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北】保时捷919 Evo破纪录车载视频来了 5分19!

作者: 66车讯分类: 改装玩车 发布时间: 2018-06-29 20:53:26 浏览:924821 次

【纽北】保时捷919 Evo破纪录车载视频来了 5分19!

账号已注销:
保时捷工程师:没有规则约束我终于可以放开玩了 嘿嘿嘿

【回复】额,本田工程师表示无语。。当年1.5t压出1000多匹,逼得赛事方改规则
【回复】回复 @梅西6666 :同年宝马的1.4t 1400马力表示还好
【回复】回复 @梅西6666 :去了解一下。同年宝马的1.5t多少马力。
HeavenChaos7:
弹幕很多人说还有提升空间 我想说赛车刷圈速不是玩游戏,不是打打键盘那么简单的,真的坐到车里面,那种恐怖的加速和弯道里的侧向G力不是看着那么爽的,甚至刹车稍晚可能就是阴阳两隔,这是你在游戏里开一辈子车也没有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看视频怎么看怎么爽,但是实际上圈速记录很难破

【回复】看F1纪录片 就有提到了,晚了0.2秒刹车,直接上墙
【回复】入门级的神力科莎随便几圈纽北就知道这速度几乎不可能再提升了,要是拿极品飞车和地平线4出来当我没说
【回复】回复 @三三萌虎 :蒙扎直道末尾效果更佳[滑稽]
梦未来:
改装版保时捷919 Hybrid Evo赛车:2.0升涡轮增压V4引擎最大输出功率720马力,混合动力电机最大输出功率440马力,整车车重849kg,装备了米其林特别研发的Michelin Radial tyres轮胎。

【回复】回复 @淳熙NYC :v4更耐用,修起来更容易,耐力赛考虑
【回复】V4最大功率720Σ(  ̄□ ̄||)
【回复】同样是2.0T差距辣么大╮( ̄▽ ̄")╭
风夏何然:
很多人跟f1比。我想说一级方程式讲究的是规则,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用v6的引擎配合近乎完美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达到不弱于这种魔改跑车的速度。如果以f1的车架也这样魔改一把,肯定是没法比的。但是没有什么意义,f1车队也更在乎在规则的前提下压榨赛车的每一分优势。事实上现在的引擎比以前的引擎已经慢一些了,但车速依然和以前一样快,因为不能因为科技发展就让赛车车速无限制增加。相对于比赛而言,f1的速度已经足够了,追求极速并不是比赛的目的。

【回复】首先上赛道F1根本不需要吹 现代F1跑到5分10秒以内并不稀奇。 而且跑芒勒24的保时捷是师出名门,正经八百,科班毕业的,专业的耐力赛车!专业赛车!专业OK!!!怎么就变成了魔改跑车???你把布加迪再魔改100级它也跑不到5分20啊
【回复】但是实际4小时都跑不掉因为F1不让加油啊233
【回复】回复 @Onyx真小实 :你看过勒芒?919evo是勒芒规则内的赛车?能跑十圈就不错了,改成什么样子了,大灯没了,油箱也小了
在下阿凡:
真的牛批,这个记录不知道又还要多久才能破了,估计下次还是破鞋自己破的

【回复】回复 @Z-D-F :FIA禁止F1车队私下测试往年赛车和当年赛车
【回复】如果破鞋2021加入F1的话.....估计是可以破了,肯定还会弄出个F1版本的EVO出来。
【回复】不过很大原因也是其他家好像没有拿专业赛车魔改刷圈的习惯。。
账号已注销:
传说,有一种车,一生只能奔跑,如果想休息停下,那么,电瓶就没了 --切格瓦拉

【回复】你已经是个成熟的五级号了,要学会自己打破自己
【回复】回复 @SparkleER :现在号没了
一直单推冰糖哦:
车手毕竟是人,从各种分析来看这圈有很多放水的地方,实在是不敢压着极限过。 至于爆改,其实evo也没怎么爆改,套到f1上来其实也就相当于解除燃油限值、ers能量限制,动力系统的硬件是没什么变化的,改动最大的地方还是空套。 既然动力系统的硬件没有怎么改,那么p1组车还是会受到一个巨大的限制,那就是动力总成的重量。重量下不去,导致整车比f1重一档,虽然动力跟上了,但刹车在高速时能拉的g值会明显弱于f1,再怎么堆空力都没用,因为刹车的咬合力是瓶颈。除了刹车,同样下压力下,由于轮胎的滑移曲线、附着系数曲线的特性,以及下压力对弯速作用的基本原理,导致弯速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得上重量更居中(水平方向上,也就是横摆与旋转惯量更小)而且重量更低的f1的。 除此以外,p1类原型车的下压力更加依赖于地效。地效比扰流板更高效,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离地间隙与横摆角极度敏感。evo在牛背跑之所以大部分高速弯都在怂,就是因为经验不足,没有彻底摸清楚这种等级的地效车在牛背哪里能莽哪里得怂(要摸清楚这个,除非车手全都不要命了,甚至还得死几个人毁几辆车)。f1由于规则限制,地效的比例没有那么高,但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下压力的产生更加稳定,只要车没有跳起来,下压力就不容易跑光。 那f1比evo更适合跑牛背吗?显然也没有,f1的ers系统就算解除能量限制,其回收量在排位模式下是不足以应付牛背的长度的,也就是说持续输出有明显劣势。其次,虽然f1的空套在原理上比evo要稳定,但是在“物理”上比evo更娇贵,那个1min左右的超高速下坡转上坡弯,就连部分街车全速通过时都要严重剐蹭,f1那瘦小的前翼和鼻锥在那里怕不是得当场去世,然后在紧接着的左手路肩弯那里疯狂推头撞墙……那里要想安全通过,弯速基本上要降到比街车还低才行。最后就是drs,牛背的大部分直线都是假直线,或者叫假弯。如果都是平地,那么f1在这些地方一直开着drs也没什么问题,但要命的是它们又颠地形变化又大,导致drs基本上就没法开,只有最后的大直线能开,那f1就很吃亏了,没有drs的f1在那些假弯上跟咸鱼没什么区别。。那解限的f1来刷牛背会怎么样?在硬件没有太多改动的情况下虽然比较吃亏,但超过evo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些中速弯和重刹弯里f1优势非常大,而这些才是牛背的主要构成,我们会看到前半段evo领先,后半段被吊锤的情况。

