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关于初高中的孩子思考人生大道理的一些情况,请保留思考能力理智安慰他人

作者: 风月小屋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4-06-16 02:07:28 浏览:14513 次

谈谈关于初高中的孩子思考人生大道理的一些情况,请保留思考能力理智安慰他人

清月魆:
善良对智商的要求很高,在还没形成完整三观之前做出的绝大多数判断都是出于本能,或者说是根据自己本就浅薄的阅历来行动的,一部分人会觉得可能谁受到伤害了我安慰ta就是对的,所以就一窝蜂去安慰,不思考事件本身是否合理,毕竟传统的认知下人是很难对自己认为的受害者进行质疑甚至批判的,后果是自己也许会陶醉在安慰人的优越感中,被安慰者可能会更肆无忌惮,时间长了就跑偏了

【回复】我同意你这个观点,善良对智商要求很高[笑哭]而且很多人下意识的不把这种智力当智力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是啊,一部分人会根据行为本身的好坏做判断而并非针对事件本身的是非因果,就会助长这颗畸形的枝条
【回复】我觉得是害怕自己不安慰就会被人指责、排挤、道德绑架的心理
凉拌土豆马铃薯:
up我想问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假如有一个初高中生看到了你们的视频,然后接受了视频里的观点并开始以视频里所阐述的那样思维加以发散,觉得“我看了这个视频以后认为其他执着于思考人生的同龄人都太幼稚了”。以此为观点又开始产生优越感,这样岂不是形成了无限循环呢?

【回复】其实幼稚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可以是客观事实
【回复】你是担心他实际上没有想通,最后还会再次陷入人生的思考之中迷失掉,我感觉比一直陷入的好,起码有个种子让他懂得把自己拉出来,把时间多用在生活和思考中。生活会给你更多的答案
【回复】应该不是这样完全没有分辨能力啦[笑哭]
jcjuCL_M:
看到这个标题我又想起来了一个观点: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不是因为小孩思考方式跟大人有多么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没得选、被迫进行着这种思考。当然这不能算是问题,因为这种大而空的思考如果转变一下方向,就可能成为切实有用的思考。 没法选择不被监护,因此往往要争做“好孩子”压抑自己 没法选择不受教育,因此往往要在人生命题上,按考试的那套逻辑,寻找“正确答案” 没法选择完全地压抑自己,因此必须要在某些事情上表现自己——思考人生,这样总比跟父母反抗“好”吧? …… 接受反驳,不接受抬杠 只提供一个思考角度 急于反驳不容易学到新东西哦

【回复】被迫进行思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联网的发达。你很难让半个世纪前的山区娃娃思考生命的意义之类的问题,但每个上网冲浪程度较深的学生,在见到甚至亲历一些惨剧(亲密网友的受难与消失)时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丝疑问。 这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很难想象的,至少不是大部分人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时期能接触到的。互联网把大问题过早地提交到了我们面前。
奇跡の岛Yangn:
我想说一点,至少从我的阅历来看,觉得周围人蠢,不是因为自己自我清高自我陶醉于自己的思考深度,而是因为找不到认同感,找不到归属感。就比如说大人老花眼看不清字,习惯了干活赚钱,所以见到需要动脑筋的长篇大论就懒得去看,甚至断章取义、误解。我不是说责怪他们。这种情况跟他们说太多事情反而会有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周围人跟自己不匹配,就努力,跑到更优秀的人旁边,或者跟能互相对上脑电波的网友聊聊也行。

