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更好的道德原则丨半决赛第一场 北京大学 vs 南京大学

作者: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05-05 20:00:00 浏览:190241 次

“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更好的道德原则丨半决赛第一场 北京大学 vs 南京大学

错位的土豆:
弹幕可以表达情绪,诸如:我觉得正方好棒,我觉得反方好棒。也可以表达观点,我觉得这个点不好,我觉得他在混淆。但我希望,大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稍微具体点,到底哪儿不好了,到底哪儿混淆了。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己所欲,施于人是有道理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有道理的。

【回复】还有些弹幕,天天就在刷诡辩两个字,看着就难受[辣眼睛]
【回复】可是在这过程中通过说教传递给我信息时已经实现“施”这个过程了呀,如果你想要表达后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那你本应该不说出来这个意思[doge],因为如果你说出来你“不欲”的理由,那本身又“欲”又“不欲”就矛盾了,这是两种对立的思想,而且“欲”或“不欲”是已经权衡了事物本身的两面性而言所发出的。
【回复】回复 @罗志祥说除法 :这里其实还是有得辩的,子非其人,焉知其人之“施”是说教,而不是构筑一个可以讨论/被接受的环境呢?
宣明不打辩论:
这是本届新国辩版本最强质之争,南京大学军长还有北大的王宸宇学长带来最强三辩的对抗

【回复】最强三辩没有岳神我不服[脱单doge]
月印清溪:
怎么每次辩题你北都是非主流一方[辣眼睛]

【回复】回复 @哈哈哈哈哈保护 :决赛劣的很..
剥开的肾脏君:
军长太难了,带不动啊。。。。。。南大其他人质询打的稀烂,什么对于小孩子教育的时候欲或不欲的推定,教育和道德准则本来就有明确的目的区分,教育本身就需要你推定完成然后把正确的东西输出,这有什么问题?正方是要把所有人都当自己孩子去塑造价值观?未免太可怕,所以就是抓住军长演绎的欲是包含了带有强权和自由意志侵犯来打不就完了吗,非得纠缠检证推定的层级高低,不升华价值,太可惜了。。。。

【回复】而且我后面想了想,军长是跳出了它们原有的论打的,强权的演绎和自由意志侵犯的演绎其实无论是天的小结还是北大二辩一次一次在接质里强化的“博弈”都是可以回应的。所以到这里比不出来了呀北大场面上还有优势,最后想赢好像只能扯回原有那个推定的框架。但是也诚如你的观感一样,纠缠框架在新国辩的线下赛场往往不如最后的情绪渲染
【回复】又想到一点,按南大原有的框架说不定可以回掉“博弈”。因为南大对第二性的定义就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举证责任,博弈正好就是需要双方付出巨大举证责任的事情。所以南大最开始其实根本就不反对博弈,跳出框架反而就不小心丢了前面的东西口径开始变得奇怪了
【回复】回复 @哈哈哈哈哈保护 :体现在南大自由辩时一直强调“原则”而忘记了反诠释“博弈”
keep_a_sea:
按照解说开始说的,两者都不好。心证了一番,最后觉得己所欲,施于人是更好的道德标准。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更有那种社恐勿扰或者闭门造车的感觉。 己所欲施于人更像多的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传递,就像是我们父母教导我们的很多道理,各种衣食住行(天冷多穿衣,吃饭不挑食,早睡早起不熬夜,等等等等)尽管很多人会觉得很烦,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为人父母,也同样会把这份“己所欲”传递下去。每个人都是会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无论是我们能够做到并获益的(坚持学习/健身而收获知识或健康等等),或者没有做到而受害的(久坐带来的腰脖亚健康,熬夜带来的危害,不锻炼或者其他行为带来的亚健康等等等等),或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传递(比如自己失过恋,看到别人失恋郁郁寡欢会告诉他们不过如此不要太过在意,失败之后不要太过走心,种种都是己所欲施于人)。 事实上,我们在周围关系中,更多的是这种己所欲施于人,这种相互的“关心”,才会让自己和别人感受到善意,而更多的对于陌生人 我们不在乎的人,才会更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回复】在看之前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更倾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我们唯一能够掌握的只有自己的思维,在思考一件事情要不要去做的时候,肯定是先在我们自己脑中构想(基于道德)。勿施于人是一种相对熵减的处理方式,能够更稳定的保持未来的发展。脑子里把不利于对方的东西“咽下去”不至于让对方难受。而反方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我认为好的不一定利于对方,而且对方不一定会觉得好。虽然从对方角度来说无论接收的信息是否有利,都可以作为一种“经验参照”,但如果对方很容易受到情感波动,那一方面可能损害彼此关系,另一方面若信息具有感情色彩就会很容易影响对方判断从而进一步恶化事情发展。 从辩论赛的角度我认为我的论点不可能胜,因为真的坚持“勿施于人”就不会说出来这些话了,但从彼方“经验教育”的立足点出发我觉得我又有胜率,因为一方面不能保证经验一定有用,另一方面不能保证经验一定可以向好的方向影响。
【回复】回复 @keep_a_sea : 这个心理实验很有趣,拿出来确实很有“杀伤力”。从数学模型上看,“施”能够让族群更繁盛,进而保证已知之善能够在大多数人手中,“勿施”会让族群逐渐衰败,使得总体量最后收敛为0进而导致其本身失去意义。但这是“源起论”,现实世界是“现存论”。“施我知之善”会产生“无心之恶”,而“剔我知之恶”能够保证“有心之恶”的淘汰。 这么看,彼方是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默许小部分恶的产生,以此证明对方固步自封。但我觉得既然明白了社会之恶已经足够多了,不如先做一定量的删减,这样也可以给“道德”让出一些空间。
【回复】回复 @晴空中的尤里sa :恩,有句话辩论不太好讲,但是我挺赞同的,就是“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独特,最后都落了俗。”,对于普通人来讲,大部分人认为的“有利的”经验主义,其实很少存在不利于某个人的情况。 另外就是,你提到的“基于道德”,个人感觉“道德”也是基于“己所欲,施于人”不论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还是普通大众之见相互的一种塑造的共同认可的观念。
wow若溯流光:
南大辩论队等我!2023届考生正在飞速赶来的路上!

