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你只要做个没有感情的执行机器

作者: Yourone精选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12-05 11:59:55 浏览:482545 次

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你只要做个没有感情的执行机器

夏林花火丶:
一个克服拖延症和社恐的方法:让行动先于思考

【回复】正确的,我也是这么想,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先动起来,手走在脑子前面
【回复】回复 @企鹅博士-凯 :这里说的是克服拖延症的办法,而不是将来行事的准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本质上并不冲突,指的是计划好之后,行动要比拖延之类的想法更早,不要陷入过长的思考拉扯中,那个时候思考的性价比就很低了
【回复】回复 @阿福雷吉 : 所以你要想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呼吸,如果不注意呼吸的话可能意识会慢慢抗拒做下去,所以你要有意识地呼吸,把意识转移出去,当身体适应了这件事的节奏的时候,反而不容易停下来了。最后,你呼吸就不是僵尸啦
マスコットサン:
有时要学会“自动驾驶”,最常见的就是每天的起床。起床伴随着痛苦,但起床也只不过是几秒的事情而已。在这个时候不要在大脑想各种乱七八糟的纠结自己是否要起床,因为你那样做只会在胡思乱想中继续赖床然后又睡着了。就是闹钟一响,脑子啥都不想,保持空白,立马起身。穿上衣服,去洗漱,自动驾驶一气呵成。小提示:起床三分钟后就不会再去想睡觉了。

【回复】其实我讨厌的不是起床 ,而是起床后我需要面对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顶着压力上学,担心上课犯困又想多睡会。如果起床后面对的是我感到开心轻松的事情,那我就不会那么痛苦,就像我小时候每次秋游或者春游我一定不会赖床 而是一身轻松地醒来期待新的一天。
【回复】回复 @-地球毁灭 : 那不正是他说的,起床就起床,别瞎想。该做什么就全力去做,别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只会影响效率,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你的这个表达比视频内容准确也现实多了
梦想治愈全世界的安澜:
虽然是这个理,但是每个人脑瓜子不一样。而且,自控力几乎是天生的——研究ADHD的学者罗素·巴克利博士的结论。

【回复】嗯,add 患者现身说法,必须要反复反复反复的提醒自己,才能做到普通人不必思考就能做到的事,比如按时到公司上班。
【回复】回复 @梦想治愈全世界的安澜 :别人生来就有的,adhd则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接近正常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就像上面说的,我需要把事情记录下来才能记起来做事情,并且所有事情都制定奖励才能行动起来。
【回复】回复 @反伤百分之九十九甜筒 :我记得他说的是“不代表不可以训练。”[妙啊]这个说法就是科学家的谨慎而已吧[脱单doge]
oo慎言oo:
一个根本原因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没有实际经历事情完成的过程之前,是无法做到完美的。所有的复杂任务,比如写论文,正是因为人的脑容量不足以存储一整份论文的信息量,所以才需要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时总是想要完美地完成它,就会一直拖延,直到不写不行的时候再疯狂赶工。然而只有不断去写,把自己的思考固化下来,释放掉大脑的空间,才能有更多新的想法,才能不断丰富文章的内容。 而且,写完第一稿不是结束,后续还可以再修改。那时候你已经可以站在全局视角上对论文进行修改了,比一开始只能面对未知的情况要好得多。

【回复】类比来看,我觉得就像电脑的RAM和ROM,不能让过多的本该存在于ROM里的内容占据了RAM的空间,导致RAM爆满,进而降低电脑的运行速度。 通过文字把要做的任务明确写下来,比如今天写完摘要部分,这时就相当于RAM中只有一个任务在进行,也就能更快并且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而如果想着写一篇论文这种大块的短时间无法完成的任务,就会导致RAM中多个任务同时挤兑。然而不像电脑的RAM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只不过慢一些,人的大脑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时候容易宕机,并且也容易受情绪比如畏难情绪的影响,导致一件任务也完成不了,同时又加剧了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现在一般都是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写下目标,达成目标。感觉这样还是挺有用的。
【回复】现在我会想:大家都是人,都有缺陷,我做错了什么没什么,别人一样也会出现失误的时候,所以,就是去做,至于别人怎么想,那就是别人的事了。简而言之就是:把敏感指数调低。
【回复】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关键是让你的选择变得正确。
晨与宵:
其实不如直接说,如果你不能去做或者坚持做某件事,那是因为你的底层逻辑根本不想做。 与其催促自己直接去做,不如想想为什么不想做,或者自己其实想做什么,因为你会发现催促自己做仍然是做不到的。

