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小吃 厨子探店 ¥63

作者: 真探唐仁杰分类: 美食侦探 发布时间: 2021-11-20 12:00:05 浏览:1528760 次

新丰小吃 厨子探店 ¥63

云狗君:
搁平时我也就觉得是个普通的小吃馆子,但是放在这个账号里,我感觉他就是穷人之光,平民之家,念仿膳拉胯,宫宴难夸。这价格,能和丰泽园论高低,能与米其林争高下,不多说二话,性价比爆炸[吃瓜]

【回复】借楼给弹幕里的列位科普一下,馒头本来就是有馅的,吴语区这边就叫肉馒头,后来才有包子的说法
【回复】回复 @成分普查 :用吴语区大可不必。这与其说是地域特征,不如说是基于路径锚定的风俗习惯。具体的说,杭州的不同区块都用不同的说法,主城区乃至留下萧山都是用包子指带馅的,北面的临安、安徽也是这么用。而千岛湖(也是杭州的一个区了)往衢州(衢州各个区又有不同,有的用肉馒头+馒头,有的则是包子+馒头)方向则相反,馒头是带馅的。但如果你去过千岛湖你就知道他们的面点发酵工艺和杭州这边完全不同,已经不仅仅是名字有区别了
【回复】我摊牌了,当年云狗老师就是被我拉下文坛的,[脱单doge]
电子羊会吃赛博青菜吗:
大学的时候有次失恋了,大冬天的难受,晚上出去上网通宵了,到了早上又冷又饿,一步挪一步地走到了新丰,点了个血汤一个小笼包一个拌面,血块带着姜味的汤一下肚,感觉肚子里就暖和起来了,吃饱了完事躺寝室床上睡一天,一下子就想开了,我心目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了属于是

【回复】有一次失恋了。这看着失恋经验丰富啊
【回复】回复 @保留积分 :阅读理解给你整明白了[贝拉kira_不会吧]
【回复】暖和,明媚,柔软,香气,饱腹感……真的都很治愈带给人幸福感……
精分的知世郎:
片头说馒头带馅还是发面的,我大脑开始飞速的运转思索这是什么东西,淦!是包子![囧]

【回复】杭州我不知道啊,我估计是和上海差不多。在上海以前就没有包子这个叫法,都是馒头,什么肉馒头菜馒头生煎馒头小笼馒头。
【回复】对啊 主要从小吃的馒头都没馅 有馅的全叫包子[藏狐]所谓诸葛亮那个典故我是知道的 但也只是知道 没见过真这么用的
【回复】馒头带馅我们这一般用来嘲讽皮厚馅小的包子[doge](大馒头省人)
烟霞侣:
新丰从小到大都吃,现在在外面要吃饭要是附近有新丰也首选新丰,主要是便宜干净卫生,一碗馄饨一个包子10多块钱就是一顿,新丰还有很多其他卖,确实老杭州人应该都挺喜欢的。

【回复】回复 @戳戳的江奈生 :以前上学的时候真的基本上早饭都是在新丰解决的hhh
【回复】新丰生意不要太好 以前小时候经常去延安路那家吃 两层楼 经常没有位置 主要靠近西湖 游客也多 经济实惠
【回复】我没吃过[保卫萝卜_哭哭]我是假杭州人趴
血溢潼关:
说真的,刷美食荒漠的就算不是没文化也是真的没礼貌;前几天老唐去国宾馆+楼外楼展示的杭帮菜都是别人家(当然咱得承认有些菜系确实有占大辈的不好的习惯)的么。 正经的来说杭州不是没有美食而是大部分美食不适合用于作生意。个人比较熟悉的一类标准杭帮菜是虾油菜,包括虾油鸡,虾油,虾油肚等,特点是腌制过后仍然可以保证肉质鲜嫩,品尝起来爽滑可口。但是这类虾油腌制菜需要腌制至少两天才能入味,而且很占地方,一般的菜馆根本无法大规模的制作;即使制作了也很难控制成本。更加尴尬的是这类腌制菜过个一两天就容易变质,也不能长期储存。类似的问题也发生于笋干煲鸭,麻油鸭等菜品。 个人看来与其说杭州是美食荒漠;倒不如说杭州的菜品难以工业化流水线化,难以像那些流行菜系一样大规模扩张而只能常见于家常菜。

