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诸子百家争的是什么”

作者: wrizedm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6-11 20:17:40 浏览:782808 次

“所以诸子百家争的是什么”

名鹤_0216:
私以为百家争鸣争得是一个未来,每个派系对未来有自己的理念与架构,认为自己所坚持的更能让未来美好,能改变整个“天下”,只是这未来到底能包括着谁、利惠着谁,在时局的漩涡中实在是很难究其根本

【回复】当时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是一些有思想有能量的人,想要重新给世间万物的运行找一个规律。
【回复】说的好,其实就是每一家的思想都想成为时代的主流,用自己发扬的思想改变世界,改变天下
【回复】回复 @逆流而上的汪星人 :先是有理念,然后才是当官去实现抱负。并不冲突啊
uhfrvbjdfhjb:
我未曾亲眼看过,也未曾亲耳听过。 但我可以想象,那是一个人人有梦想的时代。

【回复】我觉得越是乱世,越能阐述更多的思想,为什么?因为大家的普遍都是吃不饱,吃不饱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他们就会要想一个方法,我怎么样能吃饱?在这条能让他们吃饱的道路上,再能构建一个能让他们吃饱的和谐社会上,他们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越是大的思想家他们的
【回复】回复 @职业老帅哥 :生活已经很苦了,精神再苦还不如死了算了,发牢骚干嘛
【回复】回复 @职业老帅哥 :所以在当时能天天吃饱饭就是一个很大的梦想,而想要让天下人都可以吃饱饭,便是诸子百家的最大的梦想。
坐岸观天地:
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一次大的爆发,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主基调,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积极求变,新文化运动与其有相似之处,但宏观与深度上不及百家争鸣。

【回复】新文化运动有马哲一枝独秀。 而百家争鸣各家有各家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同流派碰撞交汇。
【回复】回复 @洛书氏 : 马列一样被干服,我们走得是本土化得马列主义,再好得思想都会依附文化或者形成文化,诸子百家得思想两千年都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
【回复】回复 @得到自由 :没错,李德博古也是共产同志,但不能中国化的马列不可取
舍悟难弃: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各种学派思想都觉得有道理[笑哭]

【回复】本身都是有道理的,说白了,都是为了文明的延续,只不过当时的生产力,社会制度选择了儒家
【回复】就是因为都有道理才存在争论与沟通,没道理的早就被淘汰了
【回复】所以思想需要不断碰撞,然后就会诞生新的,说不定就会诞生更好的
丿亅丶冈刂:
老子想授人以渔,但是孔子看到的是大家都快饿死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条能吃的鱼来维持神志,而不是现学钓鱼。所以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那个混乱时代维持秩序的最好良方。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回复】春秋时期还可以,战国那会各国彻底放飞自我儒家已经不够了,得靠法家这味猛药[笑哭]
【回复】规矩是工具,是引人向善的工具,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用工具也可人人向善。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必要的,只是现阶段离不开这个工具罢了。所以那些为了秩序把对的事判成错的,本来就是本末倒置,只是不想负责罢了。如果紧紧只为秩序,那大清远超世界百年,工具永远都是工具,是被人用的,不是使用人的。孟子的性善论也好,荀子的性恶论也好,争的紧紧是人性本善(恶)?争的是到底应该以劝导为主还是应该以约束为主。
【回复】回复 @大头皮孩丶 :儒家也是随时代在变化,不变的都被时代淘汰了,你看百家随后还有多少流传下来
君名无人问:
然而这还是拍得太保守了,我没记错的话,当初孔子可是一手开着四牛二马的战车,一手提着七尺长的阔剑去周游列国的,那年头没点武力,别说强盗土匪了,路上的野兽都能把人吃的尸骨无存。