【回复】这种情况就分开讨论了,我们父母也是非常刻板思维的那种,小时候我总觉得为什么很多东西我都想的明白,但是我的父母想不明白,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多数人在中年就会失去热忱和创造力,活在曾经的自己的影子下,日复一日做着曾经的事情”,这就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其实视频里多少有提到过这一点,因为上一代对于世界的满足程度往往来自于物质上这个温饱不愁的年代,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 这些其实可以试着去改变的 从孤月出现开始,我的父母就像活过来了一样,我们和家里一直有很深的隔阂,不怎么沟通,他们除了上下班什么都不做,现在经常会给爸爸妈妈弄礼物,自己做的衣服围裙袖套什么的,妈妈肩膀不好送了一个按摩仪,爸爸送了剃须刀和很帅的西装,偶尔放假了带他们出去逛逛,逐渐也能感受到了爸妈对于精神世界上的一些需求,他们在慢慢的融入现在的社会 时代发展的遗漏需要我们孩子们去弥补呀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我们去修复时代的bug,那谁来修复我们的bug呢?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导致的一系列性格问题和心理问题由谁来修复呢?就我所见的,我同学当中过上精彩人生的,都是自己经济独立后背着父母偷偷干的,而不是先去征求父母的意见。拥有便利条件的,都是无数次跟父母争取而得来的,而不是听话乖乖适应不便条件。随着我们长大,有一部分人会释然当初的心结,谈笑风生,但也有一部分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心上的伤痕,选择沉默,他们并不愿意揭晓真相,只会说“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
【回复】回复 @奇跡の岛Yangn :还是我们自己,在发展上他们一代人干了两代人的活,那精神上就我们来吧,这个世界伟大的人不少,也许我做不到那么伟大,但能改变一点是一点,时代一直在进步,他们当年也是无依无靠,所以我们也不需要他们管着,有人帮的感觉很好,但自己努力的感觉也不差,有些事情老一辈的人不需要理解,他们只需要看到,然后说"现在的时代真好"
AtomicU114514:
谢谢up,我就是你所说的哲学陷阱的受害人,彻底被夹住了,现在在被一些焦虑和恐惧困扰[笑哭]我自己也发现了,拼命的想摆脱,但是还是很痛苦,目前是寻求心理帮助了[脱单doge]

【回复】ki哥哥小时候也经常想这些,如果有一些逃不出来的思维陷阱可以试试问我们?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其实我也能想明白,我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万能思路吧:如果你信上帝,那么仁慈的上帝不会让你遭遇这些;如果你和我一样不信上帝,那么地狱大概比你想的东西更可怕,但是你大概率是不怎么恐惧地狱的。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主要是目前确实是有严重焦虑症状了,应该是生理得病了,所以是跟父母交流了一下,积极治疗就好了[doge]
小OKLa2:
仅个人通过亲身经历理解:现在初高中学生越来越忙了,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每天都过着无聊至极的重复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去体验世界上自己喜欢的东西。运气不好可能还会承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和指责,自己还没能力反抗。时间久了就觉得生活无趣,自然而然就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了,要是严重还会厌世,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回复】对,人都是抑郁困苦的时候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谁正活着爽歪歪去想这些呢。
鹭不鹭:
有一个不太赞同的就是,说到原s原生家庭不好就要跑,自己独立怎么就是制造矛盾了焦虑了。有口吃有衣穿就是当人看吗?其实不是的,更像是他们在养一条狗,狗会生气,但你不可以生气,你不可以反抗。当你试图和他们交心和解,看似他们好像理解你了,实则一点改变都没有

