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超级好听,江南一带的朋友都听得懂的 江南风 中国风

作者: 吴语平台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15-01-03 19:10:09 浏览:219437 次

《姑苏城》超级好听,江南一带的朋友都听得懂的 江南风 中国风

Alphie星君:
台灣人打卡 好好聽啊 果然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祖國,這些東西都需要好好保存阿…我們這邊閩南話現在年輕一代,都不太聽得懂了…

【回复】有布袋戏在 闽南语不会断掉的啦~闽南语是可甜可盐 可高冷可卖萌的语种 黄大大用闽南语念古诗词太戳心了( ̄▽ ̄) 布袋戏看得我一天抄一首诗
【回复】碰到台湾同胞啦!!很开心你们能喜欢吴语呢~
【回复】哈哈 東北話也不錯啊~ 我也沒想到可以在B站看到吳語的說
shinzoqchiuq:
很喜欢这首歌,但我有一些问题。不论念白。没数错的话歌词里共有23个入声字,其中“绿”“碧”“作”“璧”“入”“隔”“若”这七个字发的是舒声。另外比较明显的有“艺”发yi,“溪”发shi,“唯”发wei,“问”发wen,“重”、“陈”发清音tson、tsen,“正”发浊音zen,“清”、“相”发团音chin、shian,“卧”字读零声母并且发了入声,“远”与“雨”同音,其他还有些发音我还不确定。@吴语微信平台 ,我想问一下,这些发音是唱曲时候的特殊规定,还是说纯粹就是唱的时候发音发错了。

【回复】不不不,娃娃不是苏州人,是吴江人哦~因为吴江以前是一个市,有自己的语言,后来才合并至苏州哒。娃娃用的是吴江话,和苏州话是有点差异的,并不是什么唱错了。吴江话有点像苏州话和上海话的结合体,我就是吴江人啦。求顶~
【回复】回复 @shenruoque : 你对吴语蛮有了解的。你的说法是对的。艺:nyi,溪chi,唯:vi,问:ven;重:zon,陈:zen等等。
【回复】回复 @shenruoque : 是原唱对吴语发音有些生疏,有些字就跟着普通话来的了。你会吴拼,很不错,要加吴语群吗
炖蛋真的很好吃耶:
原唱流浪的蛙蛙就是苏州吴江人,吴江话和苏州话本来就有区别,和苏州话不一样,你也不能说人家读错了吧?

【回复】读错了便是错了,非说是吴江口音。尖团错也就罢了,清浊都错。
【回复】回复 @狂暴双持巫师:其实吴江区内的方言也是有一点差异的,比如我这个乡下人曾去过隔壁那个镇,他们的声调要更加高,听起来更含糊一些。
【回复】不是吴江话 就是普通话说法的苏州话 这样唱歌好听 纯苏州话就不好听了
能饮一杯无YA:
吴语里肉与玉的读音一样的 我爸直接就叫我咸肉了 亲生的没错了_(:3」∠)_

【回复】回复 @开始我的表演 :应该是鸭肉
【回复】哈哈哈哈哈我邻居叫阿玉,就很容易听成阿肉
【回复】难道你叫“娴玉”[微笑]
小小学渣渣渣渣:
这里常州市区的前来支持(°∀°)ノ 深深记得小时候曾经被常州老太骂哭过qwq 方言+老太=战斗力max (说好的吴音侬语呢?为什么骂起人那么狠QAQ句句扎心的那种)

【回复】常州话没那么软,有句俗话不是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啥啥讲话…来着。
【回复】回复 @追逐圣光 :是宁波人讲话...。
【回复】有好几种说法的吧,我记得常州宁波南京温州都有[吃瓜]反正苏州话是受的那个就对了[doge]
磨盘山大寨主:
哈哈,我大宁波话简直就是吴语清流中的一股泥石流啊,

【回复】依稀记得某位的那句:娘希皮……
【回复】回复 @废医存药 :委员长[滑稽]
【回复】回复 @大魔王的小厨娘 :那最硬的宁波话和最软的苏州话会合成出什么东西呢[滑稽],那就是上海话
shimufei:
是啊,无锡景用苏州话唱,姑苏城用无锡话唱