【回复】而且当年墨子组织社团,天天和儒家辩经,估计没少动手
【回复】对的,而且孔子基本上武功也是顶级的,一般人真的还拿不下他
【回复】回复 @猎户座集团BOSS :以德服人是什么德,是武德! 好像有几个弟子都是打服了拜师的[doge]
给我一杯苦咖啡000:
《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因为有了孔子勇敢站出来周游列国,后面就出现很多企图超越他的人,就有了百家争鸣。 孔子决定周游列国,他就不会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美还是丑恶,是善还是不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你反过来说也对:大盗不止,圣人也就不死。 只要孔子站出来,就会有人把他捧成圣人,也会有人把他贬低成大盗,圣人与大盗这个有无相生的过程就会被触发。孔子本人不会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圣人还是大盗,他只是想要触发这个有无相生的运动过程。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无论朝代和版图如何变化,只要这个族群还在,孔子就会一直被后人记着。

【回复】现在很多国内很多学者自媒体都在贬低孔子,贬低、歪曲其学说以扰乱人的价值思想,自媒体的冲击也把不正确的价值观直印在思想不健全者脑中
【回复】回复 @莴桔梨萝柚 :孔子是可以说是真圣人,真性情。早期的孔学真的是华夏民族的传承瑰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还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国为民,思想太早,百姓才是最重要的,老有所依,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天下大同。这是儒家的仁爱,当然后世的儒家就呵呵了。一群趋势逐利。毫无节操根骨的文儒废物,
【回复】回复 @莴桔梨萝柚 :而且是以现代人的局限的思想和道德范围来评价古人的品行,而不是背后蕴涵的哲理
墨龙隐秀朝辉君:
得结合时代来讨论的。百家争鸣一骑当先的自然是儒家,礼崩乐坏伐交频频的年头,儒家的理念是一杆大旗,朝着这个方向走,你有可能挽救这个世道。随后而来的,便是对儒家理念质疑和思考:如今这世道,儒家真的还能挽救吗?故此墨家道家法家理念诞生,彼此争论但也彼此融合求同存异。然后又有其他有用无用的理念诞生,争来争去争的无外乎是谁能让自家理念实现,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百家争鸣不可能有退让,因为这是道统之争。 搞科研的应该能理解,一个在用名词的解释和定义有多重要,一旦出现对这个名词有异议的科学研究,扑灭它都是第一念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个时候能参与或者旁听争鸣的人不会是平民流氓之类,多少都是能读得起书的。读书人总有那一份傲气,觉着自己努努力就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也不会轻易认同别家的理念。 百家争鸣的出现,必是时代巨变,新旧理念的争论。太平年间,人人安居乐业,只会有一种主流并夹多个支流。

【回复】结合时代的话百家争鸣是在战国,而一骑当先的不是儒家是法家,毕竟秦皇统一六国终结战国时代用的也是法家,而儒家当时的下场就是被焚书坑儒,儒家是直到汉代皇家为了统治国家提出独尊儒术,儒家才会昌盛。
【回复】还有谁告诉你道家是从儒家分支出来的,孔子知道都会吓一跳,毕竟他可不敢比肩老子这样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回复】回复 @鲸海提督 :若有病,请及时就医。晚了就不好治了。[OK]
千鬼姬:
名家,阴阳家,农家,兵家,小说家,杨朱学派,就这么没有牌面的吗?杨朱是天下显学,五霸七雄都用兵家四派的学术,阴阳家的学术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生死观,小说家虽然是十家九流之末,但其承续史家,可以说是延续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

【回复】牌面肯定有啊,但是谁让它们不符合时代呢?经过历史大浪淘沙,只有儒道两家昌盛千年,其它的要么消失于历史长河,要么被儒道两派吸收,只能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之一”。
【回复】回复 @倘若未曾相遇 :论地位,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并列为天下两大显学,号称非儒即墨。杨朱也只是战国是一时兴起。论实力底蕴,儒家前有孔圣以及七十二贤弟子,中有孟子、荀子继承大统,后至汉武帝时,有董仲舒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为官方唯一显学。期间人才辈出,底蕴深厚。 你说汉武帝拉偏架,那你工作中写了一份比别人好的方案成功被领导采用,这能说是领导拉偏架吗? 而且法家从春秋战国到国家一统时,它得到了秦国和秦朝的大力支持,它为什么没做到“罢黜百家,独尊法术”呢?秦始皇拉偏架都做不到,让汉武帝拉偏架又能怎样?
【回复】回复 @空冰糖 :儒家的发展纯粹靠汉武帝拉偏架,法家也符合时代啊,但是儒家有汉武帝拉偏架,所以后面被儒家吸收掉了
墨龙隐秀朝辉君:
儒道两家理念是两条不同源流,后来其他理念都是出身其中。合格流派代表人物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儒道理念在。最典型就是韩非,儒门弟子,法家名士。 所有支流最终目的都是流入那不知在哪的大海,而这过程中则避免不了大流融合小流,小流自行壮大的情况。 融合才是所有流派的选择,如果哪条支流能率先到达大海,无论它当时是大是小,最终都是其他支流涌向它的结果。 然而事实是,所有支流都不可能到达大海或者说根本找不到,因为那海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大的支流停止运动,自成一界,成为其他小流的大海。这样大海就出现了,但却不是所有支流最开始寻求的大海。

