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19】度田失败?妥协豪强?全面复盘刘秀文治:东汉刘秀篇(下)

作者: 南海望龙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7-21 22:17:16 浏览:126816 次

【大汉王朝19】度田失败?妥协豪强?全面复盘刘秀文治:东汉刘秀篇(下)

MMIX:
对于刘秀的评价我们应该当做一个封建君主来评价,而不是当成圣人或者哲人王来评价。子孙的锅如果刘秀也要背的话,那就太冤了。客观来说,秀儿算是顶尖的那一批封建君王,既然是封建君主,那就必然有局限性,还是需要破除神话色彩来讨论。关于这一点我在看古人评价刘秀的时候,也看到了一堆算是秀儿的迷弟,只能说很多古人确实觉得秀儿是数一数二的牛。最后我想说过度的吹捧和抹黑都是没必要的,理性看待历史

【回复】刘秀:妥协求全,埋下祸根,危及后代,平庸皇帝; 杨广:宏图大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古一帝[doge]
【回复】说得对,封建帝王最多只能保证第二代不会毁坏国家,比如刘邦能保证吕后和文帝时期国家稳定,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他就管不了,汉武帝可以保证昭帝时国家稳定,汉昭帝之后就只能看后来人的造化了,如果是好皇帝(宣帝)那就好,平庸就是慢慢变坏(元帝),差就是快速变坏(成帝)。 东汉短命,只能怪汉章帝不争气,自己短命就不说了,儿子也跟着短命,和他们比朱高炽和朱瞻基都算长寿了。
【回复】回复 @汉高光武唐宗明祖 :汉章帝不是寿命不争气而是后期逐渐烂尾,偏偏后来的皇帝寿命都太短,导致皇位更迭頻繁等到皇位稳定下来的时候士大夫和外戚势力早已尾大不掉,又只好扶持宦官来制衡,结果陷入恶性循环[吃瓜][吃瓜]
Falsita:
关于豪强傀儡论最直接的回应是,如果连刘秀这样的开国天子都被阴谋论化的架空,那么明帝刘庄作为继承者,威望自然不如光武,那又是怎么对外戚豪绅做到成功压制呢?难不成他的权威无中生有[tv_doge]。 另外新制度的建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是一定需要继承者去有所调整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完全停滞。丧邦亡国的前夜,不去责怪穷奢极欲的昏暴之君,反而去怪早已作古百年的开国君王,这不是为后继者一二百年间的不作为甚至开倒车的可恶变相开脱?这跟巨婴甩锅父母有什么两样呢[tv_斜眼笑]。 东汉中期的外戚宦官集体抬头源于章帝的过于宽纵与和帝掌权需要,但不巧二者早逝没能进一步完成设计及后续帝王寿命较短,新君大多幼年即位导致权威不可避免落在代理的后族外戚手中,进一步集权的东汉反倒出到权势分离的局面,真是有种黑色幽默。

【回复】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吹毛求疵者希望也能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完美无缺不留漏洞
【回复】东汉最大问题就是皇帝死的太早了,完全没法构建形成权力核心,导致权力被瓜分了
【回复】回复 @然没有女朋友 :草说木言那个视频被人批评过多少次了?他连基本的史实都不考虑的,东汉初期的人口增长率都19%了。如果这都算失败,那西汉算啥?@70672407453_bilibili
凌空跳跃:
如果功绩是百分制,刘秀在古代评价里可以拿到满分。但是“开国埋祸根”、“开国埋隐患”的锅一背,逻辑就很简单了:“虽然刘秀开国了,但是他也给东汉埋了灭亡的祸”。立马给他减五十分。 所以这祸扣在东汉任何皇帝身上都不如扣在刘秀身上减分多,来的杀伤力大。 刘秀如果真的留什么隐患,祸根,在他死后就会显出来,东汉也不可能撑到快两百年。无颜见祖宗的是桓、灵等人,不是刘秀。如果刘秀需要背起“隐患”的锅,那么历代开国皇帝都背历代的锅。 东汉本质灭亡原因和其他朝代一样,土地兼并。 这是所有封建王朝的顽疾,非东汉独有。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且当时也没有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制度来代替它,这说明它仍旧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能用粗暴的改变它。东汉初年因为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百废待兴,土地问题尚没有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农民中最终还是会产生大地主,然后大地主间互相联姻,几代人过后,土地一样会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然后大多数人因为这样或者那样原因失去土地。所以到了东汉后期,还是会形成土地兼并,这不是刘秀的锅,也不能证明刘秀度田失败和没有打击豪强。彻底解决土地兼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刘秀要背这个锅,那么其他开国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OK]

