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的功劳被史书抹杀了吗?李世民篡改历史到底改了啥?

作者: 历史作家邙山野人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2-20 15:37:55 浏览:444662 次

李建成的功劳被史书抹杀了吗?李世民篡改历史到底改了啥?

宛如水笙:
李世民真的牛以一已之力,抬出来两位网庙十庙[doge]

【回复】诸葛亮:害,谁还不是呢
【回复】回复 @貌胜潘凤 :眼睛不好就治治,他说的是诸葛亮跟李世民一样抬出两个网庙十哲(刘禅,郭嘉)又不是碰瓷李世民的能力和功绩。真是服了
【回复】回复 @王权苍穹 : 其实把郭嘉和阿斗李建成杨广这些废物放一起真的是辱郭奉孝了,,郭嘉一来有能力二来没坏过事真的罪不至此,要怪就怪一堆地摊文学尊曹贬刘为了黑丞相就把郭嘉吹到不属于他的高度
佐二少呀:
李建成要是在洛阳,李世民的大本营被杀就算了,他是在长安,自己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李渊直接下场拉偏架,就这都输了。要知道李世民常年在外打仗,在长安的日子并不多,自己的地盘都搞不过,还有什么能力

【回复】高仕廉带着一群犯人拿着武器在长安招摇过市 一路没人拦着就能看出李建成输的不冤
【回复】回复 @好好学习考上研 :什么放不放松的,玄武门都在说李建成怎么怎么滴,其实玄武门真正目标应该是李渊吧,毕竟不把皇帝解决了,光杀太子有啥用
【回复】回复 @好好学习考上研 :其实李世民是先控制了李渊再杀的李建成
美凌格丶Allen:
人家李建成也有话说的:人家李世民带的什么队,战神队,我这批人什么人,你叫我带。东宫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李元吉什么的都在守晋阳。他能守吗?守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再下去要输刘武周了,刘武周输完输王世充,再输梁师都,接下来没人输了。脸都不要了

【回复】薛万彻,魏征,王硅表示?
【回复】这段放到政治军事上不太合适,首脑都是负责任的,刘邦刘备朱元璋的大将都是白手起家带起来的,难道就是运气好?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79116338492_bili:
李建成打突厥,突厥还在;李世民打突厥,突厥没了。然后贴吧老哥说李世民抢李建成功劳,这什么逻辑[吃瓜]怕是颉利可汗第一个不同意吧,人家白在宴会上跳舞了[doge]

【回复】回复 @风雨飘摇的阿拉曼 :一个突厥来了就准备搞长安大火的人,你还指望他灭突厥。想啥呢?梦里灭吧
【回复】其实我觉得还是和初唐的战略有关,对突厥全是防御,而且一般都是备战,就是防守,备突厥的那几次太宗也参加了,还是国力不行
【回复】回复 @一见山连 :未来国足要夺冠应该是今年国足首功呗
DonNewman:
开国君主都镇不住儿子,被儿子搞定,这本身已经说明问题了。你看看自己带兵打天下的朱元璋,他活着朱棣敢动弹?也难怪朱元璋看不起李渊

【回复】朱元璋:我的标儿什么时候也能送我去“游湖”
【回复】直接把李渊踢出太庙,就认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喜极而泣]
【回复】朱标活着朱棣都不敢动弹,更别说他老爹了
次元狂三酥酥粉:
李世民黑很有意思,同樣的史料,對李建成有利的就采信,對李建成不利的就説是篡改的,這也太雙標了

【回复】这不老双标了吗?不双标怎么粉我建成大帝
【回复】毕竟他们眼里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老改史管惯犯了[doge]
【回复】回复 @蒼蓝辉虤 :胜利者写历史,失败者写日记[doge][doge][doge]
-伊凡雷帝-:
不知道的还以为李建成是天可汗呢[妙啊]

