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正话三国》重现史书上的真三国

作者: 安州牧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9-05-01 15:09:41 浏览:1509843 次

【完结】《正话三国》重现史书上的真三国

安州牧:
史书的记载,信与不信,都是建立在阅读之后,依据个人认知储备之上所做出的个人判断。而如果看都没看,便盲目否定,这就与历史虚无主义无甚差别了。 《国家宝藏》中有句极好的话:历史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古人有“厚积薄发”之语,请让我们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也能沉淀下阅历。 主要是………避免打脸,疼!

【回复】回复 @安州牧 :易评三国个人色彩太重,真要想了解历史还是得读史书,没有捷径
【回复】回复 @安州牧 :易中天?夹带私货,贬低诸葛亮,狂吹郭嘉那雕毛?
【回复】回复 @Leechium :三国志有个人色彩,但至少是第二手材料,即使经过加工也算有迹可循,大体上也还符合历史事实,2000年后的人的个人色彩,是第几手材料?加工是根据史实加工还是根据意淫臆测加工?易是史学大家否?你还要再辩吗?
闷ab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不会因为 人而改变 历史记载是有错的 读历史本身就不是读一本书 三国又不是三国志一本 魏书 后汉书 读历史本身拨开迷雾的过程 接近客观事实 从中传承 吸收 学习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 都要有论证 假 哪里假 通过哪本书 证明 或者考古发掘证明 而不是b站大师 来一句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一句就完事了

【回复】说得没错!就算是胜利者书写的,好歹也是二手史料,总比几千年后键盘侠们意淫靠谱得多。不知道现在网上怎么这么多杠精带历史学家,老实看就完了,不行自己翻翻史书去,总能逮着杠,md这些人不死,网络环境难以清净
【回复】回复 @BQSEHJ20090729 :严谨一点,应该是官修历史文献是由胜利者组织书写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历史文献(在朝在野的)以及考古发掘等方式去慢慢发掘发现历史,而不是简单一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账号已注销:
张飞:你说都是杀猪的,姓何的与吾差距怎么这么大?! 范疆张达:……死法差不多……

【回复】何进死的时候知道自己要死了,张飞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死了
邻家明郎: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网络历史侠:刘备就是个辣鸡

【回复】回复 @君小心的 :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曹老板不过魏王之尊,生前也有遗憾,未能一统天下,算成功吗?刘备草民起步,至一国之君,又为何不算成功?诸葛亮未能完成北伐灭魏,跟曹老板一样,不能统一天下,为何就算失败呢?三国最后都归于晋,大家都是失败者,为什么厚此薄彼呢?
【回复】回复 @君小心的 :他有很多人黑,屠城,这个洗不掉,但有的人偏要洗
【回复】回复 @qwejfrgh :哎,他这种人就是墓没盗到他家,刀没砍到他头上,就轻言妄自菲薄[无语]
你好我好大家好-95:
说历史不可信的,都是不看史书的,看过史书就不会那么肤浅了

【回复】典型历史虚无主义而不自知,以自己的意淫为准[微笑]
【回复】回复 @bili_99372940240 :起码看过史书的比网上没看过的好,你也不看看网上多少键盘侠看地毯文吹牛
【回复】讲道理史书也是可以通过互相推敲以及拿考古发现来质疑的。不过空口质疑。。。
川流青空:
12P里 后面弹幕全是”赵云保镖“”赵云杂牌将军“之类的弹幕。 我就觉得中国当代的年轻人被地摊网文历史毒害不浅。 许诸是明确说了是保镖的(宿卫),且官职一直是武卫【中郎将】,曹丕称王后才给了个武卫将军安排养老。 赵云在荆州就有将军号,是牙门将军,后来魏延就是继赵云这个将军号。 入蜀平定江阳、犍为二郡 后来又升翊军将军,这个翊军将军,我觉得应该跟日后刘禅的心腹,同样担任翊军将军的霍弋对比一下,证明是什么地位。 汉中之战,在汉水也有击退曹军的战绩。 夷陵之战,赵云担任战时江州督。 刘禅称帝后,赵云升任征南,然后迁镇东,兼领中护军,相当于首都军区司令。 什么?你说李严? ”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嗯,你是尚书令、你是中都护,你统内外军事,但是你留镇永安,诸葛亮和赵云在成都掌权。 赵云叫镇东却不在东边,李严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反而在东边。就是这样。 赵云的定位,应该类似曹魏的韩浩 翊军将军的翊,即位辅佐的意思。 韩浩的军司马,也是辅佐的军官。 两者都是辅佐君主的军官,都领了中护军。 这种负责君主的中军系统的军官角色才是赵云的定位。

