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小主持”|学播音主持真能让孩子变得“外向”“爱说话”?啥叫兴趣,啥叫自嗨?

作者: 八百标兵恋刘娘分类: 野生技能协会 发布时间: 2022-02-16 15:43:27 浏览:59145 次

三论“小主持”|学播音主持真能让孩子变得“外向”“爱说话”?啥叫兴趣,啥叫自嗨?

文心雕龙ly:
家长老师嘴上说着外向内向一样好,其实都把内向当作贬义词,和自闭,抑郁,极端划为一档。

【回复】没错!我是学校心理老师,学生开学前我们有做一个家长问卷,其中一题是问学生是否有心理异常,主要是想筛查抑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我们收回来的问卷有不少家长都填“性格太内向”。很多家长对内向的认知可以说相当不友好。
【回复】是的,我也是大学上了生涯职涯规划后,才知道内向不是坏事。内向只不过更注重自身内在,思维集中沉浸,这种性格很适合搞研究。
【回复】这个其实有一定道理,我认为还是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那一辈人的社会经验。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构成,包括现在的大多数小城市里的社会构成,人际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如生病了最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找当医生的朋友;出事了不是报警,而是找当警察的朋友;同理还有银行的朋友,公务员的朋友,等等。那么在这样的社会构成条件下,一个外向的人确实能拿到比一个内向的人多得多的资源。但是现在的大城市,相对发展更好或者发展前景更好的城市中,人际关系在具体事务中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内向”的人才们才慢慢的显现出来。
空指针异常了:
这些幼儿兴趣班的目标用户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更准确的说他们提供的是一种缓解育儿焦虑的安慰剂,提供一种似乎只要花钱就能弥补亲情裂缝的方式

【回复】太真实了,谁掏钱谁才是用户[呆]
【回复】一针见血…自己也有孩子,深有体会。尤以孩儿她妈为主,“你看别人家孩子都会什么什么了,咱也给她报一个什么什么吧”。机构也正是抓住这种心理了,加上所谓的升学时特长加分
【回复】太对了,有的家长就是花钱买安心,至于上课有没有用不重要
李英俊리영준:
从小一直被送去学小主持人的23岁的我很困惑,为啥我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两口子祖上数三代都木讷的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为啥能指望一个二八刀半瓶水的老师,通过教一些朗读老掉牙的文章忸怩造作的动作就能让我变得外向?

【回复】其实外向是一种性格,性格怎么可能會被塑造呢?
【回复】回复 @寳寳臻臻 :就是这么说呢!性格是一种特质,哪有好坏之分呢?
【回复】回复 @Harunoumi :只能说爸爸妈妈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外向一定比内向好的错误基础上。所以结果也注定是令人失望的。
哎呦大狸子:
学主持就能让人外向? 乐。 我从小学声乐,大学在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教育。 我在音乐厅唱美声、弹钢琴曲,在报告厅讲课说课,每次上台的时候我都会进入到一个很奇妙的状态:紧张、兴奋但是大脑异常清晰。 以至于大一在音乐厅考钢琴,我的钢琴导师说“你这往那一坐咋还不看琴键呢,甭管弹的咋样这架势挺唬人的”[笑哭] 从小在演出方面我就是“人来疯”,场面越大我唱的越好,音乐厅里我的状态可以达到最佳。 但是现实中呢? 日常生活里我特别内向,不喜欢交际,遇到熟人甚至会下意识想躲,和导员、院长说话后背全是汗。 台上我大放异彩镇定自若,台下我唯唯诺诺怂的一批。 按照家长们的说法,从小上台演唱,长大了上音乐厅演唱,这孩子得多“外向”啊? 但是下了台我就是这么怂。不止我,我的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我的一个舞蹈专业的同学(男的),他要是日常生活里,你看他那就是一个小混混。 但是他一上台跳舞,那种挥洒自如的感觉甚至会让你怀疑“这tm是他么”。。。 那些能认为学艺术、学表演、特长能改变孩子性格的,纯粹是自己不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寄希望于那些特长罢了。真要是上台的人都自信且活泼开朗,贝多芬早就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了[笑哭]

【回复】确实,典型例子就是郭德纲
【回复】你这种大赛型选手啊,有点羡慕的
【回复】想让孩子变得外向,学“小主持”怕是不行,应该去学“小销售”“小保险”“小售楼”“小办卡”
月铜:
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去学小主持。我死活不同意甚至在被拖去的路上哭了三次。虽然当时只有十一岁,但我也是知道尴尬羞耻的。儿童的心智其实早就能分辨出什么是尴尬了。试想一下,你让一个三四十岁的大人用小主持的语气上台表演,他会去吗?如果成年人知道这是丢脸的,为什么默认儿童就不会觉得丢脸?

