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量100万册的《被讨厌的勇气》人生必读?别看心理学的书了,看多了看傻了。

作者: 老巩学长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2-11-28 19:14:25 浏览:81990 次

年销量100万册的《被讨厌的勇气》人生必读?别看心理学的书了,看多了看傻了。

小周不爱吃甜:
相信很多看这本书的朋友们也不是为了学习心理学理论吧。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那种没营养的灌鸡汤书,始终不想看。直到有一段时间心理内耗非常严重,想着反正也活不下去了就随便看看吧,没想到确实对我调节心理状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现在已经忘了书里的具体内容了,只对课题分离那部分印象很深。它带给我的效果并不是安于现状地躺平,而是让我试着专注于自己能改变的部分,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在意外界的看法。所以我认为,能让个人受益的就是好书,它也许不一定让人找到前进的动力,但对于高敏感内耗人群来说,提供的观点是能够帮到人的,这对于流行读物来说,就够了。

【回复】我挺喜欢up主的一些视频,但这次观点确实不太认同。既然up也说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收获了心理能量,那为什么反过来又要否认它的价值呢?很多严重心理内耗的人需要的不就是那一点被从泥潭里拉出来的力量吗?它可能不一定长久,但一定比没有要强。
【回复】回复 @-小周快跑- :对对对我也是课题分离的部分印象特别深刻,看书的过程中慢慢梳理自己也不再拧巴了。很多“心理励志”类的书籍其实都是给读者提供一个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论。工具给到手了用或不用,合适或不合适都取决于读者当下的精神状态。也许我们读这一类书籍时只需抱着在河流上取一瓢水止渴而并非为了止渴先挖一条河(指系统地通过教材去学习心理学)的态度就足矣。不仅这一本,我相信所有“心理自助”类书籍的都是以让读者喝完这一口水后生活又得以继续前进出发,不至于渴死为出发点写的。当然,读完之后如果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自然而然地会去翻更多的心理学课程系统的学习(例如我),这也是归功于这本书。所以我觉得up并不需要贬低任何一本心理自助类的书,因为这可能是某些在谷底的人儿的救命稻草。要求他们从教科书开始看就犹如不允许一个快饿死的人吃快餐,要他们从种菜做起。[辣眼睛]门槛和成本都太高了[辣眼睛]
【回复】我那段时间也是靠着这本书走过来的,遇见一本书真的需要对的时候
野生残次动物:
up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做出了批判,可以理解为up认为阿德勒过于强调个体能动性,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up可能觉得阿德勒心理学不切实际,是一种庸俗的自我安慰。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up进行的批判的太片面太不严谨了。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很大程度上借用了斯多葛学派主张自控以及面对困顿情绪时的自我坚毅,斯多葛主义主张“ 我们能够控制的是自己的观念、倾向、欲望、好恶,总而言之,是我们的一切行为。而我们无法掌控的事物是身体、财产、名望、命令,总而言之,是我们行为之外的东西。”这段话暗示了人的哲学的掌控范围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外部世界不受人的直接掌控。 而up最后举的例子“人可以看懂书而动物不行”以及“跟往下一个层你看不上的那些人那里找回心态”,恕我直言,这恰恰证明了是up误读了阿德勒。优越感是斯多葛学派以及《理想国》(阿德勒对话式的写作方式来源于此)所摒弃的,因为本质是一种自恋。《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处于哲学和通俗读物之间的个体心理学描述,读的好,可以引领读者走向阅读经典哲学的道路,绝不仅只是鸡汤文。

【回复】嗯,up的解读基本和书中的观点完全相悖,比如考试例子中,“只是自己不想考好,只要自己想,能随时考个满分”,这种自我肯定的生活方式,是书中明确指出不提倡的方式,要通过自我接纳来取代:接受考不好的自己,并思考以后要怎么做,然后向着考满分的方向不断前进着。而这部分,在书的后半部分。这很大程度上说明,up没有把书读完,就开始得出结论。 而书的前面部分,确实提到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来看待客观事实。比如这里也可以把考的不好这件客观上的事, 通过主观臆想,想象成只是自己没有努力,努力了就能考好。但可惜的是,书中是在人们面对身高矮小这类与人自身努力无关的客观事情上,使用主观臆想的方式来避免人产生自卑。而对于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考试上,up还使用主观臆想的方式,自我催眠,正是书中所提到的典型的使用人生谎言。自己对自己撒下一个弥天大谎。 只读书的一部分,确实容易曲解书中的观点,但这本书必须读完,整本书表达的思想是整体的,不能拆解。
【回复】回复 @黑崎一一户 : 即使up读完了这本书,实际上也只选择性解读了他愿意相信的那一部分,作为书的观点,后面说,心理能量低的时候,“去看不上的社交圈子溜达溜达”,甚至从“猫猫狗狗”身上找回自信,实在不敢苟同。
【回复】回复 @ihuujj : 花啥钱啊,下个 微信读书app,免费阅读,里面还有《被讨厌的勇气》的下部,《幸福的勇气》。我就是这么白嫖的。
纯粹且真诚:
有没有可能,你觉得这个书不行,是因为你还没到达作者的高度?[微笑]

