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论语》用上古音读,就是北方方言土话啊!详解

作者: 安达的草台班子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6-26 01:59:57 浏览:273933 次

恍然大悟!《论语》用上古音读,就是北方方言土话啊!详解

QueenPang:
某些方言吹的逻辑可以类比:一杯清水滴了墨水就是墨水,一杯墨水滴了清水就是清水。想太多。

【回复】回复 @tybk223 :没有一种语言永远不变,越封闭变得越慢而已,闽南语只是古吴闽语的后代,早就跟中古汉语分家了,并不等同于古汉语,你得明白这一点,不然语言学家还早就个毬啊,直接用闽南语当古汉语不就得了?
【回复】回复 @tybk223 :把北方官话开除出汉语,无异于把人类开除出灵长类[辣眼睛]等啥时候人类变成八爪鱼了再说开除的事吧
【回复】回复 @tybk223 :就像生物学一样,猩猩比人类更像两者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难道猩猩是人类的祖先?[辣眼睛]虽然这个例子举的不太好,但理解一下逻辑就好[尴尬]我生物不好,只能想到这个容易懂的例子
鬼龙院千秋:
所有的方言,包括普通话,都是古汉语的孩子,都保留了古汉语的某一些特征,但又不完全一样

【回复】说得对,都是一个爹生的,怎么就有的娃想认兄弟做儿子[doge]
【回复】回复 @Wellsse :不,有些想把其他孩子说成私生子,夺嫡
【回复】回复 @8wv001 :你是忽视了古代移民频率有多高了。真相就是所有的方言都在古代的移民、征服同化等产生的交流融合的结果,所有方言都是“混血”的产物。 再说一个事实,分子人类学证明了就是同一个姓氏的宗族未必是同一个父系祖先,反过来不同的姓氏也有可能具有共同的父系祖先。这反映了古代人口交流跟融合的频率远比大多数人想的要高,几百上千年你的祖先可能已经换了几个省住了。
不浪比何以超神:
老汉有十个儿子分别继承了老汉的一点手艺,但是偏偏有一个儿子莫名其妙的说自己才是唯一继承人,这还不算还说其他几个兄弟不是自己老爹的种,还喜欢鄙视因为家贫而早早出去打工而学习不好的几个兄弟,请问在座的各位这是正常的吗?这合理吗?

【回复】回复 @李是小李飞刀的李 :只有粤语吹说自己是唯一正宗
【回复】大哥为了弟弟妹妹早早就出去打工,现在大哥老了,弟弟妹妹就觉得大哥没用了,嫌弃大哥了
【回复】而且吹自己正宗的还是领养的,和其他几个兄弟差别很大[吃瓜]
梅花落了飞了:
那个“日本继承我们的古音,惭愧”的弹幕,惭愧个屁!!!文字一直在发展,抱着个古音说事有意思吗?如果真这么惭愧,都用甲骨文,都用象形文字吧!!

【回复】日语里的汉字读音多来自唐朝官话,属于中古汉语。这不能说是继承,读音在他们那边也是有变化的(比方说入声字直接变成两个音节)
【回复】回复 @嵬名谷浑 :你要说日本投降时那个玉音放送的玉音是还差不多,原因嘛,根据它们汉字的使用者推理就行
【回复】日本继承古音,粤语继承古音,都是谎言,去知乎看看相关问题吧,有专门研究语言学的大佬辟谣了。
我用谎言给你圆梦:
我来挑衅一下地域战,当年我就说各地土话客家话和古汉语关系之类的时候,被一堆说粤语的给怼了,就说粤语的发音才是古汉语发音,我问两广之地是什么时候开发的建府的,语言的形成路线是什么,通通不搭,就是怼我使劲的怼

【回复】回复 @懒喵咪咪 :经济,就这两个字,经济的优势会转化为文化上的高压
【回复】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全国都有方言,而且各个地区过个县市基本方言都听不太懂。为什么就粤语总有人优越想凌驾全国方言之上。
【回复】回复 @懒喵咪咪 :习惯就好,他们至今还在念叨“粤语差一票”这种地摊故事呢
不浪比何以超神:
街:粤语读gai是古汉语,北方、东北也读gai就成了方言或者胡语

