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成年人的形式主义强加给孩子

作者: 大王何为烦恼分类: 亲子 发布时间: 2023-04-09 21:45:21 浏览:447436 次

别把成年人的形式主义强加给孩子

XOM0:
春游不许带零食,不许带手机,不许听歌,不许结伴而行要排成长队整齐走,不需交头接耳,要手拿诵读材料,到了景点遇到排队要每个人大声朗读,中午吃饭也不能结伴吃,还要喊每个班的口号,喊不大声不整齐要重喊[给心心]

【回复】我小学春游对手机只是不建议带,不做硬性要求,但是丢了学校不负责任,到地方之后地方基本是只要你人别离队伍太远跑丢了,清人的时候你在队伍里就行,现在初中也只是额外加上不让带零食和手机(还要返校去晚自习[笑哭])
【回复】我们从小到大的基体出游都不这么搞的[微笑]坐标河南,幼儿园无限制,别跑出老师视野就行,小学能拿零食,别跑远,记得到点集合就行,高中集体远足1天,一排最多4个人别挡道就行,返程可以上报提前离队,能带各种设备,而且南京这边也不像视频里这么搞,那些来我们学校参观的中小学生跟正常旅游差不多
【回复】我们春游的时候都可以带哎,还有一两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到点集合就行(高中)
氓思忑:
孩子叛逆,就是因为发现了形式主义不符合自己对事物运行规律的客观观察。 和孩子自己认知的世界有出入。 说明孩子逻辑能力强,又不愿意随波逐流,不世故。 零件才需要都搞成一个模子。 人就是要各种各样,鲜活生动。

【回复】农业社会形态的腿打断了,五千年的儒学的腿还继承着,所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前者是生产力,后者是生产关系
【回复】是啊,发现不一致的太多,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回复】每个人都只是这个机械运转的社会中的一个零件,学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
WindChimes丶:
现在小孩抑郁症频发就是因为学校教的和他们认知感知到的东西几乎背道而驰,这种环境会把人逼疯

【回复】假大空的童话各种教,但是虚假的东西容易破灭。 死记硬背各种逼,除了写试卷很在行,其他方面像半个八岁小孩子
【回复】不仅是学校,还有农业、手工业社会的死板过时家庭观念
【回复】对呀,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
楠哥BRONAN:
网上有一种很奇葩的逻辑:他连形式都不愿做,你能期待他会做什么实际的事情?

【回复】回复 @星之语VII :我觉得可以这么反驳:时间都放在做形式上了,哪来的时间做实际的事?你一天25个小时?
【回复】回复 @星之语VII : 因为做事不一定非要从形式到实际呀,可以直接做实际的[呲牙]
【回复】虽然说是这样,但这要怎么反驳
我要佛:
不开玩笑,高一,我现在真的感觉要疯了。 我感觉不光形式主义可恶,那些默许它甚至说“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它”的更让人崩溃。 高中之后我已经不敢说这句话是错的了,是啊,哪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呢?只是这句话真的让我感觉是不是我才是不清醒的那个人,是不是我真的就是自欺欺人的不够开明呢? 以前那群跟我一起调侃、敢跟老师讨论的人都不在了,愿意听我们的话的老师也不在了,现在身边的人都是吐槽之后却对敢反抗的人满腹鄙夷的。 不想知道,也不愿知道,如果社会环境皆如此,坚持形式主义的人不知人心所向,默许的明知自己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却要嘲讽、贬低那些做了相反决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我虽不喜但尊重,自己的选择而已,既如此,这些人又凭什么来鄙弃别人的选择呢?为了让自己的不敢在人群中不那么显眼、让自己的不堪不被人所查,所以一定要让那些敢反抗的人变成人们口中的异类、让人们觉得这些才是不清醒的人,对吗?你所坚持的到底是形式主义还是维护你那可怜的自尊呢?真的好吗?对吗? 形式主义能带来什么呢?公知?还是你们眼中有“秩序”的社会?都有吧,看这社会,人们无奈的遵循着那套“秩序”的样子一定让你们感受到满足了吧?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因为“达到”了所谓的“秩序”的社会满足,还是因为权利可以操控他人而满足。这社会真的秩序吗?我现在总是会想,也许乱而有序的秩序才是真正的秩序吧,一个真正开放的,人们敢说、能说、愿说,不再被任何形式的主义裹挟、甚至是压迫的社会,那才是真正的“规则下的自由”、真正的秩序,不是吗? 我也想问问那些冷嘲热讽的人:活着是为了让自己适应环境吗?一百年不到而已的人生中光适应环境就要四载左右、豁然开朗得七载之后了吧,一个明知错误的环境、风气让你追随了半个人生,值吗?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人生葬送在一个又一个的迫不得已和劝人慰己上吗? 深知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至少我可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大部分的形式主义的存在是不利于环境、是死板而盲目的,可以骂一骂那些冷嘲热讽的人我也很开心,哈哈。 以上。

