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的短板正是他们太专业了

作者: 死鱼之死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4-27 18:09:35 浏览:61779 次

专业人士的短板正是他们太专业了

概念无效级:
我读高中时,有一次题材作文暴露了语文老师的无知。(这次题材作文面对的应该也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可能是同区好几个学校,但竟然没有能指出的老师。当然,当时我肯定也不知道。) 作文题材大致是罗素去北大演讲的那次,在黑板上写下了1+1=? 提出这个问题,台下的学生,学者们都窃窃私语,但没人敢回答。 最后罗素在答案这里写了“2”。 以此为题材写议论文。 语文老师在分析时给出的切题中心方向是:相信自己/坚持真理/不惧权威/事情的本质往往是简单的,等等。 但等以后闻道多了,了解真实情况后就能知道,罗素根本就不是为了让人有勇气去回答那个等于2,而是为了引出那本《数学原理》几百页的证明1+1为什么等于2,为了让人知道看似简单数学的底层逻辑和原理以及严谨性。 和语文老师那些理解与认知完全不搭边。 ps不要和哥德巴赫猜想混淆

【回复】罗素的初衷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在应试教育范围内语文老师这个分析倒也没毛病
【回复】老师分析的错不错,要看题目有没有说你说的后半部分,以及书上有没有讲过。如果课文没有学过,题目又没说,那么你不能预设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你以自己知道的独特故事来认定他人的无知,这何尝不是一种傲慢呢。
【回复】回复 @死水中只能等到毒药 :没错。 但是拿历史真实的人与事作为题材,去歪曲他们的本意与事情真相是不对的。
Musessou—WJC:
在数学考场上,与答案不符=你错了=不得分,是否正确与得分直接相关。 而语文虽然答案是唯一的且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只有答案才是正确的,一道题你答错了不代表你说的不对,与答案不符只等于不得分,不一定等于你说错了。 考试有一个技巧叫做“揣摩出题者的思路”,一般来讲这个技能是起到辅助作用的,只能帮助解题,但在语文考试中这个技能可太重要了,与其赏析文章,不如赏析问题,几百几千字的文章就是为了这十几字的题目打辅助(咱就是为了这碟醋包的这顿饺子)

【回复】回复 @七罪ing :说句不好听的,理科步骤分完全就是给学生一个安慰罢了,真要在科研上算数据,错了任何一步都是全盘皆输,复盘也要重头来过,哪来的步骤分
【回复】回复 @七罪ing :步骤不也是和答案一样,至少是和答案相关才给分,不是随便写就有的
【回复】回复 @让我广隶广隶 :请问你的科研是十分钟一题吗
付Yep:
大一,高三的时候成语填空是高考新题型,但是模拟考成语填空这个题经常全班平均对一个不到,标答经常也不服众,我们语文老师就说这种主观性强,且歧义多的填空题创新得并不好[笑哭]

【回复】回复 @死鱼之死 :问题是,必须理解的和出题人一样。和作者一样不一样都无所谓
【回复】甚至古诗文默写都改了,我上学那会直接默,现在还要理解[笑哭]
【回复】回复 @付Yep :我擦,这种成语填空啊?有选择吗?没有的话怎么填?第一个空我填天翻地覆也行,翻天覆地也行吧?我还以为是那种“翻天_地”这种的……考这种的话,得靠阅历是否丰富,能否读到这篇文章才能填吧……
惠山派周囚牛:
我们没有成语填空,只有古诗文填空,但课外阅读量大有时也容易导致失分。 高中古诗文填空:千里之堤,____________。 《必背古诗文》里的下一句是“溃于蚁穴”,但是我不服。因为我翻过《韩非子》,《韩非子》里明明是“以蝼蚁之穴溃”。古诗文填空不是成语填空,应该更倾向于原著原文。 还有一道初中的: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答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我翻过《楚辞》,所以保留了通假字,填了“路曼曼其修远兮”,一开始老师没给我分。

【回复】考试是有大纲的,考试是考的你的学习能力,是根据已有条件的分析能力,就好像大学生教小学生解题不能直接上方程用积分一样
【回复】这种默写后面应该会标明版本和篇目的。没标说明试题不规范。
【回复】个人感觉这和课外阅读大没啥关系,这不单纯抬杠,考试是为了选拔,把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能力强的人筛选出来,不是让你掉书袋,显摆自己学的课外读物的,真有能耐为啥不去诗词大会展示自己
breezecritial:
语文很讨厌,但是语文老师普遍都挺好。教过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是对应试教育微词最多的,因为他们最觉得语文应该是门充满艺术性而又浪费的学科,然而事实上语文很可能是最不浪漫最教条的那个。

