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颠覆你的杀球发力认知/杀球不重?杀球动作是怎样的,怎样发力才杀得重?

作者: 闪跃运动分类: 竞技体育 发布时间: 2022-09-26 18:23:40 浏览:705358 次

(4K)颠覆你的杀球发力认知/杀球不重?杀球动作是怎样的,怎样发力才杀得重?

天使街月亮:
完整看完,我自己起步有老师带,也打了很多年了,业余里面算比较不错的,说一下我的感受: 1.聪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更应该是传统技术的进阶训练,要求已经具备主动引拍、倒拍的意识,已经熟悉传统挥拍的架构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力基础来进阶学习。 2.引拍上,不管是聪教练提倡的还是像重炮选手的慢动作,并非没有引拍,而是相对传统的全程引拍,采取了更高效的较小的短程引拍。我认为要深刻理解高效短程引拍,必须建立在先深刻理解传统杀球的全程引拍基础上。 3.挥拍上,聪教练的杀球弱化旋臂,强调动作简洁;传统杀球强调旋臂,重视旋转发力。我认为传统杀球之所以强调旋臂,其内涵就在于,因为垂直压拍路程有限,通过在前后垂直挥拍的基础上,多开发出一段旋转的挥拍路程来,通过这段凑出来的加长路程把球拍加速到更快,相同的加速度(爆发了),时间越长挥拍末速度越大。这正是传统杀球旋臂非常巧妙的地方,适合任何发力水平的人,缺点确实是非大量练习难以掌握。而聪教练的挥拍,因为路程短,适合发力基础好有爆发力的高水平球友。 4.杀球上,在最后的发力瞬间,虽然聪老师强调锁小关节,但我认为聪老师必然也无意中会旋转压腕,因为杀球是清晰精准的动作,不可能以僵硬的末梢关节发出。并不能说是不用手腕手肘,而是聪教练和队员练球多年,很多细节已经潜移默化地肌肉记忆,基于这个背景提出的不用手腕其实是一种强化弱化的概念,初学者不能体会发力细节,容易误导为不用手腕=0支出,按此理解不可能学好杀球。 5.因此,我认为聪教练的教学不适合完全初学者学习,适合进阶学习,初学者仍然建议学习传统挥拍的体系架构。聪教练的技术应该是基于A提出的更简洁高效的B,完全初学者A都没见识过和熟练掌握,不可能跨过A直接掌握B,更不可能深刻理解B。需要强调视频技术适合进阶球友学习,否则很多细节易误导初学者和水平不高的爱好者