【回复】不知道有文化水平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父母是经商起家,可能是他们经商起家的辛苦经历让他们产生了与我们之间的差异,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容易被欺骗,这我也能理解,我挺好奇其他文化水平的父母是怎么样的。
【回复】回复 @齐天钧 :都一样。我爸妈都是某985(好像他们当年还没这个称呼)法律专业毕业。骂我时喜欢扣帽子,动辄要送我去看心理医生,更加偏执。[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用“啵啵颂”语气才好[tv_doge]
血泪轻狂:
我觉得,想让孩子侃侃而谈,还是得好好学习,补充知识。他说话才有底气,而不是要靠厚脸皮!

【回复】就像有些婚礼司仪,没读过什么书,看点鸡汤文或者古诗词就在人家婚礼上炫耀得瑟,把婚礼变成个人秀场,也很讨厌。说话的方式只是形式,重要的是说话的内容。[爱心]
【回复】回复 @李英俊리영준 :对,好点的司仪(我们这边是农村),真的很会救场,而且不会很尴尬,我认识一个阿姨,她本身就是语文老师,然后兼职搞副业作婚庆司仪[doge](奇妙的跨界),平时相处情商感觉就高,爱热闹大社牛,发声技巧不好评判,但就主持效果来看确实比其他的司仪要好点,言之有物
【回复】回复 @学数学了吗 :语文老师跨界做司仪这个还真不错![打call][打call][打call]老师增收了,婚礼质量也上去了!
石榴茶漫游指南:
up所说的“谦卑”,我觉得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自信”,因为它是不怕自己被新的观点击碎的,而会不断地吸纳,完善,学习——它有这个力量在,所有专业化的学习(无论是艺术、体育、文化课,甚至只是大量阅读文学经典,古诗古词),都可以培养这种力量。 而这些去专业化的“小主持人”课程,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压根不需要任何克服困难,就能获得家长一个劲儿的赞美,表扬。 偶尔带孩子这么玩玩当然没什么,就怕当了真,甚至忽略了培养小孩进行那些困难的,专业的学习……长此以往,当未来某天小孩发现这一套“不吃苦不努力就能成功”的路子行不通了,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是会很痛苦的。

【回复】正解。一个被大人设计好了,夸奖孩子的机制,本质上是极大的恶。跟未来人生的痛苦和怀疑相比,这种机制只有负面效应。
【回复】我觉得更精确的说法应该叫“敬畏”(这是我从诗篇46的秘密中学来的)。当自身被一门艺术完全折服,自己便会发自内心的认为其至高无上。而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从而产生了这种“谦卑”,这与宗教和信仰相似,是对一个至高无上存在的敬畏。宗教使人向圣人学习,学习圣人那些品质;而艺术使人向先贤学习,学习他们无与伦比的技术。
【回复】兴趣说简单一点就是:你想象一下把这玩意儿当成读书或者上班,天天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觉得厌烦吗?!如果会,那对了。这个不是你的兴趣! 所以别拿培养兴趣当借口!
VitaminAin404:
您不能指望大部分每天刷抖音的家长有能力真给孩子培养良好兴趣爱好[藏狐] 小主持这些东西是满足抖音家长的安慰剂

【回复】回复 @是热水酱呀 :不用怀疑 单丛外貌和音乐就已经拉低了
【回复】我很怀疑当今的短视频会严重拉低人的审美
【回复】回覆 @哇啦哇啦卡地斯玛 :音乐是真的很多拉低而且一堆裁缝[无语]
桠桠宝宝:
对前面讲“兴趣”那段感触很深,我是历史专业的,从小就很喜欢文物,可以说学历史专业就是因为热爱,并且已经计划考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研究生。我每次去不同的城市都会去博物馆参观,我能看到那些文物经历了多少战火,多少沧桑,依旧保存的那样完美,依旧能在眼前熠熠生辉。美超越了历史,即使几千年后也会被感动到落泪。

