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篇!《诗经·豳风·七月》

作者: 圆酱_Cryoballuz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8-13 00:42:46 浏览:73467 次

【上古汉语】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篇!《诗经·豳风·七月》

焚金氏:
诗经最长的一篇好像是《鲁颂·閟宫》吧,《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藏狐]

【回复】回复 @星际ITSL :呜呜已经改了
【回复】回复 @陳铭旭 :应该是《大雅·抑》,这个真不太熟[笑哭]
蒸馍你不扶屉:
一个小疑问,在人均普通话推广的现代,两千年以后语音还会有大的变化吗?就是两千年以后的人完全听不懂我们现在的话?

【回复】可能变化会慢下来,但是并不会慢很多,语言的变化其实是有很多的不可抗因素
【回复】回复 @一问之 : 语言自身就会系统性音变,现在普通话相比半个世纪前已经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了,比如声调渐渐变低,“天”为例的韵母元音变高了一些等等,但是这些变化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很微弱,一般人听不太出来。比如爷爷辈和父亲辈的发音有微弱差别,但他们互相听不出差别;父亲辈和儿子辈的发音又有微弱差别,他们之间也互相听不出来。但爷爷辈和儿子辈之间的发音差别互相之间可能就可以听出来了。时间尺度越长,这种发音差别就越大,从一开始听不出发音的区别,到后来差别越来越大。
【回复】我猜不会完全听不懂,但区别肯定很大,比如前后鼻音合并、平翘舌音合并很有可能
-Gaius-:
up辛苦了…… 你已经休息5分钟了,这不得再来个《鲁颂·閟宫》?[doge]

【回复】回复 @82岁只会阿巴 :那就别催,你以为我写歌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回复】回复 @Benqiu_蝶书惠影 :up,咱们有话好好说啊对吧,天天说死死死的不吉利啊对吧[doge]
伶惟:
有个疑问,为什么注罗马音的同时还要加好多符号,而且有些字如月(wat)明明没有t的发音却还有这个字母[微笑]

【回复】-t这个韵尾其实是有的,但是在语言使用的时候有时就做个嘴型不发到位(吞音,可以参考今天的粤语)。[doge]那些IPA附加符号也是表示发音的不同方式的。比如声母上标h表示送气(就像把普通话g变成k)。上标那个像问号的符号更复杂一点,是表示"咽化"的,类似舌根后缩的状态。
【回复】那不是罗马音,是IPA。不要以为只有英语才可以用国际音标。英语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仅是全部国际音标中的一部分,而且部分符号是为了方便而做了变通处理的,并非严式标音。任何语言,想要做到准确注音,就得用国际音标,而不是用什么模棱两可的罗马音。
黑月风天:
鼓励一下,up唱的是真流畅,比那些生硬的古音朗读好多了,是真有些上古气息,而且即使音乐做的很现代,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时空错位了两千年,一个先秦草民和如今一个小县城的人每日所思所想都差不多吧。这样的语言是有温度的。

【回复】确实,当年读诗经就是感觉特有烟火气,感觉几千年来人类的情感就没变过,比如有一首诗写一个中年男子赖床不起,太形象了。[doge][滑稽]
【回复】估计也是因为在唱。老外学普通话,往往说起来很生硬,但唱起来就好很多。
【回复】回复 @一从陶令平章后 :这个妻子叫丈夫起床丈夫赖床还有两首233333
悠哉亭记:
一直觉得《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一首;因为他记录下了近三千年前,这片土地上,最底层的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种种

【回复】ky一下,突然觉得这首歌配上封神里西岐洒满阳光的麦田,迎接小姬发的回家,简直热泪盈眶
【回复】历史专业的古文学里,七月可是必学的,必须会翻译的一篇,写的真的很好
【回复】回复 @--凝琰-- :我很崇拜周文王姬昌,衍出的六十四卦及其爻辞,真的越读越新鲜。而且他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有准确记载的明君,在每个国人心中的形象都很高的
bacon_lupus:
桑的音竟然和现代完全一样?看起来中国人确实真的是对桑树情有独钟