【回复】回复 @黄梁一梦梦南柯 :赵云曾经担任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 这三个将军号都是重号将军。 再说了,将军号与实权是两回事,就好比周瑜只是一个偏将军,曹休只是一个参军,都不妨碍他们是主帅。 赵云是征南将军领中护军,既有重号将军的职位,也有统领中军的实权。
【回复】我是赵云粉了,看过上下五千年和易中天,赵云真的没有打过什么比较大的阵仗,统领的士兵也不多,比较大的也就入川之战了,五虎将的话应该是救了阿斗所五虎将的话应该是救了阿斗,阿斗感激然后才把五虎将给了他,不然说不定只有四个,也是心疼赵云了,拼死拼活的,救了个猪头帝
硬挨最毒的打:
刘备的强大在于,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他无论落魄到什么地步,总能迅速在当地拉起一支部队来,这样的对手是最可怕的,曹操郭嘉就是看清这一点,才暂时放下袁绍专注于对付刘备,刘备的知人善任也是历史上出名的,而且不计较门第出身,所以名声一直都很好

【回复】回复 @蛋糕喜欢乃王木木 :不是没人劝,而是当时劝不住了,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众多文臣武将都劝他,联吴伐魏,暂时放下仇恨,东吴方面更是愿意退还荆州,送回孙夫人,但是就因为他是刘备,所以他不可能妥协!送还荆州和夫人有什么用?刘备要的是江山和美人么?不,他要的是与他生死与共多年的兄弟回来!!!所以说,这是个死局,不死不休
【回复】回复 @蛋糕喜欢乃王木木 :刘备老了,那时都63岁了,你知道古代63岁意味着什么吗?查查中国有多少皇帝活到63岁的。关羽张飞都不在了,庞统没了,法正也没了,可以说他最亲近最信任最倚靠的人全没了,活着都不知道为啥了。伐吴即是对关羽张飞在天之灵有个交代:你们没认错我这大哥,我刘备为了你们可以把一生积蓄甚至这条老命全豁出去。二是这个年龄再不出征,就只能病死塌上,永无统一之望了。
【回复】三国历史上佩服的君主也就曹操和刘备了,孙权也不错但是稍微差点
琴渊玄-薇妮菲尔:
从张角起兵到三分归晋,近百年的精彩大戏。如果只看UP所讲,历史进程与三国演义相差并不大,那么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评价确实中肯。只不过,作为文学作品, 这虚构的3分,就像如今的影视、动漫、游戏的编剧一样,能够为整个故事增加传奇色彩,正因为有这虚构的三分,才能让这段历史被天下人津津乐道,而不仅仅在学术人的论文中。 老罗作为小说作者,碍于时代,眼界、格局确实有限,他在小说中试图神话刘备、诸葛亮,但着眼点却过于单一,我看过UP讲的三国历史之后,反而觉得三国志的刘备、诸葛亮比三国演义里的形象更加令人敬佩。

【回复】回复 @me-more-say :试图解释刘禅是被摔傻的[doge]
【回复】老罗标准的用力过猛了,摔孩子这种事写出来真的不知道是黑还是捧。。。
【回复】回复 @me-more-say :以古人的观点看就是捧。毕竟仁君忠臣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也是封建君臣关系的典范。在封建社会,这一段几乎不会有其他曲解
红色狂想曲:
一说,如果子午谷…… 没有如果,上下五千年,子午谷成功率为0%,走子午谷无论是北打南还是南打北,全部失败。

