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对谈李睿珺:“《隐入尘烟》让我们看见不可见之人。”【戴锦华】

作者: 戴锦华讲电影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2-09-05 18:07:01 浏览:169436 次

戴锦华对谈李睿珺:“《隐入尘烟》让我们看见不可见之人。”【戴锦华】

马蹄湖畔:
如果内地能持续产出一百个,一千部这样电影,我可以选择用显微镜挑出这部电影的任何问题,也支持所有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可惜的是,隐入尘烟就像沙漠里一块绿洲,对缺水的人来说,我们还要苛求水质和营养吗

【回复】出现这样一部电影并让我们知道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复】其实就描写农村,去年大鹏的吉祥如意更好,极致的写实主义
【回复】额额 见识短不能赖社会
晚安夏弥:
戴老师在里面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干净这个词,通篇看来,感觉戴老师的这个词不完全是褒义,《隐入尘烟》的镜头语言太干净了,整部影片好像带着滤镜去以一种她对话中提到的“小资”视角俯瞰这个西北落后荒凉的农村。看到一句网友的总结是“朋友圈农村旅游九宫格”。作为一部想要真实展现西北荒凉生活的电影,并不纯粹,更像是刻意地在画面和构图上营造一种唯美或者凄美的氛围。戴老师说最喜欢其中暴雨中遮盖泥砖的片段,这段也是唯一一段看着并不“刻意”设置的真实,与大自然和天灾的斗争才是自古以来我们农民生活的主要基调。所以戴老师才说,认为这一段本会处理的稍微悲伤一点。还有就是,戴老师也提到了这些对焦小人物的电影,给所谓城市青年带来的不再是与自身经历的情感共鸣与感动(而是享受对于这种悲剧带来审美快感)。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必然会舍弃一些东西,微小的个体就必然要被舍弃吗?庆幸的是第六代导演之后,仍有人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审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象,长路漫漫,道阻且长“走下去,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吧”。

【回复】跟你说一个奇怪现象 从当地出来的人 包括我在内看到这部电影会感觉非常亲切和熟悉 然后在别人眼里就是“刻意的小资”
【回复】回复 @思域王同学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能看看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其次,小资这个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对话里就有的,我也是带着这个疑惑说的这些字。最后,我也没有说这个电影不好,只是相对而言,去比《黄土地》,比《天注定》,比《三峡好人》,都有直观的差距。。所以说道阻且长
【回复】回复 @晚安夏弥 :作为一个3/4血统的张掖人 这电影就是我奶奶老家隔壁村拍的 你去腾讯视频下面的评论区 你会看到很多生活在甘肃当地的人在维护这部电影里的现实刻画的真实性 你大概就能理解我说的这部电影不是故意刻画给小资看的 而是一些人带着小资的视角 而电影的内容恰恰迎合了小资罢了 这样的故事 我经历过的 我看过的 我能给你讲很多人 很多对故乡有情感的人都知道很多马有铁式的故事 也知道他们的结局
溶溶月色2023:
不是小人物,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只是一个浓缩,其他电视剧男男女女的爱情什么的都太脱离劳动大众了

【回复】其实,他们的爱情,离劳苦大众也远…这部电影的主要价值可能就是戴锦华老师所说的,让不可见的人变得可见,让那些以前原本占据我国主流文化的劳动者、劳苦大众,而现在被文化边缘化、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得以再次显现(其实也挺讽刺的)。
【回复】回复 @敲碎的Skull :讽刺的是还有很多人坚持认为这是给我们抹黑… 当然西方借题发挥大做文章是不安好心,但为了不给本就要抹黑我们的人提供借口,就把边缘人员都藏起来,未免因噎废食
【回复】兄弟你好好看看视频啊,视频里也讲了,这是一个在农村也很边缘的边缘群体“鳏寡孤独废疾者”,他们是大众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关注他们,但他们绝对无法代表大众。
Mu-gen:
好像有很多人说假 , 我是甘肃靖远农村长大 ,一起去的哥们还再张掖当地呆过 ,在当地做过农活 ,他不是这种电影的受众,但因为电影出土于张掖所以也同往,我俩对电影是很满意的,在场观众也没有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响动和状态。

