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地产、慈善、基层治理:教皇爸爸的生财之道

作者: 河畔的伯爵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6-18 10:59:59 浏览:547359 次

【伯爵】地产、慈善、基层治理:教皇爸爸的生财之道

BaalHadad:
教会确实是中世纪最大的势力之一,但是罗马教廷不是一个教会帝国。罗马教廷在中世纪年收平均而言只有20到30万利弗尔左右,这笔钱虽然对中世纪的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个巨款,但是说实在对于罗马而言实在是不够,也别想和那些大君主们(法王在中世纪最差的时候年收也有一百万利弗尔)相抗衡。地方教会名义上为教省,在中世纪和地方领主其实差不多。尽管教皇任命一个枢机,枢机会专门给一笔巨款给教廷,但是这笔授职费基本只是一次性的,而且还有拖欠懒得交的。此外伊比利亚的天主教势力和英格兰都要向罗马缴纳彼得便士,但是一遇到出现对立教皇的情况,他们也大多不交了。再加上我们还不能对人的贪欲抱有幻想,所以中世纪罗马教皇实际上没有多少钱。 而实际上修道院确实是个中世纪的好去处,比较大的修道院设施也很完善,无论是田地还是牛羊应有尽有,很多修士都要亲自下田耕地,放牧,基本上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中世纪很多人投修士也是很简单的原因,尽管日子比较清苦,但是起码能吃饱能过日子。甚至还有机会往上攀。

【回复】在由地缘和族缘组成的前现代关系网中,教廷的组织架构还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回复】回复 @RunAway1008 :活的好不好跟信什么教毫无关系,北欧人真不爱信教,非洲人也有大把信基督的
【回复】回复 @RunAway1008 : 黎巴嫩埃塞俄比亚拉美巴尔干诸国东欧各国这些现在被西方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哪个没受到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了?他们老百姓活的有尊严有人权么?西方的整体不错完全是玛门的馈赠,对同为基督徒的落后国家都没展现半点基督的博爱,还好意思谈受到基督教的思想影响西方整体还是不错?怕是老欧洲的自己人都不敢像你这么吹捧自己
有吉共和国:
是不是只要我硬币叮当一响,我当初一直白嫖伯爵的事就一笔勾销了[妙啊][妙啊][妙啊]

【回复】当然,只要银币叮当一响你上次白嫖伯爵的事就一笔勾销了[doge],但是你上上次 上上上次 上上上上次……,赎罪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否则是要下地狱的[doge]
【回复】回复 @萤火虫的最后 :一直白嫖一直爽,耶稣也留不住我[狗子]
【回复】一响才一个,自己算算要响多少次[doge]
佑眸天鹅尘:
有人小看了基层治理的问题,以清代为例,作为天高皇帝远的皇帝无法直接伸手控制基层,那么清代基层县衙官吏才是最能掌控地方的人,然而地方经费入不敷出,于是必须一开大量非正式的书役和差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爷这一类人,由于他们的非正式(不在清代体制内)所以他们只是协助县令履行职责的临时助手,且不发给报酬。随着日渐增长的地方事务与有限的经费和人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衍生出诸多制度以外的陋规,如办案过程中额外向各方收取案费,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原本作为临时工的爪牙超期“服役”,乃至于形成自身的关系网络与管理晋升机制。这一套体制虽为非法,却是地方行政顺利运行的基础。

