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作者遇上阅读理解,根本看不懂自己的文章

作者: 帅鲨鱼学长分类: 搞笑 发布时间: 2023-08-05 08:25:00 浏览:85751 次

当原作者遇上阅读理解,根本看不懂自己的文章

老牌观众主打一个陪伴:
文章写出来读者怎么理解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事儿了,读者读文章不光是看故事,还是对文章的二次创作

【回复】猜的是出题人的解答思路[笑哭]
【回复】回复 @zde在意 :因为每个人二次创作后的理解都不一样[doge]你就算是作者,你也得猜出题人的理解[doge]
【回复】阅读理解和写八股文一样,言之有理?不行!得按答题模板来。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莎士比亚,但1000个人中只有一种阅读理解答题
夏_漱:
那个鱼,17年浙江省高考。当时 转发一年的锦鲤输给了一条草鱼。

【回复】我记得还有个稻草人的名场面:你爸才是稻草人,你全家都是稻草人[脱单doge]
【回复】回复 @某不知名社恐君 :作者原话:对不起,我也解释不了……[doge]
彦雨biubiu:
阅读理解是理解作者还是自己的理解,自己理解为什么有固定答案

【回复】科举八股文叫代圣人立言,句句不离圣人,字字不离自己[doge]这叫用别人的故事将自己的话
乌贼常叔:
所以我一直很讨厌语文,觉得答案根本再胡扯,只有高中才强迫自己去死磕这玩意。

【回复】回复 @叫我囧哥哥 :基本的阅读认知能力× 睁着眼胡说八道能力✓
【回复】这就是语文之所以为语文,而不是文学,他只是教你基本的阅读认知能力
【回复】回复 @付赤赤付 :那一千个哈姆雷特为啥只承认出题人的哈姆雷特,按出题人的点给分,这和八股有什么区别。语文文学文字是很有力量的,但应试考试的阅读理解不是。
青空羽枭:
这种阅读理解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考生能够清晰明了的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就应该给高分。打低分的应该只有那些逻辑不通,语句不清,字迹潦草,错别字一大堆的。

【回复】作为一个语文全班万年老二的我表示阅读理解就是背答题模板和猜出题人意思[吃瓜]
【回复】考试要的是标准(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而语文的阅读理解压根就没有标准答案(作者亲自站台的另说[doge]),所以出题组强行定制了标准
【回复】但是改卷评分当然按出题人的标准答案[doge]
憨憨的陈某人:
我好像看过一个也挺有意思的,好像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具体我也不记得了,就只记得最后有一句晚安! 然后就开始问晚安的意义了 鲁迅先生的“晚安”含义深刻,其中“晚”字点明了时间,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同时,句末的感叹号体现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此外,“晚安”中的“晚”字还有一层解释,即是一种日常用语,而非“日免安”三字组合而成,有反思当时社会黑暗的意味。 说实话,我脑子想破了也想不出来这些话

【回复】需要一点点想象力和一点点胡编乱造[脱单doge]
【回复】那些写出这种参考答案的人自己看到不会觉得尴尬吗。。
【回复】语文阅读理解有标答是最不可思议的事!
龙井碎碎:
看看前面我还没觉得什么,在那个三次下雨那里,我有点体会了。人在夜晚或者阴雨天会变得多愁善感,虽然主观意识是真的在描述下雨,但当时也是有着多愁善感的潜意识在推动作者去写。所以我觉得出题老师也没有毛病[doge]

【回复】回复 @豆豆豆豆豆_腐 :举个例子,不说别人就说我。我学妹跟我断交后,我写来些东西去解释误会和好。我就想的真就是把误会解释清楚,至于她愿不愿意和好随她的便。结果周围人都说老子写的是情书[辣眼睛],上满满的都是爱[辣眼睛]。当时我说去你们的,少来瞎起哄!但是现在再看那个文章……我只想说我想换一个星球生活了[辣眼睛],要是学妹把那个文章公布出来,我就原地去世了[辣眼睛]。所以,原作者当时写的东西,很可能是把潜意识的东西写出来了,只是自己没意思到[辣眼睛],但是旁观者清[辣眼睛]
【回复】因为烦闷而写文章,因为确实阴天了而写进去。问阴天表达了什么,从逻辑上确实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就是公式答题,无非就是哀景衬哀情,或者反着来,乐景衬哀情之类,考生花那么多年总结出来的得分规律
【回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是吧[吃瓜]
七哥解析之狐_落易:
事实上,大多人理解不了,创作能力跟分析能力其实是两种能力。 有创作能力的不一定有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比创作能力难的多。 作者看到蓝色窗帘,于是就写进了作品里,本质是因为艺术感受,这个蓝色窗帘写进去是作品必须的意境。 但为什么写进去,作者不一定能解释清楚。可是如果你让他换成“红色的火炉”行不?他肯定告诉你不行,因为不搭。 为什么不搭?他会告诉你,反正就是不搭。具体的原因,作者真不一定能解释清楚。 归根究底还是一句:分析能力比创作能力难的多,就算是作者本人,也不一定具备分析能力。 (但不代表某些阅读理解题目确实出的相当奇葩,因为出题人也并不一定都是大师,分析能力有限的出题人大有人在)