【回复】回复 @吾訫爲誰贰夂 :度田不是分地,但是不代表东汉初和西汉中后期以及新朝时期一样土地兼并啊。因为土地兼并通常都是发生在王朝后期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也就是人多地少。刘秀时期是地多人少,因为战乱以及消灭了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十存一二】西汉人口巅峰是汉平帝时期,五千九百万,而刘秀统一以后只有一千万左右的人口,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刘秀缺的是人,所以他才多次下诏书释放奴婢,把奴婢放入社会发展生产。 简而言之,战争已经帮刘秀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因为人口大量死亡,必然空出无主之地,汉朝本就有授田政策。
【回复】是的,研究历史就要考虑当时的客观条件,因此也不能忽视历史人物的各种局限性
【回复】这个逻辑就像是因为父母生了孩子,不生孩子孩子就不会死,所以是父母杀了孩子[doge]
息影空山:
直到和帝时东汉都是在坚持度田的,不少人都在开讲光武,度田事件又是光武时期绕不过去的一部分。但是几个视频看下来,居然都没提及关于度田论述最充分的一位历史学者袁延胜教授实在是遗憾。度田问题在袁延胜教授2003年博士论文东汉人口问题研究就专列一章予以说明。之后出版的秦汉简牍资料研究中又用了10多页专讲度田,将度田在史学界的观点也大致留了明细,因范文澜而起,范先生的观点是认为度田没有继续施行所以失败。书里已经列举了种种理由证明度田在继续执行,并且新附两处考古证明度田的继续施行,其中一个就是证明和帝时仍在执行度田的举度民田汉简。

【回复】是的,直到东汉后期检核制度才多不奉行
Gloaming逆行:
up这期讲的文案挺详细的,也做的用心了。(这么高效肝完得注意身体啊) 我也多讲几句吧,一直觉得刘秀是个神奇的存在,不算大热门历史人物(相比汉唐其他帝王将相),但每次有提到他地方,评论区画风都逐渐一个方向靠拢。里面是各种神论频出,几个人奇妙达成共识,缝合出了一个自以为的对刘秀的认知。 我愿称刘秀为历史人物(尤其皇帝圈)里面的大冤种。 为什么说他冤种? 最主要是这个: 无语的“科普号”(指伪装的比营销号好,起码不是那种一两分钟长度那种真人视频),他们大部分都在越过如今的学术界的看法,跑去拿一些古早论文的观点论证“度田失败”(建国初期zz环境下大批论文把他打成夺取农民果实的豪强,刘邦朱元璋也有类似论调,只不过刘秀是重灾区) 伪装成”“历史号”给大众“科普” 这波影响极其恶劣 被“科普”到的网友不去甄别真伪,继续向别人“科普”,接着全网每次有历史视频的时候,有提到刘秀和东汉的地方,评论就变成了【世家】【门阀】【豪强】【豪族】【世族】【士族】名词排列组合的大会。反正不懂的话没关系,把这些和【妥协】【扶持】【代理人】【埋下祸根】【隐患】任意组合成句子,一定会有人点赞,一定会有人共鸣。 然后就变成了抛开史料谈历史,谈yy脑补的自以为的历史 被“科普”少的,一般是产生了这观念:“东汉是地主豪强的产物”,”东汉产生世家,豪强,门阀”。 被“科普”多的,一般是这种认知:“刘秀=司马睿,东汉=东晋” “刘秀是傀儡皇帝”、“刘秀打仗靠陨石、刘秀靠运气统一” 再神仙一点的,大概就是这种:“东汉就是刘秀和豪强联合的政权,所以刘秀根本不敢动豪强,以至于度田差点把皇位度没了,此后刘秀再也不敢侵犯豪强,选择躺平妥协”(躺平23333) 看到上面种种神论,还就真实的发生在过往各种视频评论区。所以我感觉刘秀绝逼是大冤种。因为他一个武力完成大一统,结结实实打出来的开国君主,被魔化成“傀儡”。。 有时候实在是懒得争辩,因为但凡认真看过史料的都不会相信这些 光武他就两汉最集权的皇帝之一,另一个就是汉武。刘秀是“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而“明慎政体,独揽权纲”,从而成为一个独揽大权的帝王。刘秀集权的表现明明从很多史料都可以看出。[无语][无语]