【回复】回复 @13991026724 :刘邦走的是陈仓道不是子午谷,就是村夫二伐走的路 西汉中期地震,汉水改道,村夫后勤压力比走水路的刘邦大很多,粮草紧缺。刘邦围攻章邯花了一年才灭了章邯,这个包围时间已经长于任何一次诸葛亮北伐了。
【回复】回复 @啦啦啦线团 :军事上,曹操肯定不及项羽,但是论起用人和智慧,曹操和项羽一个95一个不足60。曹操的军队是青徐军,青徐兵不善水战,赤壁之战主败于瘟疫,何来南下全输了?赤壁是拿下荆州后过于膨胀了,谋士献策不听,非要炫耀武力,恐吓孙权。汉中之战,我从来没觉得刘备是软柿子。 刘邦胜项羽也不是一路高歌猛进,不也经常被打的抛妻弃子么?
【回复】回复 @啦啦啦线团 :曹操军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东枭吕布、袁术,北戮袁绍、蹋顿,西破韩马、张鲁,南击刘表、张绣,武阳之战、巨野之战、安众之战、徐州奇袭、官渡之战、江陵之战、渭南之战、第一次汉中之战,都是曹操亲自策划取胜的,项羽真正厉害的是巨鹿、彭城、纡水、城阳之战、固陵之战,但楚汉和三国情况不一样,六国后裔的基础是大部分农民军和私家部曲上,三国则是后汉留下的强大世袭兵与豪强士族组成的军官体系,受过出色的军事教育以及从军经历, 就连陶谦也曾经大破西羌,经略西境,所以三国的乱世竞争可能是古典中国时期最为激烈,割据强悍也是胜于历代
芜湖快起飞:
三国史和近代史是吵架最多的地方[doge]

【回复】还有东晋五胡十六国,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懂的都懂[doge]
【回复】这是因为这两段时期的地摊文学和影视作品太多,杠精们好不容易逮着自己的知识范围,能不出来抬杠吗?[doge]
【回复】回复 @路过的路人某某人 :冉悯都敢洗,就离谱。吹嘘冉闵是英雄的,完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蜀郡秦城:
乱世之中要生存能不腹黑吗,光拿刘备说事不是不是太过了,曹操,孙权谁不腹黑? up既然是说正史,那三国志肯定是读过的,看你做的视频能看出来 在那个乱世,刘备这样的草根奋斗那么多年才成事,不用权谋能行吗,而且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屠城的事不绝于史书,只有季汉真正的做到了以命为本,没有屠城,这真的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的底线…… 从东汉末年到隋唐这几百年的乱世之中,也只有季汉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作为一个老百姓,你在乱世之中更愿意到哪个势力? 说了那么多,不是杠up主,只是个人意见,不对之处望海涵……

【回复】回复 @蜀郡秦城:我用腹黑这个词,本意并不是要黑刘备。而且正如我在视频里说的那样,三国志中的刘备,更给人一种真实奋斗的感觉,用腹黑只是为了跟之前对他的形容草根,做对比,别无他意
【回复】回复 @浊酒沉香 :宇文邕:全靠同行北齐衬托……[抠鼻]
【回复】回复 @蜀郡秦城 :不是老高家衬托,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所有政权的民政都不如北周
Au_Cu:
不知道为啥up讲赤壁之战提到主将周瑜的次数还不如刘备诸葛亮鲁肃黄盖多…其实三国志吴书中讲到赤壁之战的传记很多:程普吕蒙吕范周泰甘宁凌统等都曾参战;反倒刘备这边儿才是真正的寥寥几句(诸葛亮“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除外)。使孙权下定决心抗曹的不是鲁、诸葛两人的外交策略,而是周瑜朝堂之上与会罢之夜两次告诉孙权:“曹操一定败,我周瑜就能打败。”…哎…就很不爽啊,周郎平生最大战功居然成了他人嫁衣…(还是说江东天生就容易被人忽视吗…都到了赤壁了我吴还不能开启个主人公视角啊ᶘ ᵒᴥᵒᶅ)

