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吴语》你听说过吴语这种语言吗??

作者: 吴语平台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5-02-15 16:55:26 浏览:198648 次

微纪录片《吴语》你听说过吴语这种语言吗??

poi多闻天王:
可怕的不是不会讲方言 而是有些年轻人瞧不起自己的方言

【回复】而且你不要觉得吴语都是文绉绉的。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很多其实也是高声且骂骂咧咧的。这才是贴近生活的话
【回复】可怕的不是不会方言,而是别人不让你说方言
【回复】回复 @墨筱言白:又有什么关系,家乡话再粗俗都是家乡话
hzsaber:
近几年保护吴语的兴起,实际上有一部分因素是对江南一带传统文艺打压的反弹。 春晚上北方演员尖声尖气扭来扭去讲几句话就是演“上海人”,但是真上海人带着上海滑稽戏想上春晚,连着几年都被刷(普通话版本也不给上)。 同样处境尴尬的还有传统使用吴语进行表演的评弹,越剧等等。吴语文化不传承,这些艺术形式也活不成。

【回复】最近欢乐喜剧人不还有个演上海滑稽戏的吗?我第一次看也第一次听说滑稽戏,如果滑稽戏都是那个水平,我真的愿意在春晚看,毕竟北方小品都快霸占全场了,北方人也看得精神疲劳
【回复】现在谁还看春晚这种无聊的节目?
【回复】默默的举起我家乡的金华道情和婺剧,看看孩子吧tut这么好看的东西
hzsaber:
有的人完全倒错了生产力和人的关系,觉得有碍生产力的都要灭掉。 古代的建筑花大价钱用新技术保护起来,为什么不干脆拆了造新建筑呢? 很多人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坐高铁坐飞机回家就为了吃几顿饭,为什么不拿这些浪费的时间多进行生产呢? 因为是生产力为人服务,不是人为生产力服务。

【回复】方言也有很大经济价值 国家不打压的话 吴语电影吴语电视剧流行歌曲这些都有很大市场价值
【回复】没拆掉只是因为不拆而损失的生产力发展可以接受,同时保留古建筑与发展生产力并不矛盾,保留古建筑同样可以产生生产力,只不过不像拆掉重建那样可以直接明了的预测出来,文化也是有生产力的。另外“很多人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坐高铁坐飞机回家就为了吃几顿饭,为什么不拿这些浪费的时间多进行生产呢?” 春节假期对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一种调节,大学西方经济学的一章应该讲到过,随着工资增长,超过一定数值后工资增长的边际收益就是负的了,这个时候增加的工资或者收入就没有你说的回家吃几碗饭那样有吸引力。 如果让员工强制无假期工作,那员工产生的总的生产力将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低于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
【回复】其实我认为地方教育局可以以县区为单位出方言读本让学校发给学生。小学初中以谐音为主,高中以正字正音为主,这样既可以让本地学生多了解本地文化,可方便了外地同学融入当地。而且以县区为单位也避免了十里不同音和以谁作为标准音的争议。当地的会说会听,隔壁的慢慢也能触类旁通。
Archer大松:
周总理曾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如今,越来越多人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说家乡话了( ´_ゝ`)隔壁日本在拼命地保存传统,中国在拼命地丢弃传统从而“脱胎换骨”。评论居然还有人说宣传保护方言是矫情的。说实话我在梧州,小孩受幼儿园,学前班的影响,拒绝说粤语了-。-家里人也在说普通话,是为了让孩子的普通话不受粤语影响,更标准。

【回复】唉 还有棒子国 和阿三....怪不得棒子要和天朝抢世界遗产呢 看看人家把这些东西当宝 我们把这些东西当垃圾 吃枣药丸
【回复】我小学时候学校不让说方言。。。。。最后发现其实还是方言说起来舒服,从小学到初中课间都是和同学老师说的方言。。。。。。。。
【回复】回复 @无双飘零 :对,就是黑那些不给孩子们创造说方言机会的学校家长们
卡农变奏233: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绝句!