【回复】回复 @-时间水晶- :我不了解罗马史,但西欧中世纪包括中国大部分时期都是政府把收税的能力交给基层,比如我说的清代书役和差役,也有部分是委托给当地士绅。至于清代收税流程有点类似上世纪收农业税一样比较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时,在中世纪欧洲有犹太人和教士会承担领主的征税工作,在近代国家以前作为基层治理的部分,这些统治者的爪牙实际上是最清楚百姓田亩数量的多少,而非政府的公文。至于你说的收不上税的问题,如果以中世纪法国为例子,有一句名言“国王应该靠自己而活”,意思就是国王除了只能在征收自己王室领地内的赋税外,对自己的封臣没有征收的权利,这一时期王室权利分散,税赋可能要少于大领主,但有一个税赋依赖制度“向领主提供援助”这一原则,也就是如果突然战争来临,法王可以征求臣民领主们的支持寻求经济政治的援助。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国王应靠自己活」这个理念下,国王们无法随意征税。这个时候国王只能通过各种巧立名目变着法子找理由征税。这个状况直到百年战争约翰二世在普瓦提埃战役战败被俘,这个偶然事件却给国王们试图制定常规性的赋税体系找到借口,因为在“给领主提供援助”的封建法基准下,为赎回国王和结束与英国的战争而给国王提供资金,正是封建法中臣民们的义务。查理五世打着为父亲约翰二世支付赎金的名义,在1360年12月5日成功颁布连续征收商品交易税、酒税、盐税、炉灶税的法令。1382年正式确立常规税制度,这些行为标志着法国国王们的财政收入从依赖封建收入与王室收入,转型为要求臣民缴纳赋税。
【回复】回复 @-时间水晶- :奴隶制再简陋以也是集权政府吧[蛆音娘_吃瓜群众]
【回复】回复 @山东电信青年一派 :不是一个概念的。理论上分权的英国议会比起同时代的一大票绝对君主制国家收税的能力高上一大截。收税能力是一个单独指标。中国古代再集权,农村都是留给士绅地主的。杀一百个宰相也不能提高征税能力。
陨落の南十字:
教会还有一项重量级武器,就是自成体系,集万家所长的“大学”:与组织性低,难以承受风险的世俗教育学院相比,大学可以利用教会支持以高效地整合资源,并形成独立于世俗统治的管理机构来为师生提供保护。 先向权贵和平民吸纳生源,通过宗教信誉背书,和输出人才的高回报率拉拢两边投资,再将其用于扩大规模和建立助学机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的良性循环,而教会也由此获取了世俗力量的青睐,以及一定的对社会分工与阶层流动的干涉能力。

【回复】回复 @荫茵怪 :近代中国的东吴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也是,教会大学和神学院不一样,又不是专门培养神职者和教徒的
【回复】回复 @荫茵怪 :大学老师啊,行会师傅啊,音乐家啊,画师啊,医生啊,律师啊,神学家啊,君主们的宫廷御用文人啊之类的,大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此外大学不是专门的神学院(中世纪读神学的大学生其实是最少的,一来是读神学要先读四年的哲学,二来神学的教科书比较昂贵)中世纪的大学是很世俗的,而且实在讲,中世纪的大学也和我们现在的高中大学生活更类似
【回复】回复 @荫茵怪 :如果指的是最初伴随修道院形成的零散教育机构,(排除掉只接受初等读写和计算教育,待够就走的世俗人士)。要么是作为修士留在当地,或是携推荐信前往其他教区或大学进修。 若是大学神学院的毕业生,待遇一般不会差(神学是受拨款最多的核心学科),除了选择接受主教的预科培训外,也可以选择留在大学担任学监,理事和教师等。此时会被纳入教廷编制,发放单独的薪俸以资助其在大学的神职与行政活动。
钢铁猎头指挥官:
教皇曾经有3,4个师,有钱有地又有枪[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教皇,现在还有瑞士雇佣兵,兵力达200余人之多!就问你们怕不怕?[doge][doge][doge][doge]。把人家教皇惹毛了,还有大亚美尼亚禁咒法师团(亚美尼亚还真的有这支部队)![doge][doge][doge]
【回复】回复 @悲地之伤 :说实话,这阵容可以去非洲小国搞政变了
【回复】回复 @悲地之伤 : 亚美尼亚宗徒教会和天主教会不是一路的
哈布斯堡Habsburg球:
伯爵这期真好!我最近刚好也在看中世纪教宗财政的文献,浅聊一下教宗的收入吧。 中世纪教宗收入分为:教宗国的收入、census(我不知道这个词的准确翻译,总不能翻译成人口普查)、所得税(十一税)、圣俸税、以及杂项收入 1.教宗国收入 教宗作为教宗国的世俗君主,拥有教宗国的各项世俗封建收入,包括封臣的封建义务、过路费、关税等,构成教宗收入的绝对大头。 2.census 这个词中文准确翻译我不知道,但它的实际意义是“获得圣彼得庇护下土地的领主们,向圣彼得的代言人教宗交的费用”,主要由修道院院长还有世俗君主认缴,但实际上大家都不怎么缴纳。 3.所得税(十一税) 十一税由《圣经》规定,指每个人都要向教会缴纳所得的十分之一,但其实十一税最早起源于十字军东征。一征期间,英诺森三世敕令所有神职人员缴纳四十一税。后来,格里高利九世以保卫圣地为由,要求神职和世俗人员都要缴纳十一税,这以后就变成了惯例,成为了教会收入的支柱之一。 4.圣俸税 圣俸税是指,以教区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为代表的高级神职人员,在教宗任命或确认任命时需要向教宗交钱。这笔钱强制力度很高,如果不缴纳,很有可能直接吃破门律。 5.杂项收入 杂项收入就是指那些暂时的,没有成为定制的收入,主要有赎罪券、他人捐赠,还有教宗出行各地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给教宗的赠礼。