【回复】武威的来报到,我也出生于农村,电影里面的方言和我家那边也很像,电影把西北农村的日常场景进行了真实的还原。里面的小麦的耕种、收获,拓土块改房子小时候都经历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暑假。甚至我外婆家对门的一个婆婆名字也叫曹贵英。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族叔,村里的人对他有热情的也有冷漠的。他只是因为出生的时候脐带绕颈,大脑缺氧,导致智力低下。以前高中每周回家或返校,时不时会碰见他,他会像我和我姐打招呼。保持友好仅仅是因为我爸把家里的报纸给他拿去抽卷烟。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回复】说假的估计都从没下过农村,作为从甘肃临夏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看到割麦,拾穗,砌砖,犁地,磨地,明显能看出导演是有农村经历的。
【回复】我感觉好真实,老家甘肃平凉的
账号已注销:
不管导演如何,片子就是好片子,华语影视市场需要这样的片子[微笑]

【回复】回复 @吃不吃咸蛋黄 :我认为女性主义导演比女性导演更重要,前段时间铺天盖地营销女导演女编剧结果烂穿地心的某剧是非常好的列子
【回复】导演除了提起裸奔,并且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因为他观察到农村没有女光棍只有男光棍,所以觉得在农村女性地位非常高。我只能说女光棍可能都在地狱,没有在农村吧。
【回复】回复 @吃不吃咸蛋黄 :好吧我漏了“好的”这个形容词,我用某剧举例的确不够准确。但我依然坚持认为女性主义导演比女性导演更重要,因为如果需要好的女性导演的潜在逻辑是希望展现女性力量,推动性别平等,那么女性主义导演会比女性导演更有力量
我哪知道为啥啊:
那李导演可以解释解释“女制片人裸奔”和“农村女性比男性更有性别优势”“村民不救贵英是为男主好/贵英该享受的已经享受了圆满了”这个几个说法吗?这几个说法是真的出自导演之口吗?

【回复】这些我可以回应你,我自己就是农村长大的,农村的人和他们耕种的土地一样,一样沉默,一样贫瘠。我们的生活不是田园牧歌,而是黑黝黝的现实,终日辛苦的劳作只能糊口,因此可能没有城里人那样爆满的自我实现感,或者叫自尊,当然我不是说农村人没有自尊,只是为了讨生活,不得不频繁降低自己的自尊。回顾你的问题,既女性的性别优势,这一点在农村是显而易见的,生育价值本身就是男性所需要的,同等贫困的水平下,女性较于男性更容易婚配,同等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异性比同性更容易得到同事的帮助,这是同性别的竞争导致的。第二个问题,村民的见死不救,事实上如果是个小孩,大多数人都会去救,但限于农村人口的老年化可能会叫人而不会亲自下水去救。但掉下水的是桂英,源于潜意识的厌恶感,会削弱救人的意愿,而且要考虑,桂英在农村的意识形态里,近乎是个废人,因为一个废人而让自己处于危险的环境之中,这对救人的意愿又是一种削弱,而且有铁分家以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剩余价值,事实上在农村的意识形态里已经有了结婚的权利,如果有铁和桂英继续在一起,是拖累了有铁。综合来说,假如真有一个桂英落了水,而岸上的人不去救的话,大概有这么几点因素,1.桂英丧失了对于农村来说大部分的存在意义,2.水流湍急以及老人的身体老化对于下水救人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风险,3.桂英与其他村民没有人际关系的基础,4.没了桂英或许有铁能过的更好。这四点是我这个农村人对于影片中不救人行为的解读,个人拙见,请轻喷。
【回复】如果是假的,希望可以澄清一下,让这种言论不再传播影响导演本人;如果是真的,想问一下李导演眼里农村的女人算人吗?农村女人的苦难不算苦难吗?贵英因为被家暴(哥嫂)丧失劳动能力并且留下病根,这是农村妇女的优势吗?
【回复】不是假的,是真的,女制片裸奔在微信说的,农村那个是在现场说的
反思侠耶:
凝视的味道和浓烈,不是男凝女,是城市凝视农村,但被凝视的不适感是一样的。

