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好玩的,放段宋朝“录音”,来听听宋朝河南人的音调的感觉。

作者: 九天风雷益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2-12 01:10:02 浏览:232049 次

来点好玩的,放段宋朝“录音”,来听听宋朝河南人的音调的感觉。

46829929817:
白话文小说很多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就知道正统官话大概什么样了

【回复】回复 @阿修Ash022 :你意思是,鸟跟住俺河南人一路改了改自个哩方言?这鸟中哩很啊。
【回复】指的是古代白话文小说(唐传奇、明清小说之类的)
【回复】回复 @阿修Ash022 :但是相对于人类来说,鸟的迁徙范围更广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小。 民族同源的地域方言的形成除了融合其他民族语言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地域隔绝缺乏交流的前提下语言习惯独立发展变化。 鸟鸣,如果古文形声不假的话/古文里常见的鸟类声音和现在所见闻的并没有多大差别。 更不用说猫喵狗吠狼嚎虎啸,动物没有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动物的声音应该和人类痛哭大笑之类的发声习惯做比较,除非出现物种级别的隔绝变化否则随时间改变的可能很小。 拿自然界里的声音来作参考,我觉得没问题。
恐虐恶魔亲王:
宋朝不知道,但是明朝应该是一样了,记载朱元璋说得话一口一个恁,一口一个中不中,还以为他是河南人呢

【回复】[微笑]特么当年有人跟我说南京话文读就是普通话的时候,我内心一百个拒绝,我寻思着这特么不扯淡吗,知道我去南京发现,没到南京也听得懂南京方言。后来我发现,我能听懂陕西话,山东话河南话,河北话,四川话,湖北话,甚至杭州话。这特么就很神奇。
【回复】朱元璋老家凤阳的方言就是中原官话
【回复】回复 @槑的二狗 :能听懂普通话其实就能听得懂大多方言,尤其是北京话,南京话。普通话脱胎于这两地的方言
解不开的扣扣:
北宋《说郛》记载一件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很大:北宋开封有个女人,他丈夫从军,家里有个孩子叫窟赖儿,她花钱让一秀才给丈夫写信时,对秀才说:“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托底物事”。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 “窟赖儿娘传话窟赖儿爹,窟赖儿自从爹去以后,真是忔憎儿(ge zier),每日(mei yi er) 根特特(ge der der/ge di di) 哩笑,勃腾腾(bu den den) 哩跳。天色汪囊(wu rang),不要吃温ten糊塌(wen ten hu ta)哩东西。”例2、北宋吕本中《轩渠录》也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 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耍劣,你子又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 “孩儿们耍赖,你孩子又xie xie huo huo哩。记住买一把小剪子回来,要剪脚上的kuchu gejiaer。” 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动,时过千年,这么老土的口语,河南人依然一读就知道这在说什么。例3、宋朝的《古尊宿语录》收集了很多唐宋时期的禅宗故事,比如:“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问题:唐宋人口语中的“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的粗话是什么意思?这只有抓个河南人来问问了。“屙漉漉”指的是拉屎像拉辘辘井绳一样那么长拉个没玩没了,也形容人磨磨唧唧。 所以这句话用河南话给你解释一下就是“马大师门下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跟屙漉漉一样半天回答不上来。只有归宗较起来好些。”

【回复】这个帖子是我全网第一个发现考据出来的。别人都是转载我的。你今天贴这个是找到原主人了。[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九天风雷益 :你太厉害了,哈哈哈,我复制的知乎的
【回复】现在河南话跟宋朝官话没多大差距,这个毫无疑问。
钢化饼干:
鹧鸪:我说的是我们鸟类现在的普通话,我也不会说古鸟语[滑稽]

【回复】但是广东的鹧鸪变化的非常慢,北方的鹧鸪受草原鹧鸪影响巨大,[抠鼻]
【回复】回复 @世界线的收束 :那广东那说的一定是正宗的古鸟语[doge]
【回复】回复 @世界线的收束 :现代粤语里,有20%左右的古百越语(当今壮侗语族仍普遍使用)的词汇-《粤语中的百越语成分问题》李敬忠
章鱼远子:
道教经文是一直流传下来的吧,我用开封话读了一遍十分流畅,就不是压不押韵问题,是太顺畅,惊了[藏狐],我纯开封人