【回复】真的初一还能爱着语文,初三开始里就觉得啊,这,阿这,啥啊,高一考语文年纪第一是我对它最后的爱,应试教育的语文真的很无聊啊[妙啊][妙啊]
李子虚_:
我的观点是语文真的是玄学,总体上来说拉不开大的差距,分数分档不是和数学一样,反而是一个更加粗略的分档。 科学是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是自然创造的自然又是科学 但是我想把语文还有考公类比于科举考试这个样子,更多的是命运偶然或者是人情世故,并不像社科我们用数学的工具去看社会。 总体而言语文是有框架的,但是非常粗略。 至于细节,解读和过度解读的部分,有点像爱情,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但是你需要坚定的写下答案,来期待来看看那个象征着他者的正确答案给你的回应,这个回应会很奇妙,它不一定和你想的一样,但在科举中,很不幸,它就是绝对正确。就好像你必须要讨好的那个女神,你所有的反应,所有的脑内过度思量,但你永远不知道她的感受尺度。 希望和up主交流[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谢谢

【回复】一句话理解就是,那个高考判语文卷的人,有一种权力,或大或小解释着解读的尺度。语文考试是权力的游戏,并非标准的考试,这种尺度由判卷人掌握,倘若这解读尺度卡的太死,有太多必须,和八股无异,但是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你得了解八股,甚至一定程度掌握。
【回复】语文可以非常严谨,只是普通人没能力研究语义学与逻辑学;自然科学也挺玄学,只是普通人没资格研究前沿学术。 我们的教育体系就是把自然人教育成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至于为什么不教育成人才,一方面是没那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大多数人的禀赋与努力程度都是不够格的。 随便打开一本哲学专著,开篇先讨论语法问题,绝大部分人光是序都看不懂的,但也能恼羞成怒,认为哲学家在钻牛角尖。 自然科学学者就舒服多了,光目录的公式和术语就直接把人吓跑了。
【回复】回复 @李子虚_ :这种权力有个名字就叫释经权。
坐看流星破天际:
在我认为,文科就是玄学,,倒不是在调侃他难提分, 而是,比如对于同一件事,可以仅通过改变话术就达到表达出截然相反的概括与评价(也就是常调侃的所谓语言的艺术)

【回复】回复 @千年xw :回复 @枫舞霁月 :可是我们活在现代,当然要用现代规则的定义现代的东西[doge],总不能拿亚里士多德研究的物理定义去否定现代物理学吧[吃瓜] ———— 关于这段,我已经无力吐槽 建议找点哲学与科学发展史的书看看 哲学与科学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东西
【回复】回复 @枫舞霁月 :你能说出这话,一看就不是理工科的[脱单doge]
【回复】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看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评价[doge]
zealotand:
考试很多题干都是缺乏明确的上下文的,一对题目和相应的答案之间,比如需要100信息才能从题目对应到答案,但是题干往往只给30信息,剩下的70信息基本上就是基于答题者自己对出题者的信任和推测假设出来的,比如最简单的1+1等于几,答题者首先就会根据常识排除掉以下可能:一个名为1+1的机构派出的代表在等待于几于先生。答题者相当确信出题人不会使用这种莫名其妙又无聊的语言游戏去坑人,所以他甚至没有设想到这些可能,就会给出答案2。 当然上述的例子比较极端,但是某些题目就是有点骑墙,专门考验答题者对出题人有多大程度的信任,太信任也不行,不信任也不行,必须半信半疑才能答对,个人觉得这种题很烂。

【回复】语文题目想出好,着实比理科题目难太多了
新生代恐龙:
并非过度解读,作品面世之后就不单是属于作者自己了。作者也许并没有那么想,但读者在读到这个作品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极大可能会产生新的感悟。语文框架的确限制了这种感悟的广泛性,但是这种框架尝试将一个符合绝大多数人思想逻辑的观点作为参考答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语文考试是筛选机制的一部分。

【回复】如果真的符合大多数人,就不会天天被攻击了
【回复】回复 @新生代恐龙 :这里有个悖论,如果语文是符合大多数人思想逻辑,那么考试考得好的少数人是不是比分数低的大多数人更符合多数人的思想逻辑
【回复】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小学/初中语文老师,其思考逻辑往往会表现的像个小学/初中生。 但高中就反过来了,是高中生得用那些所谓的“成年人”的方式思考。 出题者不会迁就高中生的阅历和思想,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甚至可能夹带私货)。 这对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傻白甜”高中生来说,太难了[笑哭]
for_let:
程序员扭头看了看自己的编译器,然后眉头一皱。 可恶,我的对错怎么能又你来决定! 今天开始我要自己当编译器![doge]

