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 恐育 性扭曲被一个实验完全预言 人类结局【思维实验室】44期 25号宇宙(上)

作者: 思维实验室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1-01-15 17:00:02 浏览:5641063 次

恐婚 恐育 性扭曲被一个实验完全预言 人类结局【思维实验室】44期 25号宇宙(上)

每天都想睡觉----:
在不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中日韩的年轻人达成了共识[OK]

【回复】我从小学开始就不想生孩子,家里人说你长大就不会这样想了,现在我已是个大学生,依旧不想生孩子
【回复】回复 @花卷又不卷 :不是生不起,而是被各种有意识扩散的事情吓住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大肆扩散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感官
三十六畫生:
我來补充这个老鼠乌托邦实验的细节 196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在马里兰州普尔斯维尔附近获得了一块农用地。研究所在地皮上兴建了一处设施以开展多项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卡尔宏领导的那些研究项目。在此,开展了他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实验「老鼠乌托邦」,1968年,他将4对老鼠放入实验环境中。该环境底部面积为2.7平方米,四边围栏高1.4米。每一边都有4个直立网状「隧道」,这些隧道通往各个居室箱、食物漏斗及饮用水分配。其中没有任何形式的食物、水源以及住房材料的短缺问题。其中也没有老鼠的捕食者,唯一的不利之处就是生存空间有限。 起初,老鼠的数量迅速增长,只用了55天便实现了数量翻番。在实验开展后的第315天,数量达到了620。此后,数量增长显著放缓,需要145天才会实现一倍的增长。最后一个成活个体是在第600天降生的,此时总数量为2200只老鼠。尽管实验环境的空间设定实际上允许多达3840只老鼠生活。第315天至第600天期间发生了社会结构及正常社会行为的崩溃。在这些异常行为包括:在断奶前将幼体遗弃、伤害幼崽、同性性行为的增加、主宰的雄性个体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地并保护雌性、雌性的攻击性行为、非主宰地位雄性的消极避世、个体间互相攻击且不还手。 实验第600日过后,社会崩溃继续持续,数量下降到了群体灭绝的边缘。期间,雌性停止繁殖,而她们的雄性对象则完全抽身世外了。雄性变得从不求爱、从不争斗,仅仅做一些维持自己生命的事。他们进食、饮水、睡眠并为自己梳毛,所有这些都一个人完成。光滑且健康的皮肤色泽以及一无伤疤的表皮成了这些雄性的特征。他们被卡尔宏称为「美丽的人」。繁殖行为再也没有恢复,老鼠们的行为模式永久性地发生了变化。 这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所有可利用空间被占据,所有社会角色被扮演后,个体所体验到的竞争及其带来的压力将导致他们在复杂社会行为上的彻底沉沦,最终导致人口崩溃。

【回复】老鼠作为一个低等生物,没有人类的复杂情感,面对生存空间不足也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现在还有家庭和社会等所谓意识形态套在一些尚未觉醒的人类身上,但所谓的意识形态都会被工业化碾碎,届时出现实验中提到的现象在正常不过。
【回复】回复 @小陈同志233 :因为没法用人做实验,只能用一些有社会现象的动物代替
【回复】回复 @小陈同志233 :在进化过程中,经受筛选活下来的物种,往往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康_木鱼头:
最让我震惊的是,物质大丰富的居然灭绝,物质有限的反而在一个数量范围内震荡

【回复】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祖宗的智慧
【回复】这就是竞争的优势。其实咱们地球上的生物,生下来就一直在不停的竞争,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生物失去了兽性,每天闲的蛋疼的时候,就是灭亡的时候。
【回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OK]
高速耗子:
别说大人了,现在的孩子简直活的太辛苦了,我孩子幼儿园中班已经在上两个兴趣班,数学学到两位数加减语文英语我们已经带了一年。能出去玩的时间一周也就周末能有一两次的机会。就这强度在班上也只算中等,家境更好的演讲舞蹈已经开始学了英语都有家教开始1对1。家长家里大孩子自己的压力也很大。