【回复】你有一点我觉得总结的很对,, 网上貌似的确这样 古代史,好多人对东汉所谓“世家豪族豪强门阀士族”这些各类词汇有n种排列方法,然后还互相冲突,问细一点也解释不清 只能加上“妥协”“扶持”这些动词装作很懂的样子[滑稽][滑稽]
【回复】《汉书》怎么总结的? 【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而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桀之侠】。 刘秀的政策就是抑强扶弱,这是当时史官盖棺定论的,没人比班固更知道建武永平时期是什么样子。 可是到处“科普”的那种账号和二次给人“科普”的网友比班固还懂“妥协”。 刘秀统一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加强集权,表现在““分化三公职权”“废除三公封侯旧例”退功臣 进文吏”“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抑制宗室诸侯王”等n个事件上。 实际上,刘秀自古被批评的最多的便是过于集权和专制。 这和一些网友认知的“退让”“妥协”“不集权”“豪强推举的代言人”的印象是大相径庭的(好讽刺) 《昌言·法诫篇》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 “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于是修盐铁、榷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乱。昭帝委任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察为明,以谶决事,上下恐惧,人怀不安。章帝即位,深鉴其失,代之以宽厚、恺悌之政,后世称焉” 集权过度反而变成了缺点,因为对统治者自身素质和寿命有严格要求。 综上我是实在不能理解那些衍生出来的各种魔幻观点 只能认为一些人太能跟风和张口就来,而没有踏踏实实去翻史书了。[微笑]
【回复】感谢,确实得休息下了,至少先让中国史休息下[笑哭]研究深了确实内耗比较严重[喜极而泣]
亚门雨禾:
很多人看历史问题都是上帝视角,就比如大唐圣皇帝太宗李世民,但他的“玄武门之变”,就给大唐的皇帝传承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圣皇帝的用心培养的太子和疼爱的儿子,因为各种原因,造反。高宗,大周武曌,中宗,太平公主那段历史都知道。唐明皇忌惮儿子们,一天杀了三儿子,导致肃宗上位后,对玄宗封锁,幽禁,对宦官过于信任。不然父子连心做一些事情,宦官们就不会成为大唐中后期不稳定因素。 人无完人,以及时代的局限性,有些人看刘秀和东汉的问题过于站在现代上帝视角。

【回复】回复 @南海望龙 :关于视频有些小建议,配的视频画面有点年代。就南阳博物馆,专门有“南都帝乡”专题,进展区就是“刘秀宛城起义,民众相拥追随”的大油画,还有“骑黄牛的刘秀铜像”及历史典故介绍。
【回复】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影响就是巨大的,比如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比如赵匡胤的重文抑武,李世民的也是,一旦开了头,对后来的影响都不小,看看司马家被骂的多惨,宋朝被天天拿来讽刺,但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太高了,所以总是有大量人去忽视他的一些缺点。
【回复】所以我经常在节目中表示对一些人物的共情,只有理解历史人物,才能更好地研究历史
落在李肩上:
看了热评,我也来反馈下所谓“豪族支持论”(貌似这个好像在讨论历史时候还真是只针对刘秀的) 统战,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必备的技能,即团结社会上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己所战(用)。 刘秀在统一战争中不止得到了豪族地主阶层的支持,他还得到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支持,有百姓,还有农民军。刘秀正是吸收了数十万的铜马大军,势力暴增,被关中称为铜马帝,这才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一直强调“刘秀靠豪族得天下”的网友,怎么从来不说刘秀靠农民军得天下呢?[嫌弃] 不止刘秀得到了豪族地主的支持,刘秀的敌人们也得到了地主豪族力量的支持。又不是全天下的所有豪族地主都站起来支持刘秀,反抗刘秀的地主豪族更多。刘秀的敌人在那个时代非常多,各路军阀及农民军。隗嚣、公孙述、王郎、刘永等背后不也是豪族地主?他们可是刘秀的敌人。 说白了,所有封建统治者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豪族地主力量的支持。 被认为是的“布衣天子”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不也得到了地主阶层的支持?这可是刘邦亲口所说。 【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 刘邦封的那么多侯,该不会被以为是普通老百姓吧。不会以为西汉初没有大豪强吧?不会以为同姓诸侯王姓刘就不是豪强了吧?不会忘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豪强了吧?[喜极而泣] 既然各朝各代大家取天下都离不开豪族地主的支持,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刘秀靠豪族(豪强)得天下呢。[哦呼][哦呼] 这里又引出了所谓的“东汉是股份制公司,皇帝只是最大股东,没太大权”论调 意思刘秀靠豪族得天下,言下之意豪族是重大决策权的“股东”。 然而但凡看过这段历史的,也该知道凡是想要当东汉政权的“股东”的人都是什么下场。[阴险][阴险] 建武二年,刘秀在只有河北为大本营,只有两个州的情况下,都能剪除企图叫板的刘扬和反叛他的彭宠。这两人在刘秀的支持者中是个什么分量,了解东汉统一历史的不会不知道吧? 这就是能“威胁”“制衡”皇帝的“小股东”吗?[大笑]