【回复】我是甘肃的,也念gai。我们那坐车叫就车,高中课文荆轲刺秦里面有一句话叫“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复】河北的,有个词叫街gai溜子[大笑]
【回复】回复 @行走的爸爸 :我也是甘肃的,离骚里的謇朝谇而夕替,这个謇字,在方言里用法和意思都是一样的,我字发音,又和粤语一样[doge][doge]
鬼灭X之刃:
确实就得这样,我看网上那些说粤语是上古方言,粤语只能保留了大多数以前广东话,要是古代中原人说粤语,现在河南人肯定也得是粤语腔调不可能是现在中原官话,几千里以外的方言能扯到中原地区,那也是牛逼的[呲牙]

【回复】回复 @修云羡鹤 :孟子: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魏书》越佬(广府):“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苏东坡父子:鸡鸣隔林丘,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回复】回复 @玄鎏 :哈哈,从古至今那边都是鸟语。现在经济好了妄称自己是正统古汉语,说北方是胡语。[doge]
【回复】粤语最多中古汉语保留的比较好,还上古汉语嘞。上古汉语的时候,两广才多少汉人。而且我一直觉得粤语有几分秦腔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错觉[doge]
库伦多陆:
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评论区里有人对粤语有意见,早年有一些人整天吹粤语(甚至影响了某个大媒体),说什么唐诗要用粤语读之类的话,贬低普通话,说普通话不是正统汉语,不配当通用语言。北方话就是土,北方人都说满语,南方话就是雅,南方人都说文言文。

【回复】广东口音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被吐槽到清朝,历朝历代不管是诗歌、闲谈随笔还是正史中的历史事件都有文字记录,我就不明白这帮人有这闲工夫为啥不自己去查查文献[藏狐]
【回复】回复 @Paracetamol酱 :经济南移,是指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怎么也扯不到珠江流域
【回复】这还是后期主张,前期他们可是说粤语是独立的一门语言,被联合国承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怎么还要让外国人承认,而且方言怎么可能是独立语言。
风吹鸡淡凉:
扑面而来的山西几个地区的土话结合。 山陕口音严重!

【回复】混合了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各地的味道,简直无敌[笑哭]
【回复】回复 @oxsea :臊子面味儿没咋听出,倒是莜面味儿挺浓的
斯蒂芬妮-布朗:
说粤语最接近古汉语发音,就和说美国/澳洲英语最接近古英语发音一样可笑,说难听点最早还是殖民地…

【回复】首先作为粤语母语者,我个人并不赞同粤语最接近古汉语。但是英语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粤语是在汉语的基础上融合了古越语的成分形成的,但是在北美,原住民并没有参与到殖民地社会的构建中,语言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有研究表明,相比当代英国本土口音,北美部分地区的英语口音确实更接近17世纪的近古英语,因为英国本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口音更迭得也更快,而美国北部、中西部内陆因为相对较为封闭,在音韵上的变化也更为保守,所以美英比英英更接近古英语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回复】回复 @bili_32230578800 :这两个恰恰不是的,“佢嗰”的来源是南朝通语中的【渠个】,“渠”作为第三人称是南朝通语的特征,粤语中汉语层级的正源就是南朝通语。不止粤语,六南方言基本上都是以南朝通语为基底的,部分吴语方言中的第三人称依然是【渠/佢】,客家话中的第三人称“其”据推断词源也是【渠】。
【回复】回复 @bili_32230578800 :我不是专业学古汉语的所以无法回答影响有多大。但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来说,很多无法在通用汉字中找到本字的词汇,都有可能是古越语的底层遗留,甚至有一些是可以在壮侗语族的语言中找到同源词的,比如粤语中表达“倒塌”这个词意的“冧”【lam3】,在壮语中读作【lam4】,在泰语中读作【lom4】。但也有一些被当作底层词的部分,或许是尚未被辨认出的古代汉语成分。
诸琴葛魔:
别的不说,读水浒传里面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生僻字和口头语都能在山东找到相应的方言。