【回复】有些可以,有效不行,比方说那个写来搞笑的,你要解读只能解读成戏剧性结尾,人搞笑你还赋予深意,还不如把写个阅读理解的解题公式
【回复】你这个解释,个人认为比“作者写完作品就不属于作者”这个观点要好的多
【回复】所以呢,你分析的就不对也叫分析能力吗?这不是胡编乱造的能力吗,作者都说没有了,你非说有还说一句我分析能力比作者强,作者他写的他不知道我知道,我可去你的吧
動员兵:
作者:我今儿拉了泡💩 出题人:他拉这泡💩的意义是什么? 出题人:这泡💩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出题人: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里原因下拉的这泡💩? 出题人:作者为什么要在今天拉这泡💩? 出题人:如果你是这泡💩,你会让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拉出来? [吃瓜]

【回复】作者:别问了老子憋不住了
用户9520:
鲁迅那个不对吧?人家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写有两棵枣树,而是写成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回复】不出意外,应该就是水字数 那年是按照字数给钱的[笑哭]
【回复】回复 @图书管理员绯燎 :三体2黑暗森林里面,章北海之死算是整个书情节处理的巅峰 但刘慈欣对此解释为“销量不好随手写的” 看了你的回答,我相信可以用这个梗“刘慈欣:6”
【回复】回复 @云端梦境白梦泽 :圆规:愈是有钱,愈是一毛不拔,愈是一毛不拔,便愈是有钱。[doge]
311z:
并不是写阴天是为了写作者压抑的情绪,而是当一个人压抑的时候他写文就会关注到阴天;如果今天心情好可能就会写今天没太阳不热之类的。阅读理解我是支持的,但真正要“理解”的是作者的行文技巧。

【回复】回复 @吃瓜群众张三 :回复 @吃瓜群众张三 :楼主的意思是人在压抑的情况下会把身边的黑放大,更注意到和自己心情相似的事物,不是把白的看成黑的
【回复】那高兴就能关注到阴天是晴天吗[doge][doge][doge]
【回复】回复 @吃瓜群众张三 :你再看一遍我的评论
当风吹过青青草原:
天阴就是环境反映心境,天晴就是以乐景衬哀情

【回复】语文学到最后就是套模板公式,加一些背诵[笑哭]
【回复】反正就是必须得悲伤[笑哭]
红字zero:
其实阅读理解本来就是基于文章但高于文章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因为里面几乎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多次斟酌以后写下的,可能有着某些特殊的含义,而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每一个意象解构的过程,对他们进行二次分析才能发掘出作品的深度。因此有一些词的意义作者没想到但出卷人想到了情有可原,但作者公开说自己没想到就有点那啥了[吃瓜]。

【回复】补充一句,出卷人很多都是用赏析经典的方式来进行理解的,但很多选文其实并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吃瓜]
【回复】咱就说,我对这个意象的解读和别人不一样不挺正常的吗,为什么要权威来个标准解读呢?
【回复】这种东西应该用小说考才行,毕竟作者对自己经历的描写事实上大多都是既定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公子-陈:
高三有次学校模拟考,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我拿了个高分,讲试卷的时候神特么老师当着全班念了一遍???还在那分析。天杀的,我高一高二写了两年议论文,都快忘记记叙文要怎么写了,考试的时候想了半个小时才开始动笔。在我看来就是一篇超级普通的文章,就根据主题写了一对父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句子。我听老师在那分析,真的尴尬死了,考试就那么点时间我都不知道我能想那么多东西。

【回复】我看过一个人说他作文就往里面泼了一点狗血,结果被老师大夸特夸,某一个句子作用说的头头是道,结果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辣眼睛]
野生草莓瑰丶:
私以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后人阅读后再次赋予了它某些意义,例如余华老师作品里的角色叫“林红”被罗翔老师解读为引自“林花谢了春红”,即使作者本人创作时没有那个意思,这种解读也无疑给作品增了彩。但当然,我也认同揣摩出题人的心理是不合理的,可语文作为一个应试教育学科,它可能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出题,不然指着学生在卷子上答“一千个哈姆雷特”,到时又当以什么作为评分标准,才算公平呢?其实,现在语文的阅读题目答案还是有一些定势的,多做几套也就能找到一些规律,剑走偏锋的还是少数。

型男Van荣: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发这么长的段落描写结尾 答案:表达了作者的思念 作者:多写点字,稿费拿的高一些

【回复】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答,我写不下去了咕了
老祖宗嬴政:
说实话,我从前觉得文言文比白话文阅读理解好学多了。[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doge]文言文我能做满分,阅读理解,我一个直男低情商真的想不到啊[大哭]
【回复】我也觉得文言文比白话文阅读理解好做[笑哭]白话文的阅读理解,我要猜半天出题的到底想要我写什么,这决定了我是得满分还是得零分[大哭]
【回复】因为文言文考的题型不一样,偏向客观题,是有标准答案的。
崇宫士_sukushi:
虽然很多时候这样去理解没有意义,但是这种理解技能是不可缺的,因为真的有人会写出那样的文章,真的有人会往文章里面倾注思想,这样的人无一不是思想大家,不要片面看待阅读理解

【回复】赞成!!当我虚构一篇文章时,我是真的在一个字一个字打磨,将自己的思想隐藏在字词之中
m雅婷m:
所以都是过度解读害得,人家作者根本就没想那么多,真是专家比作者自己更懂文章了,四大名著作者估计也没想那么多,都是被现代人过度解读害得

搞笑 原创 奇葩 高能 吐槽 大运会 阅读理解 整活 必剪创作 搞笑新星训练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