【回复】说白了,豪族地主只是支持刘秀得天下的力量之一,得到豪族力量未必就能成功。 反复强调“刘秀依靠豪强”的,要么就是喜欢歪曲东汉的国体性质(楼上有个人评论总结了) 要么就是想削弱抹黑刘秀的统战个人能力 国体性质那个基本就是暴论,不用反驳理会。 我这里着重说的是刘秀个人能力。 刘秀要统一,还要消灭更多的豪族地主力量和各路政权。有人可能以为刘秀得到豪族支持,就在家玩泥巴了,天下自动上门。(其实刘秀本人比任何人都想躺赢)那东汉十三年的统一战争打的可能是空气吧,打了个寂寞。 乱世法则,拳头为大。刘秀的敌人不会因为他有豪族的支持就自动匍匐在他的脚下。刘秀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必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倒竞争者,才能成为天下之主。[嫌弃]
【回复】被一些网友说成个个是豪强地主集中营的云台二十八将,刘秀控制指挥起来将随心所欲,这不就是个人威望?敢问这些“小股东”如何“制衡”“大股东”?皇帝又怎么变成“股东”没绝对权力了?[哦呼] 再拿窦融举个例子,刘秀夺取天下中,另一重要力量是窦融。窦融是地方势力的代表,是统辖五个郡的地方长官,说是一个小政府不为过。而刘秀统一之后任命窦融为大司空就是将他调来京师以削弱他的势力。前期天下未统一,刘秀对窦融算是礼遇,属于拉拢状态。 及天下统一以后,刘秀下诏书把他的势力一锅端了进来。《后汉书·窦融传》载:“及陇、蜀平,诏融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官属宾客相随,驾乘千余两,马牛羊被野。” 曾被刘秀皆封为侯的五郡太守,以及他们的“官属宾客”,都被刘秀一一征(端)来。到京师后,窦融主动“诣洛阳城门,上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刘秀“诏遣使者还侯印绶”,而把凉州牧和张掖属国都尉的大印接收过来。不久刘秀将窦融提拔为大司空,并对其部下给予妥善的安置。 如武威太守梁统,“与融等俱诣京师,以列侯奉朝请,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除四子为郎”。如此,刘秀兵不刃血的瓦解了河西势力,将之收入囊中。
【回复】[滑稽]除了东汉还有明朝,经典文臣集团,从朱元璋控制到崇祯,皇帝都是无辜的傀儡,都是文臣的锅
海鹰OVO:
中兴之帝中,这么硬核的,而且特别懂得下层的不容易,没有穷兵黩武,谁不知道收复故土能名留青史,可能就他了,况且中兴的也没几个[OK]

