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快问快答】五分之一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 如何对抗焦虑

作者: 菲利普津巴多-DrZ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2-07-23 10:08:42 浏览:54327 次

【津巴多快问快答】五分之一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 如何对抗焦虑

椰_猫:
高敏感真的不是到该说是好还是不好…… 你可以注意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有助于学习,社交等等 但是同时由于过度在意细节更容易被无人在意的一个小细节影响[捂脸] 真的好痛苦[捂脸]

【回复】没有好与不好之分,高敏感特性是把双刃剑。咱们能做的是把高敏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量少去刺激性的场所。总体指针是扬长避短[OK]
【回复】这大概就是有得必有失吧,我们拥有着更敏锐的观察,更发散,推己及人的思维,但却被社会中别人可能并不在意的细节所困扰,虽然比别人承受更多痛苦,但我们也是幸运的,能感受到更完整的世界
【回复】主要是情绪波动大,且无法主动控制 好的时候特别好,智商 情商 个人能力直接拉满。 坏的时候特别坏,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怎么调控自己才是最大的问题。
Echolangelo:
这个标题不应该是“对抗”焦虑,因为教授其实说的并不是如何“对抗”,焦虑是无法对抗的,你越对抗它越强大。我用冥想的理念极大的缓解了高敏带来的焦虑,那就是接受它,欢迎它,和它做朋友,它每次来都是一个练习如何与焦虑相处的机会,你允许它来,和它待一会儿,你也知道它会走。其它所有情绪都是一样,不要对抗,接受就好。

【回复】回复 @付弟 :就是我学习了冥想的理念但并没有真正坐下来练习冥想,你需要适合你的冥想理念来练习冥想,就像给自己的冥想设定一个目的。一旦这个设定形成了,其实你随时都可以练习,但不一定是练习坐在那里深呼吸进行真正的冥想,而是有这个意识在每一次负面情绪来的时候做一个接受它的练习。真正的冥想是会帮助你锻炼这个意识的持续性,因为负面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往往忙于应付或者说“对抗”,而忘记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练习。
【回复】我看过一本书,里面介绍的一种方法和你说的一样,叫接受承诺疗法。大致意思是所以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对于我们人类,他们会来但最终会离开,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对抗,去感受他然后用正念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一切,当察觉到自己有一种烦恼的感受或者痛苦时,感受他然后对大脑说句谢谢,将自己的思维拉回到正念中。
【回复】回复 @付弟 :一旦你要去控制呼吸和念头,冥想就变得很难,我接触的方法是不控制,只观察,观察自己的呼吸,身体的感受,情绪的来来去去,做一个自己的观察者。当你观察久了,对自己会更加了解,了解情绪怎么来怎么走,因为了解而接纳自己的一切,因为锻炼了意识而可以随时感受当下。
含量过高:
老师左边额头,是肿了还发黑紫吗?希望是我看得不对,年纪大了注意身体啊,希望老师一切都好

【回复】回复 @爱哭的小辣椒 :好像啊
椰_猫:
逐渐意识到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大于生理上的痛苦……[tv_思考]

【回复】那只能说明生理上还不够痛苦。我大学住院前也是你这个想法。[doge]
【回复】回复 @Mr丶Right丶丶 :不会,看的更远反而更痛苦了[跪了]
【回复】多读书,精神世界的富足会让你更好的
唢呐声-嘟嘟嘟:
高敏感的朋友或许可以试着让自己更坚强一些,尽量不要陷入自怨自艾等情绪的漩涡,尽量减少内耗,这尤为重要。

【回复】坚强这个词有待考究,毕竟高敏感不代表脆弱。
【回复】回复 @一颗波波头 :赞同 感觉层主没有理解这个视频说的,感觉更像是精神衰弱的那种精神不是说什么所谓的坚强一点就能无视的
【回复】自哀自怜真的是特别大的情绪陷阱
我叫伊丽莎白贝蒂:
我就有高敏感 ,我妈最近总逼我出去溜达什么的 ,可我真的不爱出去 我今天生气了 我妈就没有逼我了,但我怕下回她又让我出去什么的 我有焦虑强迫 还有高敏感真的不想出去受刺激什么的 ,我妈不懂就知道不出去身体会不好什么的

【回复】宝贝,其实你妈妈说的没错,很长时间不出去,心理真的容易出问题。但是这个很长时间是看你了,你不爱出去,不代表你没有一个很好的社交环境,你不爱出去就不出去。但其实带个耳机出去晒晒太阳,看看花花,吸吸新鲜空气挺好的,想和朋友出去就和朋友出去,想要个人就一个人了。(不知道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没有)
【回复】运动量太少确实对精神状态不太好,可以选择在家的运动代替外出
【回复】回复 @小数点前九位 :知道了 谢谢你们回复我 我确实最近精神状态很不好 ,很容易崩溃什么的 还爱胡思乱想 其实我也知道我妈说的有点道理 ,但我一出去走路就气喘吁吁的 , 我可能待习惯了 一想到出去就特别害怕 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什么的 可能也有点吧
凉宫御:
高敏感会和自己掰手腕,没谁会赢,只有自己会心累死[tv_流泪]只能尽量将注意聚焦于当下,这样就可以关注内在,将这份强大的力量不对着自己使,学会骗自己,牵着ta走[tv_思考]当然与人正确交往仍在学习中,真的好难…怎么才能社交不尬呢,羡慕大大咧咧的人,多好啊,

夏之雨已成气候:
虽然但是,有些时候我会怀疑这是不是一种身份政治。。因为五分之一这个比例可能就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员,但真的有证明这五分之一和其他人有什么确实的不同么?我一直觉得人处于不同状态下敏感程度自然不同,比如和领导聊天,和真心朋友相处,和家人相处,依照我需要的关注力,我自然会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啊??

