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溺一响 苏轼再登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刀笔吏雨果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1-15 17:58:55 浏览:647793 次

“悬溺一响 苏轼再登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七里诗:
最喜欢那句 知不可乎骤得,拖遗响于悲风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像东坡一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呢。

【回复】“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已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献乎?”这是《赤壁赋》里我最喜欢的一句了,感觉东坡先生活得好通透,再加上“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等等词句,更感觉他活得通透了。
【回复】是托遗响于悲风,对不起,高中生,看不得错别字
___顾清欢___:
定风波·人生的三层境界 这首词写于1082年的春天,这是苏子贬谪黄州的第二年。名声没了,理想没了,人生在那一刹失去了意义。人们都说喜欢苏子的豁达,可他所有的豁达都是他一点一点的重建。他在黄州安国寺焚香默坐,沐浴尘垢,深自省查,在那个时候拯救他的是佛是道是回归身体和心灵,回归那个什么也不是的平凡日子。 禅宗的三重境界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第一层境界:自我宽慰,抗拒苦难。“莫听”、“谁怕”给自己壮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豁达的最高处,我们有过的痛苦挣扎矛盾他也都有。 第二层境界:无论风雨还是晴,保持平常心。关关难过关关过,苦难并没有打到我们,回首来时路,感概苦难幸福都是中性的,不再对其有批判,就自然不会再有得失心。 第三层境界:一切皆虚妄。“无”即佛教的虚妄,风雨也好、晴也好都是一场大梦,梦醒一切皆消弭。它们的出现不过是给我们带来一种感受,我们这辈子都在玩感受的游戏。但感受是刹那间的,每一时刻都有新的感受,走过之后就不要纠结了。 他并不是纯粹展现自己的豁达,他的豁达是在泥泞中长出来的,是我们所有人经历苦难都要走的路,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走他的路,于我们而言他是同行者也是领路人。

【回复】真的很棒!看到他学佛学道的时候,就懂了他的处境,他跟我们一样都是人。让他拿得起的是儒,放得下的是道,想的开的是佛。
【回复】哥 崇拜已经言不达意l
【回复】很开心 这么多人与我共鸣!
FreedomNevol:
其实我比较喜欢诗酒趁年华里作者写的那段话,大概是说虽然乐观是苏轼一直以来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但其实他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所以他也会悲伤难过,甚至是痛苦绝望,所以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也一定和所有人一样,在每个不同的时刻都有与之相配的各种情绪

【回复】是的,我们今人觉得他乐呵呵的,其实他一定也很苦吧,尤其乌台诗案之后,从天之骄子到务农的人,一定也是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我很佩服苏轼,不知道是天性乐观拯救了他,还是在这么多事中磨平了心态变得乐观,如果没有这个乐观,他一生也是大起大落的容易扛不住
【回复】有苦痛,他的乐观通达才更可贵
【回复】“要不然呢,我给你哭一个”
许道远:
语文课要是这样上,我直接都站起来听[doge]

【回复】我们语文老师就给我们看过这个综艺,每天自习课看一集,全看完了,真的好看!!
【回复】回复 @spring_R :纪录片中国 有两季 很好看
【回复】那个时候,是听不懂的。只想着下课的时候去打篮球
cxpcl:
学《赤壁赋》时,被那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被打动,就突然觉得他好洒脱,突然理解那种超脱之感,成了我最喜欢的诗人[星星眼]。之后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真的很厉害[打call][喜欢]

【回复】第一句真的可以想象到,在快日出时,天渐亮,茫茫水面上,白雾蒙蒙中,有一只叶子大小的小舟,船头屹立着一位身形清瘦的布衣之士,背着手,仰着头,似是驾着一片云,随风而去
【回复】回复 @cxpcl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阿晶晶ya:
推荐大家去看《文化苦旅》里的《黄州突围》[脱单doge]