【回复】回复 @编史家李二 :行走的五十万又来了,网庙十哲之首兆古一帝唐翻宗李建成[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回复 @烈風の助 :比天高
东海流萤:
《大唐创业起居注》也是在李渊授意下撰写的,两《唐书》会溢美李世民,《大唐创业起居注》难道不会溢美李渊吗?评价东西不能奉行双重标准,其实两唐书很多细节跟起居注并不矛盾,反而是种很好的补充,只是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故事而已。攻霍邑,李渊要退兵,在李建成李世民的反对下没退,这个基本事实在这些记载里并没有出入,区别只在于《大唐创业起居注》为了掩盖李渊差点犯下的错误,把这个过程轻描淡写了。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个细节是可以凸显他能力的故事,他就是要把他还原出来。于是在两《唐书》里补充了这个细节。如果后来当皇帝的不是李世民,这个细节可能真的永远没人知道。真的看过《起居注》和两《唐书》的,就知道这几本书在大的事实上几乎没有出入,哪怕《起居注》里对李渊的“野心”描述也是自相矛盾的。一会说很早就在谋划,一会儿又要凸显自己是隋朝忠臣,就互相打脸,这本来就反应李渊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两《唐书》加了很多李世民的视角,会显得李世民在这件事上很积极,但这不也很符合李渊李世民各自的性格和所处的位置吗?我觉得一点儿不矛盾,本来事件就是在很多维度同时展开的。李世民跟刘文静的策划,并不影响李渊也一直有这个小九九,也在做自己的安排。 另外你肯定没有看过《旧唐书》,就从网上截取了一些片段来论证你的观点,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比如攻河西郡,你选取的句子来自《旧唐书·太宗本纪》,在太宗的本纪里写太宗“率兵攻略河西”有问题吗?这只是太宗的传记,当然只写他干了什么就行。你写个人总结的时候,把你所有同事的名字都会记上去吗?在《旧唐书·隐太子李建成传》里面,明晃晃写着李建成“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所以《旧唐书》有隐去李建成的工作吗?两人同担的工作,李建成传里也没提李世民啊,所以是谁帮李建成“剥夺”了李世民的功劳?你看书只看某一篇,就拿出来大讲特讲,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回复】回复 @長宗我部元親 :唐初一手资料远不止《起居注》,各种墓志多了去了,何止裴寂啊。现在出土的大量墓志铭其实恰恰证明了李世民在大唐创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李建成的毫无存在感。所有的墓志铭都没有出现过李建成哪怕一点超过正史记载以外的功绩。还有唐朝民间史书也挺多的,对李渊的评价也没比正史更厉害。 而且我通篇没写《起居注》记载不实吧?也没讨论李世民改不改史的问题吧?不知道你激动的点在哪。我说的核心难道不是无论《起居注》还是两《唐史》都是历史资料,需要同等看待,而不是有偏见地认为某一部史书写的就是历史事实,但凡跟它有出入,那就是改史了。这是很荒谬的。毕竟《大唐创业起居注》好歹真是李渊授意编写的,反映的就是李渊的意识,为李渊粉饰无可厚非。就像李世民的起居注也会粉饰他一样。而两唐书一本是五代后晋组织编写的,一本是北宋编写的,他们反映的是那时统治者的意识。李世民无法跨朝代遥控指挥。后朝人对前朝历史的删繁就简,并不代表前朝人掩盖了某些历史事实,而是后朝人觉得不重要不需要记而已。后朝人对某些历史故事进行润笔发挥,并不代表前朝人真的是这么记录的,而是反映后朝人的政治需要。
【回复】另外在反隋这一点上,李世民本身不是隋朝官员,所以他记录自己反隋不会有心理包袱,所有的细节他都可以记录下来。但李渊不一样,他当着隋朝的大官,跟隋炀帝关系又亲,所以他对“反隋”两个字一直是很敏感的,对记录自己反隋工作的很多细节当然会有所保留,甚至有意识地把“不忠”的作为推到别人身上去,强调自己是被迫造反。如果后来不是李世民做了皇帝,而且还是个非常有作为的标志性皇帝,那么李世民就是李渊反隋最好的洗白神器。李渊也没想到最后会事与愿违啊。
【回复】欧阳修和司马光都是坚定的李世民改史论者,旧唐书的很多内容就因为被他们怀疑是李世民改史的结果没有被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采信,多少有点儿魔怔人 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也依然认为创业起居注只能图一乐[doge]
闪闪的木瓜:
说下我个人观点,比起李渊的任人唯亲,李世民原谅魏征谏言留原稿,萧瑀六罢接回来养老,不避讳世和民字,光人品来说,比起起居注,我更信任太宗实录。