【回复】水浒传本来就是早期官话口语
【回复】[doge]用山东话说“直娘贼”格外带感
【回复】水浒传成书时,北方方言已经大致定型,了。 鲁智深是西北人,他总说甚,现在西北人也说甚。 宋江是运城县人,鲁西南的,现在是中原官话区,他的词汇跟现在中原官话词汇基本一致。 水浒传人物的口语不是一个地方的,作者针对每个地方的人物,记录了不同的方言。 不过上面有个兄弟说还有吴语。大不可能,因为文中没有江南人。
库伦多陆:
说一下北方的词汇,以东北为例: 唠嗑,嗑本义是“多言也”(说文)。 磕碜,来自元代的“可碜”,意为粗劣。 磨蹭,磨和蹭自然要废时间。 刺挠,西游记里有“刺闹”。 秃噜,应为“脱落”的音变。 胳肢窝,胳本义就是腋下。 拨了盖,应为笸箩盖,粤语叫菠萝盖。 (以上都是个人想法,不一定正确) 另外,南方话的“存古”也和用字有关,比如闽南语第二人称是li,ni和li,不就是nl不分嘛,结果汉字写作“汝”,一下就上档次了。

【回复】以前很多丈育说普通话是满语,说汉语消亡了,不知道谁带头传的阴谋论。
【回复】回复 @饮冰难凉报国心 :满—港—南—北,始作俑者是爱新觉罗瀛生。
【回复】回复 @莫斯科麻雀山 :很多方言其实都有正字,就是全不会写而已[捂脸]
慕霏雨:
感慨一下语言变迁的速度。印象中小时候听见姥姥奶奶念的一些词,以为是方言土语。但又很奇怪,到爸爸妈妈这一代似乎有的就不那么念了。但小时候没搬家前,大家都那么念,也就都那么念了,也都听得懂。过了十来年,城市化建设快了,搬了楼房,老人们少了,以父母一代人为主了,一些老的词汇自然就不用了,比如“上街(gai)”,自然而然就说“上街、逛街”了。 后来学了日语,发现日语里街就读gai。觉着挺有意思。然后知道了语言的互相流传,现今很多日语词汇跟南方方言里还是一样的。 这里gai的音还有些区别,日语的gai,是“ga”和“i”,两个音。而我家那边gai,是一个音。这也符合现代汉语的一个变化,由双音变成了单音。 选修古汉语时,听老师讲过,说大,在古音读“da”+“i”。所以现在大夫,还读成“dai夫”。 头些天觉着有首粤语歌很好听,正好又看着b站有个小姐姐教了发音。哇……难怪说挺难唱了。因为觉着用普通话念挺容易的呀。但粤语就不一样了,里面词好多带闭口音。所以,用普通话一个音完事儿的,连一句话不觉着怎么样,但粤语一句话就多出好多的感觉[大笑]烫嘴。 ~~~~~~~~~~~~ 咳咳说跑题了。话说回来。这才多少年,奶奶姥姥那一辈的一些词就不用了。(单纯感慨哈) 现在也有一些方言,小孩儿可能面子薄,觉着方言土。结果,一些词,偶然看见一些科普贴时发现,原来是外来词,音译的。比如胡萝卜,我们那儿现在也很多念“胡萝呗”。这个很贴近原来音。 音乐,姥姥念音乐(yào)。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念,也没这音呀,但也没多想,反正语言只是个表达工具,听懂意思就行呗。直到前不久,在b站听曲子,有人提出“音药”一词。又看到有小伙伴讲他们那边还真有“乐yao”这个音。 这才去查。做“喜好”讲,是念yao?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后来再一想,对呀,“乐”是“樂”嘛! “药”是“藥”啊!在简体中看不出有啥联系。繁体字看,就差个草字头呀。 还有一些专业领域的词汇,以前还以为是人家不认字念错了。[笑哭]。比如“淬火”(zhàn)。还有些一时想不起来了,欢迎补充。 还有个词,迫击炮的pǎi,说是山东方言么? 不知道姥姥是念错的还是为什么,压迫,她会念“压pǎi”。于是好奇,现在还留有“pai”音的地方,压迫会怎么读呢?我是指以前。