【回复】回复 @帝都迷雾 :我看应该是上周的吧[藏狐][藏狐]
【回复】您好我家有个祖传瓶子 ,要不您给我掌掌眼哈哈哈哈[doge]
瑧鬏:
我小时候,十三四年前吧,学过不到半年的小主持主要就是朗诵、表演还有仪态什么的 前几天家里人问我,以前不是给你报过班吗?怎么你现在这么唯唯诺诺的,我……

【回复】[doge]你说 就是因为以前报了班,现在ptsd了
请叫我白白白糖: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跳舞班,学了估计有四五年,但是心里其实是真不喜欢跳舞的,舞蹈室对面有个美术教室,我老溜进去蹭课,后来妈妈知道了以后没骂我,让我不用去跳舞了,然后为我找了一个美术老师(真的很感谢妈妈尊重我的爱好是蒸的很喜欢画画!)还有以前去和一个老师学毛笔字,过年老师带一个班的学生去广场买对联,我那时候不喜欢写毛笔字,我就在旁边摸鱼。然后有一个学姐突然走过来,往我手里塞了一张横批的红纸,是被撕烂的,她刚走老师就来了,直接骂我说我不学好写字写得丑就撕纸骂我是傻子,旁边一个老太太也说是我撕的,真的百口莫辩,回去我和妈妈说完她没说什么,沉默了很久。后来上小学我去和数学老师的爱人学写毛笔字,数学老师一家都很和气,两个老人慈眉善目的慢慢交我,进步特别快,妈妈也特别高兴特别支持我。 真的很感谢妈妈

【回复】我也是!一方面是自己兴趣,一方面是遇到好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我学的奥数和其它一些课外班都是因为自己想上,我妈就支持我上,我至今最感谢的老师就是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人都特别好,教学也非常专业,真是受益匪浅... 我妈听别人说女孩子学跳舞好,送我学上了一期跳舞班,完了问我怎么样,我就跟实话说跳舞是我上过的最无聊的班,没一丁点意思,我妈就没给我继续报...[笑哭]
【回复】这是真的很幸福的事情,祝福你
【回复】真幸福[羞羞]好羡慕你呀,希望你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名字是最好的啊:
up说的好多都是艺术类培训的现状[捂脸] 正儿八经科班出来教授的东西,不一定是家长想要的,家长只想要快速出成绩,可以上台表演发个朋友圈觉得自己孩子很厉害[辣眼睛]

【回复】up有个词不错,“可持续发展能力”。“会一些”“学过一些”与“特长”“爱好”,两者绝对是不同的,特别是态度上。然而家长总喜欢用前者去伪装成孩子的后者。
狼家布少:
大数据可怕,下午偶然看完您三期“小主持”的视频,刚打开大红书就看到一堆小主持培训广告和各种“小主持”。看到其中一位家长说,自己和丈夫都是外地考上一线城市上大学的,夫妇本身普通话不标准,给孩子报名学小主持,希望孩子说一口听不出乡音的普通话,但孩子表现不够理想,她很失望,经常骂孩子,孩子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她就继续骂。看得我就[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为什么不先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标准普通话的家庭环境呢?可怜的小朋友。