【回复】上周末我姐加班,让我去接一下四年级的小外甥上兴趣班,我以为是舞蹈艺术什么的兴趣班,最后发现是儿童编程学习班,我直接好家伙![热词系列_好家伙]
【回复】我能问一下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吗?结合我上学的所有感受,初中之前的几乎所有兴趣班除了徒增压力和烦恼外,唯一好处就是丰富了学习生活。前提是自己能感兴趣。 我其实挺奇怪的,幼儿园的孩子学这学那,小学甚至拼音都还没学透就去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真的能学到什么吗?
【回复】我是在十八线小城市,我周围的同学已经完全是娱乐至上,学业,将来已经什么都不考虑了,完全放弃了生活希望,父母只知道寄宿在学校里就不怎么管了,仅仅在我们班,就有不少于15人,就算是学习好的,第一名,对大城市来说可能完全是倒数(545分,九年级)什么特长也都没有,将来走向社会也完全没有竞争力。教育,这个唯一的上升渠道也不公平了。[翻白眼]
轮回之尘:
浪漫的爱情故事越多,人就越不相信浪漫爱情的存在了

【回复】我相信,但不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回复】我觉得思哥的实验有个悖论,是谁给小鼠世界提供物质的?我们人类世界有这个无限提供物质的神存在吗?
【回复】回复 @玉虚龙宇君的小号 :人类利用地球的物资自己制造,对于个体来说类似无限,只不过要付出劳动
生吃一个雷姆:
去年一个朋友找我喝酒,喝着喝着就哭了,劝我不要结婚先,房贷车贷几乎压垮了他,还有孩子得各种费用,婚前说房子结婚后两人奋斗慢慢买,现实是基本不可能,特别有小孩后,身边所有人都会劝你买房子。不婚最大得问题是40岁后该怎么办,现在不结婚不慌很大原因是父母还在,到时候父母不在了,朋友都结婚了生孩子了,每天回到家空空荡荡,怕是连家都不想回,我认识一个40岁还没结婚得女性朋友,就出现这个问题了,每天玩命加班,根本不想回家,年薪40W都怕以后通货膨胀

【回复】是这个问题,父母一旦去世人生只剩下死亡了
【回复】回复 @残局桑桑桑 :不要谈死亡,那是终极结局谁都一样,我们的烦恼只在活着的时候有。
【回复】既然选择这条路 那么就该做好这个打算与觉悟 环境没有变化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比较大的影响 一旦你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提前去适应这种环境下的生活 肯定难受 不妨多看看西方还有日韩那边单身中老年人是怎么过的 可以参考一下 也许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毕竟成长的时候就被灌输了成家立业之类的家族观念 周遭的人群都是这么过来的 突然间自己要走一条不同的道 对未来有惶恐不安挺正常 毕竟没有参照且与从小耳濡目染所见所闻相悖 大白话就是该吃吃该喝喝 对自己好点想那么多干蛋 钻牛角尖不可取[吃瓜]
甘棠永顾:
追求异性是动物的本能,可是我却没有追求异性的热情

【回复】不只异性恋,貌似就我知道的人类性取向就有十几种[笑哭],只不过异性恋占比最大罢了
【回复】也不一定有些动物天生就对同性有兴趣 不光是人动物界也有同型恋的情况发生
嘲_风:
“即便人类灭亡也没有关系,只要地球上还有生命存在,那就够了”——宫崎骏《风之谷漫画》

【回复】其实没有生命也没有关系
【回复】回复 @momentbyte :有没有宇宙都没有关系,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和存在本身没有关系[滑稽]
【回复】其实没有地球也没有关系
4321C92130:
我就纳闷了,难道不是因为房价和生育成本过高等导致的生育意愿下降吗?我觉得很多并不是主动的想去想乐而是被动不想活的太苦!比如说我[捂眼][捂眼][捂眼]