【回复】弹幕大将军们看哪都是美食荒漠,一问就是路边摊吊打各大菜系,习惯了[藏狐]
【回复】杭州饮食的问题从来就不是缺少好吃的,而是一般人平均所见的菜水平不行……一是您说的本地菜难以铺开(搞得一般人知道的「本地菜代表」全是绿茶外婆家新白鹿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另一方面是成本高企(主要是城市规划使得适合开饭店的地方租金较高)使得其他风味的地道菜馆难以为继(我听说了很多因为成本/顾客口味原因,地道菜馆做出了灾难性改变的故事了,这一方面就使得一个一般环境下在杭州寻找饭食的人,他的选择范围就要比上海,北京这些菜馆多样化的城市要窄得多) 这不是「一群吃外卖的人评判杭州」这种泛泛的话就能够概括的,事实上对于收入不是很高,交通灵活性不足的,居住在杭州的一般人,吃饭的体验确实是较差……
【回复】回复 @一冰_SA :只要它辣就是天下第一
半式:
那个五块的豆腐汤,我居然看见有弹幕“两块,不能再多了”,这位是从小到大没出门吃过饭是吗

【回复】门面加上人工其实还行,两块的得是那种流动或者偏僻地段才有了
【回复】就算一块钱一碗,评论里也会出现“老板含泪赚了九毛九”,没办法,有些人就是得了这种来自骨子里的穷毛病
【回复】杭州那物价。。。别的地方鲜猪肉都10块钱以下了杭州还20。。冰鲜的都要13[滑稽]。。。这满满一碗老豆腐买买这块老豆腐都要2块钱还2快不能多了。。。哈哈哈。。。杭州店铺租金还贼贵。。。
沉迷于萝卜无法自拔:
笑死。老唐现在都没说杭州的不行。到你们嘴里就是美食荒漠了

【回复】我是老杭州人,个人感觉这词是杭州人自己说出来自嘲的多
【回复】回复 @深山夕照深秋雨兮 :但是很多外地人当真了啊。。。
【回复】我是福建人在杭州读书工作七年,很喜欢杭州的面条、东坡肉、酒酿圆子,尤其是面条即使离开很多年了还会惦记(个人喜好觉得美味程度不输给一些面食大省的面条)。每个城市都有好吃的,美食荒漠什么的看着笑笑就算了。
timefreak:
新丰我算是吃了十几年了,读小学开始吃,老杭州牌子,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吃了,老年人每天排队买。优势是还算便宜,透明厨房,干净卫生,现做。缺点就是,现在每开一家分店,一家比一家的难吃,老店还能保持原来的水准,新店都是包子皮厚馅少,小笼包皮子硬汤汁少,馄饨越做越小,糖糕没有以前的脆没以前的大,但每次不知道吃啥的时候,还是会去吃一次,标配就是鲜肉小笼包加虾肉馄饨,有胃口的话再垫一块糖糕

【回复】信义坊那家开了很多年了,每次去都看到有很多老年人来吃,口碑真的不错啦
【回复】确实,我家旁边开了家新店,那馄饨皮都是发黄发硬的,一看就是冻了很久还没完全解冻的,不像老店都是现包的。小笼也没汁儿
【回复】我以前念书时标配是牛肉粉丝+虾肉小笼
纯少oo:
好家伙弹幕里一堆刷美食荒漠的,可真笑死我,就是家常的东西,味道可以,没什么毛病,价格便宜,到你们这群高贵的人嘴里就成美食荒漠了,你说说你们美食森林那里有什么东西

【回复】我算发现了,每个地方都是美食荒漠,有的人不吠叫两声不舒服
【回复】杭州是真的,我来杭州5年,约一帮本地的朋友出来吃饭经常找不到合适的馆子
【回复】回复 @敢心bella天使 :那我待在杭州我能反驳你嘛。这种主观性的东西有什么可吵的、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嗝er:
杭州新丰小吃还得是庆春路那家,其他下沙什么的都是味道奇奇怪怪的不像庆春路的味道正,这玩意儿就是当早点当中餐当晚饭都成,性价比高的离谱,虾馅有虾蟹黄有蟹肉包肉多,你还指着什么骂呢?指着这个骂杭州美食荒漠多少有点离谱,庆春路的虾仁馄饨小笼就是神啊!