【回复】可是当这件事很紧迫的时候,如果你把白天本该去做的时间去想为什么我不想做等等,那只会陷入更大的空虚(因为我就是这样[灵魂出窍]) 不如先咬咬牙开始了再说,然后熬过去开头不适应感就会觉得容易了
【回复】回复 @光临时空 :我是不相信存在纯粹的自由意志的,如果底层逻辑阻止我完不成我必须要做的,那一定是我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分析创伤减少冗余,排除负面情感创建正反馈循环以来淡化创伤影响,重建底层逻辑重新定义事物比重,直到掌握自己的人生。就算活的像个机器,那也比自诩自由的感官角色更有在实质上的灵活性,更别说其中得到的这些成就感也依然会变成正反馈,程序尚且会迭代,人类也不能因为一个个创伤就放弃一个个自我革命自我迭代的机会。(当然,就算知道这些东西我的人生也依然一团糟,很遗憾,我还没完全消除那些过去的创伤对我的影响)
【回复】回复 @光临时空 :这个视频应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说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事之类的,跟那种你自己想提升自己之类的
剑为世宝:
是的,像机器人一样,尤其是健身这类活动,不用在乎什么蛋白质多少多少,每天二十分钟是不是太少,只需要像机器人一样,做完了,一周,一月,一年,真的。再少的运动时间,再不高效的运动方式,最后都一定会呈现出惊人的效果

【回复】回复 @Q君的妲己把它玩坏了 :人只和自己比,和别人比永远都会有人更强,更有天赋,更年轻,他们的训练方式不一定适合你,适合自己并且能长久坚持下去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健身还是其他事
【回复】等你练八年不如别人一年,你就又开始思考了。平凡是拖延症人的宿命。
【回复】是的我已经做到了 起床两个鸡蛋一杯黑咖啡开始每日循环再也不会因为自己不规律对自己生气
取名字好难啊789:
1.开始做事前不瞎想,做到自律。2.做事中,必须抛弃完美主义,just do it,我现在正在努力培养这样的心理品质,我觉得能做到这两点相信离成功也不远了

【回复】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最近也开始深有体会了
【回复】回复 @小青蚪找蝌蛙 : 说了啊 第二个妹妹的例子
【回复】对 就像小时候考试 先把会的做了 有时间再去扣不会的 不是一直纠结一个细节 整体完不成
呑拿魚:
特别认同。 我还有一个心得,做事过程中要刻意远离那些可能会触发你的emo开关的东西。 最近我把歌单里比较抒情的歌都下了,宇多田光、牙叔都不听了,换成了以前看不上眼的Phonk和越南土嗨remix,工作的时候感觉巨轻松,毫无内耗[喜极而泣]

【回复】太对了我也喜欢听土嗨歌放松心情,想要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强压下来的时候就会听什么姐就是女王 爷们要战斗[笑哭][笑哭]不然真的会不自觉的想很多
【回复】是的我也是 拒绝那些带入感情令你浮想联翩的歌,去听振奋人心或者开心的歌!心境完全不一样
【回复】我也是 虽然听的不是那么土的(我做不到哈哈哈) 但是基本很少听让我共情的歌了
贵吃与好:
这种理论和我玩游戏很像,有些任务本质是单调的跑路和射击,即使它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头和剧情,但是只需要做个不带情感的机器,谁都能通关游戏

【回复】回复 @Chaos_137 : 视频说的是叫你不带感情只做正确的事,又不是让你不带脑子。
【回复】回复 @Chaos_137 :杠精[捂脸]我又没指所有游戏
【回复】回复 @Chaos_137 :…不带感情和不带脑子是两回事
巧比巧比:
虽然标题很不讨喜 但是看完不得不说是大实话

【回复】大多熟人都是被困在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里,大脑的功能不仅仅是思考,很多时候是控制不住的想法限制了行为本身。
【回复】我觉得标题就很讨喜😂
【回复】回复 @沧海Loyn丶 :你的这种想法本身正好证明了我的评论。大脑会让人陷入各种无意义的负面情绪。
流狸不流离:
最近越来越感觉,与其在去做和不去做之间来回内耗,不想做的话就躺床上睡大觉,想去就动身去做就好了。躺得平,卷的也很开心