【回复】刚好相反,我们这药念yue[doge]
【回复】回复 @路上困了就睡 :我山东的,这边土话药念yue[妙啊]
【回复】回复 @路上困了就睡 :药本音文读yue4,用于“芍药”这个词,与藥yao4本来是两个字,简化的时候合并了
咸鸡蛋真好吃:
广东话接近古汉语发音不合语言学逻辑,广东离东南亚太近,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地方的发音受东南亚外来语影响大的多,变化更快

【回复】回复 @模型创世纪 :然而南方发音被各朝各代文人从开拓百越嘲讽到清末,哪怕是南逃的南宋,也要嘲讽更南方的人,比如苏轼一路向南的贬官,在那时看来就是往蛮荒去,苏轼自己也觉得难受
【回复】回复 @EiLeon :五胡加起来才几个人? 百越多少人? 看长相就明白了
【回复】回复 @模型创世纪 :回复 @慕霏雨 :孟子: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魏书》越佬(广府):“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苏东坡父子:鸡鸣隔林丘,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哀兰:
上古音这个我觉得扯不清,现在统一了,交流便捷了还有各地方言的存在,就算是普通话还有川普这种。在古代就难统一语音了。再说了,总不可能衣冠南渡人全过去了,有能力南渡也就是大户人家。

【回复】还有一点,所谓衣冠南渡,南渡前江东地区没人吗?
【回复】就是啊,南渡跑的也是几个地主士族,而且南渡后面还有北归呢,那些人是不是认为留在中原坚守的老百姓不会说话啊
【回复】回复 @模型创世纪 :事实就是古华夏的后裔主体在北方,南方主体就是本地土著汉化来的
徐慕麒Seamus:
《论语》是正儿八经上古北方话,也基本能看懂,《楚辞》那才是南方话。

【回复】因为现代汉语并没有古楚语的直系后代啊?[尴尬]温州话有一点,也不过是一些借词
【回复】回复 @海绵果实 :[哦呼]汉朝过后有一批楚语词进了通用语,蚊: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蚊。楚语并非留下来没有融合了而已。
【回复】回复 @海绵果实 :湖广地区的官话速度很快,湖北基本都是西南官话,只有鄂东山区保留了一定的古楚语元素,但是又受安徽的下江官话影响,所以被划到江淮官话 湖南西部也基本是西南官话了,其他地区的湘语方言保留了一部分古楚语元素
兔秃同笼兔子蹬鹰:
南方人说方言“哎呀方言文化保存的好” 北方人说方言“土,屯”[吃瓜],这种方言文化不自信的情况,以东北人为最,每次东北话视频都有人刷“我东北的,我(家)不这么说话”,可曾知道东北话分三大片八小片,同样的一个词东北每个地方的口语表达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市里的口音都有差异,甚至同一个词在两个地方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

【回复】不是不自信,是那些标着“东北话”的视频,要不就是刻意模仿用力过猛,要不就是说自己家乡方言,告诉大家这是东北话(比如本山大叔的辽北口音/黑龙江人说的韦德罗)。很多和视频里口音不同或者用词不同的东北人不想被代表,不想接受这种刻板印象,所以才会说“我作为东北人不这么说话”的,和自信关系不大。
【回复】回复 @bili岛风 :以黑龙江省为例,个别方言词和口音有区别,总的来说不影响交流,黑龙江还有一种独特的站话方言和东北话完全不是一个体系的
【回复】回复 @我用谎言给你圆梦 :东北这边更多的是以说方言为耻,认为说方言的人屯,不说方言就高人一等,甚至有的人文化自卑到否认自己的文化[辣眼睛]
季諾Gino:
天啊!竟是如此!感觉好多解读都复杂化了,这样来解释的话太合理了! 比较好奇,子不语怪力乱神,会是什么读音,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好多种说法,有人说孔子不说奇怪,蛮力,混乱,神鬼的事,也有人说孔子不说话,奇怪的力量扰乱了神智……