【回复】回复 @九天风雷益 :道教早课有个韵叫十方韵,有乐谱,这个十方韵就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比如里面有步虚,吊挂,就是类似词牌名,可以试着用河南话跟着这个十方韵试试应该有大发现
【回复】你可以读读古代白话小说,唐传奇到明清白话小说都是当时的口语写就的,我看的时候感觉跟现代汉语差别不大,所以我对粤闽古汉语说一直不咋信。
【回复】我去搜了 ,感觉跟听戏一样,能听懂,你和我的思路差不多,我也是建议up结合咱们河南的豫剧,因为我发现豫剧里有很多老话发音和老话爱说的词语
zzzerooniino:
事实证明河南话就是在宋代就存在的。具体以石家庄这边的正定为例,正定当地方言和石家庄附近鹿泉,灵寿,井陉都不一样,反而和开封附近河南话高度相似,这是和正定作为军事重地的历史有渊源的,所以我认为网上有些观点认为宋朝期间官话应该是南方接近粤语发音,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回复】粤语吹们的自嗨罢了,还到处传播所谓“当年跟北京话就差一票,粤语就能成为全国的普通话”这种傻叉言论
【回复】宋朝官话不是河南话,但是跟粤语也差远了,看看杭州话就知道了。而且苏轼也说过广东人说话听不懂
【回复】是语言都会发生演变,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会跟古代一模一样,但也不可能跟古代毫无关联(废话文学[doge]但是没错[妙啊])
Gabriella_-:
粤语吹认为粤语是古汉语,但他们不解释为啥《悯农》用普通话押韵,反而用粤语不押韵

【回复】作为一个说粤语的人,我最恨的就是粤语吹。妨碍粤语传承的就是两类人,一个是粤语警察,一个就是粤语吹。
【回复】回复 @潇洒哥李胜健 :粤语吹没啥,主要是,一遍吹粤语,因为有个Cantonese,就一边嫌弃别的,说其他方言或普通话影响了粤语,变的不正宗了,还有吹HK粤语的,我请他们先把里面夹的英文扔掉再来说
【回复】回复 @潇洒哥李胜健 :做为一个外地人很喜欢白话,粤语歌也特别有韵味,粤吹真的败好感,在他们嘴里粤语地位超然,不仅正宗,还不属于汉语方言体系,不需要用汉字了
二二二二二毛吖:
学宋词的时候有很多恁,恁麽,恁多,我就觉得宋词真的跟口语化,这就是河南话,不过现在不知道唱出来啥味了

【回复】回复 @红果果羔羊 :是的,有个up主讲过这个观点:鸟读diao[笑哭],后来文人感觉不雅才有niao音,但是南方仍有不少地方读diao[笑哭][笑哭]
【回复】还有现在常用的“屌丝”,其实就是以前常用的“鸟厮”[doge]
【回复】回复 @淡淡的玉米香 :以前上语文课学水浒传时,老师就教过,鸟人、鸟样里的鸟要读diao。
青埂峰上一顽石:
笑死,读《悯农》都不押韵的粤语也敢说古汉语。唐朝人要笑死了

【回复】柳宗元到永州时还嘲笑过广府人说话像鸟语,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说粤语是鸟语的人
【回复】回复 @爱咸鱼喵 :不好意思,河南话还真押韵[微笑]
【回复】回复 @爱咸鱼喵 :粤吹比中原吹多得多
日与夜莉筝栀:
只能说古籍一直到清朝都说洛阳话是中原雅言,宋到清是说洛阳和杭州是中原雅言。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否定的,有变化,但应该没那么多。现在构造的所谓古汉语读音很奇怪,古诗词押韵有很多诗人可能是按他们的方言,没必要硬要抠中原雅言,我只知道古代小说人物的说话方式和现在中原地区一样,古籍一直说洛阳和宋以后的杭州说中原雅言。