【回复】感谢您的长评。 我很惊讶高一的学生有如此深刻的思考,也许你们现在所面临的世界比我们当年要复杂得多。 当一个社会从自然、粗放的发展模式进入到精细化运作的状态,势必带来事无巨细的形式主义。 今天的人们,背负了太多生命本不该背负的东西,但时代的力量所向披靡,我们仅凭一己之力,并没有办法去改变。你也见到了许多曾经想要改变它的人,渐渐放弃自我,加入了逆来顺受的行列。 不得不说,在现阶段,“改变不了就去适应”,确实是人生处世的真理,《易》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然而你也不必失落,只要你把目光从眼前的苟且稍稍移开,放眼更加广阔的天地之间,就会见到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绝对正义。天地有大美,那才是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所孜孜以求的,也是我们今人应当追随的,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见到它。 当你开始见到那至高无上的正义,并笃定地追随它时,今天的一切烦恼都将是浮云,因为你的心里有一个更加纯粹的世界,和为之坚守终生的力量。
【回复】高二,终于学会了跟什么人说什么话,“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它”,这句话出现在父母老师口中我丝毫不觉得稀奇,但以为心有灵犀的好友说出来的时候我真的很,讶异。在以后的交流中我也越来越觉察到这一点,对绝大部分人都应该避免输出任何带有价值观的观点,不然这一定会使你们的关系逐渐僵化,想要交到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真的很难,把你交心的心里话作为利器去讽刺批评你的人真的很多
【回复】我也一样,一想到长大后总有一天也要抛弃自己的理想与喜好去成为一颗螺丝,我就绝望的要死😭
铁道航空AirRailway:
旅行前:都给我听好了,我强调一下纪律…… 旅行中:都站好了,排好队,记好笔记,等一会车上提问,哎,你站好! 旅行完:回家作业,写一篇游学作文,然后再拍一段视频讲讲你的旅行体会,我挑几个好的发给学校,下周一之前交……

【回复】笑了,我每次研学完第二天我都请假
【回复】回复 @猫咪米团团 :玩呗
万程式Gin:
第一个孩子自发地做了笔记,于是老师就会表扬,说你们应该学学某某某,于是第二次多了好多人这么做,但在隔壁班老师看来那就是所有人,于是第三次隔壁几个班就全部要求孩子们都记笔记,这时候第一个班就不积极了,他们也要求这么做,时间一长这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确实,第一个写的人不是内卷,但是老师做硬性要求就是在逼着学生卷。
【回复】做了笔记成绩好了才会拿出来说…… 举个我班里的例子,之前有个同学看了一些资料,期中考好了;于是就被拿来做例子。这次他开始做一些题。刚考完的期中效果不好,没人说话了。 所以人就是会利用自己的认知偏差——这里表现为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现象来论证自己观点为事实,但实际上其条件和结论的关系远没有说的那么紧密——来达到自己目的的。
【回复】回复 @1025178902 :对啊,这就是内卷。内卷的含义就是,自愿付出一些本不该付出的东西,引得大家不得不都付出,最后变成了理所应当。。 比如说本来没有人加班,有一个人自愿加班,后来大家为了不落后,都开始加班,加班便成了理所应当。
一般路过逃难鱼:
我们也是!清明去烈士陵园,排了一个多小时队,过去就唱歌敬礼然后代表发言,还没发言完他们拍好照就赶人了!交了30多块就去为学校提供了点公众号素材[微笑]

