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技能】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作者: 初尔资本菌分类: 财经商业 发布时间: 2021-06-29 22:23:46 浏览:429662 次

【思维技能】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百变小伟:
笑死了,这种励志自助型成功学视频从来不会告诉你媒体学和社会机制下信息的结构性问题,永远都在强调“思考方法”而不是带来思考的原质料,如果普通人一直接受的是加工过的、诸如此类视频之类的三流废料信息,无异于生活在意识形态的垃圾桶里,成为资本主义框架下又一个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的韭菜;就像市面上大多数的教你“批判性思维”的书根本不会严肃涉及到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哲学内容一样,这种以“时政”、“金融”为题材宣传资本主义金融投机体系的视频里每一个问题都是复杂而且具有相当大知识光谱的问题,比如世界经济体是否会抛弃美元持有黄金,这里面涉及了海量的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惯性细节,结果都是被三两句话老大爷侃大山一样整理成了庸俗历史阴谋论。我自己是学历史副专业的,这种号对“尼克松冲击”、“中东第四次战争的石油美元挂钩”以及金本位本身在19世纪繁荣和20世纪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的争议丝毫不提及,反而一再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总结规律”等先验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归纳难道不是人类天生的逻辑能力么?需要将它们归为“少数人拥有的特质”?如果一个再聪明的人只看本视频提供的论据我想也绝难提出什么新颖深刻的观点。学习和思考永远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踏实稳健是其底色,沉心静气是其根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如果真的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应当沉下心去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在具体了解相关框架后再大胆假设小心取证,而不是靠一厢情愿和闭着眼扫雷的单线取证一路走到黑,与思想自我阉割无益。最后,希望各位都能旗帜鲜明反对宣传金融投机,大张旗鼓投身社会实业,踏踏实实建设社会主义不要当资本韭菜

【回复】回复 @初尔资本菌 :关于你回的两点,需要澄清一下以示众听:1. 所谓的“每一个……在今天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可以通过历史进行追溯的”这句话在单独语境下是典型的庸俗历史决定论。历史是回溯性存在的而不是以其既定的客观状态完全决定当下的,历史的发展本身不可能剔除主体的能动和存在,换句话来说,就是社会历史事件本身是由人类个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任何带有特定程度“决定论”的历史研究范式,包括了断代史中的经济史、人口史、乃至于气候-农业生产史这类和自然史相关的交叉方向都需要做特定的预先假设即尽量少的考虑人的主动影响而将人类看作事物历史发展的规律载体,这是任何做相关史学研究的人都必须明白的前提,那么也自然清楚关于历史细节研究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单独拿出这种论断出来言说,那么必然偏颇,就如同经济学近来从预设“经济学行为的人都是理性的个体”的古典经济学向行为经济学的转型一样,历史学现在也有大量的心灵史、思想史转型方向,这恰恰强调了非历史决定论和人的主体性;2. 庸俗地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首先黑格尔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符合理性的会成为真实,真实之物当符合理性,本身和庸俗曲解的“合理性”是不相同的意思,因为中文语境下的“合理”一般不指“合乎于理性”(而且“理性”本身的解释也存在庸俗化问题)而是指“允许的、正当的”,而后者正是你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相对主义调和观点的理论基石,社会应当有包容性,但是也不是完全丧失立场的,我在遵守bilibili社区规定的前提下表达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来反对你并展示你言论的问题,呼吁其他人反对你的低质量作品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对这种内容不予以批评和公共环境下的监督,那么将科普内容环境完全放生就是好的么?学界早就放弃了纸质时代的公众平台教育,到了新媒体时代就要看着大环境从地摊文学转变成地摊视频?
【回复】回复 @琴雅逍遥游 :不要神化、符号化“读书”,去以各种方式学习、反思、实践某门具体的学科能比坐端书斋的论道要对思维的帮助大得多。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直接提升内力”的九阴真经和气功大师,只有十年如一日般训练自由搏击、散打、拳击的运动员
【回复】回复 @初尔资本菌 :恰恰是看完了,而且还顺带看了一下你的其他视频,才敢来做评论的。而且我这个话也不是说给你听的,而是给你视频产品的目标的观众以警惕性的,如果你学过经济学市场理论就应当知道做知识类up本身更倾向于影响者关系营销,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消费者,那么你的产品内容和其携带的价值观是否应该为消费者和公共知识环境负有一定责任呢?这种责任当然不是只由内容生产者独自承担,每一个消费者,包括看完视频的我本人,都有这个义务去承担这份责任不是么?如果你是真的不懂而已还则罢了,如果是懂装不懂那么其心可谴
风清墨秀:
[妙啊]问题是缺乏一手信息的普通人,思考毫无意义。我们大部分人接手的都是二手甚至多手信息,这就好比一开始就打错了地基