【回复】特别是导演的凝视。弹幕一直在哪儿争论导演关于答戴老师提问为什么镜头语言很干净的问题是不是答非所问。 在我看来,导演的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内容,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例子——即导演作为一种今天的城市青年对农村的凝视。每次导演情不自禁诗意的描述起农村的人与自然时,戴老师都蚌埠住了,漏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doge]
【回复】回复 @草丛里的老头儿 :其实这种诗意农村美学上一直都有。英国有田园诗歌,中国也有很久的田园情结……农村的丑陋是城市化大爆发后才出现的。市民阶级出现了,而之前都是宫廷美学……我觉得俄罗斯文学里的农奴,穷苦农民,真的很值得研究。
玉虚龙宇君的小号:
最近说个文娱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传统文娱成本比短视频大,所以竞争不过短视频,这年头竞争逻辑变了,改成竞劣了。劣质的活得久的能耗死那些优质但熬不久的,这种叫蒙古骑兵打法,或者叫丧尸潮战术。单体质量不高甚至低劣,但由于复制量大能迅速感染开来,而且这种战术只有互联网时代能搞,你纸质书时代印刷成本会让你玩不起这种丧尸潮战术,导致当时你优质内容是能不被大量竞劣竞争淹没的。 其实改变这种格局也有个办法,就是收数据税,一可以增加除了房地产和间接税以外的税基,二还能打压数据作假,你数据水分越大你要交的税就越多,到时候原来那帮刷数据的就都老实了!然后也不会有资本有更多宣传渠道而用烂片拼量的手法打压那些缺少宣传资源的优秀作品的现象了!你拼量你就多交点税,而且还能顺道打压盗版平台! 以前反盗版是不举报就没人管,现在移交给税警了,那就可以名正言顺主动出击了,其实国内很多乱象只要在税务上做改革就能缓解!

【回复】实践不是一般的困难,不过是个好的思路方向
【回复】回复 @玉虚龙宇君的小号 :主要是对现有互联网模式几乎是颠覆性打击,既得利益太多了
前进79:
灰常能打 看完这部剧我一直很不舒服,但是一直没整明白不舒服在哪里。后来想了很久才明白: 嘿,这不就是在骂我吗? 好家伙,当农村人果然活该挨骂。 没错,《烟尘》里的路是农村的路,景是农村的景,苦是农村的苦,但唯独人,不是是农村里的人。 尽管那皮相是真实的,那布景是真实的,那劳作是真实的,那苦难是真实的。不,应该说我见闻过比这更悲苦的事情,听过比这更无助的命运,接触到过更可怜的老头。但我看到《烟尘》的时候,依然一阵一阵地感觉违和。 因为农村人也是人,没有那么扁平,没有那么刻板印象,没有那么全员恶人。当剧情把马老四塑造得那么深情,那么温柔,那么善良, 那么勤劳的同时,等于是把我们这种普通农村 人都黑了一遍。

【回复】能不能别复制粘贴啊,已经看到第三遍了[tv_呕吐]
【回复】你村不冷漠,和别村冷漠有什么关系呢?也没说描述的就是你的家乡吧?
【回复】我觉得你说的没错,如果要向大众揭开真实的农村,人物就不应该扁平。这电影刚出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农民在我心中有个非常淳朴善良的刻板印象,可我伯伯这个农民,除了淳朴善良,他也有愤怒 偏执 自私的一面。农民前提是人,人就是矛盾的 哪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所以要塑造一个绝对善或恶的群体,它都是不真实的,会让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类群体产生刻板印象的误解。
綿南瓜:
看了《隐入尘烟》的导演场放映,也参与了映后交流,看得出李睿珺导演是相当“朴实”的导演,有时候想得越“少”作品就越纯越好[响指]

【回复】借楼,标题有一点不能不同意,《隐入尘烟》是让他们见到了不可见之人,不是我们,因为这些“不可见之人”,我们或多或少都见过,是他们没有见过。都在哭,我们是同感,他们是同情
【回复】回复 @一个普通的人嘿嘿 : 拜托这是聊电影,不可见不是现实中不可见,是我们的影视里,这样的电影你想想一年才几部?
【回复】戴老师说话真是相当的委婉!
鬼才之眼_wsq:
好多人刻意忽略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挑刺到无可复加的地步,可是当他们看到唯美滤镜下的都市剧的时候,男女主角的颜值会让他们忽略掉所有的瑕疵,甚至成了卫道士![跪了][脸红]

【回复】回复 @费尔提诺 :不是戴老师,你是没看有些人一会说这个片子丑化,一会儿找到了新的攻击点,说是太美化,还有人说没这么惨,经历或许不是一样的,但这些人甚至可以忽略或不提绝大多数的农民辛苦劳作这个事实。[捂脸]
【回复】回复 @鬼才之眼_wsq :因为没有人说其他国产片是好电影。。。。。
【回复】回复 @鬼才之眼_wsq :他名字都说了他为啥挑刺
谜儿pp:
导演完全和戴老师不在一个水平上,一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甚至都答非所问[笑哭],希望导演在看到自己眼前的所谓的真实的时候,还是多学点历史吧[笑哭]。这部作品比起同期的垃圾电影们,确实有很多优秀之处,但是绝对无法成为时代性的佳作。因为导演思想水平就有限。