【回复】日本房价相对来说低,但是出生率更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几乎是定律了,不光是房价的问题,房价被当做主要因素,实际上缺并不是如此,真正的原因是现代人娱乐活动太多了,家庭带来的责任必然会导致你的娱乐时间减少,而假设你只有结婚了才能拥有手机电脑,房价再高一倍一样大部分人都结婚,所以娱乐产业越发达的国家,少子化越严重
【回复】古代甚至在电子时代发展之前,人类的娱乐活动很少的,大部分普通人干完工作之后还能干什么?如果不结婚没有家庭那么你会无聊疯的,而现在每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结婚了反而要为家庭忙碌,没时间玩了,然后结婚生子花的钱太多
【回复】回复 @特别课外活动部队长 :不对,以前人们物质资源匮乏是大家都匮乏,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和一群差别不大。但是现在养一个孩子能按照穷养方式养他么。
三十六畫生:
我來补充这个老鼠乌托邦实验的细节 196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在马里兰州普尔斯维尔附近获得了一块农用地。研究所在地皮上兴建了一处设施以开展多项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卡尔宏领导的那些研究项目。在此,开展了他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实验「老鼠乌托邦」,1968年,他将4对老鼠放入实验环境中。该环境底部面积为2.7平方米,四边围栏高1.4米。每一边都有4个直立网状「隧道」,这些隧道通往各个居室箱、食物漏斗及饮用水分配。其中没有任何形式的食物、水源以及住房材料的短缺问题。其中也没有老鼠的捕食者,唯一的不利之处就是生存空间有限。 起初,老鼠的数量迅速增长,只用了55天便实现了数量翻番。在实验开展后的第315天,数量达到了620。此后,数量增长显著放缓,需要145天才会实现一倍的增长。最后一个成活个体是在第600天降生的,此时总数量为2200只老鼠。尽管实验环境的空间设定实际上允许多达3840只老鼠生活。第315天至第600天期间发生了社会结构及正常社会行为的崩溃。在这些异常行为包括:在断奶前将幼体遗弃、伤害幼崽、同性性行为的增加、主宰的雄性个体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地并保护雌性、雌性的攻击性行为、非主宰地位雄性的消极避世、个体间互相攻击且不还手。 实验第600日过后,社会崩溃继续持续,数量下降到了群体灭绝的边缘。期间,雌性停止繁殖,而她们的雄性对象则完全抽身世外了。雄性变得从不求爱、从不争斗,仅仅做一些维持自己生命的事。他们进食、饮水、睡眠并为自己梳毛,所有这些都一个人完成。光滑且健康的皮肤色泽以及一无伤疤的表皮成了这些雄性的特征。他们被卡尔宏称为「美丽的人」。繁殖行为再也没有恢复,老鼠们的行为模式永久性地发生了变化。 这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所有可利用空间被占据,所有社会角色被扮演后,个体所体验到的竞争及其带来的压力将导致他们在复杂社会行为上的彻底沉沦,最终导致人口崩溃。