【回复】以前爱看一些如何专注如何好好学习的视频,最近忽然觉得被这种信息带偏了。其实学习说白了不也就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吗?然后有些人发这种视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找的方法,掐头去尾的,听起来高大上但是没有前因后果单说方法,无异于牛对我们弹琴,然后要想获得真正有效方法,不如自己读书去思考
【回复】可如果不思考你连是不是一手信息都分辨不出。而且人本来就不可能万事亲力亲为,很多都是间接经验,如果不思考就会是错误的间接经验多于正确的间接经验,而且如果不思考,错误的间接经验在得到所谓一手信息的时候也不会被改正。
【回复】回复 @噼哩叭啦嘣 :。信息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双胞胎,然后假设他们理想状态下啥事都是一起干的,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空间和时间差异,还有个体选择的差异。比如吃饭一起看电视,你抬头看的时候我低头吃了口饭,没看到。比如你坐在左边反光,我坐在右边不反光。正是每一个一点点一点点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就算是同卵双胞胎长相都有差异,性格,脾气,思维模式,认知侧重点。都不会一样,所以不仅仅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导致就算是思考也不会完全想到一块去。就算得到相似的结论,用差不多的言辞表达,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侧重点和推论论据。每个人都是绝对差异,相对求同的。而且思维模式永远是受信息和基因还有一点点不可控的概率性来制约的,思考是在处理信息,那究竟如何处理的呢?侧重点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有哪条真理可以在这个条件下用来处理这个信息呢?这之间每一个选择就是一条分支,就像叶子的脉络一样,每个人思考的留下的心路历程都不会相同。
BECK豆:
还好我2倍速+快进看到8分30秒,后面也不用看了。总结杨绛先生一句话,你的问题就是,书读得太少,想得还多。 要能深度思考,首先多看看书,看的多自然懂得思考。而多数人看本书都快没命了,最大爱好刷抖音看爽文。 而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什么呢?因为只有少部分人会站在虚无看问题。这句话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深度搜索吧。

【回复】回复 @清墨诉落坨 :谁说没有过程的理解?是自己不理解所以说没有过程的理解罢了,小时候不懂子曰之乎者也,长大了才开始知道“人不知而不愠是”多么高尚的修养,才知道何为“仁”以及“仁”的重要性。 读书不是因为理解了才去读,而是读了才有理解,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书中早已经有了,如果我不去翻阅,只是白白的浪费前人努力罢了。如果我不仅不去读书,还每天思考深刻的人生问题,那只能叫庸人自扰。 根本来讲,人活着要对得起自己这一生,这种对得起不是外部的某种要求,而是站在死亡的门口想一想人生是否后悔。如果18岁的时候我做了那个选择,或者更努力一点,会不会不一样?然后下一秒,睁开眼仿佛自己穿越回到18岁,开始重新活过。人的活法就应该是这样的。
【回复】大多数人就应该想的少点才能快乐,假如你让一个整天打游戏刷抖音的人,突然有了很深的认识,但又已经无法改变,这对于他太过于残忍。
【回复】回复 @小吉果 :对的,领会死亡,然后向死而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活着这件事情,意识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比如父母、妻儿、朋友、甚至路人的相处和相遇并不是天然存在,理所当然在一起生活。而是一种缘分,并且这种缘分仅仅20-30年而已,珍惜这种缘分,照顾好他们,所以努力生活,最后回顾一生对的起自己。
林境之:
别装逼了。给你看看真正的大佬,转自逼乎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因为这是时代的必然。 就像使用互相吞噬法养毒蛊一样,这个时代,必然出现思想深度堪比孔孟那样的圣人,或许这个人,就是各种谶言里面的所谓“紫薇圣人”。就看你,是不是最终脱颖而出的那个人了。 人 只有闲下来,才有机会思考。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才有机会进步。 只有内心思想朴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而这个时代,恰恰满足了所有条件。 因而思想深度很高的年轻人有很多很多。 ---------- 年轻人如果可以接受低生活水平和大量闲暇时间的组合,那自然可以有非常长的思考时间。 同时,丰富的网络交流平台和知识储存,又让学习和交流变得足不出户,成本极低。 而广大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极其复杂的社会组成和地域差距,又使得具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满足朴素地思考这个条件。(事实上这个条件反而最难,要剥离任何意识形态和宗教影响) 只有信教者和无神论共存,五毛和美分互掐,国际派和民族派互斗,不婚者和传统派互撕,底层和精英互相争夺话语权的时代,你才能抛弃一切主观视角和意识形态,认认真真地思考。 只是,满足这个条件的实质是如春秋战国那般的社会现象,礼乐大崩,人心不定,牛鬼神蛇出没,魑魅魍魉横行,各种丑恶和下限不断刷新,极善和极恶并立。 民族能够不断地前进,依靠的其实只有庞大的历史惯性,以及冥冥之中的气运庇佑了。 时势造英雄,必然会有一个人终结一切,完成全部的收割。 你看这天地,一千人看,有一千个视角,一千种观点,只是,天地还是天地,它,只有一! 站在天地的视角看这世界,道理,只有一。所有的观点和看法,都是主观者从这“一”里面分出来的。

