工作提不起劲,觉得工作前途无亮,于是开始慢慢分析自己。除了外部因素,其实更大原因在于自己对于这份父母安排的工作的排斥,没有目标,每天都很忙,但都是被动接受,15年自己成长也很小。再往深处想,我想是自己从小在严厉父亲的强压下,不敢有真实想法,上学应付学习,上班应付工作,都是被动的,渐渐对外界一切都是习惯应付性对待。上学时在这种状态下,效果不错,高考重点中学全班第一,但之后就不行了,好像一辈子用于学习的能量全部在高中之前用完了,跟老师说的一模一样,今年考虑辞职了,因为对工作提不起丝毫热情。人际关系也一般,跟谁都处得不错,但难以进入深度关系,还好还算有一两个真心朋友。现在想慢慢从零开始,找到真实的自己,也许晚了点,但我觉得真的重要。

飞翔的骷髅盾刀手:
从动物界的表现来看,懒散和没什么“动力”才是常态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妨反问一下,自己到底想用所谓的“动力”缓解什么焦虑,掩盖什么问题

冰岛袋鼠:
我的自我成长是从40岁开始的,孩子的辍学逼迫我成长。从家庭教育到儒学经典,道家,佛学,再到精神分析,从破壳开始(放下自以为是),从自省起步,慢慢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现在依旧在成长自我的路上,逐步接近内心最最真实的自己。我接受并饶过了自己,也就接受和饶过了所有人。因此,精神分析是了解真实自体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我是一颗黑枣:
很小就开始意识到这点了,可是没能保护好真正的自己,现在对着日记本连说真话都做不到了。

acti0n1:
作为复读了2年,参加过3次高考的我,可以说一生的激情都耗尽了,上大学到现在工作十年,再也没有努力坚持学习过了,不是不想,是感觉自己真的浑身无力,毫无斗志

王炎先生的平行时空:
14到20年体验的是精神分析流派长程咨询,早期感觉很有效果,但是到了后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感觉每次都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绕圈子,最后感觉效果不好,和咨询师沟通就停了,21年空着,今年换了存在人本流派,挺新奇的,感觉是另一个视角,就是那种原来事物还能这样去体验的感觉。总得来说各有千秋,稍稍偏向正方一点,感觉在完全不认识自己的情况下确实适合精神分析。

一望湖亭风满袖:
什么样的“天然动力”能扛得住高中高三的反复磋磨。 天然动力是好奇为动力的话,一个学科很多内容,也不是都是有意思的,真的能以此为动力去学习学科吗?

恩重:
我小时候想学艺术方面的东西,对此有着天然的动力。 后来就被人为的动力给强行代替了,比如,学业,钱,工作。我做了十几年我不喜欢的,慢慢的也就麻木了。 我已经失掉了我原本的天然的动力

Tintin-6th:
我现在已经尽力自救了 看书看此类视频文字 用自己的语言学会总结 接纳(心态一定要开放松弛 尽量自体灌注 我是尽量什么都接触的 人只能活一次

Aniya的妙脆角:
虚弱是真的,做了很多心理咨询然并卵,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只能说很难很难

吐槽计划:
我现在已经不止是学习了,连吃饭睡觉都觉得没有意思,没有一顿饭吃的满足,也没有睡得很舒爽。吃饭只是因为饿,睡觉只是因为困。

呜呼呼哎呀呀:
精神分析对来访者要求太高了,来访者如果要借助精神分析来提升自己,需要有很强的冥想和哲学思辨能力,需要有能把很多潜意识或者前意识提升至意识水平的能力。所以看似精神分析关注的是潜意识,却是对意识内能力要求最高的流派。

多少跟冯梦龙有点关系:
我的家族都是这样,所以他们开始说自己的后辈没用,我心想还不是你们自己不会教,恶有恶报,不把小孩当人看,等稍微大点就希望他突然长大,真是奇葩家族

段三行: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需要,其实从不是一个恒定状态。当需要满足没有新的需要出现,就会出现失去动力的情况。 再平常不过了。 就像我当年上高中考大学就是为了打那些说我做不到的人的脸,这需求这目的完全出于自发而非被教育,因为当时我的父母作为教育方也在规劝我放弃,是我内在的不服气让我实现了目的。 然而这真性自我的表现仍然没有让我在大学里奋发向上,因为我的需求目的已经达成,没有必要再需求向上。所以我有一段时间追求他人的目的,也就是所谓世俗的“成功”而企图激励自己,也没有卵用,反倒引起我真性自体的排斥。 所以,我以我个人经验来谈,我认为并不是假性自体阻碍你奋发,而是真性自体就不期待奋发,他只是因需要而去行动,没有需要就不行动,十分简单的流程。 因此,如果你没有动力,很有可能是你没有更多的需求,你陷入了舒适区,而你的真性自体就贪恋这块舒适区。但不用担心,如果有更多的需求出现,他这款机器依然能有序行动助你达成。 这也许便是道法自然的意思之一吧。 还是不能对号入座要了解自身情况的。

越狱的滚滚:
因为旁人往往好为人师,做不到引导者引领者,我所做所说的不一定就是面前这个人,更多的只是自己觉得吧。所以陪伴者类型的人才才显得难得可贵。因为金字塔高层的人尚且需要大量资料才能大致总结一个人,更何况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

无名亦无功:
心向往之 知行合一 致良知(心即理) 身心灵自由的感觉才是人生! 有没有爱与被爱,是否度过了正当的充满自我认同价值的一生。 而这两件事情,从来无法割裂开来拥有。 知者不惑: 不断的求取知识,以至于,不再对世界上的事物产生困惑。 仁者无忧: 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再为个人的得失而忧愁。 勇者无惧: 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自尊自信 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 信仰: 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 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 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 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人的品质: 内心充满善意 不懈追求完美 努力维护社会公正 完成内心超越

精神分析 说说心理话 社会观察局 心理 动力 曾奇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