【回复】回复 @xixi1006xixi :其實像釀酒和提供住宿(朝聖旅途)這類的副業主要是由當地的修院擔任職能。雖然有這些額外的產業,但是也沒有成為了修道院收入來源的主流——修道院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小社會結構,其本身目的是為了侍奉天主而存在。如果拿出一個歷史解釋,用莊園經濟似乎是比較貼切的。修道院的開支主要是在維護修道院以及禮儀上的支出,但是根據各地方修院情況不同其實也各有差距。但是如釀酒這類產業實際上從未成為修院的主要收入來源。畢竟啤酒的釀造是因為教士在大齋期為了守齋而進行營養上的補充(以及應對一些水質差地區的飲水問題)才大規模進行。而葡萄酒則是作為聖體聖事中的重要物品而出現,修院與本地修會也往往是首選自己當地修院釀造的葡萄酒,對外售賣的量也非常少。
【回复】回复 @xixi1006xixi :酿酒和制作奶酪更类似于改善修道院的伙食和赚外快。修道院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主要大的开销在于慈善和仪式和维修教堂(当然有的修会可能连住所都没有)地方教会也不是拿这个作为主要的收入,而是众多收入之一。
【回复】回复 @xixi1006xixi :捐赠本来就是教会众多收入来源之一啊,早在他们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前,就已经依赖信徒和贵族的捐赠了,如果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期,那么他正式转向的时期大致清楚,但是什么时候稳定就不好说了(因为中世纪欧洲诸国情况不同)转向时期就是西帝国崩溃的古典晚期到中世纪早期。
穷极思变:
法国大革命其实也纯洁了教会,在这种严苛的坏境下坚持下来的教士和修士,无疑是忠诚的基层干部。退出了世俗政治的教会,精神领域的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

这可能是你从来没见过的用户的名字:
靠信徒的捐赠慢慢累计财富,有了钱之后逐渐向其他产业进军,有了土地,财富的累计更容易了。感觉和中国古代佛教积累财富的历史很像

【回复】善款才几个钱?生产劳动和经营各种业务依然是教会营收的主要方式。比方说波尔多的酿酒业务大多都是教会经营,这一点也被都德讽刺过。
【回复】回复 @林居中的星星 :比如各种修道院还会酿造啤酒和葡萄酒甚至制作奶酪,尤其是奶酪,可以说是很出名的特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传说中查理曼到布里修道院吃的布里奶酪(虽然故事性质有点类似于康熙乾隆小吃的故事)
【回复】天主教会好歹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
佐伊卡尔西尔兰official:
养老也是教会的重要功能,给教会交养老金,老了后给人个位置

【回复】回复 @星七梦玖 :女修道院最初很多就是养老的有钱女性,筛选标准比较严,后期才有世俗女性大量进入修道院,然后修女院到中世纪晚期就腐化了[doge]
【回复】回复 @山东电信青年一派 :大量年轻女性,养不活的,出丑事的,不想出嫁妆的,都送去修女院[doge]可以参考古人记录的某些尼姑庵
【回复】不是养老,一般贵族次子除了骑士以外,一般送入教堂修道,不信可以看美帝奇家族教皇生平
凯尔盖朗的卷心菜投手:
贵族们喜好威望,神职人员喜欢虔诚,而所有人都喜欢金子