【回复】庆春路那家永远滴神。从小爸爸带我去少年宫上课中午就认准了庆春路的新丰吃,那时候二三年级感觉一个人干翻一笼小笼好厉害。高中时候又在十四中,也喜欢和室友一起去,省钱又好吃,吃过别的地方的也感觉味儿不正
【回复】庆春不是最早的店,刚开的时候去吃还嫌弃它来着,记得以前吃过龙翔桥的和景芳的,感觉辣酱和小笼更好吃一点,可能是童年滤镜吧,不过下沙那边还真不知道
【回复】在我心里中山中路店yyds[藏狐],从小吃到大,主要是原先那些大妈妈看着我长大的有感情了[星星眼]
申OuiOuiYQ花:
转自评论区曾经看到过的评论:经常看到有人要讲馒头怎么能带馅这事,忍不住想讲两话。“包子”这个说法不存在于传统的上海话中,对以前的上海人来讲,这个词基本上是一种北方方言,所以自然是不会有“生煎包子”的叫法的。 很多东西在各地叫法不同,还有很多东西虽然名称相同,实际指的东西却不同。比方青菜,在不少地方是一种泛指,而在上海则是特指一个品种。又比如锅贴,在上海它是一种类似生煎的带馅小吃,而在别的地方它可能是不封口、不带汤汁的,又有的地方则指的是一种没有馅儿的纯面食。 这世界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不同才特别丰富多彩,如果总想用已知的东西去规制一切,就难免会得出“什么弄堂,不就是胡同嘛”,“什么粑粑,不就是大饼么”,“什么咸烧白,不就是梅菜扣肉么”……推广普通话方便了大家的交流,但可能也让很多人忘记了去尊重各地除了少数民族文化以外的不同之处。“洋山芋、土豆、马铃薯”,它们完全可以同时存在,不需要谁去规制谁。

【回复】我跟室友说我们那儿我妈喊她爸"伯",我爸喊他爸"爷",被某地俩室友嘲笑半天……只能说某些人只适合守在他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见不得外面的世界。
【回复】回复 @胡戎杂记 :真实,我喊我爷爷 奶奶是公嘎 婆婆,哥哥弟弟是咯咯咾咾,姐姐妹妹是jiajia米咪,跟是舍友完全不一样,打电话给我奶奶的时候还被笑,解释了笑得更厉害
姜饼大超人:
菜卤豆腐 5 牛肉粉丝 5 蟹黄小笼 18 鸭血汤 5 虾肉小笼 12 糯米饭 忘问价钱 萝卜丝饼 2.5 活口馒头 8

可口可乐不白:
新丰对杭州人来说真的是从小吃到大的地标性早餐店[笑哭]

【回复】回覆 @KaenbyouRin- :我11年毕业之后开的,19年的时候去过貌似是还在
【回复】回复 @KaenbyouRin- :我不晓得 还没去看 不过那边我去过几次 是没看到过
【回复】回复 @HentaiPrincess :环北那家没有拆嘛
布布不补布:
挺无语的,北京是美食荒漠,天津美食荒漠,上海杭州也美食荒漠,和着就你们那儿不荒漠是吧,是盛产了什么山珍海味[疑惑]

速洗15分钟:
咱也不知道北方一堆城市里面那些做发面酱油包子的是怎么腆着个大脸说自己是什么正宗“南京小笼包”“杭州小笼包“上海小笼包”,你但凡去过长江以南一天呢。

【回复】因为都是蹭热度的,是嵊州人买小笼包挂了个杭州的名
【回复】然而我们这(东北)早市有家杭州小笼包就是这么做的(夫妻俩确实是南方那边的)干了十几年,最开始叫馒头所有人都以为是发面大白馒头,过了几个月换了个牌子叫小笼包,越干越好到现在,三十平的小屋美团一个月两千多单,他们如果一直叫馒头怕是早就干不下去了[笑哭]
【回复】和那些兰州拉面一个道理,就是借个名字多卖两口

星级探店日记 原创 美食 自制 美食测评 探店 美食探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