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查了一些文献,讲讲李绅的故事

作者: 罗翔说刑法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10-05 17:28:42 浏览:1140840 次

【罗翔】查了一些文献,讲讲李绅的故事

芯梦已无痕: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江苏无锡人。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祇陀里(...

【回复】补充一下[妙啊] 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回复】回复 @穆辞y :这叫透视[傲娇]
暮西若霜:
李绅 短李才华颇高 刻薄寡恩 六岁丧父 34岁考取功名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云溪友议》 枉杀吴湘 文如其人?

庄周猛骑:
纯手打逐字稿)(๑•̀ㅂ•́)و✧ 各位同学大家好啊,中秋啊发了一个视频,引用了这个李绅呢吃鸡蛇的故事。 那不少朋友说啊这可能是以讹传讹,所以这几天呢查了...

【回复】那个,公众号有文字版……
【回复】回复 @许如清- :罗老师的公众号啊(名字和这里的一样)。
丿丶Vincent丨:
对于李绅本人和他写的《悯农》要采取何种态度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不因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即使他是个酷吏也与我们肯定他写的诗的价值并不矛盾。淋过雨的人要更加懂得为别人撑伞,而不是自己好不容易有了伞之后却还要把别人的伞给夺走。

【回复】回复 @提莫在此 :看到你这蚌埠住了[tv_笑哭]
【回复】回复 @naiyouxiaocong :劳荣枝还呼吁青年好好学习呢,难道好好学习不对?但这也不代表她高尚什么的。至于环保少女提出的环保和美国的自由民主,虽然我们也搞环保,也提倡自由民主,但不代表他们的环保和自由民主就是正确的,也不代表他们自己高尚还是怎么样。不以人废言前提是他们的言论是正确的,但你提的这俩虽然扯着正义的旗号但屁股一开始就坐歪了。
荔枝与橘仔的妮妮:
同样是吃苦,有的人会想等有一天我有能力了,一定改变环境不再让人们像我一样吃苦;有的人会想,等我混出头了,一定尝尝对别人吆五喝六是什么感觉。差异很早就有了。

【回复】淋过雨的人成功了之后,无非两种:第一种让自己成为蔽天之伞,让世人不再淋雨;第二种则会夺走所有人的伞,然后化身倾盆大雨
【回复】回复 @读书讀書 :不如可以说,你愿意相信李绅是好人,那就学习他好人的一面,你愿意相信李绅是坏人,那就不要学习他坏人的一面,罗老师只是拿他举个例子,不学专业历史的应该也不用钻的这么细[思考]
【回复】李绅和那个凿壁偷光的好像都是贪官[滑稽]
诗词美学的少年之心:
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人性幽微复杂,要谨慎辨人!

【回复】回复 @孙止水 :那微博就应该下架了
【回复】知言不一定知人,知人不一定知言
真的太难为情了:
不管李绅是啥为人,但这种首《悯农》真的太经典了这种节约粮食廉洁的精神值得永远传承和学习,冷知识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是慈禧写的

【回复】回复 @Bron____Bron :现在咱们真的是太冰清玉洁了,人是复杂的
【回复】回复 @_小彬彬 : 刺激内需,扩大消费的同时中央还提出个光盘行动呢,还制定了《反食品浪费法》呢,谁说消费和节约就一定矛盾呢
【回复】回复 @_小彬彬 :谁提高的房价谁消费去咯,都穷厚米,兜里没钱谁跟你玩刺激内需那一套,安安心心做大号朝鲜人吧
0o贱贱小黄人o0:
“文如其人”,个人认为只是反映了当时作者是什么样的。 文章一经写就,就不会变了,但人还可能会改变。

【回复】而且写出好文不一定代表其心为正[脱单doge]
【回复】回复 @晓风残月迷蒙雨 :确实,文采高的人渣也并不在少数
【回复】一言以蔽之,文如其人,但不是人如其文
577577577577577: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回复】回复 @莫相识--- :格式不对,应该这样: (赋税)哪里高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个税率,这么多年没涨过收成,有没有问过你们自己有没有努力工作[doge]
【回复】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回复】回复 @成湘圣 :不抽烟不喝酒,工资5000以下收不到几个子,抽烟喝酒,喜欢大额消费,那可真是税收大户
最后的绿宝石笔记水花:
古人经常说“文如其人”,这个说法对也不对。 的确能看出人性的某个面向。 但是人性往往是多面的, 因为人性深处充满着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争斗。 最美好的文字体现的, 也许只是性格中最理性、最理想的成分, 它可能遮盖了理性之下不堪的激情和欲望。 因此永远不要因为一个人文字的高尚, 而不加审视的对其附上良善的称号。 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你就会发现, 即便是在最高尚的时候, 我们的耐心往往也有可悲和可鄙的成分。 所以真正的战场,永远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回复】“我们的耐心”那里打错了,是我们的内心
【回复】而且人是会变的,也许他说那句话时人品确实是人如其诗的,但一句话的保质期是很短的,甚至可能脱口而出之后立刻就变质了。
【回复】心理学有一个效应:当一个人做了高尚的事或发表高尚的观点,就会容忍自己之后做的一些不好的事。
我们几个人中出了一个叛徒:
写作《悯农》的李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文献:1.陶易,《李绅的为官与为人》,《书屋》2011年第7期 2.《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李绅传》 3.《新唐书列传第一百零六李绅传》 4.范摅:《云溪友议》