Phillip_Graves:
那就请语文考试出题时不要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改问“出题人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就好了。

佩可SAMA:
语言中所有人造的内容都并不具有客观性,表词达意并不要求句式句法完全一致才具有相同含义,意思到了就能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robust,同时语言具有包容性,可以接纳新鲜事物,本质上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事物的变化,比如空穴来风的误用到被接受。而语文应试要求的标准化直接否定了语言的这些性质,所谓的客观评分建立在主观上,以出题人意志为转移,所有的人文社科应试,注意是所有的,都有这种弊端,标准化的思考在自然科学中导向客观的唯一正确,但是主观从来没有唯一正确,即便真理是正确的也得有时间作为限定词。 我是做认知神经科学的,在这种前沿领域没有绝对正确一说,甚至不同人对相同数据的解读都会不一样,有不同的假说派生出不同的派别,这个领域证伪永远比证实难。以前老板总说逻辑面前人人平等,而应试的可悲之处就是扼杀这种平等。

jl320:
水平低下的语文卷就算了 稍微高水平一点的语文卷就没有这个问题 在高中考纲内可以说非常严谨 建议用你化学专业和高中化学对比的思路来看语文 都教书了还理解不了这个事情吗

【回复】问题是文学研究整体上都带点自由心证的弊病,它不面对特定受众可以抛开接受谈文字本身。 在专业的研究领域大家还可以百花齐放各捧臭脚,高喊一句作者把作品写出来解读权就不在作者手里。(实际上厉害的作者往往连读者的潜意识都拿捏住,专业的实践者会注意到坐而论道者想都想不到的各种隐蔽窍要)到了高考,答案必须统一,这个问题就突出激化了。
【回复】回复 @刷锅水里的细狗 :回复 @刷锅水里的细狗 :语文考试本质也是一种筛选,是筛选就得看所要筛选出的对象,不管你是揣摩材料文章的心思从而做阅读理解,还是揣摩出题老师想要的答案而做所谓的阅读理解,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查看你是否具备这种揣摩他人想法的联想能力,而对于揣摩原作最本质的思想这件事,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说法,真要完全明白,或许只能找原作者谈谈,然而这显然不现实,相反,揣摩出题人的出题想法反而局限在已经明确的考纲里,更能够达到实现筛选目的的作用,这没有问题,只是题目会让人觉得牵强,但这又有什么影响呢,筛选出具备联想能力的人了,上了大学以后接受了高等教育,你怎么理解都可以发一个论文来重新说明,这和高考考试没关系,高考要做的仅仅是选出这些具备逻辑推理和联想能力的人,让他们去做更多的研究。
【回复】回复 @jl320 :连中文系和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和具体对文学技法和价值的批评都分不清楚的贵物,觉得别人哪里说的有问题可以直接说,大可不必阿巴阿巴,就算没做过科研我也至少知道科学精神和小圈文化概念游戏的区别。可能你就是比较痴迷用人造壁垒造一个小圈子,通过话语权和排外行为给小圈子赋魅吧,以至于退化到了连辨认出语文教育明显特立独行的槽点都做不到的地步,保持住。
鱼嗝儿老师:
up主说的都挺对的 不过咱感觉 按照应试教育来说 应试教育所传授的就是按它教育的方法回答出它所需要的标准答案 按应试教育来讲语文肯定是客观题居多这没问题 不过应试教育的语文跟脱离应试教育的语文我想可能还是会有很大不同吧[呲牙]

【回复】这个自然,这是不脱离应试谈语文
卷毛青春版:
大家嘴上说玄学啊玄学的,语文比你好的人,他的分就是比你要高[笑哭],就像数学,比我水平差一个档的,三年下来也没高过我一次。这就足够了,所谓的“玄学”,那就像休谟一样假设了一个客观,假定了所谓准确答案的“物自体”。但在实践中,高中三年,擅长语文的就是擅长语文。就是适合那个年龄段的“考核方式”

【回复】我又要把老人与海拉出来鞭尸了,我特么记一辈子,你不是语文好,你是语文考试好。
【回复】回复 @卷毛青春版 :你用的是“就是”,而不是“倾向”或“可能”,还有“三年下来”这样的强调,保守在哪看不出来。物理文献我不清楚,毕竟我不是物理专业,但大学物理实验时与理论值误差有10%的估计只能拿个七十左右。
【回复】回复 @eterraria :那我就不得不说到各种工程物理文献中模型与实验差10%都可以叫吻合的十分好,实验数据误差棒本身就经常超过10%这件事了。我在评论里用词已经很保守了“倾向于认为,更有可能”,你还要用个人的例子来讨论吗

学习 语文 过度解读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