【回复】孔子没有说话,只是施展怪力打得反驳者神迷意乱,精神恍惚。[呆]
【回复】主要是在怪力乱神这个整体翻译上的差异,有人是把怪和力乱神作了单独分离,成了害怕说话分散了精神,要是把怪力乱神作成语的话那就是不讲神神鬼鬼的奇怪之事
【回复】不带到语境里整体思考,不去以整篇为底思考,而逐字逐句解剖文言文都是耍流氓
不愿透漏姓名的大西瓜:
第一句略微听出点河南口音,但以后两句和我们太原土话一个味儿。至于太原现今留存仍在使用的古语词汇,我暂时能想起来的是【床】,山西人爱用叠词,念作【床床】,形容其小的意思,是指小凳子小马扎。(床前明月光的床既不指床也不指炕,就是小板凳,作者是在室外坐着板凳在抬头望月低头思乡)【铫】diào,平时说铫儿,指锅。【调羹】指勺子。【恓惶】形容穷困潦倒,可怜兮兮。其实还有很多,都存在于方言中,看说话的人,说普通话就不怎么用了,说方言,各种与现在词语读音区别很大的同义词出场率很高。至于是不是古语,区分起来可是个大工程。

【回复】我曾相信过粤语中古汉语保留最好这种鬼话,直到我去陕晋蒙交界待了几年。[OK]
【回复】回复 @涌泉葱云葱明 :山西因为地形的原因,形成了有别于北方官话的方言岛,而其内部,因汾河分段小平原,我存在各个小方言岛(这是背景)所谓衣冠南渡导致南方方言才是正宗古汉语一说,我是不能同意的。因为魏晋时代离春秋战国有800年,要知道一个朝代二三百年,口语会随着王朝更替发生变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民国口语和现在的区别就很大。我不否认存在衣冠南渡,但也不是全渡吧,北方还是有汉人,这些方言反倒不会受南方方言的影响继续留存。尤其山西南部,本身就属于狭义上的中原,这地区的方言都好好的存在于山西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方言岛里,只是随着王朝更替产生一些变化,最好的例子就是山西十里不同音,临汾运城长治南部以及晋城,这些方言对于晋中晋北的山西人来说无异于外语,反过来也一样。至于北方方言受胡人影响,简直可笑啊。且不说落后文明究竟是产生影响还是所受影响哪个更大。单说一个例子:胡人没有的东西,他都没见过,他是直接音译汉人的说法还是直接发明一个说法继而去影响汉人?再往大了说,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南方还有蛮人,怎么可以说衣冠南渡后的古汉语没受蛮人的影响,只说北方方言受胡人的影响,双标dog?
【回复】回复 @不愿透漏姓名的大西瓜 :1、山西的晋语的确存古,并且有老晋音和新晋音之分,二者是不同的。 2、唐朝就已经有记载“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宋朝更是记录了“燕蓟之地陷虏且百年,而民无南顾之思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麹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3、古代汉族往南发展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去影响当地文化,但北方从唐末到明初沦陷近千年,当地的居民是“被征服者”。“契勘维持契丹者,自公卿翰苑州县等官,无非汉儿,学诵书识字者,必取富贵,岂不知国家英俊如林?若南归,其权贵要途,燕云数州学士安能一一据有,此士人无归意也。饘粥粗给者,必连姻戚里。……以人情揆之,岂肯舍姻娅而就重敛哉?此大姓无归意也。” 而下层百姓也“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安于现下“南宋北辽,交星轺而继好” 的状况。萧德妃德兴元年(1122年)韩昉使宋,请求童贯不要进兵燕京,被拒绝后在庭院内疾呼:“辽、宋结好百年,誓书具存,汝能欺国,独能欺天耶?” ,正是幽云汉人此时渴望“保土息战”心理的真实写照。一待北宋与金朝结盟伐辽,破坏了其安居的基础,带来的就是幽云汉人怨恨宋朝,“金戎内侵,每以渝盟失信为辞,是皆燕人之语,怨我背契丹之约也” 的结果。

传统文化 历史 孔子 文化 方言 古汉语 文言文 奇闻 论语 山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