【回复】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这个女生刻意让大家思考引导向了“家庭对她不好”,可就是一个正常40岁成年大人不应该做出“告诉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大女儿不在家,以此达到膈应大女儿的目的”这样的行为,这是否有些太过不合理了?大家听完了他的诉说,反而觉得是他的家庭对她不好,并没有去指证她思想上的问题,这会导致正常家庭的家庭矛盾
【回复】我个人觉得你能独立还是独立,要不然你一边被愧疚摧残,一边被他们压迫,很要命。当然了我指的是那些原生家庭是真的不好的,而不是自己无病呻吟的。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可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正常家庭啊,因为我本人有些时候会跟这个女生有一样的想法,理智上知道对方可能不是“故意”的,不过当这种巧合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很难说,会不会是他们潜意识里在“故意” 举个例子,洗澡是会有水声的,弟弟可能潜意识里“故意”没有去在意,说不定不是姐姐呢,说不定是爸爸呢,如果不是姐姐的话,我就不用挨骂,也不用担上不尊重人的罪名,还可以带同学来家里玩儿了。 妈妈说姐姐不在的时候也有一种“故意”感,她说不定不在呢,他要是不在的话,我儿子就可以想干嘛干嘛了,我就不用去考虑这个女儿的感受了。 就算以我自身举个例子吧,我是一个残疾人,前几天我们这儿窗外有人在装修,就是刷墙刮大白,那个工人基本上就在我窗户前面,我妈妈会在这种情况下让我用尿不湿解决生理问题,也不拉窗帘。 你说他是不是“故意”看不见窗外的机器呢?毕竟我们家住的是一楼。 他可能潜意识里面确实有“故意”如果被拆穿,就会说那我确实看不见外面有人,就像你说的,弟弟确实不知情,妈妈确实没有感应到女儿的存在。 大家都是很聪明的,他女儿这么说,相信不止被这么对待过一次两次了。 我之所以替他女儿说话,就是因为我也在这种家庭里面待着,我表哥来我家,我在上厕所,我妈一定会在潜意识里“故意”把我表哥引过来,为的就是让我难堪。 你要是跟他挑明了,他会跟你说,我怎么知道你哥哥会走过来?我只是跟他正常聊天,我只是没有关上你厕所的门,再者说了,他不是跟你道歉了吗?你要这么矫情,就真没意思了。 但是当你真正设身处地的在那个环境之下去看的时候,你才能看到我所视角看到的东西,如果他不是故意引我哥哥过来,我哥本来就知道我在上厕所,他根本不过来,他是故意引他过来,他才觉得我上完了的,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家长要对孩子有这种敌意呢?这不是不合理吗? 我会告诉你,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着潜在敌意的,真的,只不过这种病态的父母会特别强烈,他们会臆想儿女跟自己有敌意,然后先发制人,制造冲突,冲突成立之后会说果然他们跟我有敌意,打心底里面,我会觉得他们觉得自己不配被好好对待,所以故意犯贱,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螺旋升天的雅典人:
你要是就乐意思考那些宇宙真理本质上的玩意儿你就去思考。因为你的本性就喜欢这层面的知识啊,没有必要再因为现实的什么东西故意觉得这样想不好把自己给挡死。你首先要认可你就是这种人,然后你才能以这样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动力。共勉。

会飞的_袋儿:
真的太对症了,我就是封面那样的人,热爱真理,向往宇宙,把视野抛出地球,然后思想掉回现实,去思考现实,以及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些东西,为什么大人觉得我想太多,而我又觉得一个人具有思考能力的应该都会触及到哲学层面啊,应该是能引起共鸣的,但现实非如此,我给我自己的解释是生存压力并未触及到我们这一代,并不会挤压到我们的思考空间

【回复】没有生存压力只是暂时的 我们迟早需要去面对生存压力 所以思考并不是什么坏事 保留自己的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回复】回复 @年少轻狂的自由Kenvin :对的,我也曾经想过大学会不会因为娱乐忘记思考,工作时会不会因为压力而忘记思考,但我知道它带着客观和理性是好的,所以我很早就给自己留了一段话——不管遇到什么,压力,或是放松,你,都不要忘记思考[呲牙]
【回复】个人感觉这一大段说得挺有道理的,但是语言表达有点混乱。如果能增进一下表达能力、明确一下说话逻辑,也许那些现在解决不了的矛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解方法
laze2:
我趣开始是老ki后面是孤月是吧。我真的觉得你们看得好透彻,就是看内容完全没有故意地引导,全都是经过思考过很多次的产物。我自己有胡思乱想的习惯,所以由于一些开小差的副产物感觉格外能共鸣,我认为有很多事情它是可以通过思考去得到不同道理的,你可以以这些道理作为一个参照去评测世间的是非,很多人只被现实的表象迷惑而不深究本质问题,甚至于思考问题的方向(或者说是思维)上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些人为什么就是像脑袋缺了根筋一样有些道理就是不懂呢,为此我总是分神在上课的时候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思考,开始我以为是出自于某些先天原因导致他们想不上去,后来才考虑到有很多成长时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思维倾向。而且如视频里所说的那种不能分清青红皂白就跟风的人真的碰到过好多,无论是学校里的同学还是身边的大人很多都总是不去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呵,他们意识不到,且很容易被个别人牵着鼻子走又完全没有自知。又有的人喜欢压榨别人的情感价值,总觉得自己很有社交魅力或者优点很多,总是想要炫耀自己的什么什么觉得自己多与众不同。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喜欢唱反调就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博取人们的注意来获得满足罢了。哎,活了这么久发现,如果一种风气形成,就算它是不好的,站在这种风气的对立面会受到很多说不出口的痛苦,也许是我一直不够坚定,但高中三年真的很为此事困扰。写这么多真的是很有感触,平时在生活中我都不怎么吱声的[doge][doge]