【回复】因为粘贴所以理直气壮,反正对了我跟着神气,错了都是那个B乎大佬的问题,我两头都不欠,既装了逼又不用负责任,能不能在引用这段话的同时提出你自己思考的结论,没有经过自己思考推敲过的东西照搬出来,贱不贱啊
【回复】先天性才能是第一因素,生长环境和外界影响是第二因素。愚蠢的人会去思考吗?愚蠢的人最多只会复制。思考的永远是聪明的人
【回复】你认为的思考狗都会,今天吃什么,自己男的女的,都是思考的范畴。问题出在深度,从底层逻辑开始了解一件事的本质和真理才是深度的思考
我心中的正义必胜:
深度思考会让人不那么快乐,人呐还是浅薄一点好。最容易快乐的人肯定是二笔了[doge],想太多容易睡不着

【回复】是的,深度思考和快乐是成反比的,我之前也深度思考,后来把这个玩意戒掉了
【回复】回复 @贰加肆 :想太多就不会快乐,有的只剩虚无,哪怕再阳光的词汇,深入了解也透露着虚无[doge]。
【回复】回复 @大沧澜 :人活着本来就是一个笑话,直面生命的无意义才能坦然的快活
云里梦浮生:
深度思考,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也很难通过这些例子明白。说白了积累的还不够,世界观,方法论都没完善。能深度思考首先是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它可以不是很正确,但是能够不断改进

【回复】楼主分析很到位啊。就我自己来说,在没有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之前进行的大部分思考都难以明确方向,但不是说没有,只是这种思考是盲目的随机的片面的。然而正是这些不完整的思考促使我不断的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背后的逻辑支撑。然后就是你说的,当我自己的逻辑自洽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思考。并且在此期间确实凝聚了自我信仰,觉得自己应该付出精力在那个方面上
【回复】回复 @初尔资本菌 :嗨,我的意思是积累的少的并不会明白深度思考的必要性,也不会去做有意识的积累。一个能够深度思考的人会觉得思考甚至是生之使命,但一个没有思考习惯的人并不会因为没有深度思考而活的不开心,也就完全没什么动力去拓展思考的能力了。
【回复】这俩应该是相互的吧,积累的少,自己的思维在片面和错误中寻找方向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欲望,也能促进人对积累的需要和动力。同时积累的多了,也能使思维变得更全面更具体和准确,错误相对越来越少。如此循环下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就会成长,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深刻。每个人都是从这种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吧
账号已注销:
相信很多人误解了up的意思 深度思考不是 胡思乱想 个人认为 深度思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 悟性

【回复】曾经我也认为看到太多,想的太多会给自己带来不开心。但是在我不断的反思 ,对社会,自身,事物的思考,以及阅读书籍的广阔,还有生活历练的进一步丰富,我懂得了是当初我思想上停滞了。很庆幸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阶段也许会有困惑,也许会有迷茫,但是随着阅历的加深,能够自主解除困惑,能够更进一步,能够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理解。想多了也许会带来不开心,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人要在这种不开心之间处理,如果没有给自己带来危害,或者说无关紧要的,或者可能胡思乱想的,从思想上摒弃,别说摒弃不了,这也是自我修养与能力的提升。对于重要的,有危害的,那就主动去解决,主动去想办法,为之努力。作为当代社会青年,是幸运的,因为你只需要埋头努力,社会永远不会亏待你。我们需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努力,还有百分之十的时间用来闲暇片刻,打发时间。但是弄反了,就成了胡思乱想,就是无中生有,自我焦虑。
【回复】回复 @星空下罚站 :随便拉一个大爷就能看本质?你觉得大爷低端还是,事物分纵向与横向比较,也许你横向比大爷长,但是大爷纵向远比你长,即使身份卑微,有岁月历练的加持,倒不一定比得上。
【回复】这种思考不见得就是好事,你去路边随便拉一个大爷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事当你看明白,带来的往往不是快乐。
牛May:
每天只是看大量的短视频,碎片化的学习,不仅吸收的很少,自己貌似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觉得, I have to do something.谢谢up的分享,我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回复】是的,从小学数学开始思考,为什么有123?数字对标什么?为何可以计算?提问题是思考的开始
【回复】回复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2 :不行,要用魔法打败魔法[doge][doge][doge]
【回复】碎片的做碎的事情,思考要静下心来
胡思乱想邱先生:
这个深度思考我也有过一次。当时玩游戏被人打崩了 睡觉都在思考为啥会输 怎么才能赢 怎么对技能我才不亏 当我想明白之后我变强了不只一个量级[笑哭][妙啊][doge][doge][脱单doge]