【回复】3.顺着实验团队没有重视或者刻意忽略的动物习性差异继续说。 一、实验动物褐家鼠虽然会群居,但实际上【并没有社会性】——但凡了解过动物知识的就知道有没有社会性对一群动物的行为影响有多大——换句话说褐家鼠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状态,不像有社会性的动物会形成有序组织。褐家鼠以家族为单位生活,但同族内关系也并不融洽,雄鼠争斗撕咬是日常。 二、同性性行为的增加是场地过于狭小且封闭的必然结果。先不论自然状态下的褐家鼠本来就有10%的同性性行为(人类的比例大概是5-8%。而考虑到时代背景,当时的实验团队100%没有意识到同性性行为是褐家鼠正常行为的一部分),一夫多妻的褐家鼠群落必然产生大量找不到交配对象的失败者,这些老鼠在自然界会试着去别处碰碰运气(以及在半路上被吃掉),而在这座监狱里它们既没有办法被消耗掉也没有任何地方可去,也不会X管,找其他雄鼠发泄一下也是正常的。消极避世和被首领活活打死总得选一个,在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时候,整理毛皮是唯一可做的事情(老鼠其实是很爱干净的,自然状态下的老鼠也是会花时间打理毛皮的)。 三、现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那可以试想一下,在这种鼠间地狱中出生、成长的小鼠,它们行为正常的可能性是多少?它们的后代呢?心理与行为已经扭曲的情况下这是换个环境就能自愈的吗?同样考虑时代,实验团队怕是根本没考虑过动物也会得心理疾病的问题。 以及这个“多达3840只老鼠生活”也是春秋笔法,实验团队自己预估这个场地的宜居鼠量是150只,3840基本已经是整个场地码满老鼠的结果了,而崩溃的时候场地已经有了多于宜居10倍的老鼠,换句话说就是——你家的80平米方子宜居4个人,“空间设定实际上允许多达1280个人生活”(具体能不能“生活”另说,反正房子塞进这么多人是没问题的,按照早高峰1平米站16个人来算的话),而实际居住了60人,这60人不发疯才怪....
【回复】回复 @_一条咸鱼_ :哪儿来的“完全符合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这段之前有一段打出来的被删了,说一下大意: 1.鼠群崩溃的一大原因是空间需求(严重到难以想象的不足)与社交需求(过量)崩溃了,而这全都是场地过于狭小导致的,和人类社会没有可比性,量变的问题,贫民窟的拥挤程度和高峰期的体育西路一样吗? 褐家鼠的领地是巢穴周围50米,而场地长宽2.7米,这个“乌托邦”比太阳监狱或者奥斯维辛都挤。 2.崩溃的另一原因是母鼠杀子,这是部分动物才有的行为(兔子比这还狠,直接吃),是哺乳期受到打扰、感到不安全的一种正常应对手段,人类没有这种行为(至少是母亲非神智正常的情况下没有)。而很不巧,因为过于恶劣的生产环境,这种事在“25号宇宙”中是常态。 综上,这个“实验”充满了因时代与实验者产生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与春秋笔法,且没有对照组(比如性情更温顺的小家鼠又如何?雌性体型更大的毛丝鼠呢?有社会性的裸鼢鼠呢?)和控制变量(例如食物若是不足又如何?场地更大会有什么影响?)更没有重复试验(不然怎么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初始的8只老鼠的性格造成的?),整个活动漏洞百出,何况还在1975年被另一项对人类的调查证明了这些结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如果要说有什么参考意义,顶多也就是在设计监狱的时候做一下参考,关注一下犯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这方面有许多专家的专业研究项目与报告,用不着这种似是而非的“实验”。
【回复】回复 @_一条咸鱼_ :[疑惑]哪来的“完全符合”,1.人类是群居的,而褐家鼠并非群居,把他放在一起生活本来就会出现一些非自然情况下出现的问题2.这个实验的预计小鼠容量远远小于实验末期的小鼠数,而且实验是封闭的。如果你说这正好符合人类社会的人口密度大的问题,那也只是一些国家人口密度大,美国等国家的人口密度一直都很低。还有,人类社会是流通的,不是封闭的[微笑]3.我猜你最想说的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心理问题,确实,现代人因为种种压力,不少人都有了心理问题,但是说实话,和这个实验没啥关系,这个实验除了结果令人惊奇、引人注目以外没什么大的意义[微笑]因为人类社会至少在现在都不可能用实验模拟出来,更何况这是个漏洞百出、避重就轻的“褐家鼠”的“乌托邦”实验。 可能也就对写文章做视频有用吧,看过就看过了,没必要较真
Libertas_s:
资本家即想要廉价劳动力,又不给足无产者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哪有那么好的事[辣眼睛]

【回复】有有有,机器比活人便宜多了,图书馆的机器人都能“吵架”了
【回复】回复 @小糊涂大迷糊 :我们比机器有优势的地方就在我们能消费,机器不能,但没钱拿什么消费[翻白眼]
【回复】回复 @小糊涂大迷糊 :机器人可不便宜。机器人要更新换代,核心技术在别人手上 不再对你出售机器人 那么就会完蛋,机器人没有剩余价值,没法压榨。锤子就是锤子 镰刀就是镰刀 锤子不能当镰刀用。一个机器人坏了只能修或者买新的而其他机器人不能增加这个机器人的工作量。机器人只做他工作的内容其他都不会做,没有工贼没有舔狗。
自古英熊出骚年:
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都只会令你的生活雪上加霜[2021][笑哭]。

【回复】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doge]
【回复】回复 @芝嘛酱 :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doge]
【回复】爱情很美好 婚姻是婚姻
雲冰雪雨:
没事,想开点,万事万物有始有终,连宇宙都有其终点,我们人类会有灭亡的时刻也不为过吧。[再见]

【回复】人类灭亡就灭亡吧,跟我好像也没啥关系
【回复】确实,哪怕现在改变现在的局面只不过是延长人类灭绝的时间。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新生,灭亡,这是自然的规律
【回复】回复 @自由畜 :再快也轮不到咱们吧,所以慢点有什么用
阿浚杀了阿强:
咱们羊不生 那么狼就会吃小狼 加油[doge][doge][doge]

【回复】名校、名企的实习机会都已经被小狼挤爆了,小羊除非卷出天际,否则都得离开北上深,但是小狼不用……
【回复】回复 @阿浚杀了阿强 :即使所有羊约好了不生,你最后也会发现不生的只有你自己[doge]你临死前明白了,这就是羊性,你所有的压力苦难不是来源于狼,而是其它羊
【回复】然后卷过一圈的狼已经筛选过了,更快更猛,它遇到了羊,啃得更快了[妙啊]
享受贫穷的油皮猪:
这个实验做了很多次,并不是都以漂亮鼠绝育为结局,但是只是25号最有研究意义而被宣传,但是这只是乌托邦模拟啊,只要有科技和生产力提高我们或许就有更好的结局。