【回复】回复 @晴天那天 :中原已经不是当初哪个中原了
【回复】回复 @偃草之德风 :中原之后,哪有什么细分那么清楚
Kwunkin:
广东人来拜访! 吴语和粤语其实很相似,都保留了古汉语中的入声。其实与其说吴语、粤语等保留了入声,不如说北方话舍弃了入声。“入化三声”使得普通话与古汉语关系甚远,用普通话研究诗词格律已经没有意义,但是吴语、粤语等南方方言与古汉语一脉相承,声调基本没变,以之朗诵诗词,在合适不过。所以我一直以粤语读诗词,还时常向外地人朗诵几首,他们都无不击节赞叹。然而身边的本地人却逢朗读必然不自觉地用普通话,确实让我心痛。除了声调上与古汉语一致,吴语和粤语在用词习惯上也偏向文言,例如吴语和粤语都用“晏”来表示晚/迟的意思,“晏”字最迟在《汉书》中就已出现,而“晚”字表示迟的意思要晚的多。 但是,过度推普使得吴语和粤语的处境堪忧。教育部门往往曲解了推普工作的含义,把方言放到了普通话的对立面,借消灭方言来创造推普政绩,直接造成了广州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土生外地人”,破坏了一个地区语言交流的共通性,贻害无穷。 吴语和粤语的继承者们,或许再过50年,我们就听不到子辈孙辈们说家乡话了,或许再过100年,除了普通话所有的方言都像满语一样成了博物馆里语言学家研究的“古语言”了,须知满语这个曾经的王朝第一语言在100年前何其鼎盛,如今会说的人稀如大熊猫,这怎能不唤起我们这些文化弱势群体的担忧? 如何拯救吴语和粤语?我认为教育部门必须立刻停止对方言的围剿抹杀,没有了继承者,难道要移入博物馆去“拯救”吗?然后是围绕方言电视台,稳固方言交流圈,及时同化长久定居的外地人。最后发展方言文化圈,打造有文化影响力的方言影视圈和歌坛。在这方面,粤语得益于香港可谓先行一步,但是近年香港文化影响力下降,粤语影视圈的中心有向广州转移的倾向,一大批内地拍摄的粤语电视剧相继走红并达到在广东家喻户晓的地步。这让我很欣慰,我希望看到将来的内地影视文化圈不是像好莱坞那样集举国之文化生产力,却进行这工业化类型化的单调重复,而是大圈中有小圈,有强势的普语影视圈,也有相对独立而各有千秋的吴语影视圈、粤语影视圈等方言影视圈,就像国旗上的大星与小星。到了那时候人们回忆起现在的影视圈估计会说“那个时候电视电影中古今南北全都是北京人的”。

【回复】普通话应当在一群人方言不能互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其他情况就应该讲方言
【回复】回复 @杂修去死吧:地道的粤语歇后语、成语现在只能从父辈中听到,上一代能用粤语朗诵古诗文,这一代连稍微不常用的词语都不会读了,有人甚至只会听不会说,退化的速度快得可怕。
【回复】真的,我一苏州人就觉得粤语很好懂哎
葬歌浅流笙:
以前有遇到过对学生灌输“说方言就是不文明,土气”观念的老师,现在想想,我家长在我小时候一定要我用吴语交流真是太好了,不然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个人感觉是真的可悲。

【回复】回复 @黑羽魔皇 :毕竟吴语汉族曾经是清狗的心头大患
【回复】从古传承至今,经历几千年沧桑的家乡官话,短短几十年就没了[呆]
【回复】没啥搞不懂的,建国时候南方吴语汉族人太多了,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团结统一,强制打压,就这么简单
风吹过海啊:
羡慕我粤语区的室友,她们朋友之间还会用粤语交流,吴语区大部分年轻人就算会说也只是和家人长辈说了,同学之间习惯普通话交流

【回复】回复 @业离尘:我是湖州的,现在我讲的土话和老一辈相比,很多吴语特色词汇都不会用了,基本就是普通话词语转成吴语发音,偶尔实在转不过来就讲普通话
【回复】回复 @马鹿道をあける :估计到下一辈就没人说了,现在即使老人带孩子也宁可很费劲地和孩子说口音奇怪的普通话,其实在家讲土话根本不会影响普通话学习
【回复】当年我们初中上课老师都用上海话授课 ,二十年不到吴语的地位无语了 ,家里小孩都不肯说
胖云间:
方言失去造血能力是最严重的问题,新词汇不能用方言表达,大家用方言的兴趣就会削弱,这个语言就很难传承。说没有暴力推普的,至少在我上小学那会,班里是有推普员的,不但上课不许说,下课说都会被指正,导致我们这代人普遍上海话说不好,甚至只会听不会说,你说这不叫暴力推广?说方言阻碍国家统一的,你们是不是忘了在这个文明生死存亡之际,吴语区、闽南语区、粤语区做出过多大的努力和牺牲?用不着就要过河拆桥了?另外,我很同意弹幕里说的,方言需要培养优越感,否则大家都以说官话为荣,方言就真的悲剧了。