【回复】回复 @翎烨淳 :既然你说到了深度思考的标准,那么你觉得什么是深度思考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你的标准还是楼主的标准?如果是你的标准,那么适不适合作为楼主的标准?是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标准?那么你为什么要否定楼主自认为的深度思考?
【回复】这就是深度思考,就是不断挖掘空白数据,然后不断加深逻辑思考的长度,包括优化每一个细节这都是深度思考
【回复】回复 @翎烨淳 :反省总结难道不是思考?🤔
曾阿缺:
看完 感觉深度思考是个好东西 但是up似乎托大了 似乎不具有教观众深度思考的能力。个人愚见

【回复】一个基本的逻辑素养被吹上了天
【回复】确实…举的例子可太拉了
【回复】回复 @pku_lcf :相反我觉得很好
牙科一生:
举的例子太空洞了。这个问题太大,你的解释层面太低了。其实,不如举一个大家都能共情的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说明熟视无睹与深度思考的差异。这个视频只能说明Up没有真正搞懂什么是思考。

【回复】Up: 我不想搞懂,只想要流量
【回复】回复 @哇哈哈ADAD钙奶 :雀氏[藏狐]
持愿星幸:
说个实话,如果让我当初是否思考,我选择不要思考,不是这里面水深,而是真的很不好...当你思考的多了...嗯...会失去快乐,嗯...就算是脸上笑了,生理上笑了,也无法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愉悦。还有就是...思考真的很难受。当然也可能是我自身的问题,我自身患有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中度强迫症(思维强迫),中度精神分裂。中度偏执(其实现在也算是精神分裂里的)。反正...我其实想当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总之...可以适量的思考,不要过度,毕竟太过与不及都是不怎么好的,我也知道还是会有人可能会过度思考...并对我不想思考的想法表示不解,没办法,城内想出,城外想进。

【回复】知行合一,只是思考不行动就是空想
【回复】你难道不会觉得不思考的活着很痛苦吗
【回复】额,你这个思考是混乱的 才会难受。 如果专注于思考某个主题, 其实是很沉浸的, 特别在你得到新观点的时候, 那会获得极大的愉悦。
搬砖的-:
这些推理都在情报的基础上演算,但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所掌握的情报都是广泛且片面的,因为我们之间掌握的知识错开了,所以我们看谁都觉得不如自己,都觉得对方没有自己知道的多。 在情报错位情况下所诞生的推理都是具有参考价值但是片面的结果,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不同人给出的结果,然后从中取相对中立的观点融合。 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人的情报,只能尽量搜集结果,所以大部分时深度思考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完成的。 一个人一生只能获得一小部分领域的精通,只要不是超人都需要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一种情报共享的方式。

【回复】情报基础?那你还思考啥?做题吗?
秌恆LEO:
思维方式这是种天赋吧~为什么你没有成为画家,为什么没有成为音乐家,为什么没有成为演员,为什么没有成为作家,而是做了金融是因为自己思维善于逻辑分析。我们成不了爱因斯坦不是因为智商,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你自己也说了打通自己任督二脉,只能说明自己具备探寻本质的潜力。思维善于深度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就像是思维善于思考画面、情绪、声音。善于谋略思维一定是宏观逻辑分明重细节这就是种天赋潜力,只不过是别人开发的早。你晚了些~