【回复】有句话说,不因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们学习他的好处就行,毕竟人都会变的
【回复】我对云溪友议的信任早就被它里头元九的谣言破坏了()感觉就跟世说新语一样,看个乐子罢了
大梁如姬jr:
上次说错的那期我刚好看了,但感觉反正只是讲故事,没必要纠正,感觉不必较真。这次既然是正式说……嗯,老师可以去了解一下“牛李党争”的互相倾轧有多残酷。后来李党失败,牛党疯狂报复,没有是非可讲,只讲立场。李绅刚好是李党,跟李德裕关系很好,就跟着倒霉了。他的名声史书上也说过,确实是被黑的。然后文学作品里也跟着黑。因为牛党很多都是科举考试上来的,擅长写小作文和诗,在文学作品里攻击对手,也是常规操作……

【回复】古代的黑和现在的黑不一样,现在的话有可能会无中生有,古人基本上都是春秋笔法。因为有一些东西,它代表的是你的品德,你的德行,一旦被人发现,你泼脏水,你会得不偿失的,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古代和在现代的社会生存逻辑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是有一种规则在之中的,一旦你破坏了那种规则,你就没办法生存的,整个圈子都会把你踢出去。至于为什么现代有各种各样的自媒体无中生有,随意解读,更大程度是因为那个圈子就是那样的,他们的规则就是热点,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金钱。至于这个热点的真假,除了那个可怜的受害者没有人会在乎的。而在古代整个官绅阶级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一旦你随意捏造一件事情,诬陷另一个人,那么整个阶级团体都会感到非常恐慌的,然后你就被碾压了。注意这个团体不仅指对手,也指你自家兄弟。当你能用这种无下限的手段来对付对手的时候,那么你这边的人也会不信任你,在你倒霉的时候,跟你来两脚踩瓷石了。就跟春秋时期,为什么会有在现在人看来那么搞笑的战争模式,很大程度就是我说的上述原因。至于到了战国时期,是因为大家都撕破脸了,所以人们才会越发无下限。但是等到了官绅阶级起来的时候,又有了一套新的潜规则,这套潜规则甚至可以说,直到咱们现在所知道的军阀混战时期依然有。
【回复】其实我很好奇,李绅人品好是好官名声被政敌黑了又是怎么得出的结论。[辣眼睛]
【回复】因为党争失败,就觉得李绅不是被冤枉的,这辩得毫无根据。能参与党争的人,那一个是省油的灯,都是为了自己和自己派系的利益,不停的向对方泼脏水,李绅绝对不是一个被冤枉的人,酷吏是肯定的。
李景亮mma丶:
查了很久的资料,血压越看越高。首先是《新唐书》和《旧唐书》,能找到李绅唯一的污点就是,吴湘案用刑过重,吴湘有罪但不至死。就这一点被追着造谣了几千年? 再看《云溪友议》是个什么玩意儿,整本书六十五篇文章,其中的怪力乱神且不谈,一些明显的史实错误早在宋代就有学者将其推翻。如"李白的《蜀道难》是杜甫所做"之类离谱的文章比比皆是。清代《四库全书》收录这本书的序言中,一一进行了驳斥。其中谈到这本书中的李绅是这样说的:"诋李绅之狂悖,毁誉不免失当。而……一条,侮谑古圣,尤小人无忌之谈,皆不足取"。可见这是一本什么书。 再者,关于李绅遭诬陷被贬,《旧唐书》这样记载"正人腹诽,无敢有言",只有韦处厚敢仗义上疏。关于韦处厚的言论和为人,唐书中一查便是。这样一位贤臣、忠臣为什么要帮李绅辩护呢? 翻看李绅六十多岁写的类似"回忆录"的文集《追昔游集》,其中多次出现百姓夹道相送的情景。比如"父老男女数万携壶觞至江津相送","……相率拜泣于舟楫"…… 这样一位有才能、刚正、威烈的好官,硬是被污蔑了几千年。好像贞洁烈女的故事没人听,贞洁烈女下海的故事,一群人兴致勃勃。