【回复】难得混前台就一起讲了[脱单doge]
【回复】回复 @打死不吃圣女果 :大部分情况是小白,一些问题类或者本身有指名的会是其他人
【回复】回复 @风月小屋 :想知道回评论读评论一般是谁来[脱单doge]孤月嘛
SwinTrinko:
互联网让年轻人了解到理解之外的事物,有些问题以他们的阅历本就无法解答,又看似严重到无法让自己轻易忽视,这就产生了焦虑。 哲学问题是一大类,不少终极哲学想多了确实能让人心里发毛。学生没有足够接地气的生活经验是悟不出能说服自己的观点的,大部分还是都不愿相信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整点薯条。 互联网上的各种身份政治也算一类。这种东西十有九成都是空谈,靠嘴皮子推出一个方案解决问题基本不可能。但人一旦被卷入就很难脱身了,在情绪上觉得这是自己的道德义务。 说白了还是阅历太少,生活经验不够思想接地,读过的书不够忽悠自己,焦虑抑郁是迟早的事。对这种问题我们只能是少接触少讨论。

【回复】尽可能的谦虚是挣脱现状的一种好形式,不过抑郁并不直接取决于过度思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那么一部分其实是被动抑郁的,这个词的界定应该严谨些
【回复】总而言之,空想无用,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空谈呢?你说的对,少讨论,先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吧
【回复】我最近就是这样想很多事西自己跟同龄人或者跟父母说也可能不想听,有时候老想就TM烦了
謚歙: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塑造正确的三观,学校更多的是对过分毁坏的三观的打压,父母可能自己就是歪的。书上确实有很多能共情的,但是好像带入不了生活。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对,什么是真正的错,周围同学更多是父母的影子。

【回复】这就是现在大环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不会有这个视频了,要说我的个人建议就是找一些自己觉得三观正的人多相处吧,这是会慢慢熏陶的
【回复】而且当你的三观和别人不一样时,你会成为那个异类
【回复】有一扇新开的窗户叫互联网
江槿安x:
连删十多个鼓励搞钱,哲理的博主。在我没有学哲学之前我不看了[笑哭]