【回复】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有些东西就算是知道也改变不了。除了客观的太阳东升西落。甚至主观的都改变不了。比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更好的明天。谁都能认识到这个,但谁也不会这么做。
【回复】确实,人终究不是老鼠,至少现在人类科技没攀完,宇宙还有那么大,老鼠没爬出光滑的墙壁但是人不一定离不开地球[笑哭],不过在咱的有生之年都是看不到最终的结果了[笑哭]
【回复】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生产力的问题,实验中25号宇宙的鼠口远没有达到空间的最大承受范围,也就是说其实资源空间是可以支撑更多小鼠的,但是因为少数小鼠掌控大多数的生存空间,才会导致后续的问题,所以说这是一个生存空间的分配问题,如果分配问题不解决,那么你的生产力提高再多,也不过是给少数人服务罢了,跟其他大多数小鼠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Cat-pybara:
其实,作为地球上80%的那部分普通人,我是觉得,我不需要操心我们生不生孩子会不会导致地球人口下降以至于人类灭绝。人类起码短时间内不会灭绝的,那些占有20%的资产的人才是那部分吃喝不愁的小白鼠,但科技和资产让他们永不灭。我们生存在还并没有被满足物质条件,我们才会发愁要不要下一代。而那些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也许真的只是给我们的奶头乐罢了。仔细思考下,人口下跌,哪部分群体,受到的影响最大呢?个人观点,我也不太会说,见解还比较窄,但目前我确实是这样的想法。不排除生育,但也没什么别的想法。

【回复】其实人口下跌对各个阶层都有影响。但是富人可以把收到的损失往下移,受苦最多的还是普通人[热词系列_泪目]
【回复】回复 @初篁里 :你敢相信吗,08金融风暴,old money甚至还在赚钱
【回复】二八定律永远的神!该咋滴咋滴,作为百分之八十的人,管不到这么多
起衅者其户薨也:
老鼠乌托邦试验崩溃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老鼠们没有属于自身的“自保留私密空间”,所有老鼠共同生活,超量接收的信息压垮了老鼠们处理“社会”和“人际关系”(鼠际关系?)的处理上限,于是完全崩溃。 而人类虽然因为网络的关系也超量接受了信息,导致在表象上似乎有崩溃的迹象(比如偶像明星、两性对立等),但实际上人类社会和老鼠乌托邦最大的不同是,每个人最起码都还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这个空间能够让思维找到支撑点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最终不会达到老鼠乌托邦那种程度的崩溃。

【回复】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不断被压缩呢?买房子是个大问题,租房子所谓的私密空间的稳定性就得打个问号
【回复】回复 @风邪大丈夫 :何谓圈养?怎样圈养? 群羊算圈养么?但群羊每隔几天都会放出去牧羊吃草,空间本就是无限的,自然不需要在额外设立私密空间,这是脱裤子放屁,私密空间必须存在的前提,就是在一定程度的有限空间内的超量社交,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大城市内部,对于动物来说,就是在一定程度的有限空间中超过承载量的种群数。 马算圈养么?但马也同样需要随时放出去跑马吃草,同样拥有无限的空间,而且马舍通常都是分割出独立栅栏的。 鸡算圈养么?普通的几百只鸡远远达不到鸡的群居数量上限的地步,而上万只鸡的养鸡场,要么就是机械化,每只鸡都有自身的独立小空间围栏,处于其中的鸡终其一生都没有社交的机会,几个月就死了,当然没什么问题,而非机械化的,要么就是山上散养有无限空间,要么就是分割成几个大区,每个区里也就几百只,同样达不到承载上限。 肉牛、肉猪也同样如此。 另外,不同的动物,其种群数量承载接受上限是不同的,几万条鱼养在一个池塘里没问题,因为鱼没有社交属性,智商也低,但你试试几百只猴养在一个房间? 相比之下,你要更像是在用人类的想法看动物,因为在你看来所有动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它们自身的习性、习惯和种群区分。

知识分享官 科学 实验 宇宙 人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