【回复】这应该不是地效车,地效车的特点是弯曲的底盘下表面,通过文丘里效应和翼地效应产生静压差。 而且地面效应的效率不是很高,几篇论文一般认为与h/c的值有关,基本低于扩散器的效率,主要是地面效应带来最好的Cl系数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更强的诱导阻力加剧Cd系数劣化。
【回复】回复 @Japari-cafe :我说的地效不是最初的那种隧道+裙边,是广义的底部低压,也就是扩散器和底部侧向扰流之类的
【回复】我不太懂赛车,看车也不多,主要是低速时地面效应的定义就是非气表面及边界层介入对翼尖涡和动压涡的削弱或打断,而动压涡最简单的产生方法就是利用翼型,这种就是展弦比和离地间隙控制的。 当然很多静压差的产生方法都能不依赖于地面,利用平顺来流的受阻总压性质就可以随意创造,像勒芒原型车赛车的蛙眼大灯,应该就是一个比较巧妙的高静压组件,和底盘产生静压差。赛车扩散器也是。 不过这个地面效应不仅仅是寻求低静压,就像一些飞行器也是利用翼尖涡受阻来寻求高静压。我说它效率不高也是因为翼型容易产生诱导阻力,现在期刊上也有研究高速时翼地效应的作用的水文,那个状态下气流表现出压缩性,也不需要翼型了,我倒是觉得这高速作用简直要出专著才讲得清,哈哈。
PLASMAX:
这车boost启动的声音太科幻了,感觉就是小时候看的阿斯拉达的现实版

【回复】回复 @fshcj :kers系统,就是和汽油机一起发力用的,综合马力1000多匹
【回复】想问下,看了视频,一直不明白下面那个刹车左边的boost是什么东西,涡轮增压也不是这样表示的吧,那是动能回收之后的释放吗?那不就造成加速难以掌控了?
【回复】回复 @fshcj :手动的,而且可以调能量等级,需要急加速就调到最高,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能量,毕竟储备有限
R_oKo:
看到弹幕说这圈有提升空间我就想笑,我跟你说我开的时候还4分钟呢,在GTSPORT上

【回复】回复 @Twililicious :键盘车手上去试试,那恐怖的g力能把你屎甩出来,还本来就是,你以为什么都敢极限过吗?稍有失误就是阴阳两隔,真是把👴整笑了
【回复】纽北赛道太复杂赛道左右高度差赛道前后高度差叠加 没车手敢保证每个弯的极限是多少 要看轮胎天气 路面情况 坐在车里跟看视频的感觉也不一样 可能坐在里面车手感觉的车的状况就是极限你看视频觉得不是极限 但是可能再多一点车就不受控了也可能顺利过弯了
【回复】没我厉害,我开了一分钟,在梦里
水门234:
人是不可能达到理论最佳的,只能无限去接近 许多高速弯,刹车点晚零点几秒,行车线偏离几十公分意味着车毁人亡 没人会如此不惜命,用生命去博每个弯道的最佳理论路线 游戏是可以无限闪回和重开的,没有试错成本 致那些指点有“提升空间”的观众, 可以在当地赛场的赛道日,开上自己的爱车 在高时速下,在G值给你带来的感官刺激下, 在肾上腺疯狂分泌的情况下,在轮胎即将失去抓地力的临界值下 去博一博那一丝可能存在的“提升空间”

ILoveCup:
那些刷rr3的小学生只玩过手机和表哥家的gta吗

梁毳毳:
有些弹幕真的是缺乏对专业车手的尊重

【回复】小学生罢了,啥都不懂还爱跳脸

保时捷 记录 超跑 纽北 破纪录 纽北赛道 66车讯 66字幕组 保时捷车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