【回复】不要理这UP主,我刚发几分钟的消息就被他删了[笑哭]
【回复】回复 @豆皮寿司ya :这个不属于课题分离的表现。 我记得书里面有提到,课题分离有个要求,是要在不干涉别人的课题的情况下,做好自己的课题。同时还要勇于对干涉自己的课题的人说不,让他们见鬼去吧。 你舍友的表现,就是不懂的课题分离的人,他模糊了你们之间的课题。
【回复】提个问题 :本书中提到课题分离这一概念。认为人应该有被讨厌的勇气,别人如何看我是他们的课题我只管做我自己的事。这样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而被讨厌。 此时困惑我的一个问题就是,宿舍关系中有个舍友打游戏时说话叽叽喳喳的,说了很多次也依然我行我素。他这种人如果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那可太糟糕了。这不是很奇怪的吗。他是做自己了,却全然不顾他人。
尽致尘:
阿德勒意思不是要你推卸责任,是要你掌握事情主动权。不是帮你找个维护自己能力不足的借口,而是说责任全在你自己不要埋怨环境和过去不能改变的事情。可能每个人理解不同吧…我没看出up理解的那层意思

【回复】应该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自己),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别人,环境,过去)。把注意力回归当下放自己身上,这样活着才不会内耗过多,拧巴。
【回复】回复 @削个菠萝吧 :是的,我认为这样的观念更不会陷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境地
【回复】有些观点不适合中国人,但是对我来说是让人承担责任 坚强 减少内耗的好书
凉薄如水晶:
这本书里我感觉最好的一个观点是,在你成年以后,你想过什么生活,是完全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而不必总是责怪童年阴影或者原生家庭,用主观能动性去改变现在的状况比一直追寻原因更有用,还有它的课题分离观点,我觉得说得很好啊。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有用的,不至于说一切事都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原因。至于书里还提到的人类的真正自我价值是以全人类的共同美好未来之类在任何工作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点非常的理想化,我觉得干不过囚徒困境。

【回复】支持 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
【回复】回复 @重装布朗牙 :微信读书免费
【回复】回复 @重装布朗牙 :拼多多大部分都假书吧
逗留许久:
这本书非常适合,内心敏感脆弱,容易自责的人

【回复】回复 @余长昭 :要注意是“让你感觉更加自责”,不是“让人更加自责”[OK]
【回复】回复 @余长昭 :书是教你要有做普通人的勇气,不去跟理想的自己比较,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不对自己说谎。考了60分就在此基础上,如何努力下一次考高分点。
【回复】回复 @余长昭 :这本书没有让你和未来的自己比较啊
司徒贝尔:
挺好的这本书,换种角度看世界,看自己。有些人觉得不好是因为伤到自己自尊心了。

【回复】回复 @SCARFBoy15 :真有人反应那么大吗。我一直觉得青年太夸张了…
【回复】我觉得一本书能给人一个新的视角,就是一本不错的书了
【回复】请问这本书哪里买好?淘宝30块钱能买到,拼多多10块钱。两本都是一样的封面
三维世界的五维人:
感觉up对书的理解有些偏差。“考试”这个例子很不恰当[笑]。 原书作者想表达的是“情绪”是有目的,“情绪”作为一种生理现象就是用来驱动自身行为的,这没问题。 对人发火是为了震慑别人; 宅在家里不想见人,可能因为之前受过打击,然后为了不出门,而主动制造出“难过”、“忧郁”的情绪,以获得家人的理解和自己的安心。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up主硬是要拿考试说事情,也可以:持续的考不好,使得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然后为了逃避学习,一个人可以制造很多情绪和理由来来达成这一目的。 我亲戚的孩子就为了不学习以及不想工作,制造抑郁情绪,让家长害怕,然后家长就继续放任她随便修学和请假。 她上学时翘课、工作后随便请假的时候,然后拿着父母的钱出去玩的时候,咋没见她抑郁呢? 这些都是有目的的。她本人心理上为自己制造了心安理得的理由,尽管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回复】回复 @Kygovo :up做这期视频的时候可能怀着傲慢的情绪,感觉自己很牛不需要这种心理按摩,然后这种态度就从文案中流露了出来[微笑]
【回复】说得好,up说的什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未可知i:
最近刚读完,在我看来,我们读书读到的其实都是一些自己想看的东西。所以我也不反对UP说这本说思想不深刻,毕竟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看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无非是想从书中找到一些能支持自己近期的心理预期的观点,正如你提到的当初读这本书时得到了一些内在能量,那他就是有用的

【回复】很赞同,重要的是个人积极价值观的塑造,才能长久提供能量向前
【回复】成功学也会给你一瞬间的内在能量,但无异于饮鸩止渴。
沉浸在书海中的骑士:
我不懂什么深度哲学、心理学,也说不出什么长篇大论来反驳你,我只知道身为一个曾经讨好型人格非常严重,极度有自卑感的人在被吧里的人推荐且看过这本书之后可以说是如获至宝,它是真真正正的帮助了我(看完了还看了很多遍没有变傻),你说得对心理咨询确实不是心理学,但你觉得看心理学教科书那一堆专业知识帮的上大多数人吗?