【回复】回复 @天使街月亮 :首先感谢这么多字的评论,留这么久也想看一下大家有何高见,所以我也发个字多的回复,让大家一起共赏。 1.并非进阶关系。说是进阶关系的都是因为以前学的是传统动作。因为任何杀球技术的学习都是要完整的架构,并非是学聪式才需要完整学习。此说法属于,先入为主的观念。2.引拍上,不是重炮手慢动作就是这样打,也不是所谓的全程引拍的差别。对于引拍区别的表象在于肘的运用。传统动作不管是怎样顶肘,顶多少角度,顺序一定是顶肘内旋发力,顶肘必然性就是导拍鞭打。聪式强调身体整体发力,不是一节节传递,所以才做到小引拍,而不是刻意在“传统全程引拍的基础上去深刻学习,在传统的基础上只会越走越偏,因为这是两条不同的发力路线”3.挥拍上,“加长路程把球拍加速到更快”,相同的加速度(爆发了),时间越长挥拍末速度越大。最主要的误区是:“人是动物不是机器,你的发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加速度,或者一直保持加速度。”聪式挥拍不是因为路程短所以短,所以适合XXX,这种说法。这种说法都是强行嵌套因果,用传统动作的标准来界定聪式动作的结果。我在多个视频中强调的“有效发力过程”,这一段击球发力对于击球来说才是直接作用在球上的,所以实际上你并不需要这么长的导拍挥拍。
【回复】回复 @宝藏教练聪聪 : 4.杀球上,“无意中旋转压腕”,“杀球是清晰标准动作,不可能僵硬末梢发出。”首先,没有旋转,更没有压腕,一定不能压腕。鸡蛋里挑骨头的说法下就是,关节动作肯定会有一点旋转的,但是不是旋转发力,更不是压腕。其次,杀球是发力动作,是以打死对手为目标的发力动作,不是你认为的狙击手动作。锁定关节不是僵硬,不要偷换语意。不用手腕不是弱化,对于整体发力而言是强化。强化的是身体力量和大臂小臂力量的传导,再提一次手腕是通道,不是发力点。在教学上,初学者更应该锁定手腕,既能减少旋转受伤的风险,还能更多的运用大关节的力量,更好体会身体的发力,这是教学认知的差异点,关节越灵活,人就会越注意,所以一直开发手腕手指,而忽略大关节,这是传统动作业余学员的通病。5.聪式更适合完全初学者学习,而不是先学习传统框架,聪式本身就有完整框架,干嘛要先学传统的框架,这不是多此一举?聪式重杀强调身体整体发力,并非不用手腕手指等某个关节,是每个关节都各司其职,从而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要求手腕从头到位承担瞄准,发力,卸力等一堆操作。你的A是你的A,不是我的,所以还是不要用自己的认知概念生搬硬套。
【回复】不同意,聪聪教练本意就是在可靠高效的基础上砍掉非必要的动作,越简单越可靠,越简单也越容易掌握。没必要对什么传统有执念,如果不科学就应该质疑。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不学?教人炒股的大师一大堆,个个标榜自己是根正苗红的价值投资,那还用出来挣别人学费吗?
闪跃运动:
【聪式重杀】课程正式上架,感谢支持,爱你们[给心心] 学新杀球技术,整体发力,爆杀全场! 【浏览器下载-学浪APP-搜索“聪聪教练”】 找不到可以私信我或添加“congcong_180”我会给你提供帮助 在线视频是可以永久学习观看的,我会一直补充更新内容进去 课程包含快200个杀球的细节要点和“错误坑点案例”,囊括0基础到进阶战术打法内容,能帮你真正杀球爆、会打球、能赢球的教学 这套课程是我30多年杀球技术的结晶。我是专业羽毛球教练,也只会一直教球,不论到了什么阶段,我提供的一定要是“快速响应式”的在线诊断指导,就是要一直教,教会你。 这是我在视频课外,能给你的最大价值,也是我身为专业教练能给你的承诺。

【回复】能否讲一讲轻杀呢,目的,效果
【回复】杀球是看中力,还是看中速度
【回复】回复 @谦-虚了 : 威慑,试探,调动
还有点疑问:
怎么说呢,我试了聪教练的杀球和传统杀球。传统可以抢高点,教练的在于快,不给对手反应时间,但是在击球点除非对手回球失误到中场,可以一拍带走,大多击球在偏后场一点,打出大概是长杀。 我的感觉和视频里的一样,在旋臂时费小臂,但是在教练杀球时,感觉肩关节的负荷比旋臂更大,有一点不适应。因为我自身理解,旋臂时肩把肘送上去,最后发力打下来。中间是有一点时间间隔的。但是教练的好像胳膊锁定,肩抬上去后直接砸,感觉鞭打的位置变成肩关节,我不知道这么形容对不对,但是肩的负荷真的比较大,也许我方法不太对,请教练或其他大佬指点一下[抱拳][抱拳]

【回复】回复 @导演-我死哪啊 :不会打球的人不是这样杀的,你看完能理解就不会说这样的问题,因为他这种杀法的核心就是锁定关节,靠蹬转和核心的力量把球压下去,所谓甩大臂受伤是因为那些人的肌肉是放松的,会受到动作的拉扯。这个杀球动作追求杀球的速度,放弃一定的后场一致性,是不是好就见仁见智,个人觉得在回球不到位杀中场时这个动作是很好的,后场我会更倾向于顶肘动作,更方便劈吊
【回复】我也觉得肩关节负荷会大
【回复】所以要求锁定肩关节 肘关节,这样就避免了发力过程中前后拉扯你肩膀或者大臂的肌肉,做到这点的话是不会受伤的。刘辉教练在某次直播中回答 关于霸王杀肩背疼大臂疼的问题就解答过。
IceLord魏:
我感觉有点过了... 我是高中时候08年左右接触的羽毛球,那个时候网上也没有什么资源,还好我们学了一下握拍,然后就是野蛮生长打了3年。再后来大学读研就都没打,直到去年开始重新打,发现了网上好多教学。开始根据教学视频结合自己的“原生”体验进行优化。 我说过了是因为我们打球时候因为没有教练,都是去找最舒服的最流畅的感觉去击球,现在看来和传统的“肘贴耳”和“顶肘”差的很大。首先,我的肘会接近于60°而不是90°,也就是不往前顶;其次,肘的高度一般在眼睛的高度,和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去贴耳朵。这样整体发力的时候就没有“顶”这个概念而是带动,同时击球点向外正上方偏一点会在出手过程中让大臂旋转,从而同时让小臂既摆又旋。 我也发现很多职业球员的杀球也并不是把肘向前顶,而是因为他们为了舒展和拿高点导致会把右肩都往前送同时拉低左肩。这样由于肩往前送,肘看起来“往前顶”了,同时左高右低的倾斜让右大臂垂直于地面,造成了“贴耳”才会出现的情况。所以“顶肘”和“贴耳”是由结果去推导过程的一个错误的方向。 综上,我的意思是,对于职业球员的动作或者合理的发力模式来讲,他们并没有“顶肘”,也不是没有摆臂。聪教练的观点有点过于绝对了。