【回复】回复 @恒cj :创业起居注是李渊视角下的记录,太宗实录是李世民视角下的记录,大事实没差,但细节各有不同,只是视角差而已。 但对比人品,我反而更相信太宗实录比起居注更反应事实真相。 那种太宗实录和创业起居注中有差异就一股脑偏信起居注的属实看着魔怔。
【回复】回复 @恒cj :就拿起兵来说,起居注是说李渊有想法,太宗实录是说李世民首推之功,本身就没毛病啊,我劝我爸创业,我爸有想法,各自记载的话我肯定觉得是我爸听了我的才创业的,我爸肯定是觉得我本来就想创业了,非要分那么开可能吗,这件事上要是李世民反对,李渊也根本无法起兵。幸亏这件事李建成当时不在李渊身边,要不然肯定又有人要说李世民抢了李建成的功劳哦。
【回复】回复 @茶泡饭骑士 :那你为何会觉得李渊的就可信了呢?你看过大唐创业起居注吗?
唐衣薇:
那么问题来了,《大唐创业起居住》《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李世民真正能看到的只有第一本,那本书的作者还是李世民秦王府的人,结果《大唐创业起居住》是客观真实的,其他都是被李世民改过的……他是什么时空法师[热词系列_你细品]

【回复】回复 @风雨飘摇的阿拉曼 :没有美化[笑哭][笑哭]玄武门之变李二是把李渊美化了,实际上是李二跟他老爹之间的事,李建成就是个添头
【回复】李世民认同起居注对李建成的记载,只是后人对李建成的记载李世民管不了。 二凤顶多就是把玄武门之变为了帝位的私斗美化成了为了家国天下的不得已才发动的
【回复】回复 @lyrieek :所有事件大体都改不得的,要是真改了那应该就该李建成登基了,改史会很多东西都逻辑不通的好嘛?要不是李世民打的天下,尉迟敬德那些降将是怎么跟的他?房谋杜断是怎么被找来的,玄武门都明确写了亲手射杀李建成,囚禁李渊,这还有啥要改的必要嘛?
勇气默示录bdff:
李二玄武门之前的官职我挑几个—— 天策上将,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中书令,尚书令——全国最高文官,宰相之首,国家决策的敲定和执行部门的最高职位。 陕东道大行台——黄河以东中原地区实际执行长官。 关中12府兵的明着是李二的人的就占了6成。[藏狐]地盘也是李二实际控制的地盘甚至更广 这是实际意义上的权倾朝野。别说李建成了,这都要和李渊平起平坐了。

【回复】回复 @明扬士类 :不愿意换太子很正常——李渊他表弟叫杨广,废长立幼反面教材。 只不过李二天下自己打下来的,终究不是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杨二。
【回复】封无可封,但依旧不是太子,可见老李还是不愿意王车易位,最后只能自然选择法了。
【回复】回复 @明扬士类 :李渊为什么还不换太子呢?因为李建成李渊可以控制,李世民李渊控制不了
yiran_liu:
说实话这期有点奇怪。且不说新旧唐书的成书年代和李世民毫无关系他能看到的只有当时的实录和起居注,那么新旧唐书的记载和起居注有出入和李世民有什么关系呢?以及李世民能够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控制住局面,没有李建成或者是李渊的势力产生有威胁性的反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者的势力与能力对比。最后,如果认为李渊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那么他必然应当意识到这两个儿子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还能想出派一个去洛阳就很离谱…这一期下来多少感觉有点不理解。

【回复】回复 @是你的先生i :1.哪来确凿的证据证明李世民改史? 2.历史不是胜利者书写的,难不成是失败者杜撰的? 3.刘备苻坚等人败了,是寇吗?所谓成王败寇,不过是寇败王成
【回复】回复 @是你的先生i :你是视频都没看还是鱼的记忆?
【回复】回复 @是你的先生i :之前还说黑呢,现在又转进抢功劳了?还有你但凡看点辟谣都不至于被耍的团团转
冷眸冰泪寒心:
一直以来关于李世民改史的争议(注意是争议,也就是说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李世民没有改史)都是集中在玄武门之变有关事实以及太原起兵的首倡者是李渊还是李世民身上。 最多就带上可能李建成在大唐开国的过程中功劳有被弱化。 然而大唐开国是什么?不过是太原起兵到入住长安这短短一年中,李唐真正统一全国要直到贞观二年。 与此相对应的是李建成在武德年间的功绩都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说这这一段被改了的我都不明白李世民改了什么。 一开始是有人说入住长安过程中李建成功劳不亚于李世民,再后来就成了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这十年李建成都不亚于李世民,再后来就成了李建成吊打李世民,若当皇帝必是万古一帝。