【回复】起于毫末,因而懂得民间疾苦,与汉宣帝一样
【回复】翻遍中华史书 再造社稷就这一个
【回复】历朝历代能白手起家再造江山的就光武帝一个,他是汉世祖。开疆扩土庙号为祖,守成之君庙号为宗。像东晋和南宋,都只是半壁江山。南明更是短命政权。元世祖统一中国一半功劳,有成吉思汗的功劳。
最会打仗的兔子:
看了视频,只想说up 真的难得,难得的没有抛开史料谈历史,必须三连和充电,充电是对up 的肯定,肯定的是没有选择性的看古早论文来说刘秀度田失败。 刘秀在网络上近年来因为知名度见长,所以各种歪曲的言论层出不穷,尤其是像有层层主说的,提刘秀必言“豪强”,“世家”,“门阀”等字眼,最后得出刘秀妥协他们,你要是细问他们又扯东扯西,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不扯史料,不给证据。因为史料从未说刘秀度田失败,古代也没人说刘秀度田失败。度田失败论是天朝初期特殊zz 环境下的产物,是零割史料得出的。近年来多次出土文物无不表明刘秀度田是成功的,史料从未说度田失败,出土文物更是铁证证明度田成功,很多学者也早就改口肯定刘秀度田是成功的。度田已经成为东汉官方一种制度了,后面和帝等人都在执行。度田就是丈量土地,核查人口,其中有个环节叫案比,就是查人口的,因为刘秀建武十六年大规模镇压引度田闹事的豪强,和诛杀十几个高官,导致后面皇帝度田,官员非但不敢少报还多报。连八十岁的老妇人都要参加案比,可见刘秀的手段。如果刘秀度田失败,东汉精确的人口记载从何而来?历代有几个朝代像东汉这样有明确记载的?可有些人还是拿着早期论文给人洗脑科普,真就很迷。 至于有些人说刘秀不可过度吹和过度黑,我真没见有多少人吹刘秀的,而一些人把从前人对刘秀的评价发来都被视为吹,比如诸葛亮和王夫之的评价,又比如教员的三最评价。 “光武最优”“允冠百王”,“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打仗的皇帝”,这些算吹还是正常评价? 你们见过有人吹刘秀民族英雄吗,就是那种仿佛几千年来功劳都是他的,动不动就是没有他就没有汉族,吧啦吧啦之类的,恨不得吸几千年的功,那才叫吹呢。没有人这样吹过刘秀吧?

【回复】感谢肯定[拥抱]这期确实看了很多时期的论文,算是博采众长,汲取各种论文的合理观点再加上对文言文史料的分析才有了今天的视频文案[拥抱]
【回复】三大顶流刚好是民族英雄
【回复】就是那种仿佛几千年来功劳都是他的,动不动就是没有他就没有汉族,吧啦吧啦之类的,恨不得吸几千年的功,那才叫吹呢[滑稽][滑稽][滑稽][滑稽]我懂了,这一定说的不是刘某彻的粉丝们
芳自华:
个人认为导致刘秀评价降低甚至错误认为他埋下了灭国之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人不给力。以西汉为例,从汉文帝继位到汉宣帝去世,大概经过了130年,文景之治历史评价很高,但是没有汉武帝给文帝、景帝擦屁股,解决掉那些盛世下的危机,汉文帝的历史评价绝对不会高成那样。而如果没有霍光和宣帝帮穷兵黩武的武帝擦屁股,武帝的历史评价也不会那么高。各方面都不错的宣帝声名不显的重要原因就是汉元帝一般。汉明帝、汉章帝虽然不错,但是他们太短命了,以至于看起来好像刘秀死后30余年,东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这30多年后,已经是刘秀的重孙辈了,隔了好几代人,让刘秀背锅就有点过分了。毕竟广神从局势大好作到身死国灭,也没几年。。,,,,

【回复】如果王朝后期的什么锅都让开国君主背,那就没有好的开国君主了。。毕竟所有王朝都会灭亡,因此后期必然衰弱,黑锅自然一堆。
【回复】汉和帝的永元之隆才是东汉鼎盛,“东汉至孝和八十年间,上无败绩,天下乂安”[热]
【回复】东汉小皇帝太多了,还都在位不久
荀贞:
辛苦up了,关于刘秀的文治up说的很好,我觉得没啥补充的。 西域问题,这件事客观评价就行,当作黑点和吹点都没必要。 上个视频我说 定鼎中兴非两人,开邦建国本一身 这个视频用三国杀的一句话:天道昭昭再兴如光武以可期也!