【回复】回复 @Leizi_bili :也不是不信服,就是感觉说的对,有的不对,但是有一些点我不接受比如说,现在社会很多有实力的男生不是第一次,不要有精神洁癖(这半句有疑问[笑哭]),抓紧在大哥身边学习,可以培养社会阅历,搞钱(搞钱我认同[笑哭]) 不是分点,是全部的概念,不同博主说过,所以我很纠结到底全不全听
【回复】[笑哭]也不至于不看,感兴趣听听没什么不好的
【回复】你的意思这十几个博主没有让你信服,你准备自己学习哲学?我建议不要雪那些破哲学,看人类简史就够了。还有科学也是广义上的哲学,学科学吧,你能更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不可以总是逃避_:
怎么说……可能从小就喜欢看书的原因吧,会去思考一些世界的事情。只不过最开始是那种,自然科学类的,比如机械决定论什么的。初一开始看鲁迅先生,感兴趣的方向转向了社会科学,然后慢慢的开始看哲学。看完了大学的西哲史吧……但是感觉除了马哲都不太对胃口,又转回来去看中哲了,顺带去看了党史和革命时期的一些东西,有种回家的感觉。 以前有一段时间遇到了虚无感的侵蚀,那段时间总感觉自己是飘着的,好像有东西把我我天上吸一样hhhh但我没因此困惑太久,或许是因为经历比周围同龄人要多一些,慢慢地让自己踩回地面。 我后来就慢慢对哲学无感了,准确来说是,我的兴趣跑向了心理学/自我剖析之类的东西,大概在高中。试图探索真正的我。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吧。和家人曾经有过很激烈的矛盾,精神状态很差,大吵大闹,zc……也会有比较高频次的人格解体现象。 现在已经看开了吧,虽然还是会吵,但是已经不会把家人当成敌人,而是一个需要我关爱的、会哭会闹会生气的「亲属」,是活人。这东西对我来说其实有点困难,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我会“不把人当成人,把人当成理论上的人”。这个时候,我才有真实感。

【回复】回复 @Leizi_bili :经典大彻大悟,哲学的未来靠你了。封你为哲人王
【回复】回复 @不可以总是逃避_ :不是,他说的是没有实际理论支撑也没有足够的逻辑功底就喜欢俺寻思的人
【回复】小小年纪就已经大彻大悟了,虚无的哲学就是没意义。人是物质的但不等同于物质,意识不是虚无的。意识是为了生命的复制和新陈代谢(能量物质交换)更好我与外界交互而存在的,只不过意识是个高级工具,拥有自我的感知让人误以为意识大于身体存在的本身。事实上身体这个物质基础才是基因所要保护并住宿维持自身繁衍的实体。意识是为身体服务的,发挥的天赋技能(劳动,观察,思考,学习,创造)让生命更好的存在和发展,长生不老(生命种族延续)才是基因创造意识系统(大脑等神经系统)的初衷。所以不要过度沉迷与虚拟的哲学,适当回归现实,把思考和现实结合让身体过的好点,才会感到真实的幸福感。我也思考了很久这方面的问题,想写本小说或者什么书来统一这个问题。
Misanthropic白令:
小时候每次想的死都会很害怕的像是打了个寒颤心跳加快一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减缓了很多 ... 好懒不想打字 感觉自己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回复】和我聊聊,如何[脱单doge]
【回复】怎么减缓,我越来越明显了
人间得失无穷事:
多元宇宙什么的小学自己就想到了,之后初中看时间简史才知道早有人提出。可惜以前没怎么和朋友交流,他看果核中的宇宙之类的,我没想着看这些。当时一个想法是学科是建立于已有逻辑之上,包括这结论,一切实际无法理解。觉得一切没意义就很摆烂,看看老庄什么,后面才明白无论如何都要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去研究。。。

不知愁对线AI:
高一研究哲学,后面就很少看了。为什么。因为哲学容易让人飘起来,落不到实处。后来我就看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特别是心理,很实际有用[呲牙]文学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优美的文学表达出来。而这一切也离不开高一哲学的基础。不过没有后面的学习,哲学就容易落空[打call]

【回复】还有就是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和人交流[doge]
风过繁春:
我们常被贴上各种标签,被要求做各种事情,老师总说成绩不重要,可笑,成绩不重要?受够了这些谎言。我们高中生在压力中迷失了自我,所以还是看看书吧,书中可以找到感情寄托[呲牙]

【回复】成绩不重要,成绩只是成绩而已,重要的是拥有这个成绩的人……模仿我玩的游戏里的一句话。不过成绩确实不重要,就算考得很烂也不影响你活下去,只是怎么活的区别
laze2:
为什么这么巧呢,刚刚喜欢上这个心理健康又三观很正又正能量的up他就更新了

哲学 讨论 聊天 假设 精神 世界观 三观 人生观 成长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