【回复】我在嘉兴的一个小镇上,果然还是小地方好,人人说方言,有家乡的感觉[呆]。。。。
【回复】和我差不多大的有的人一口常熟洋泾浜普通话说常熟话难听 我想给他喂一斤????吃
跃亮:
顺便说一下语言确实是工具没错,但这个工具的功能并不只是【交流】 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用来【保护一个群体】的 很多人都以文化多样性为荣(法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不明白有些人说的“矫情”是什么意思? 精神洁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哦? 当然随着国人素质的越来越高,这种精神洁癖也会随着身体的衰老而成为老一辈的东西,慢慢化为大地的一颗尘土的 历史确实能证明一切,tg各方言区的本地年轻人已经慢慢有保护方言的意识,而在10或20年前的年轻人里几乎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可喜可贺,这种片子的出现也能代表保护方言的意识在慢慢增强 ——相信在10或20年后,当我点开这种视频评论区的【按赞同数】时,认为保护方言是“矫情”的评论会几乎消失或没什么人点赞。 ——甚至是完全不会有这种视频的出现 因为保护方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了,不再认为发个保护方言的视频都是很突兀的事

【回复】法国通过义务教育系统强制推行标准法语,法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是在消灭了皮卡第、诺曼底、布列塔尼、阿基坦文化之后的事了
【回复】最近方言创作已经很多样啦,以后等各地经济差异消弭了,方言也会重归潮流的。现在主要是方言连接了经济差距,比较敏感。
【回复】回复 @Forever寒月 :果然文化多样性还是要靠少数民族[害羞]
Nonamed20:
香港人路過並表示支持你們,傳統不能丟呢。

【回复】你哋也一樣啊,畢竟同為古語後代。令人擔憂嘅系宜家有D香港家長亦都開始覺得廣東話,也就系粵語唔重要。佢哋覺得英文,普通話更有利於小朋友嘅發展。有D家長仲講“廣東話慢慢會識嘎”香港都如此,廣東嗰邊也就更加唔好講喇。一齊努力傳承我哋嘅母語,就好似我得閑也會學少少粵語,書面系冇咩問題,不過口語就半桶水了(^・ω・^ )
【回复】香港一定要教育改革,房地产改革,唔係个话问题会越嚟越多,冇未来架,特别係普通人。
【回复】回复 @我是世界第一亮仔 :但香港是对方言保护得最好的
学姐呀:
其实我觉得吴语挺好听的,个人觉得比北方话好听很多,就是有种江南美的感觉,我是嘉兴人,长辈平时聊天说的都是嘉兴话,但是学校是不让说的,而且好多人都听不懂,之前上课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说了嘉兴话,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明确规定不让说嘉兴话,给人一种说方言就是另类,会被瞧不起的感觉……现在好很多了,我也不是很会说,只是听着长辈说听听就习惯了,也会说一些口头话,传承什么不大可能了,毕竟普通话才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北方的话也开始深入人心,像那种短视频里,说的几乎都是北方话,我尊重北方的方言,但想想也挺无奈的,为什么那么温柔细腻的吴语却无法传播开来

【回复】回复 @暴虐双生神 :是啊,我们听得懂你们的话,你们听不懂我们的话,这就是差别。
【回复】回覆 @往事归无 :这种人不要理他,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嘉善人,都知道“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完魏塘纱”
【回复】我是嘉善人,和同龄人说话就说普通话,和长辈说话就说本地话,但要我和同龄人说本地话就非常别扭,因为从小习惯了
不入味の咖喱魚蛋:
不明白为什么一有说方言的视频或者帖子就有人说鸟语,无论哪里的方言都说鸟语……现在很多方言都被打压得很厉害了,我们广东开设粤语台,但是放到网上而且有字幕,但是那些人就是喜欢发那句:“请讲普通话!”次次都说哪里哪里方言真难听…连自己国家的文化不能接受,老一辈慢慢老了,那些以前传统的词语也都不会了,现在说讲普通话是为了照顾外地人,但是你也不能不让本地人讲方言啊……让我们本地人看一天亲切的方言可以吗,我们说方言就说我们排外,希望方言能被政府重视,方言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