【回复】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只算开国这一年,李建成能不能比肩李世民也是问号。 晋阳起兵李世民首倡还是李渊首倡虽然有争议,但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那就是晋阳起兵中李世民发挥了不小的功劳。这一点起居注也没有否认。也就是说李世民直接参与了谋举大事,而李建成当时不在李渊身边,则没有此功。
【回复】李世民这种级别的皇帝,算是千载难逢,哪是随便换个人就能超越的,把历史上的明君投放过去也未必能超越,何况李建成乎?再说了他真的厉害怎么会被李世民干掉
【回复】回复 @甘棠_ :架不住营销号能扯啊,就如同魏征因为牵连进谋反案被推碑,传着传着就成了推碑⇒挖坟⇒鞭尸了。
佐幕派的贺六浑:
李建成的很多功绩确实被抹杀很多 1.击败薛举 2.打破刘武周 3.一战擒双王 4.平定突厥 5.潼关狙杀安禄山 6.击败黄巢 7.平定赵匡胤叛乱 8.滑铁卢战役支援惠灵顿 凡此种种[doge]

【回复】确实,活的再久一点,连张灵甫都能救下[嗑瓜子]
【回复】确实,要是他多活几年,二战转折点平安格勒战役哪能轮到李云龙来打[doge]
【回复】莫斯科救援保卢斯[妙啊]
淡水啊空气:
对up主的部分观点不能苟同 《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 “帝至灞上,仍进营......勿入村居,无为侵暴,若无兵者,恭以俟命。代王与留守卫文升、阴世师等,以义兵多而且肃.....信使不通,告喻事绝。帝虽每遣使至城下.......往而无报。如此,向经旬日....京兆旧贼帅等元従.....耻无功,乃各率所部兵,分地逼城而上。帝虑其轻脱失利,辛卯,命二公各将所统兵往为之援。京城东面、南面,陇西公主之。西面、北面,敦煌公主之。.....甲午,关中群帅等,各请率骁锐登城。 二公莫之能止。时帝在春明门外,闻而驰入,舍于罗郭安兴坊以镇之。甲辰,诸军各竞造攻具以临城,帝又未之许.......十一日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帝乃遣二公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太仓之外,他无所干。吏民安堵,一如汉初入关故事。” 这时候整个关中已经人心归附李唐了,长安城也人心不齐缺乏守备,被李唐二十万大军围困,可以说长安城已是李唐的掌中之物了。所以李渊想学汉高祖进咸阳,令士兵秋毫无犯,围着长安给长安守兵施以仁义想让他们投降归附。但是投降李唐的那些兵头将帅都急着攻进城抢功劳,李世民和李建成想拦都拦不住,“二公莫之能止”,李渊想阻止他们用武力攻城,但是围城的兵头将帅全都急得等不了了,已经开始自己攻城了,李渊亲自跑去阻拦,没阻拦住,雷永吉已经先登上城墙了,“诸军各竞造攻具以临城,帝又未之许十一日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这个时候长安城已是囊中之物,所以李渊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手段获得,这种情况下雷永吉先登上城墙有多大功劳?又不是那种胜负未知的苦战,先登上城可以扭转战事,这种必胜的战争先登上城墙最多算勇敢,真论功劳谈不上多大。而且这些守兵违背了李渊和平接收长安的想法,不怪罪已经算好了。再者,历史上对于雷永吉的记载只有这么一条,记载他从景风门登上城墙,其他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结果某些人就把雷永吉说成是李建成的部下,证据不足。攻城时这些将帅兵头才归附李唐不久,只不过李渊让李建成管理东南两面的攻城部队,(李建成还没管住),所有攻东南两面的将帅兵头就都成了李建成的部下了?不一定吧。想帮李建成认下这些部下,不如先看看李建成自己敢不敢