【回复】这一战周瑜很装X,开战前就说了“战前垃圾话”:曹操只要敢开打就是来送!按理说立了flag是要倒大霉的。哪成想当时被认为是战神的曹操被打得没有一点脾气,之前周瑜的装X也成了实力的象征,因为说到做到!结果演义里功劳不仅几乎全在诸葛亮,自己还成了羡才妒能的小人。
【回复】看到所有人忽视我东吴,矮化我东吴真不是滋味,三国志传中东吴名将最多,为什么会因为一个诸葛亮而全弱化了🌚
【回复】回复 @价值六枚硬币的爱迪 :演义里孙权周瑜也是本就有意抗曹,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跟历史上差不多谢谢,没有你说的没他要投。怎么全是诸葛主导了?群英会是给谁加的戏?蒋干盗书是给谁加的?反间计是给谁加的?三江口纵火是给谁加的?大都督联军总统帅,战前统筹战时详细给谁加的?相比之下一个借东风和刘备军内部的安排伏兵也太寒酸了吧?
暴乄走be凉白开:
陈寿把袁绍、刘表,最后放在一起评价的: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不过袁绍和刘表并非像三国演义里的,或者三国电视剧里的那样不堪,袁绍凭借着“四世三公”的优势,把袁家的势力发展到了巅峰,而且在三国志袁绍传里最后记载:袁绍治政宽猛有方,河北百姓闻其死讯,多为之流涕。比那个在南阳鱼肉百姓使得“百姓苦之”,直到称帝后,后宫数百人皆绮丽服,唋梁肉,而士卒冻垒,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的混蛋袁术要好得多!!!至于刘表,汉末八骏,党锢中人,天下名士,从单人入荆州,平定宗賊作乱,也能做到虚心纳谏,迅速平定内乱,这一点就已经很强了,虽然刘表之后表现平平,固守自保,但也正因为这样,荆州在刘表治期,相比较其他地方繁荣安定,各地流亡士人多依附之。。。 袁绍和刘表固然可能真的和曹操刘备这样的人,存在差距,但也不是那样一无是处,比起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厉害很多的,可能这两个人是治世的大贤臣,但是在乱世当中,这样的人,实在是没有生存的地方,所以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ω・=)

【回复】回复 @Nanaya_Shki :袁绍最可惜的是死得太突然了,即使官渡后袁绍的纸面实力还是强于曹操,要说大败曹操刘备一生的大败都挺多的,但总能撑过去。至于所谓的好军阀要真和历史上一流的雄主比曹操也有缺陷,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制力差,不是某些关键时刻沉不住导致大败就是过于暴虐导致治下领土常年动荡。
【回复】回复 @卖萌为何物 :所以这就是乱世跟治世的差别,袁本初属实是个大好人,也是个好领导,但是当不了好军阀,没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打败枭雄曹老板,但是他绝对比前期大多数的军阀要强的多,就是遇上了曹操
【回复】回复 @卖萌为何物 :确实不知道为啥就死这么早,他不死,曹操也拿不下河北。曹操能力算一流,绝对不是超一流,也就欺负欺负吕布、张绣、黄巾贼这样的。刘表不死,荆州他都不一定能打下。
Au_Cu:
再者孙权没有犹豫过…吴书二里说“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唯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孙权是势必要和曹操打一仗的,无论刘备方合作与否。孙权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代替他上战场的将军(摊手

【回复】Up还在那强词夺理,说视频删了一部分,偏偏删这部分?而且越听越感觉和我读的不一样…… 很主观…… 还避重就轻
【回复】找到组织了,大哥你和我想法一样
【回复】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踩一脚江东,本来是听着睡觉的,听到这段…… 果断不听了,取关,看书去。
刘先主之顾应法:
能不能不要偏向性这么重?现在讲三国志都喜欢跟易中天学吗?刘备好的你一笔带过或者根本就不谈用词又是腹黑又是表演?这这就是你《正话三国》重现史书上的真三国 吗?刘备感化刺客对平民百姓不摆架子的事情你不说?曹操的干的缺德事你不谈投石车都是曹操发明的了?选择性讲史夹杂私货也太多了吧?你这手法真的不是在模仿易中天吗?

【回复】看第一章的时候就第一时间给了硬币并且点赞关注,因为明显感觉UP剪辑视频以及说的史料都很用心,B站这样的UP主很难得,而且吐字清楚声音也好听!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别扭实在看不下去了。
【回复】回复 @核心主义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先主传》
【回复】回复 @核心主义 :“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三国志》裴注引王沈《魏书》
左基右腐:
当时蜀地也就90多万户,明代18户养1军士,所以刘备顶多10万兵,超过10万就算军队都是庄稼汉,一打仗国内必然崩溃,因此出兵5~8万已经极限操作了。