【回复】所见略同,我认为他这只是针对一知半解,或者找不到发力感觉的人的,会发力的已经找到了肩,肘,手逐步快速锁定的感觉,从而达到顺畅高速发力的目的了。所以另外的这些人学他的方法是最容易上手,也可以让这些人认为,原来是以前的方法是“学院派”不适合自己,他的方法最适合自己,从而达到他卖课的目的。
【回复】回复 @木一冋 : 为了卖课我觉得谈不到,单纯是分析探讨,小人之心完全没必要哈。 只是我觉得摆臂+旋臂+手指手腕这种完全链条必然是比单纯摆臂得效率要高很多,不然标枪、棒球、排球也不会把自己甩得飞起。再者,关节的锁定必然是肌肉绷紧才能实现的,那么和放松抓紧的理论相悖。还有就是距离越短发力为什么会越大?达到最大速度之前不应该是时间越长越快吗。
【回复】回复 @想飞的皮蛋 :“发力集中”我觉得不是很确切。 相同条件下球能打出多少速度完全取决于击球瞬间球与拍子的相对速度,而与你挥拍过程的集中与否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你的动作能在20厘米就让相对速度达到a和你在40厘米才达到a并没有差别,但是显然,你用了40里面是没有20厘米集中的。 那么“集中”的意义在哪?在于能力,达到高挥速所需要的加速距离越短说明能力越强,对于突然的机会和被动情况有更好的得分能力和摆脱挣扎能力,在激烈的对局中快人一步。 反弓的话,力量传导到手肘的时候身体已经转正腰部也是复位了的,所以我的理解是抬肘顶高和加强反弓关系不会很大。 我之前的意思是肘抬高(不完全抬高到贴耳)是为了击球点更高和便于旋臂。 当然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并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哈哈
Z凌爵铭R:
受益匪浅,我现在打高远球就是我遇到一个很好的教练,他让我架拍高一点,引拍就是直接抬肘,要小引拍,我一个鞭打球即可到后场,我感觉只需要在我这个高远球的基础上,加上身体的力和找好击球点,那杀球也会很好。而我现在的老师,要我打个高远球巴不得要我把拍面背到屁股上,说如果引拍少,那杀球没力,那他那种是老技术。我现在高远球和吊球,就是架拍感觉往上引,引拍直接抬肘很简单很快,引拍的时候拍子大概在肩膀那吧,发力也很充分。看到这个视频就明白了。

【回复】长距离击球伴随着风险就是击球不集中,落点不精确。就好像网球员发球,第一发全力也是赌,第二发会减少速度去追求精确。当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长距离击球是值得一用。
【回复】回复 @扑扑蕉 :是的,这个看个人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吧,我个人的看法是过长的时间和过大距离,失误率会随之增加,在羽毛球这项运动,球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全场节奏的变化特别快,步法是否灵活,重心是否稳定,很多因素,所以首先保证自己不失误是主要也是前提,不然自己的失误便成为对方的得分手段之一。
【回复】回复 @CH依然 :其实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不是分什么时候用,如果真要这样说的话,反手其实是已经被动了才回去打反手球,除非是网前的抽挡,非常快的需要你反手去顶,其他的话不管是网前的勾推放,还是后场的高吊杀都是正手,其次反手球不介意打,首先你基础不好打反手还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其次强化你的步伐,一些头顶球建议用正手击打,蹬地侧身速度快对球的预判得够,脚下步法灵活速度快,就算是再反手的后场,也能用正手打,毕竟反手你个人的上限在那,除非你个人一下反拍打到对手底线。
walKeeper:
以前看视频学高远球就觉得传统的顶肘旋臂的确有点别扭,抬肘往前顶再小臂内旋是两个旋转方向会有种冲突的感觉,就开始把肘关节朝外打开瞬间觉得发力好多了,现在慢慢的学习模仿聪教练的直接抬肘下压,觉得还挺适合我的 只能说不同的教练教法不一样,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行,聪教练就是我的指路明灯~~~[打call][打call][打call]