【回复】回复 @游艇前卫研究员 :创业起居注可不是什么大事史观的史书,里面有斩蛇,有仙狐,就是写来捧李渊的。温大雅写这玩意,他自己是晋阳元从,结果在武德年间就从李渊那跑到李世民那变成了个铁杆秦王党。
【回复】很全面的分析。另外,霍邑之战,起居注记载其实不如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更符合军事作战原理,记得有人分析过如果按照起居注的来,那起居注在前面安排一段“白衣老人”(貌似是这么写的吧)的文字就明显废掉了,因为后面的打法和前面关联不起来。所以霍邑之战遵从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更合理。温大雅写此书时像是“回忆录”和政治宣传书(而且受命李渊编写,又成书于李渊开始打压李世民的时候,很多事情难免贬损李世民抬高李渊和李建成,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郎二郎的统一行动,更像是比照着李世民的表现统一把二人写在一起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居注”。皇帝起居注是褚遂良那种天天跟在皇帝后面的人记录的言行,褚遂良因此工作特点还被李世民戏称为“飞鸟依人”,“褚小鸟”由此得名。[doge]
【回复】回复 @淡水啊空气 :最有趣的是拿李世民能看到的东西对比李世民看不到的东西推论李世民改史本身就站不住脚啊~[笑哭][笑哭]
又是昵称存在的一次:
而且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比如秦王破阵乐,那些基层民众是在秦王的带领下百战百胜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历史注定最后会是秦王获胜。我反而很庆幸,玄武门之变让这首歌最终没有像兰陵王入阵曲一样成为一首哀歌。

【回复】《秦王破阵乐》应该是当时的世界名曲 玄奘《大唐西域记》: 拘摩罗王曰:“善哉!慕法好学,顾身若浮,逾越重险,远游异域。斯则王化所由,国风尚学。【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岂大德之乡国耶?】” 曰:“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 拘摩罗王曰:“不意大德是此国人,常慕风化,东望已久,山川道阻,无由自致。”
【回复】回復 @错爱蔓延 :首先,兰陵王那个是入阵曲,李二这个破阵乐是打刘武周大胜归来后军中士兵由旧的曲子改成的
【回复】回复 @错爱蔓延 :不是,《秦王破阵乐》一开始是曲,后来改成乐舞,《兰陵王入阵曲》一开始就是歌舞戏。
於陵子4869:
收到部分人追捧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平阳昭公主,反倒是两唐书详细记载了平阳昭公主!

【回复】正常,起居注里李渊戏份大概占95%,完全围绕李渊写的,而平阳公主马三宝,虽然在入关中的过程中功劳仅次于李渊李世民,但和李渊没有交集,自然就忽略了。
【回复】实锤了!李世民改史把李建成的功劳分给平阳昭公主,抹杀李建成的功劳[doge]
【回复】回复 @又发现大秘密了 :并不是,请看起居注原文 “遣敦煌公率统军刘弘基、长孙顺德、杨毛等诸军数万人,往高陵道,定泾阳、云阳、武功、盩厔、鄠诸县等,慰抚使人掾殷开山等受节度焉。   先是,帝从弟赵兴公神通起兵鄠县,有众数千,闻义旗渡河,遣使迎帝。又贼帅李仲文遣兄仲威送款,仲文则魏公密之从父也。以密反于荥阳,缘坐亡命,招集无赖,抄劫郿县之间,众将四五千。盩厔贼帅何潘儿、向善志等,亦各率众数千归附。宜君贼帅刘旻、又率其党数千人降。帝并以不次封,遣书劳之,仍令各于当界率众,便受敦煌公部署。” 在鄠县聚众响应的李神通提到了,反王何潘仁、李仲文等也提到了,就是不提节制各路反王的平阳昭公主,难道不奇怪吗?
他生未卜:
网庙十哲只怕大都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标新立异的产物[doge]

【回复】除了流量原因以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否定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英雄(诸葛亮,李世民,岳飞。。。都深受其害借),其实就是在否定我们的历史。不重视这些问题将遗祸无穷
【回复】回复 @_游侠儿_ :正常 秦桧,和珅,魏忠贤都有人洗白了 有些人还说和珅为国为民 就和珅把沙子放粥里 网上有些人说了要是我的话我也这么做.... 自动把自己代入和珅....[笑哭]
【回复】回复 @sherlockbeyond :收钱倒是不至于,关键能赚钱。赚钱可比收钱高级多。

知识分享官 李世民 李建成 历史 人物 网庙十哲 唐朝 玄武门之变 李渊 唐太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