【回复】我记得这个要考虑隐藏人口的,当时很多豪强隐匿人口不报,欺瞒中央政府,还有一些特殊户籍没统计进去好像,三国鼎立时人口不少,季汉和东吴人口相当但季汉略少一些,曹魏是东吴的三倍四倍这样(不过人口差距在不断拉大)[doge]
【回复】刘备章武元年……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
【回复】三国演义里面兵力都是号称而已,除以十就是真实兵力,
川流青空:
赵云当阳救主,张飞据水断桥是事实,何必特意否定七进七出,强调张飞断桥撤退。 曹操屠徐州,杀男女数十万,尸体堵塞泗水,正史郭嘉没有十胜十败,没有遗计定辽东这些又不提一下,官渡中荀攸神级发挥也没提。 这就让我感觉颇有易中天的节奏。 还有我觉得UP是故意跳过了江东的前期,懂得就懂。 还有吹鲁肃和榻上策的,我真诚建议大家去认认真真看看鲁肃传,看看那是怎样一个荒谬的战略。 公元200年 鲁肃:咱们趁曹操北方多事,秒杀荆州刘表,占尽长江防线,跟曹操南北对抗。 张昭:傻吊~ 黄祖:哟哟哟,还秒刘表呢,我黄祖都不放在眼里啦? 凌统的老爸凌操、孙权的大表哥徐琨,卒 208年 刘表:鲁肃老弟,你不是说趁曹操忙着没空来秒我么,8年过去了我都要老死啦。 曹操:鲁肃你不是说我忙着没空么?8年时间我早忙完啦,刘表一死我秒下荆州啦。 诸葛亮:鲁肃老哥,你把我说的天下三分跟孙权说说就挽回面子啦。

【回复】回复 @罗伯茨号 :《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记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资治通鉴》嵩辎重百馀两,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并少子德。秋,操引兵击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的确是屠杀,发生在曹嵩死后,曹操在攻击陶谦后,屠杀其他泗水周边郡县平民 三国志也有泗水不流的说法,只是不在武帝纪而已,所以尸体堵塞泗水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争议在于三国志说死者数万,泗水不流。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杀男女数十万,泗水不流。 以徐州郡县当时的人口量级,杀几万人我感觉算不上什么屠杀。
【回复】回复 @Vexxus :鲁肃战略的前瞻性高于江东其他人,不如诸葛亮,我认为这点基本没有争议。 隆中对的地位是久经考验的,为了标新立异而吹鲁肃的战略没有必要。
【回复】回复 @罗伯茨号 :三国一直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二极管。故意对着史书断章取义,采低一些本来名声威望很高的历史人物。然后再对历史断章取义,吹嘘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
士学博小:
看完风云南北朝,回头再看五年前的作品,有些看不下去了。。。建议州牧有精力重置一下《正话三国》这档节目,细节再补充补充。

誓约意志:
装了一辈子的假仁假义和真仁义有什么区别?!

【回复】没区别,只要他没暴露就是真的,妄加猜测之人才是小人之心,想想王莽要是没称帝,必是孔子第二
【回复】回复 @长寿的哈老四1 :那也是刘璋先动手的啊,刘备是圣母?人家先打他能不还手?再说了一辈子也就夺益州这件事算个黑点,但是在乱世?这属于在正常不过的操作了这也能叫小人??你就说换成别人,刘璋和他儿子还能活下来当官么?真圣母应该去看看刘虞嗷
【回复】回复 @长寿的哈老四1 :还有你是从哪里看的刘璋心痛百姓才让城给曹操啊,当时的百姓想出门投降被刘璋杀人威胁才没人敢出去的,刘璋那群高官还抄了百姓的钱粮屯在家里,而且刘璋还是打算给把益州给曹操的,那个屠城成瘾的曹操嗷这就是你说的心痛百姓刘璋啊
poiuytrewqzxc:
读历史以怀疑的态度是很好的,历史不一定是真相,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B朝书写A朝可信度60,C朝书写A朝可信度80,A朝书写A超可信度50,小说吗,只会更低,毕竟大多是没有经过考证的。

【回复】对历史怀疑的态度不代表可以像网上某些东西一样拍拍屁股脑袋就在那叽叽歪歪。同样,既然提到小说,那么某些分不清历史和文学创作的人是否可以称作春比?
【回复】历史是历史 历史记载是历史记载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上 而历史记载是人对当时的记载 历史记载有真有假 所以才有人去研究历史 通过考古挖掘 其他史料论证 读历史就是寻找客观存在 二十四史如果没有别的史料论证 那它就是最接近当时社会的文献记载

三国 真三国 完结 曹操 诸葛亮 历史 周瑜 趣味科普人文 终局之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