【回复】回复 @zZiiYanG :大部分初学者觉得顶肘难练,很大程度不就是教练不会因材施教,还生拉硬套对小孩子的那套教学方式吗?小孩子基础力量不足,引拍的顶肘就是贴耳“上勾拳”式动作,这样才达到所谓的倒拍贴后背。但你让基础力量充足的成年人来重复这个动作,那就是单纯的顶肘了,直接向上顶,顺带把你的腰部力量随身体重心往上提一下,力量传岛就此中断,击球时非但力不足还动作长,连贯动作变形成甩大臂。 李宇轩强调的所谓引拍顶肘,是在规范的架拍动作完成后,非持拍手拉转身体转正时,自然而然身体就有惯性朝前,顺势胳膊肘向前转,再加上拉转后非持拍一侧肩膀会低于持拍一侧,自然就形成顶肘动作,而且高于肩膀,手腕自架拍就是锁死的,在该动作结束后球拍自然就是倒拍姿态。 大多数人忽略的重点是:顶肘需要非持拍手或非持拍腿的拉转带动腰腹;顶肘不是把胳膊肘顶得越高越好;完全侧身架拍,拉转才会充分,顶肘动作自然,但绝大部分球员后退击球时要么正面面对球网,要么是半侧身。[OK]
【回复】回复 @Newane新万 : 很多教练用那一套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是被这样教出来的,为什么被这样教出来,因为他们从小就练球了。为什么教小孩子要用那套教科书般的公式方法,不是因为小孩子力量差,是因为小孩子无法理解融会贯通自我改善球技,他们只会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这个阶段除非是实力很强且精通教学的教练1对1,不然根本没办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你看到的因材施教,也只不过是某教练他自己认同的那一套,恰好顺应了你的理解,比如UP。 我不否认人到成年后,有自己对自己身体条件的理解,对技术的理解,对目标的理解后,去自我改进和吸纳不一样的技术动作,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有的技术其实是在专业领域经过一些专业人士在部分条件下追求的最优解,比如霸王杀,又比如赛车里的左脚刹车,这都是需要基本功做支撑的,属于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技术进行的改良操作。掌握这个技术至少需要对基本的发力模型有很好的理解,再去为了实现技战术需要去改练。 杀球这个技术对于大部分学球的人来说应该是在掌握高远球之后能熟练运用的第二项,又或是第三项。算了打太多烦的很,长话短说。这个阶段学什么霸王杀,先学会正确的鞭打再说吧。中国队几十年都是这么打出来的,林丹李宗伟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就算不改动作又如何,阻止了谁成为球场大佬么。顶肘这个要求可能太死板,但是目的是让人学会向前发力而不是跑偏向右。很多新人基本的鞭打学不会,动作不流畅,不去看录像反思自己问题再哪,看到有教练教不顶肘杀球就觉得肯定是以前教练技术落后了,被鞭打耽误了,这造成的影响就是纯纯的误人子弟。新人还可以因此安慰自己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拜托,你得先都会,至少能理解,才能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别哪个好学就是适合的,这样还有什么高阶技术?
【回复】回复 @zZiiYanG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说我就是理,还是唯一的理,你们还得和我一样统一思想,不然就是口诛笔伐的对象”——论在中羽“理性”讨论某项技术或装备的问题[OK]
小笨笨呆呆:
我觉得聪式杀球其实是标准握拍方式的退化版。通过将握拍方式转变为更接近苍蝇拍式的握法,从而在击球时省去旋臂动作,使动作变得更简单。 但此种方式一方面失去了旋臂带来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甩大臂来获得更多力量,其实是很容易使肩部受伤的。而且此种握拍方式不成体系,打球不是只会杀球就能打好的,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动作,比如吊球,搓球,变成苍蝇拍了后面这些动作还怎么学?有成体系的教程吗?我觉得没有。 最后,标准握拍方式实际不容易受伤,不容易受伤,不容易受伤。许多球员容易受伤是因为动作不标准不是因为动作不科学! 总之,这个视频我不信。[doge]