Distortion失真:
90後廣東人表示支持你們保護吳語,想問下一開始那首歌叫什麼,很好聽

【回复】粤语的《月光光》也很赞
【回复】同问( ̄▽ ̄)( ̄▽ ̄)
【回复】回复 @关于昵称没有想法 :是外婆谣啊。[鸡腿]
菲呐菲:
魔都表示 以前从小到大学校整天贴着请说普通话 真的觉得很智障...(;¬_¬)

【回复】回复 @滚滚睡不醒 :请你先搞清楚,说普通话和学普通话是两码事,前几年随处可见的”请说普通话“标语的的确确智障到了极点,一群孩子回到家里都不肯说上海话了,你的第二点后半句在上海就是个笑话真的。
【回复】真的 公交车加个上海话的播报都会被人骂排外
【回复】我无锡的,以前贴的是,讲普通话,做文明人,合着说方言就不是文明人,哈哈?
Bili_13985656:
吴语并不是不能互通的。至少北部吴语是这样的。宁波,湖州嘉兴,苏沪一直到江阴,太湖片各地的相似度很高,稍加适应就可以。家里浙北人氏,老一辈人不会说官话,但是到宜兴,嘉兴,苏州上海出差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差异而被掣肘,吴语已到了最后的时刻,单个县市的义勇绝无拯救吴语的可能性。不论余杭,慈溪,昆山,或什么地方,孤军奋战太难了,反而会招致难以承受的攻击。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为吴语争得一线生机。所有苏锡常,上海,杭嘉湖还是宁绍平原的兄弟姊妹们,无论在吴地内外遇见你们,我都愿意和你们讲吴语,我们都可以一起讲吴语,些许的差异阻止不了我们,我们还在,吴语就还在。

【回复】可以的,以前去台州就莫名的想说临安话,虽说我自己都感觉他们听不懂。根据网上的台州话的普通话注释,我硬生生的学会了一些台州话。凭借普通话注释,再加上吴语的语感。
【回复】回复 @五月starrysky :是有一部分需要几天适应,词汇上有一些问题。但淮官西官之间还要适应呢,怎么能说北吴不互通呢。你看《老娘舅》不需要字幕吧。我在外面遇到上海移民开的饭店理发店也都和他们讲上海话,不存在沟通问题。
【回复】我湖州的 听其他地方的吴语都能听懂:D
男神许嵩女神李沁:
四川人感觉吴语很好听啊,唉很多地区的官话一代都不如一代正宗了,所以方言真的会消失吗

【回复】吴语给我的画面就是一幅江南水乡,发音很温柔
【回复】回复 @郑恩地在我床上:的確如此 人傑地靈 引用一句愛爾蘭歌詞: speak the language while nobody knew..
【回复】回复 @zhimeishao :生活在吴语区,平日生活可以用苏州话,但是骂街时请主动切换无锡话
复合酱油:
吴语的各位,你们应该理解我们粤语被说最跳的感受了吧。支持你们一定要学好吴语。

【回复】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我们比你们离中央更近_(:3」∠)_
【回复】改变观念,不是方言,是你们的母语,要这样教育孩子。
银发从者SAKUYA:
所有方言都是这样的。像长沙话,要不是毛主席是湖南人,谁还会去讲!谁还会去传承!权力的北倾导致了北方方言的崛起,甚至普通话就是以北方方言为母本,南方话迅速衰落……通过考试的方式大力推广普通话,其实就是扼杀文化多样性。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方话也是一部分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强制说普通话!是,普通话的推行方便各地的交流,但通过应试教育的放大作用,

【回复】回覆 @Ainu777 :方言在古代也是方言,没有一种方言是古汉语,只能说有些方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发音或语法
Tasuti222:
讲真,那个时候学校里,只要小孩说了方言老师就骂,罚抄课文,等到现在我妹她们小学没人会说方言时,又搞什么方言考试,逼着小孩记记背背,简直***的不轻,将来方言如果消亡,就是他们的责任

上海话 吴语 苏州话 江浙沪 长三角 绍兴话 吴方言 方言 宁波话 杭州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