【回复】最惊艳的我觉得还是苏东坡本人。在高中才读到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我没有他那样的文化人的风骨,所以我更喜欢梁实秋那篇苏东坡,更写实而不是描己,还有林语堂先生的东坡转。这也不是让我最惊艳的,最惊艳的还是金人攻宋的原因是为苏子瞻复仇。[doge][doge][doge]我记得我高中写过一篇文章,我更喜欢他的入世,现在仔细学完了马哲,现在总结一句话,是我喜欢他的人民立场,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催促上层建筑真正为人民服务。宋代有很多问题,但是不能掩盖,大部分文人在给生民立命。除了苏轼,还有王安石,王苏二人一人以国为民本,一人以民为国本,相互交织,这才是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是汉民族儒家文化民本思想的集大成,是在抗衡封建王朝法家术和势这种糟粕。没学马哲之前喜欢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学了之后更喜欢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才是属于历史的,属于人民的,属于世界的。
【回复】回复 @是二氧化碳see :我也是[doge]后来还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回复】文化苦旅看了三遍太喜欢
圣剑骑士团团长:
标题可以改成“悬溺一响 苏轼返场”[doge]

故渊2231219595:
白居易对皇帝是哭惨 ,苏轼对皇帝是炫耀 。

今年18考驾照:
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up大大,真的很想看白居易[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不得不说,这位更是量大管饱
鹿茸-0110:
那个少年,也曾名扬京城,他文采斐然,是宋朝百年难遇一天才。在仁宗年间,出现这么多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六个宋朝人,六个都是仁宗时期的。可他没有被压下去,反而冉冉升起,光芒万丈。诗,词,文,书法,画样样精通,甚至还是个美食家,会酿酒。能与文人墨客雅谈,亦能与乡野人家交谈。

小黑帽儿丶:
你的文案有问题吧,应该先有乌台诗案才有苏轼被贬密州,才有“会挽雕弓如挽月”啊

【回复】苏轼之所以调任密州也是想离弟弟苏辙近一点,苏辙当时任齐州掌书记“携孥上国,预忧桂玉之不充;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 从创作背景思考《江城子》如此豪放的词风不会是在乌台诗案之后所做,毕竟刚从死牢脱身,就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是否太过招摇?
【回复】苏轼从没被贬到密州,密州是调任非贬官。 1074 年-1076 年 调任密州知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 1079 年 乌台诗案 1080 年正月被贬黄州
【回复】先有江城子后有乌台诗案,博主没错
AI视频小助理:
一、苏轼在宋神宗元丰2年被驱赶至死牢,经历黄州贬谪后,在农闲时期和当地人相处融洽,并在此地度过了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00:01 - 苏轼被驱赶到死牢,朝野小人环伺,但有义之士救援他 01:05 - 苏辙说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名言,共同努力下苏轼幸免于难 01:46 - 苏轼到达黄州,面临生活困境,借城外废地50亩,自己取号东坡居士,向老农请教农事,带领全家耕种,与樵夫、渔民商贩谈天笑地 二、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和躬耕东坡后,心境发生了改变,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转化为温暖与宽容,最终成为东坡居士。 03:00 - 苏轼把自己变成农人,心境改变 03:45 - 苏轼在沙湖购买田地时,突遇大雨,感悟生命中的风雨沧桑 05:32 - 苏轼与客泛舟游赤壁,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三、苏轼的人生态度,他达观超然,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好,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文学才华和伟大人格依旧影响着人们。 06:01 - 苏轼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的态度。 06:52 - 苏轼认为生命的短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享受当下的美好。 07:58 - 苏轼的文学作品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世界上的人们。 --本内容由AI视频小助理生成,关注解锁AI助理,由@暮色椿枫灬 召唤发送

samide:
我记得之前看过段史实说,苏轼乌台诗案的时候,司马光明明放弃他了,是王安石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万里星河皆错过:
我觉得我有时的心境就像东坡先生所写下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明明身处雨中,却还向往远方,不羁却潇洒

朝花夕拾_素材库:
也无风雨也无晴,最佩服的一位诗人[大哭]

雪菜扣肉煲仔饭:
看哭了[大哭]文化的魅力就是与前人穿越千年的回眸对视。初读不知其中意,渐渐长大了方才体味其中万般情感[大哭]

guyanker0301:
我更喜欢《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人生不过如此,得不到的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得到不过了却心事,此般而已。我们终其一生追寻的,究竟是什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坠兔收光p: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的入坑诗,真的好喜欢苏东坡[打call][打call][打call]

文学 诗词 历史 人文 文化 人物 悬溺一响 苏轼 一蓑烟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