【回复】高敏感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我们不是主动去调动自己的敏感度的,是被迫接受了比普通人更多的信息。
【回复】“高敏感”会从生理上体现出来 不仅仅是心理上
【回复】高敏不止表现在心理,在生理上听觉、触觉等等也会更敏感
为什么不能一个字:
我是高敏感人,有一点不同,我对环境觉察很差,因为我不敢观察,只感注视脚下那一部分,甚至不敢多想。所以,当朋友说,刚才路左边有个卖甜品的店,我可能都不知道。而且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没做好,让别人生气了。 好一些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这些问题轻了,虽然没有多少。

【回复】啊对对对,我也是这样,因为心思多得已经占大部分CPU了,为了避免更多的信息占用内存,我就选择无视很多身边的信息[捂脸]人一多(类似聚会)我就几乎不听周围人在说啥了,而是思考自己的事情[灵魂出窍]我现在也在慢慢学着移一些注意力到外部,因为毕竟以后还是要工作,与人交往,察言观色的。
【回复】现在一个人走在路上看见行人,怕自己过度解读别人的表情我干脆就目视前方多把目光聚集在物上。遇到异性时如果看见对方的脸,这种过分解读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所以导致更不敢和异性发生眼神接触,整个人的肢体行为就会表现得很紧绷,表情很牵强[笑哭]
【回复】回复 @薛中糕的猫 :一模一样……每天处理自己产生的大量繁重的思绪就已经够累的了,根本注意不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棠海:
從小高敏感,不能讀三毛的書會被她的情緒捲進去,看史記會突然帶進某人視角,不能看懸疑片、恐怖片、戰爭片,不能一個人去古蹟會司湯達綜合症發作,不能跟不喜歡的人一起吃飯因為會拉肚子,聞到某種氣味會想起所有有這個味道的地方,可以看穿對方行為的想法並且預測他的下一步⋯這些年逐漸學會了共存,接受也面對,甚至這個特質可以被應用在克服其他問題當中,反而覺得自己是高敏感人群是一種恩賜

【回复】[脱单doge]我也敏感 不过我特别喜欢看恐怖小说跟悬疑小说
炸炸kria:
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真的让人好困扰,大学三年,我只去过一次自习室学习,从来没去过图书馆,不知道这算不算社交恐惧,但是我很怕在公共场合影响别人,也很容易在公共场合受别人影响,所以即便在宿舍自制力不足,也不愿意出门[tv_难过]

【回复】是啊 我也是这样 图书馆待不住 感觉好尴尬
【回复】回复 @lovehnjn :教室都是熟悉的同学就还好
【回复】那你高中怎么过的[委屈]
Lubiyfix:
我发现近视的人不戴眼镜出门会降低敏感度,因为看不见周围人的表情,更能专注于自己

【回复】终于遇到和我一样的了[捂眼]不戴眼镜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但时而又会怀疑自己这是否算一种逃避
【回复】不戴眼镜可以看见整~~片天空!
此日毋事:
那本书挺好的,看完后会有种原来世界上还是有人能理解我的感觉

【回复】回复 @海甜甜甜甜 : 中译本《天生敏感》
【回复】回复 @听说是个蒟蒻 :谢谢你,找到了
欧皇坎帝丝:
整个社会环境拥有越来越多的刺激. 尤其是网络 它带来更多更快更杂的资讯 这壁着让人进化为更加敏感

柠檬树上的人:
教授提到的书是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ow to Thrive When the World Overwhelms You~

wah:
对于身边人说话的语调都会很在意…表面都以为没心没肺,真正怎么样只有自己知道[抓狂]

【回复】敏感,经常对疾病恐惧,看见手机或者电视里的那些不幸患了重病的人,下意识不敢看,听见都比较害怕,经常多疑自己身体不好,还有点躯体症状,不知道现在该咋办[大哭]
【回复】回复 @清粥小菜不喝水 : 不怕,你不是一个人,只是自己多想了!
康康你个长耳怪:
我还想问问如何与高敏感人群相处。特别是自己还是个特别呆的人,往往怕误伤或者忽视自己身边的高敏感朋友[跪了][跪了]

【回复】我就是高敏感,个人感觉真诚相处就行,是不是有意的我们一般是能感觉出来的[doge]
【回复】我也是高敏感 身边还有一个高敏感的朋友和一个稍微呆一些的,在有问题需要处理的时候,一般会找另一个高敏感的朋友,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是先找这个比较呆的朋友,她呆呆的让人感到放松,更能缓解压力,作为高敏感也非常清楚每个朋友都在想什么,对于比较呆的自然也不会多去揣摩,做好自己就好了,相信你的高敏感朋友也会很喜欢你的[给心心]
开心的枫玲:
我的手机音量一般在四格以下,不喜欢太大的声音

葬葬的小头发:
也可以尝试去论证对于某些方面的敏感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非法操作,这样就有理由说服自己切断对这些方面的过度感知和反射性的反思。(不过需要多练习

说说心理话 心理学 心理 焦虑症 社交 敏感 情绪 心理健康 焦虑 人际关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