【回复】回复 @春久归 : 道家是圣人之道,儒家平民治学。如果每一个人得智慧跟认知充实,自然会回归虚无缥缈得天地之道,王阳明师出儒家,却应了天人合一,创立心学。现世是人人向往道家思想,却是遵守儒家规则。
【回复】回覆 @Theedgeofdeath :你是真的什么不懂都感乱说啊,你自己去查查看韩非的著作,查一查什么叫《解老》,什么叫《喻老》
【回复】回复 @得到自由 :道家是众生之道,儒家是君王之道。
飘嘞个飘0-0:
争的东西很简单,一群能看书,看过书,同时看到人间疾苦的先贤,为了解决连续不断的战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单人提出的所有的方案汇总,行成一种思想,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儒,法,墨,农等等

卡尔寻找的同志:
乱世而出百家,纷扰而尽争鸣。乱归于安,安而长久,势必争鸣。万马齐喑,唯上唯书,离乱不远。

吃瓜啃瓜子喝饮料:
一群精锐之师的团队在华夏大地互相传道,从文化,精神,肉体的争斗。与天时与地碍的抗争,与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不停的推出新的道理,新的知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一次世界纪录:
儒家内部的义利之辩、善恶之辩,名家内部的同异坚白之辩,纵横家内部的纵横之辩,儒家和法家之间的刑德之辩、王霸之辩,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天人之辩,墨家与兵家之间的兵寝之辩,儒家和墨家之间的礼法兴废之辩……涉及到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囊括了思想、民生、政治、社会、军事的方方面面,很难用一句“争的是什么”一言以蔽

来自M78的雨:
什么是诸子百家?什么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只能算是诸子百家的缩小版,甚至缩小版都配不上,要只知道诸子百家,有一句话说的好,百家争鸣,万世之基,文艺复兴后面是什么?他保得了欧洲一时,保不了欧洲一世,而我们这个呢如家不行了,墨家接着上,默家不行了,法家又接着上,同化能力强到惊人直接把佛家都给同化了

【回复】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诸位思想学派的总称,而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变革,你那句文艺复兴只能算是诸子百家的缩小版我真不知是怎么搞的[微笑][微笑]
【回复】你应该是要说文兴复兴不如百家争鸣吧,可这两者无可比性吧,最简单的,一个是14世纪至17世纪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一个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 地主阶级兴起的产物 两个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所产生的思想是不能一起比较的。好比我们现在强调尊老爱幼,而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过于落后,产品需先交给青壮年,以保证部落的发展,对于老人,可能就是使用优先分配后所剩下的"边角料",按照现在的尊老爱幼的标准来看是错的,可在当时是对的,尊老爱幼对于他们来说太奢侈了,因为生产力太过于落后。
【回复】回复 @金伟县666 :好家伙,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老师是这么给我们评价洋务,运动的造个钢铁厂在铁矿山边造,他跑到800里外去造,人才,人家外国专家来了都说人才,就这样的人,当然了,我们老师可是一名资深的历史学家,他不是晚上说的那个,毕竟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他们祖父辈跟他们讲过,他所说的东西,我个人感觉八九不离十都是真的,不带夸张的那种,毕竟他生在那个年代,上世纪50年代吧

星海计划 人生 历史 学习 文化 高考 春秋战国 孔子 纪录片 百家争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