【回复】回复 @无眉大脸怪 :基因是决定了先天性格思维就是父母给你的~先天因素,成长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从占星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会有和别人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一样,比如爱因斯坦和我同样的地方:思维上有些许相同的地方脑洞大思维跳跃意见观念独立,热啊真理不具惧怕和别人表达不一样的观念,不喜欢追随他人的脚步。但其他方面确完全不一样,不只是基因思维成长环境,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二片叶子,我成不了爱因斯坦,也不会,也不想,每个的命运都有属于自己可能性。
【回复】你说的思维方式和《终身成长》中所描述的思维模式似乎不是一个概念。我没有读过那本书,但我读到类似于这本书的书评的一本书,叫《成长型思维》。提到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前者不相信人会改变,对待别人(和自己的)的错误也多是打击和指责认为人的能力与身俱来,通过努力也不会提高。另一种思维则相信努力和挫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是在不断提升的等等 所以这本书默认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没有成为爱因斯坦,或是杀人犯,因为我们与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我想即便我们多努力多刻意,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成为爱因斯坦吧。 那这说明思维模式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这两种所谓的思维模式是两个概念,还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现。 我感到迷惑。或许你所谓的思维模式就是智力吧。。。而这本书的思维模式才是所谓的思维模式
【回复】当然能认识到这点或许本身就是天赋,知识改变命运。
XXX的小李子:
爱因斯坦总结出的相对论,质能方程,e=mc^2,我觉得是最接近神的人了,已经思考到相对终极的问题,还有马克思,马克思是总结规律和本质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芊姐和团弟:
其实说简单一点,深度思考就是自己跟自己pk。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先从一个观点去证明,再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去证明是错的,最终让观点达到一个平衡,最有理有据的时候,基本就接近真相了。其实也就是一个pdca的过程,从中不仅锻炼了思考,也可以在查找学习的过程中让自己得到更多知识

一面沿途漫游的镜子:
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里,不去考究其原因,看着别人处理过的信息便满足于此,手机上看着那么多短视频和爽文,大多数人其实已经慢慢丧失研究东西的欲望了

螺旋升天阿姆斯特朗炮:
深度思考这个。。。。。我天生就会。。每次跟我的母亲沟通我的思想,我看到的现实情况时,她老说我魔怔了。。。。。。 可能,这是代沟?时代不同的原因? 我觉得我的深度思考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天生有这个习惯,它对我帮助还是很多的,因为很多时候看问题都是一针见血。你要说快乐吗?我感觉还好,因为这玩意逐渐变成我的乐趣了[OK][doge]

清蒸小师傅:
纯扯淡,房价和房租并不成正比,这都不懂就别聊房

【回复】回复 @Tiktok官方 :所以,你都说来沿海来瞧瞧了,那这件事就不是绝对的喽,既然不是绝对的例子难道就不应该思考了吗,建议一本书《超越感觉》,这是之前做笔记摘抄下的一部分。 我们都喜欢把自己视为完全客观的,对每个议题的正反两面都平等地开放。但是,事实很少如此。即使在评价之初我们没有就某个议题采取坚定的立场,但由于我们整体上的生活哲学、我们的政治或社会观点、对相关议题的看法或我们对与各种观点相联系的人们的态度,我们通常也将“倾斜”于某一个方面或其他方面。这种倾向性也称之为偏见,它可能微不足道,以至对我们的判断很少或没有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倾向性可能大到足以妨碍批判性思考。我们越倾斜于某个议题,我们的思考缺陷可能就越严重。 你如何能够知道偏见正在阻碍你评价证据呢?寻找一个或更多个如下迹象: ·你对待评价的态度是总想证明一个方面是正确的。 你的调查始于一个假定,即熟悉的观点将证明是正确的。你寻找支持该议题的你喜欢的那一种观点的证据,而忽视反对它的证据。 你对证据来源的评定是根据其如何赞同你的想法,而不是其研究的可靠性和质量。 你挑剔地批评你所反对的观点之证据,而不加批评地对待你赞同的观点之证据。 当碰到反对你偏见的证据时,你往往在完成对它的考察之前,就开始辩驳它了。 虽然你也许不可能消除偏见,但你仍然可以识别并控制它们,而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评价证据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理,无论它是否让人愉悦,这样做的唯一方法就是公正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有时需要你推断你所倾向(或实际持有的)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毫不犹豫地这样做。改变你的想法并不影响名誉,而为了保住面子坚持错误观点不仅是愚蠢的,在德性上也是不诚实的。
【回复】回复 @Tiktok官方 :房租价格上涨 租房需求也会下降。房租与租房是也是供求关系影响,可以设想,当打工收入减去房租没有剩余的时候,租房者就会离开。
【回复】回复 @清蒸小师傅 :你说的可能是内陆 来沿海瞧瞧

知识分享官 知识 思维技能 房价 美元 思考 深度思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