【回复】我们线上祭奠,那个3D人朝着丰碑鞠一躬就行了,收鞠躬截图,我直接在朋友圈骂人说跟饭圈打榜有什么区别,我爸还叫我删,给我气哭了,反正最后我没删。就要明明白白说出来在朋友圈挂着:谁想出来的这个强制性截图就是在骂谁
【回复】回复 @Beonburnet :主要还是怕影响你的生活吧,毕竟他们成年人平常说话办事都要留余地免得麻烦,我当时朋友圈吐槽学生会长,就被不熟的同学截图拿去了,然后大一的奖学金直接内部给我取消了,这些事情我到大二快结束才知道……只能说爸爸的建议也不是没道理的,希望你们好好交流不要生气
【回复】真的,那点子公众号素材的背后,废家长的钱,废学生的精力,废老师的做材料时间。
pixekitty:
最有趣的莫过于在家里看这些视频,在学校还得接受这些形式主义教育

【回复】再一个我是老师。 各种上头派下来的活动,真的天天带着孩子们造假。 一边在课本上教孩子们真善美,一边真善美的人在社会上根本就活不好。 太割裂了,太恶心了。
【回复】我们段长:学习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先把素质搞上去
【回复】回复 @田野上的梧桐树 :没办法,说白点我们出生大部分命就是这样了 即使实在顶不住了也会有“你干不下去别人会干” ,况且还不是每个想当教师的都能当上 痛苦是我们的,快乐是富人的[呲牙]
元气满满丿繁星闪:
如果他们是一直忍受这种教育方式,不加以思考,大概会成为…功利主义,缺乏创新能力的成年人吧[来古-呆滞]

【回复】确实是功利主义,这就是我们缺乏创新力的原因
【回复】回复 @2023正式会员 :有创造力学生一般不是这样教出来的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我只要听话的人
ItskaShiori:
很喜欢我爸十年前去日本出差回来一句话:你看别人日本学生去参观都拿个笔记本记笔记[阴险]

【回复】个人经历➕感觉,随身揣个本子很有用,不是说看到个啥都要记笔记,但能随手把自己想到看到甚至随手记个账都还是蛮有用的[笑哭][笑哭]
【回复】为什么不看看人家日本3点就放学了呢[吃瓜]
【回复】回复 @陈大耶L :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这样了,但是对小孩确实不太合适
骑鸵鸟环游世界:
还有小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或者寒暑假出去旅游让写游记的,玩都玩不好,玩的时候还得惦记着那个破游记,小学就那么点眼界知识,思想也没那么深刻,游记能写出来啥好东西[辣眼睛][辣眼睛]