【回复】up主就是书中说不需要在意的人。[doge]
烽火炎焱:
建议大家直接看《自卑与超越》,理由,被讨厌的勇气和拥有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是是个体心理学的衍生读物,本质上还是畅销书,缺乏深度与客观表述,本质上和《断舍离》一样有着浓烈的日式思维,是营销非常成功的两本儿书。四年前做过线下读书会的分享,就发现了这两本书有很大的问题, 用对话式,这种玄之又玄的方式,以坐而论道的形式解读个体心理学,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把好好的科学变成了玄学忽悠,个体心理学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也要激发主观能力,从而掌握主动权。而这两本书是典型的日式畅销书的逻辑,当娱乐可以,当心理学书籍不行。

【回复】没有任何人协助解读的情况下看《自卑与超越》恐怕有些人会觉得阿德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食人间烟火,满嘴仁义道德为了人类社会的假大空砖家[呆]
【回复】回复 @sky大果果 :您说的是很对的,不过话说回来,知识的获取本身就是有门槛儿的。
【回复】回复 @小白鸭丫丫呀 :你要不先看一看那些读书类的公众号,豆瓣,知乎,都有精读版,然后你再结合多个不同的精读版本,然后考虑要不要再买书。现在是商业社会,有一个朴素的逻辑就是一个东西,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在吹捧,那一定是被删差评了。
多一分韵律: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怪别人不如投资自己

林百觅:
这本书和《幸福的勇气》被称为勇气两部曲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作,在“幸福”里面还真被作者预判到了有人会说第一部过于理想化,是宗教不是科学。我现在还正在看这第二部,没资格下什么定论,但就我看完第一部来说我决定他是有用的,二第二部目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部分是“三棱柱”,前两个面是“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但大部分人都会把最想问的第三个面“以后怎么做”面向哲人。

6枚嘤币的ID:
因为我一个同学让我对这本书的印象不是很好,他每天尽说一些逆天发言,明明那么幼稚还自诩成熟,没有那个能力还总是桀骜不驯,那个课题分离让他在别人的建议或指责下不愿意改变自己,说他是为他的课题负责,可是这种被大部分人讨厌还不自知不改变这就是好的吗,连融入群体都做不到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吗

【回复】你同学理解歪了而已,阿德勒心理学中还强调人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还有他者贡献,为他人贡献使自己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你那个同学除了课题分离其他的都没做到。
【回复】随他去呗,他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远离他,别被他带偏
面包小潘潘:
我从这本书开始了解阿德勒心理学,其实阿德勒心理学并不像岸见一郎写的纯目的论,也是要结合既往经历来分析的。并非你没考好是你不想考好这样的片面解释。而且在续作幸福的勇气里也解释了共同体发展和课题分离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这些责任都需要自己承担。但是被讨厌的勇气无疑给了读者很大的动力去向上攀登,并且岸见一郎还有续作…

吴公子露:
我觉得挺好的一本书,只是我看了前几页看完了目的论这本书就扔了,感觉学到了,没必要再往下读。 在网上偶尔看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幸,童年惨痛的经历什么的,个人觉得比较适合阅读这本书,它告诉你那些经历并不能成为你自暴自弃,不认真生活的理由。 至于你如果缺乏前进的动力,可以先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培养自信,慢慢摆脱过去的阴影。定好目标,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不断地朝这个方向迈进。 总结一下,比较适合纠结过去经历无法正常生活的人自我心理疗愈。有严重障碍的,还是建议去专业心理医生那里咨询。这本书我毕竟只看了前面一点,其他心得若是有人看完了欢迎补充[doge]

【回复】看完会变得积极而又佛系[doge]其中对于权力之争的描写,那些拒绝权力之争,不坚信自己一定正确,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拒绝被感情支配等观点,感觉对当今那些喜欢打脸别人获取胜利优越感的杠精来说是火辣辣的痛击[doge]
【回复】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看整本的,我发现很多人只看前面一点,二极管思维的就只看到课题分离,认为就是不管做啥事别人都无权干涉[笑哭][笑哭]
【回复】人只有在自卑的时候才会去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没看到哪些自信成功的人喜欢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
半夜真的不睡:
不管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傲慢,就像里面所说的目的论,你故意讨厌这本书才会发现它的缺点

靠怎么得到硬币呀:
我认为这个up主没读明白就来做内容了。

【回复】这本书本来就很烂,还读懂?你该查查自己脑子好使不,里面就几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和理念,直接表达出来不就好了。让两个人物对话绕磨来绕磨去,也没什么深意的注解,这不纯纯添废话嘛!而且毕竟是旧时代的东西,里面糟粕丑陋的东西比有价值和营养的东西多太多了,读了犯恶心,我还以为是译注的问题,搜了很多,最后发现总结,这本书放现在,确实是屎。但不否认理念很好,现在心理学“目的论”确实很大的胜过的“原因论”。

心理学 读书 哲学 拔草 书单 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