【回复】另外吴湘案本身也十分蹊跷,这事除了老头李绅既有御史又有宰相,并且都参与其中,结果吴湘到底什么罪、案发具体过程等各种记载语焉不详,同时也都说他有罪,李绅的所谓“量刑过重”最多也就算是个初步建议,结果朝廷也定案了,最后牛李党争之下也就莫名其妙成了李绅的罪证,唐宣宗居然还亲自下场给李绅定了罪。
【回复】回复 @趁天黑行动 :他说了出处,而且还说了有些书不可信和原因,至少你怀疑可以去查证,当然,如果你说这些历史文献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你可以对任何一件事说:“你怎么知道这件事说的是真的”
【回复】补充: 1.李绅是不是酷吏不知道,但是政绩一直很好,一步步升官。 2.杜韦娘那首诗不是刘禹锡写的,也不是写给李绅的。 3.吴湘案不是李绅要杀他,是李德裕要杀她。主要原因还是党争,吴湘作为县尉贪污本不至死,但是因为他哥哥是牛党的人,所以李德裕从重处理。 个人看法:我本来很爱看罗老师普法视频,但是作为一个影响力这么大的名人,第一次不了解历史说错也就算了,第二次专门查证之后还是错的离谱,查的还是一本李党失势后成书的小说,这还不如把三国演义当做正史来看。也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我们看来好厉害的人,其实只是某一方面厉害,别把他们神化,不要觉得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ps:弹幕里看到一个说“还有什么是老师脑袋里不知道的吗”,这就是典型的过分崇拜,以至于把罗老师的话一概划归为是正确的)
秋月夏時:
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 一个人好,那么传他的故事就会越发的好,比如包公。一个人恶,人们也乐得编排和演义他的丑事,正像子贡说的:“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回复】事实上革命时期先烈们说的才是对的,民众是愚昧的,所以需要有人引导,看看袁崇焕当年被杀的时候,百姓纷纷叫好,还有我党在革命初期时候,很多百姓围观他们被处死刑等着蘸血吃馒头,所谓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也只是在漫长时间被平反的部分事件而已
【回复】不说远的事,在朱军还没翻案的时候,朱军口碑可差的不得了,舆论一直都是可以被人操控的东西。 老百姓知道的东西永远只是少数,别人怎么传老百姓就怎么信 在加以口舌,慢慢的只会越来越差。
【回复】经典地摊鸡汤文唯心史观
老子不姓暮:
哦对建议看看卞孝萱先生的《李绅年谱》,云溪友议出自李党失势后的作品,其中对于李绅的抹黑数不胜数,用以回看历史一点价值没有,历史记载本就复杂,建议罗老师再多花点时间

【回复】云溪友议这种笔记小说集没有可信度,包括后来的唐才子传也是一样,何况这还牵扯到牛李党争,唐宣宗上台以后大力打压李党,牛党一时风头无俩也在舆论上做了不少抹黑李党的事,已经有评论提到李绅年谱了,罗老师如果想了解还是看点靠谱的学术资料吧。隔行如隔山,罗老师还是终归不太了解古代文学和古代史啊。
【回复】按你的逻辑,李党失势后的作品没有历史价值,所以得势的时候有人敢写吗?各个朝代历史都是改朝换代才修,那也没有价值?你真的要不看看你在说什么啊
蓝天啊白云那个飘:
老师讲得好,文字并不能反映一个人,只能代表一面,而且目的性比较强。

【回复】李绅与阮圆海的诗品、人品大致相似,才情与人品都是天渊之别
剑南道西川节度使:
大家最好去看看这个视频吧【【鉴定36】李绅一顿饭要吃300条鸡舌?带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李绅-哔哩哔哩】 https://b23.tv/VF5gATh

【回复】省流:鸡舌是假,奢靡是真
【回复】回复 @凉城听暖 :一个法律教授和一个唐史教授就唐史观点相左时,唐史教授的观点可信度高的多
【回复】回复 @凉城听暖 :不信史书信什么?想整历史虚无?
堯章:
云溪友议这种笔记小说集没有可信度,包括后来的唐才子传也是一样,何况这还牵扯到牛李党争,唐宣宗上台以后大力打压李党,牛党一时风头无俩也在舆论上做了不少抹黑李党的事,已经有评论提到李绅年谱了,罗老师如果想了解还是看点靠谱的学术资料吧。隔行如隔山,罗老师还是终归不太了解古代文学和古代史啊。

【回复】人无完人,咋可能啥都知道[脱单doge]
那个N某人:
欢迎罗老师来新疆政法学院[打call][打call][打call]

【回复】回复 @那个小N啊 :不管怎么样都超赚!激动!
【回复】不管怎么样,很荣幸罗老师能给新政的学生开讲坐[打call][打call]
【回复】回复 @不夜ガゲゥシ :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只有个别班才能去报告厅看,其它人在其它教室看直播[大哭][大哭][大哭]

人生 唐僧 历史人物 李绅 悯农 酷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