【回复】对 只要你在做,比躺那里寻思强
Din_Va:
现在这个社会追求把机器变得更加人性化,把人类变得机器化,一定要这样为难彼此

是朝zhao阳啊:
最近学摄影,渐渐的听很多大拿说爱好可以,想太多还是劝你转行。我越听越没动力继续下去了,后来,我闲着没事时,还是想拍。所以现在,我想做了就去做,起码比躺一天睡觉刷手机要强,什么意义不意义的。

【回复】确实,把看b站的时间拿去拍照是蛮好的
【回复】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可就要跟你理论理论了
哮咆龙恶_:
结合本人高考、考研、申博经历,我的建议也是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计划执行机器: 1.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有过多的悲伤和愉悦情绪,悲伤会拉低自己执行计划的效率,而愉悦则会透支自己的计划执行力 2.每天都要制定当天的计划,不是明天的计划;每周有个小目标,每月有个中目标,每年有个大目标;自己的每日计划都是实现每个目标的一部分,最好目标可以量化到测算出自己的进度和完成率以方便每日计划的制定,例如一本书可以量化为今天读第几章,一件事可以拆分为几步 3.培养自己如果不完成今日计划就会浑身不舒服的性格,但绝不能是因为完不成计划就会烦躁;计划要制定一个保底量,比如必须完成百分之八十;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完成度的量化表合理制定今天的计划 4.将自己完成过的计划汇总成一个文件夹,不需要去回顾,只需要自己时不时看一眼赞叹一下自己已经完成了如此的任务就可,主打一个成就感 5.计划的制定不可太过于死板,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给临时突发事件,以免自己被突发事情打断计划而烦躁 如果你问我这样子岂不是和机器人一样,那我的回答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冷静与理性是必不可少的,即便这意味着你看上去会自己异化成机器。

【回复】第3条,我感觉可以这样做,如果没完成今天的计划,那就强迫自己去干不喜欢的事,算是个惩罚?这样以后再完不成计划,一想到要干不喜欢的事就会说服自己完成计划[doge]
【回复】控制情绪和没有感情不是一个概念,没有感情你就废了
蘑菇鸡蛋酱:
从画画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体会:很多时候没法下笔就是因为想的太多,什么技法啊用色啊型准啊,越想画得越慢。其实想要的画面已经在脑海里了,直接画就好了,画坏了再改嘛,大不了再画一张。很多人都感觉艺术创作是很感性的事情,但其实优秀的作品也少不了像跑程序一样机械地重复和修改步骤直到得出想要的结果这一流程。所以直接开始画就好啦!

【回复】想这张画的时候,每一秒都是感性的想象,画这张画的时候每一笔都是理性的执行
【回复】回复 @spot2 :那就说明你确实属于想多了,在画的时候不停追寻完美,画画实际上就一个动词,画,所有的思考,参考,设计,反思都应该放在画之前和之后。拿起笔的那一刻就要开始不停画下去,画画确实只有一个选择画和不画。
麻雀茶BirdInTea:
準確的來說,便是要你一心一意、心無雜念的去執行一件事上,專注的重要性是巨大的。

【回复】并不准确,一心一意是已经开始工作中的状态,这个视频在说不要让情绪和思考阻碍你投入工作的步伐,先毫无动情地干起来拿到结果再思考
【回复】回复 @梅呱呱的云姨姨 :在我的理解里,多餘的情緒和思考都是雜念這些不良因素
小花是我的1314:
这种做法绝不能单独做,意思是,你必须要感性的去思考,去确定你的需求—你的目标,你必须要足够的喜欢你的目的。然后在完成的过程中,你把自己当作机器人。如果第一步做不到,你真的就是个机器人,而且更可怕的是,你大概率过不了多久就成了一个疯了的人

【回复】太同意了 不然你就会不断质疑你的出发点
【回复】意思是做事情过程中要不带感情,做事情前你要去思考你要做什么
【回复】没错没错,首要的是挖掘自己的深层意图并且足够认同它,没有这个,机器人式的执行只会适得其反。

心理 科普 成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