【回复】虔诚的神父喜欢男孩[歪嘴],就是因为虔诚,天主教是禁止神父乱性的,但是没有禁止喜欢男孩[歪嘴]
ninth_sarai:
教皇真正有钱起来要等中世纪后期的敛财主义了,阿维尼翁时期加强了对主教的控制,但也造成了地方主义的抬头,结果就是教会大分裂和法兰西斯修会这种地方派开始寻求新的形式的教会

【回复】回复 @荫茵怪 :十字军东征up老喵喵喵做的最好,而且十字军不是教廷的军队,主力是西欧的国王领主们,教廷授予他们合法权
【回复】回复 @ninth_sarai :主教连任需要交钱?这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吗?可以说说骑士团?
【回复】就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具体说说嘛
oO神兵天降Oo:
想起之前看西方哲学史,讲到天主教构筑理论的时候既要超脱于世俗,又要依附于世俗。这样想来,这些教会强大与否,也十分依赖于他们所依附的世俗权利吧[笑哭]

【回复】哈哈毕竟不依附世俗,那就会出现西班牙屠杀,墨西哥屠杀,赛国屠杀了呐(笑)
【回复】宗教本身就是辅助统治的工具。是人类组成的东西就不可能不世俗
原色的心:
难怪美因茨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能选神罗皇帝,原来是基层治理也给承包了,表面上是控制人们精神领域的势力实际上还是因为他们在世俗领域(土地,财富,基层)有足够分量

【回复】美因茨、科隆本身也是主教统治的国家,类似教皇国
米拉的尼古拉:
伯爵这期视频可以和之前的《教皇有几个师》、@卢格杜努姆的奥古斯丁 关于教皇选举的视频连起来看,让我对教皇和天主教的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支持]

【回复】教皇到底有几个师:BV1jM4y1w7qm [热词系列_再来亿遍]
隰有萇楚_曠野之什:
宗教改革运动也可以被视为德意志封建主对教会财富的瓜分。毕竟“教随国定”可体现不出什么所谓新教的先进性,纯粹是眼红教产罢了。

【回复】新教教会反而比天主教会更疯,天主教会至少还要明面上统一的组织,外加沉重的历史包袱,经常得夹着尾巴过日子。而且新教教会做坏事,人们大多数也会下意识的以为是天主教会干的,所以基本就是放开了整,比如发起了猎巫运动的就是新教教会,而人们天天骂天主教会(天主教会这倒霉玩意从来不承认世界上有女巫,还会主动保护被新教教会迫害的女巫)
【回复】丹麦那边更直接,国王的做法差不多就是直言,信路德抢教产[辣眼睛]
【回复】回复 @永恒づ梦境 :1484年英诺森八世就发布敕令承认巫术的存在并谴责巫术要求狩猎女巫,导致了猎杀女巫的狂潮,这个时候新教还没有影子呢。
奋斗不止在路上:
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在历史中做的贡献还是不小的,开办学校医院食堂在乱世中这帮助了不少的人。而亚洲国家的秃驴教在历史中更多的扮演的是负面角色,盛世中疯狂开门纳财,乱世中关门避祸。

星子恋月:
感觉现在了西方还是没有摆脱教皇的影响(或者说宗教的影响?)这不就是个敛财安民的幌子吗为啥还那么多人信啊[tv_疑问]

【回复】真没这么简单,发展了这么多年,各方面都很成熟了。以福建这边为例,我老家的教堂平时有托管小孩的作用,还免费提供音乐舞蹈等课程,帮忙给年轻人相亲、找工作,教友去世的时候帮忙操办葬礼。完全可以视为是民间互助组织了。
【回复】宗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民众也没虔诚到哪里去,也就口头上信基督罢了
【回复】虽然打到了教廷但是上帝还在啊,就跟我们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一样,都变成民族文化了。
DoroP_:
经济的触角几乎能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用来研究“动机”绝好的线索。

欧洲 文化 历史 基督教 教堂 教皇 基督山伯爵 宫廷 天主教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