【回复】奇迹来了woc!661压线综评[给心心]
【回复】哈哈,22届考生,奔着南大辩论队去的,结果被浙大录取了[藏狐]
【回复】回复 @wow若溯流光 :恭喜
2catycm:
我们高中数学学过逆否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是“施于人者,必非不欲”。正方是说自己喜欢的一定推广给别人,反方是说推广给别人的自己一定喜欢,这实际上是必要性和充分性的问题。这场比赛正反方都理解为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克制,甚至认为后者是“不施”,这样理解的话,正方一定是慷慨陈词的一方,讲博弈是如何改变社会的,沟通是如何社会进步。但是实际上反方的题目不是说不施,而是施的一定至少是自己喜欢的,反过来理解就是以正方题目作为道德原则的话,推广给别人的东西可能是自己不喜欢的(虽然喜欢的一定推广给别人,但是不喜欢的也推广给别人),这就很恐怖了,我是奴隶主,我不想劳动,我让奴隶去劳动。

【回复】你说的只是形式逻辑,它只保证在形式逻辑下的有效性,但不保证合乎情理和语境。但辩论很明显是要看语境的,按你这么解读直接离题万里了。。
【回复】翻了一遍评论区,为什么大家从来没有想到去了解一下孔子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论语中有清晰的解读,己所欲,施于人。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讲的忠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孔子所的恕阿。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当子贡问老师是否有一个字可以奉行一生,为什么孔子会斩钉截铁的抛弃忠,进而回答到“其恕乎!”都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吗?
亦陈星:
评议,评价,评审,谓之评。 论道,论题,论文,谓之论。 区别,区分,区域,谓之区。 仅代表bilibili评论区问候在场各位。

【回复】回复 @B站big混子 :这么说的一般都是4辩[doge]
【回复】请问阁下是由哪个6级号分裂而来[doge]
【回复】秀,敢问阁下要打几辩[doge]
大肥鸟一只:
正方:你想输吗? 反方:不想。 正方:那你别让我输啊 反方:你想赢吗 正方:对啊 反方:让我赢呗 [doge]

【回复】陆一鸣老师评价了,说双方都放弃了这样一个容易让人陷入逻辑混乱的战场,都非常有自信和风度!
无上巅峰月红:
北大四辩按住三辩的样子真好玩儿[doge][doge][doge]

山寨哈喽KT:
己所欲己所不欲,都勿施于人。 白话:都离别人远点[吃瓜]

【回复】毕竟你喜欢的别人也不一定喜欢
【回复】一直都觉得应该是这样才对。不过我不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自我理解就好,也不会觉得两方跟我的观念有冲突就非得'矫正'
猪宏哥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之所欲,亦不能施于人。

【回复】翻了一遍评论区,为什么大家从来没有想到去了解一下孔子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论语中有清晰的解读,己所欲,施于人。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讲的忠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孔子所的恕阿。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当子贡问老师是否有一个字可以奉行一生,为什么孔子会斩钉截铁的抛弃忠,进而回答到“其恕乎!”都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吗?
李太阳啾啾:
我这个土狗进了我不配进的频道 脑壳都听昏了

辩论 哲学 演讲 新国辩 表达 论语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