【回复】(受苯球的上古汉语作品吸引,因而看过一些东西,错了的话请指正) 和现代相比多了一个咽化,就是那个反着、去点的小问号。 咽化让该字不会进入三等,在后世不会增生i介音而变成siang甚至变成xiang。 阳部因为有后鼻音韵尾拖着,其主元音a不容易高化,所以其发音从上古到普通话没怎么变化,都可以记成ang。 有些字可能是因为过于常用而发音滞古,躲过了大部分该有的音变。但这个音,在最新的理论中,本来就没有经过多少音变。 桑保持读音,是通过赋予它这个稳定发音而实现的。[doge]
【回复】回复 @bacon_lupus :补充一下大佬看见此评论后私聊我的指导: 兵、病和方也是阳部字,上古没有咽化,但是其韵母到了中古变成三等介音➕ang后还会有其他变化,所以其韵母在普通话都不是iang[笑哭],我刚刚评论的第三段太片面了,可能不该说上古sang在后世会变成siang和xiang,因为据说晚期中古汉语才能确定三等介音就是i,如果那时韵腹a早就高化或前移,那么i+ang就属于关公大战秦琼的不共时缝合怪[笑哭]。 大佬:不一定,方没高化,而和它发音相近的兵一路高化到和冰同音[tv_笑哭] 萌新我:都是三等,请问是因为兵在上古有r垫音而方没有吗? 大佬:兵有,所以中古时期元音前移并入梗摄了,方没有,留在了宕摄,后来梗摄高化并入了曾摄,兵就和冰同音了
【回复】和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无关。相同或相似的韵母和声母都是一块变的,刚好桑字的韵母和声母历史上都没太发生变化罢了
歌剧小熊猫:
up的大舌颤音好自然,之前看有些up读上古汉语,r发的十分费劲,甚至为了发r还需要自己加辅音

布恩迪亚和小金鱼:
这次的节奏快了很多,是因为太长了吗?[doge][doge]

【回复】说不定是为了营造那种民间顺口溜的感觉
【回复】回复 @飞钻F : 确实,毕竟国风的内容采颉自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创作
我是人吗6:
哇,白天刚滕完这首,好喜欢up唱的[给心心]

地猫同学:
哇,这次的曲子风格和以前很不一样欸

【回复】回复 @蒋五十弦 :我倒觉得更符合我对汉族传统曲调的想象了[doge]
【回复】回复 @有点无知呢 :我曾经周游全国,对比各地的民歌,发现当地民歌就是在描绘当地的山形地貌气候,所以即使住的人变了,音乐因为趋同演化的规律,还是会莫名相似。
【回复】回复 @佘山总督 :汉族的应该是陕北民歌那个味道,而且汉语在歌唱时特有一种拖腔。
nami929:
听完感觉穿越的风险不是一般的高[doge]

【回复】恭喜你穿越到秦朝。你,站住,身份证明拿出来!没有?修长城去吧[doge]
【回复】回复 @左立酒 :我昨天吃一条鲤鱼,吃出来一片帛片上面写了“大楚兴,陈胜王”,你有什么头绪吗[doge]
纯爱战士永不屈服:
不愧是汉藏语系,真的挺有藏族话的感觉,唱腔又带点蒙古的唱法。

克孙孙:
up主加油!您的声音很好听很有故事性真的很像千年前的颂礼官[打call]

面对维拉:
虽然听不懂,但就像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至于像一种外语。

【回复】我一个朋友 我给他听 他也差不多这么评价
长风万里送秋雁-mimi:
我觉得这首诗配上这样的曲调,更能描绘出劳动人民在一年中劳作的画面。[打call][喜欢]

夏至午後:
有一种萧远山骑着马带着妻儿弹着琵琶唱着歌的感觉

・クルル・ツェペシ・:
一般像这种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近古汉语什么的 我都会关弹幕 不要问什么 问就是弱智太多了

上古汉语 原创音乐 诗经 汉语 音韵学 汉藏语系 七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