【回复】现在有很多砖家和网友坚信几千的古人在集体撒谎,古人对当时的了解都不如他懂。[滑稽][滑稽][滑稽]
【回复】回复 @寄傲_yian :逆天 粤语是被大量汉语词汇洗掉的百越语 少来碰瓷华夏
【回复】回复 @寄傲_yian :我求你多点自知之明吧
曺不二:
这个视频里例子的关键不是空耳像什么字,而是字的音调啊,是调值,不是具体的字。用你们自己现在的方言调值去读一下古人给出的拟声词听着像不像,这才是关键啊![笑哭]那些说先给出心理暗示再读怎么听怎么像就是普通话读都像,这不是胡闹么,普通话又不是外语大家都不懂,自己用普通话读读“行不得也哥哥”试试就知道了[笑哭][笑哭]

【回复】对呀。我就是在说具体一个调的调值。不是在说发音呀。
【回复】回复 @傍晚烛光 :填填是形容词,歌声嘹亮也不是说歌的声音是嘹亮
【回复】回复 @九天风雷益 :但是显然有人还有不少人没有get到你的意思,没理解你视频的逻辑[笑哭]
飘风之还:
确实是这样,普通话标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粤语成了古汉语,主要因为经济实力霸道。

【回复】以前看水浒传里边的腌臜泼才,搞不懂啥意思,突然想起来方言里说人脏,不讲卫生的“腌a臜za累很”。就悟了[滑稽]
【回复】回复 @飘风之还 :腌臜菜[嗑瓜子]
【回复】神tm粤语成古汉语,现在汉语都是古汉语鄂化来的。而且古代又不是封闭,各种交流都有。
我有两句诗要念:
说汉语正统在广东的就跟英语正统在印度一样搞笑[doge]

小晨曦可汗:
[doge]通用语是父亲,土话是母亲…… 河南话的母系一直都是汉语本底,顶多近古以来换了来自自己外传子孙的父系,但还是自家的,而南方就不一样了,母系是百越本底,而父系是历朝历代的官话输出[藏狐]。

【回复】随地域之远近,整个北方被洗的相当彻底,别问晋语,那是块中古官话孑遗,保留了入声。 南方则参差不齐,江南被洗了多次,把古吴越语先是洗成楚语,再洗成南朝通语……一茬又一茬江淮语杀入江南,现在南京几乎没吴语痕迹了已经……
【回复】回复 @星辰沙皇 :死脑筋,人是会流动的。
【回复】很简单一个道理,粤语吹有个致命的逻辑问题,古汉语我想大家都认同是中原地区开始的,那么是不是周边地区更容易把古汉语发音学全,粤语吹能不能解释古汉语跨区域,跨大半个中国到那里能保证音调不变????掩耳盗铃罢了
默航特:
你说的不对,因为鸟的叫声被胡化了,正宗的鹧鸪和黄鹂现在在广州

【回复】鸟的声音被胡化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以为这种评论都是忽悠人的,原来是真的有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笑哭][笑哭]怎么有股子本子考古发明历史那味儿啊?
【回复】回复 @李驫客mma :从战国孟子说南方鸟语到明末袁崇焕因为广东口音被嘲笑,历朝历代都不乏说南方口音不对味的,现代广东人:我们可是汉语正统!洋大人都认
朱成碧June:
up你跟神都俗人联动了,他也坚持河南话的变动并没有人想象的那么大,中原音还是要从中原找,人口移动不会造成口音流失,只能形成口音融合。

【回复】音变得厉害,但是调门长时间稳定。不过音变很多在河南本地能摸到规律。
【回复】回复 @寄傲_yian :那我还说上古汉语还没声调呢?为什么南方方言里的声调那么多?
【回复】回复 @寄傲_yian :入声消失事发是语言发展的自然选择
东乌复:
我看过,B站有up用AI翻译,直接翻译出宋代,明代语言。与现代基本没差别。 翻译也很简单,当时蒙古创造文字,注音汉字,直接把注音蒙文输入翻译机,播放蒙语,就能直接得道汉语谐音。 也有韩文注音也是如此。

【回复】回复 @はちづづづ :宋是宋,元是元 ,元朝人不说宋朝话,两者相互独立没一点关系是吧[吃瓜]
【回复】回复 @はちづづづ :元拢共就八十多年,明朝初期可是有很多曾经大宋时代的老人,你说元朝短短八十年,口音就完全变了,我寻思溥仪那时候可是一口流利普通话,溥仪到现在多少年

河南话 历史 中原雅言 中州正音 古诗词 打卡挑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