【回复】是多偏激的思想 才会说出如此偏激的话...
【回复】同意…他每个回答我都觉得答到最后都让人忘记了问题是什么
【回复】你是不是比导演水平高?你有什么资格评价人家的水平?
罗夏22:
片红是非多啊,是不是有水军开始刷“黑料”了,是触及到某些群体的利益了嘛。我发信息这个时间,那条黑料信息点赞100多了,戴老师置顶的信息也只有66个,是不是水军集体点赞了。希望大家再搞清楚事情前,别被带了节奏,当了某些势力的枪手。

【回复】戴老师,有一点不能不同意,《隐入尘烟》是让他们见到了不可见之人,不是我们,因为这些“不可见之人”,我们都见过
【回复】回复 @一个普通的人嘿嘿 :可我怎么觉得,你这话,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回复】分开看待导演本人和电影本身吧
一支光影斑驳:
感觉戴爷意兴索然,导演在知识层次、文化涵养、思想深度等等方面,和戴锦华差的太远。棋逢对手的交流才有火花,这种思想深度不对称的交流看的挺难受的。

【回复】同感。导演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理想主义”算是好听了,但其实反而脱离现实,将自己放在一个只有我清醒我感慨我失落我弱势的心态中,就……很别扭。还有我听到恐龙灭绝那里,导演说它们为什么灭绝呢?言下之意怪外部世界,觉得不公平。这让我觉得这导演应该去学学马哲正确看待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戴老师明显也听不下去的感觉。
【回复】回复 @系统医学 :并不是需要多量的隐藏隐喻才会拉高档次。至于你说的他是无意识表达,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导演没有无意识表达,都是有意识的,你没懂层主说的话,还是自己细细品吧
【回复】导演在无意识表达,而不是姜文的刻意表达,隐藏和隐喻
局部城市:
不喜欢这部电影,太多刻意而为之的符号堆叠。想提一部也是关于苦难的电影:何以为家。真正美的、动人的东西是不自知的。命运像是风,吹向稻草,稻草弯腰,我们会去想风。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己思考的声音,不要因为大部分人喜欢,你就一定要这样认为。不要因为你觉得好,就反对我觉得不好。

【回复】你要说符号堆叠,我以为有多深见解,《何以为家》不一样一堆难民黑户人种肤色符号堆叠。你觉得,你觉得,我还觉得带着有色滤镜听着“远方的哭声”,却不愿看见身边摔倒的人,才真是假清高而不自知。
【回复】又没有可能你不喜欢的也不一定就是随波逐流
【回复】这部电影可以测试观众们的虚伪程度。 就像有人不喜欢红酒,却因为买了红酒而一定要夸,电影好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为一种自我标榜的工具,
-六月的船歌-:
希望隐入尘烟的成功可以作为一个引子,为优秀的电影探路。

【回复】这部电影是在学校的电影院看的,那时候刚刚上映,人不算多但也没有像商场的电影院那样少得可怜,它的情节是平淡的细水长流的,全场无声,但是我又好像感受到了同学们涌动的情绪
镜泷:
我不知道这么说合不合适,但是看隐入尘烟,有一种当初看八佰的感觉。 镜头很美,场景很好,人物妆造很真实,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回复】我前几天又看了一遍,有了新的想法。 我认为隐入烟尘始终是一部美学作品,而不是纪实作品,但是大家对它的评价都更偏向于农民纪实苦难片,所以我有一种奇怪的错位感。 不可否认其中拍的场景都非常真实,除了场景,人物的塑造也很有一种很好的美感(主角类似卡西莫多式的人设)。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始终是个套着苦难外衣的be美学童话。
河丘风雪夜:
隐入尘烟的故事设计很有意思,是用农村这个“苦环境”,装了城市的生产关系(马有铁能干却苦逼,这是城市打工人的困境,而非农村的困境)。 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这实际上是个好片,但无论是雄狮还是尘烟,都体现了一种缝合,创作团队的布景搞得很不错(就像雄狮的画面也可以),但核心创作成员有没有真的深入了解他们想表达的群体,我觉得是不证自明的。

【回复】他能干,但是苦逼是他的性格有问题,为什么一直献血?不会拒绝?农村有很多老实人,从小就在农场长大,真的无法当个第三者去看这部电影。
无境之梦:
这个片子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对比出来的,今年院线没得看

电影 隐入尘烟 小人物 农村 导演 戴锦华 活字文化 李睿珺 好看放映集市 讲述“隐入尘烟”的动人故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