【回复】父母的普通话不标准,孩子不可能标准吧……这家长本末倒置了[捂脸]真有这个想法,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前努力把自己的普通话练好了,给孩子一个标准普通话的环境,孩子的口音自然就标准了
【回复】回复 @医学生采薇 :这些父母的目的不是培养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物品一样炫耀。表现好的就当是满意的奢侈品,钱花得值;表现不好的,就“避雷”、“曝光”,没性价比。我就想你怎么不把孩子挂咸鱼出掉算了。
【回复】回复 @医学生采薇 :这个其实未必,就我个人经验来说,环境影响是一方面,兴趣影响同样重要,而且不是灌输性的兴趣,而是引导。我父母普通话不标准,但是我小时候他们知道我喜欢听故事,就给我买了很多故事磁带,激发我的模仿意愿,到后面我就是模仿电视上的主持人说话的方式。我父母在这方面并不功利,没空管我,没有强求,在我看来有些影响就是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来的潜能。我普通话水平还是不错的,有个二级甲等证书,差1分一级乙等。
森幼安:
我想起了小学时候在青少年宫,学小记者,类似于付费社团,只是不在学校。在招人的时候就有人审普通话,不达标的不要[喜极而泣]。进去之后一开始是老师授课,过一段时间发采访提纲,两人一组对练,一个照着提纲采访,对面那个回答,然后记录,然后再换人。有的人来了几天就不来了,嫌无聊。 再后来就是自己写采访提纲,老师按年龄段定主题,然后检查,再两人对练。两个老师就在小组里面转着看。练了一段时间,还有“问卷调查”让你自己拿个笔记本,根据主题设好问题,抬着上街问去,画正字记录人数,还有默记大纲,两人一组,拿着那种差不多手掌宽的老式录音笔,出去采访,然后回来整理成稿,老师检查之后,挑效果最好的一组投稿在合作的报社,见报。好多次那种累死累活的出去跑,然后整理,结果全部努力打水漂的感觉是真的酸爽,说来惭愧,初二搬家后我就没去参加了。 后来大学也没有选传媒有关的专业。但是回想起挂着“狗牌”,和队友到处跑的时候,还是挺怀念的,还记得有一次跑问卷,二班有几个人偷懒,自己乱填一通。结果被老师当了反面教材,好一顿臭骂。那是我第一次对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有了认知。 今天听了这个什么小主持人,感觉就像吃了苍蝇一样。

【回复】哇,听起来真的好厉害。老师很负责!当时还是小朋友的你们比现在一些所谓的新媒体记者都优秀了很多[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回复】回复 @水树獭獭 :其实也还好吧,我挺理解那些老师的。我记的最清楚的是当时入班的第一节课,老师带着我们读了毒奶粉事件的旧报纸。那是我有生以来接收的最震撼的生命教育课。
风怜子:
我感觉家长更喜欢的是,小主持这门课可以让孩子的履历“镀金”,养成脸皮厚,走到社会不用怕,而且还能跟其他家长吹嘘[藏狐][藏狐][藏狐]岂不妙哉

【回复】反正我就是,小时候爸妈拽着我去学竖笛和口琴,口风琴,书法[藏狐]结果到了现在啥都忘了,但是爸妈脸上挂的住
残剑十七:
所以说到这个专业……吐槽下少儿书法培训。培训机构的书法老师也没几个书法专业的,同样和其他奇怪的培训机构一样,培训个三个月左右就能上岗。 如果小破站也有匿名评论就好了,这样我就不会被骂了。

【回复】回复 @沫染小仓鼠 :真的能达到教小朋友的程度,就我待过的机构,100个书法老师能找出2个真正受过系统训练的,就谢天谢地了。都是一遍自己练,一边给人当免费助教。
【回复】深有体会,我去年7月刚毕业去过长沙不少机构看过,一问书法老师什么学历,有油画专业的,有美教专业的,也有tm3.40岁的江湖书法家,书法专业毕业的老师真可以说是少的了,除了一些书法工作室能说是纯纯科班出身,其他不管大小机构的书法老师都不能说是专业。当然师资肯定得看人,所以建议想学某一门专业还是得问清楚老师的学历及专业,千万别被所谓大机构的牌子给唬了。
【回复】培训几个月真的能写好看的字吗?我甚至有点想[doge]
豚豚sensei:
和家长喜欢逼着孩子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一样,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内向人心理阴影)

ザリネロ:
进厨房不是为了做饭,是为了让别人叫我厨师。想研究做饭得先从厨房里一堆拿自拍杆发朋友圈的中间挤出个位置来。身份不是专业带来的,专业只是证明身份的工具。各个领域都是如此,尤其是现在网络让人们什么都沾点皮毛又什么都不深究。让人们真正的沉下心来享受内容,更是难上加难

【回复】身份不是专业带来的,专业只是证明身份的工具。说得好对!有些人给本末倒置了

播音主持 主持人 小主持人 少儿口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