【回复】对,过度的黑和吹都是没必要的
让你安静点:
那肯定怪秀儿啊,要不是他建立了东汉,那东汉怎么会灭亡![doge]

【回复】[脱单doge][脱单doge][脱单doge]
蓝色污贼:
一代人能把一代人的问题解决好已经很难了,不把已暴露的问题留给子孙已经很不错了 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祖先去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当初就没有

【回复】确实,有些问题根本不是一代人能解决完的
【回复】不是没有,是抓大问题,搞主要矛盾。
【回复】回复 @中华战争史 : 没完成?刘秀有什么政令他不能推行的?差不多得了
左春坊大学士杨某:
豪强无敌论的,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脑子[辣眼睛]

【回复】回复 @南海望龙 :我是不大明白,秦代他能讲贵族,汉代他能讲豪强,魏晋他能讲世家,南北隋唐他能讲门阀,宋明他能讲文官集团,这都谁教的历史,在他们眼里,皇权一直都是傀儡似的[辣眼睛]
【回复】可能是当中央集权从未存在过吧[笑哭]
【回复】回复 @南海望龙 :就跟现在某些人说资本的力量是.....一样[妙啊],无敌是存在于它们团结的情况,但他们无脑,完全不考虑根本不可能团结[妙啊]
明扬士类:
强豪不是说能抑制就能抑制的,孝武皇帝对待强豪不就是迁走不行的话物理消灭,但元帝就搞不动了。

【回复】确实,孝武皇帝对国家的掌控力很强,这是他一系列措施,而且是前人未尝试过、创造过的措施决定的
cckap:
东汉形成的是士族,开国是豪强联盟,足以说明度田成功。

【回复】回复 @南海望龙 :刘秀把豪强变成了士族,这个做法我觉得是正确的
【回复】这个角度很新颖,确实,东汉前是地方豪强,东汉后是士族门阀
天宫雨莲:
up主讲的很好,刘秀确实是一个宽仁而又有自己底线的好皇帝,善待功臣,爱护百姓。 不过关于刘秀罢省郡国兵,解散地方军队有不同的意见。个人认为这个措施是弊大于利的。刘秀这样做相当于把秦汉以来行之有效的地方士兵动员训练制度完全废除了。严重削弱了东汉的国防力量。造成的后果包括 一、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中央应对地方动乱和外族入侵的能力降低。单单一个羌乱就耗费亿万,间接拖垮了东汉。 二、由征兵制变成募兵制,反而加大了中央的财政负担,末期郡守州牧自行募兵,为以后的军阀割据埋下伏笔。

【回复】东汉的烧当羌和先零羌确实很让东汉朝廷头疼[藏狐]只能说制度总会是有利有弊的,也很难说弊大于利或者利大于弊,毕竟一个制度可能在一个时期合适,然后到别的时期又变得不合适了,可能根据实行时间内(时间线可能会拉到几千年)实施的效果评判这个制度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工作吧[拥抱]
【回复】募兵和征兵看现实的,一般是基层掌握充分就征兵,基层掌握减退但有钱就募兵。王朝末年啥都不好弄……
【回复】改募兵制是后世王朝改革的历史趋势……
IDWだにゃ:
从战乱走出来的皇帝都是幸运的,打碎了一个时代的枷锁,想做事的难度比王朝末期的皇帝低很多,王朝衰落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不断强化自己的过程,对于汉高帝光武确实不要过于神化,但也对那些有能力有志向却生不逢时的末期帝王恶言相讥,这些悲剧的帝王更多的悲剧是做不成事,所以翻案风潮可怕的不只是标新立异,更可怕的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

【回复】刘秀按古代标准可称圣王了,刘秀哪里被过度神化,都是借天命之子来黑他的,讽刺他能力不行
【回复】回复 @龙雀 :一般吧,他的吏治司法民生都一般般,武功更没啥可说的,直接是负的
【回复】事物不是非黑即白,二极管当真不可取

历史 王莽 西汉 刘秀 东汉 汉朝 位面之子 汉光武帝 度田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