【回复】原唱是吴江人,的确是苏州吴江话,不过我也是吴江人,有次我听班上一个同学说了几句方言,激动得不行跑过去问她是不是苏州吴江的,她说她是无锡的[笑哭]
【回复】不不不,和无锡城里话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只不过有点相似而已
【回复】回复 @Bo波bo波bo波:江浙十里不同音
shinzoqchiuq:
15年的时候我发了一个评论说可能有些读音问题,后来评论里有些异议,好多年过去了,微信君已经淡出圈子了,还是我来回应一下吧。 首先我知道苏州话和吴江话有区别,吴江话内部也有一些区别。但这些方言之间是有共同点的。当年我所指出的问题,不是口音问题,是读错字的问题。这与这首歌到底是用苏州方言唱还是用吴江方言唱无关。 我首先指出的是入声字的问题。入声是中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各个保留入声的方言,它们入声字的辖字范围基本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吴语粤语还是赣语客家语。这是保留入声的方言的共性,那些差异巨大的方言之间都有着这样的共性,更何况苏州和吴江。在苏沪嘉小片的吴语中,入声字在发音的时候短促,结尾时会紧一下喉咙。以“绿”、“碧”两字为例,《吴江方言志》里的记录分别和“六”、“笔”同音,而歌曲中的发音分别和“履”、“闭”同音(不论声调)。这就是把入声发成了舒声。 后面提到的“艺”字,是疑母脱落的问题,本该和“腻”同音的。“溪”应该和“欺”同音,“唯”应该和“肥”同音。这些都是受普通话影响产生的错读。之后尖团音什么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分了,我也就不提了。还有些是清浊之类的问题,我也不详细提了。 总的说来,我指出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一句“苏州方言和吴江方言有差异”就能解释的。即便对照《吴江方言志》这些字仍是读错的,就算是进一步考虑吴江方言的内部差异,《吴江方言志》中也有没有提到说横扇方言的入声舒化了。 当年的我虽然才刚学会吴拼不到一年,水平还很菜,但也是很小心地查证过了才提出的问题。 最后算是打个广告吧,https://www.wugniu.com/ 吴语学堂网站可以查询包括吴江方言在内的几十种吴语的读音。不过需要先花功夫学习吴拼或是IPA才能看懂网站上的注音。其实我刚才提到的入声,清浊,尖团等概念无一不是需要花时间学习才能明白的。只希望大家对自己母语的热情不是流于表面,愿意更深入地了解。

【回复】回复 @子夜四时 :嗯……我也回复了他,不一定是嘴犟,也可能是不了解,如果不是这位大佬这条评论,我真以为他可能是不了解“十里不同音”的夸张程度。回复的也都是苏州各个地方的人,所以觉得苏州话有出入是正常的才回复,时隔这么久,这位大佬还愿意解释清楚,想必翻到的人一定也了解了。
【回复】原来如今还有保存吴语的人!太开心了,真希望吴语能永远留存~
此石此刻_通:
娃娃的声音好有韵味,是记忆中的戏曲中书生的声音

James9899100:
没有用的!!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我表示完全听得懂。吴语和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晋语西南话关中话……一样都是美丽而特殊的方言、语言!第一次知道吴语也可以现代化、商业化、娱乐化而不失美感!可惜,吴语和所有任何的方言一样,注定被狠狠地、迅速消灭在推普的巨浪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录音,记录下它消亡的每一步!眼睁睁地目睹这个不可逆过程,正如法国消灭了一切方言那样,无可奈何哉!

【回复】為什麼國外就可以保護?中國都是推普機害的!!!!
【回复】回复 @诸君-我喜欢黑长直 :目前我国明明打着推广普通话,一边又说保护当地方言,可在学校和一些公众场合(除茶馆,休闲场所)还在坚持要说普通话,我看只是个笑柄而已,除非方言加普通话,这样以来就可以做到双全的保护了。
无忧的毛茸茸们:
失落 文化断 现在语言也是走上那条路吗?讲真,我现在都不太会讲家乡话了 ,被普通话影响。

【回复】我也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昆山人,小时候还是会说很多很多昆山话的_(:3」∠)_但是现在…不行我要想办法拯救一下(ง ˙o˙)ว
【回复】语言的主要作用是交流,如果语言无法交流,那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我父亲是江苏江阴,我母亲是北方人,我也在北方长大,一回老家语言是个大问题,吴侬软语唱小曲好听,真要交流那就难了,现在回去和年轻人还好说,都会说普通话,和老一辈几乎是一句听不懂,正常交流比唱小曲快走了,作为北方长大的我,听着叽里呱啦说话完了
次元壁垒维护官:
我认为传承越来越无力了,我小时候听过的四川土话词语,现在已经没人说了,现在说的话都合普通话差不多了···

【回复】没错,全国各地都一样。其实北方更严重,老的方言消失时悄无声息,年轻的人说的只是方言调的普通话了,还没发觉。
【回复】离开大成都省会好些![OK]其他地级市还阔以
下地浴霸:
想去苏州旅游,普通话能正常溜达嘛(`・ω・´)

【回复】放心,你去的景点几乎听不见苏州话了。
【回复】回复 @抖音正能量 :说一半卡住,换普通话才能继续的样子_(:з」∠)_
【回复】回复 @雨夜烛窗:很正常,不是因为说话苏州话的人少了,而是新苏州人太多了。
王家的二呆:
苏中小朋友哭哭了,江淮官话一点都不软😂各种凶凶

【回复】苏北人直接哭还是走流程
【回复】回复 @阿鲲老师 :鲁南人民陪你们哭[大哭]
无限金的乖离世界:
果然常熟有哪里不对,讲的吴语太硬气了

【回复】不是常熟硬气 实际上吴语区除了苏州 其他地方讲话都是很硬气的 就苏州这个地方人讲话软软的 但是结果苏州在上海发达以前一直是吴语区在天下的门面 所以就给了外人“吴侬软语”的印象。。。。
Ilmih:
张家港人来打卡!声音好酥!吴侬软语太好听了叭!长恨歌的吴语版也好好听(•͈˽•͈)

阿狗不起床:
南方方言唱歌普遍比普通话能唱出更多的味道,因为方言音多唱起来更丰富,普通话就比较单调干巴巴的,只不过我们现在习惯了。 另外,视频唱的歌手年纪肯定比较小,估计说都说不地道,好多音都成普通话了。

【回复】那是文读 跟白读区别很大的

苏州话 吴方言 吴语 江浙沪 方言 上海话 吴越 吴侬软语 无锡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