【回复】握拍难道不是随时变化的?劈吊滑板可以改标准握法,下压突击可以用聪教的杀法,这是羽毛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追求简洁高效
【回复】请认真看聪聪前面的教学,握拍还是标准握拍,甚至不是陈金老师的一把抓,而且强调手指的运用。只是旋臂改成摆臂,更多大臂的参与而已。
【回复】把视频看完?里面就说了是一套下来的动作,不成体系的东西能用在省队里?球员受伤是因为比赛节奏紧张,不可能每个球都让自己舒服,总有拼命的时候。拼命多了受伤风险自然增高
crayhu:
其实力量基础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腿部和核心力量,没有基础练这些技术也很难到位

日落可以不逃跑吗:
颠覆了以往的杀球教学不为过!感谢聪次难聪教练,茅塞顿开

肯打鸡无锡事业部:
有时候难得杀了一次动作到位的好球,球击打在甜区的清脆声音和拍子的破空声和球撞地面的声音同时出现,只留下观赛的人一声好球[滑稽]

球圣集团董事长:
被聪教点名点评很荣幸。这里说说我的看法,聪式短快路径杀球降低难度,更适合业余掌握。但同样发力条件下长的路径,即引拍距离越长球速会更快,同样以科丁举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f4y1q7X6/?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3&vd_source=99fb97bd756da1a495c289ba0294e7e8,这个视频可以很清楚看到引拍到身后。这样的慢动作很多,职业球员准备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大发力大多都会充分引拍,准备时间不够才需要用到短快发力方式。聪式发力更易掌握,锁定关节不易受伤,非常适合业余生态。

【回复】回复 @宝藏教练聪聪 :嗯,个人看法高水平来说长、短发力都要有,业余生态来说短发力更容易掌握,球速来说长发力更快。
【回复】这个视频的动作已经很能说明一切了。
【回复】回复 @球圣集团董事长 :其实这个阶段大臂已经开始做动作了,只是大臂本身活动不容易察觉,末端的拍子活动放大了手臂动作更容易观察。 其实拍子在架拍时已经在身后了,只是朝上而已。
SubaruSpirit:
在油管上发现你这个宝藏教练的[呲牙]我觉得你说的很多非常有道理,很多教练从小练传统动作所以不会受伤,但是我们业余爱好很容易伤手腕。我现在已经感觉手腕隐隐作痛了。。而且我们业余爱好者也不可能去参加奥运会,所以动作能不受伤但是威力大对我们来说帮助很大。

CaidenYang:
这几年打下来感觉这个东西就是先往不会受伤的方向练 (其实在慢慢打成老油条的过程中什么动作会受伤也清楚)然后慢慢享受进步 在学和打的过程中 一阵一阵的都会有收获 但是这个收获和学动作是有时间差的 打个比方 我的教练一开始对我击球的要求是关注末端小臂发力以及绷紧手腕 (而不是拿去甩弯下来) OK那我就记着这个点去练(当然也是练完整动作) 都没有感觉有啥特别大的意义和提升 然后几个月后的某一天 突然间发现 不用夸张的蹬地转身 轻轻扭一下屁股甩一下小臂球就飞底线 其他动作也是一样的 对技巧的把握和学习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差要自己去努力体会 不要放弃。最后想说的就是 力量肯定是有用的 只是说先把技巧练会了再练力量效果会更好。 对于初学者来说个人觉得所有手上动作最重要的两个点 1.找到自己和球正确的相对位置 2.学会从脚力量传导

我11-1:
聪聪教练这个理念是非常对的,化繁为简,特别适合双打,不仅仅是杀球,对于其他技术也是同理,出球快且稳,回动衔接迅速,双打破绽少,体能消耗少,减少伤病。难点在于身体,核心力量的上传,有点像传统武术发力,注重力从脚底生发,以及核心力量

【回复】理解充分!目测是会打球的隐藏高手
【回复】确实这样杀球双打更有利但是单打对基本功要求就更高。
eat草的狮子:
杀球1秒都不到,他却用了1900倍时间来为你讲解,我哭了

【回复】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劲爽老登:
教练请教一下 杀球的时候架拍不应该是手比头高吗 视频中1.50处好像没有

一Whether一:
已经适应这种发力了,我目前个人感觉这种发力很方便,但是每次都要调动全身,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可能是我体力有限)

教学 羽毛球 日常 体育 羽毛球教学 杀球 发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