【回复】回复 @寒エド :我曾经也是小学生,真的很讨厌写游记,而且低年级的时候写的那游记根本没中心思想,翻来覆去就是我出去玩很快乐,或者烈士是因为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牺牲的,一些比较深刻的观点也是父母或者老师告诉我的,小孩子懂得是真不多,写游记基本上是把父母告诉我的话再写一遍,提高写作能力这种事,完全可以靠多阅读多看课外书解决,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比每一次出去玩都要写一篇游记要管用的多[妙啊][妙啊]
【回复】恕我直言,就算大文学家去一个地方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来,真的好的文章游记不仅仅对文采有要求,而也要求有契机。文采斐然如李白,传世名章也就那么几十篇,而非篇篇经典。能比上李白的有几人?何况还是一群小孩子。游记日记,对我来说并非一定要记,而是在有所思,有所悟时挥笔写下,记录自己的真切感想。如果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写,文采内涵想必会大打折扣
【回复】我也很讨厌,不过我最会水了,就把玩了什么大白话写一下,什么心情阐述一下就OK🌚
上古战魂-雷克塞:
前几天我也去了视频里孔庙的孔庙,里面的学生我感觉都是被家长强迫着来的,根本什么都不懂!嘴里跟着人们喊着孔子,我和我朋友在拜的时候他们竟然在嘲笑说怎么真在拜啊,这种小孩就算来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回复】不是自愿的,而且还是孩子,论语都读不懂,只会觉得这是个挺烦的地方,讨厌也正常
【回复】真正想来的该来的没机会来,不该来的为了形式而来
【回复】他们不是真不喜欢孔子,就是被迫来到这里,还要按要求写作文,就觉得来这个地方就要干活的(或孔子是害他们要多些作业的之类)所以会在心里反抗一下学校的要求,连带着也对于孔庙有些厌烦了
DR骚爷:
以后在这个环境里生存的话,这样的驯练还是有必要的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对呀,不然长大绷不住
普通人的频道:
“我们的教育生产理想主义者,再由现实击碎他们的幻想,并将这种重塑称之为成长。[OK]

【回复】看到你的评论我可以哭吗……觉得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逆来顺受,而无力改变,同样我是个适应性很差的人。但因为害怕承认自己的懦弱而不断的想要打破一些什么,甚至厌弃原本的自己。可我不断思考究竟是我错了,还是这个社会错了,因为大人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所以只能是我错了。或者说大部分的人把一种不正确的“答案”沿用,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地接近真理,一群人在一切镜花水月中去摸索一种所谓的真相与真知而迷失,这就是形式主义吧。实际上根本就没必要怎么做吧,用一种唯一的标准统一一切本就是一种教条性的错误,然而沉迷其中的却无人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了在人群的极大洪流之中这种清醒也会很快的被激散。
【回复】可是如今看来,理想者不够理想,现实者不够现实,自我欺骗,自我感动,然后迷茫着,茫然者,用着他人给予,或者为了他人的“充实”填满了向着虚无栽去的半生。但其实人的局限也就不过如此,就算是挣扎着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沙丘,也不过是刚揉了揉眼就被更多人用“撅醒”二字挣扎着拖进更深处。
【回复】回复 @rose-Roller :兄弟哭吧,成年人能哭的机会很少
狰狞暴躁:
学校这地方真的恶心,就像监狱一样,出了社会之后我看清了很多事情,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畸形学校的恶心

【回复】有的时候,学校未必比监狱好。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视不同学校情况而定,有的学校环境风气比较好,里面教师学生是可以与畸形教育抗衡的,有的就一言难尽,上梁不正下梁歪了。大学还好,咱大学牲是有“反骨”的,但是中小学生很容易被歪风侵害或者带偏,日后给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带来一点小小的精神冲击[呆][保佑]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监狱好歹也是八小时工作制
蜻蜻我不做猫啦:
人是可以活得轻松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脸皮够厚[吃瓜]

【回复】回复 @大王何为烦恼 :过得很好,虽然生不如死,但依然抱有一丝红色的信仰。 只有在不断思考着别人的命运时候,我才能够短暂把眼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吃瓜]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镇静剂。
【回复】天下从来不缺志同道合的人。个人认为幸福就是不断使自己活的清楚活的明白,痛苦之事就是活得云里雾里流于空泛
【回复】是的 讨厌外界的眼光 鄙夷着它们 同时受它们影响

人生 教育 孩子 家庭教育 成年人 形式主义 我的养娃日记 萌娃出道计划·带孩子去野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