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的棍法为何叫做《剑经》?我想这是全网最让人听得懂的解释了

作者: 运动康复太极拳分类: 运动综合 发布时间: 2023-11-11 12:46:22 浏览:3754 次

俞大猷的棍法为何叫做《剑经》?我想这是全网最让人听得懂的解释了

fridayjkdoli:
《剑经》说的是棍,而且是单头棍,棍的型制不是扁担,跟茶棍没关系,就是普通棍棒,七尺长,合两米多,一头加鸭嘴刃,《纪效新书》里面“短兵长用”篇全篇引用《剑经》,说的很明白了。

【回复】我说的不算,你说的也不算,只有用里面的招式使出来,用物理特殊形态吻合的才算
【回复】我觉得关键是剑经本身没有提棍的特殊形制,按照传统写拳谱的习惯,如果器械比较特别,或者要强调一下器械,会特意写一下器械形制,我想即使在那个时候,也不会默认说棍就是说那种鸭嘴棍头的棍 另外也有一种扁头的枪,如果用这个思路,结合剑经表面的内容,叫枪经会更合理?
【回复】回复 @守一斋主 :《纪效新书》写了型制,然后全篇引用《剑经》,考虑到戚继光和俞大猷几乎同时代,并且共同抗倭的经历,差不多可以判断《纪效新书》里的型制和《剑经》相同
毛卯茂:
试着概括一下up主的观点哈。俞大猷的剑经虽在说棍,然而书中所说所用之棍,形制实际上近似扁担——横截面中间厚两边薄,恰如剑有剑脊剑刃——因此用棍如剑,所以不叫棍经而叫剑经,以别于其他棍棍??

bili_87833116163:
应该是两者能互换练习使用,后人不理解是因为扁担从许多地方消失了

守一斋主:
个人觉得可以解释,但是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用剑字不用棍字,如果说遵循一切从简的原则,无论这个器械多么像剑,但是终究不是剑,而且很明显的是使用棍,那这样不是自己增加了很多歧义吗?除非这种武器在棍的分类里面就叫剑? 还是遵从一切从简的原则,起书名就是为了提纲挈领,除非能找到一个说法那个时候棍就叫剑,而且按照古人写书的习惯,如果他是特意指一种独门的兵器,应该会特意写这个兵器的形制 从剑经前面的各种序言说明来看,感觉俞大猷对剑经的立意颇高,颇有一种要“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感觉,序言开篇也是直接就提自己学剑而不是谈棍,对棍的定位也是学一而通天下诸兵,所以个人觉得他还是以棍法演剑理 当然,有时候有点怀疑,会不会剑经另有其书,但是感觉可能性很小

--夜鸮--:
大棒 夹刀棒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必欲马军兼用 须加一短刃 可三寸 如鸭嘴 打则利于棒 剌则利于刃 两相济矣。

何灵均:
福建的棍,大多是一头大一头小,叫作槌。

【回复】回复 @运动康复太极拳 :在广东传统武术中,棍有两种:一种是单头长棍,形制一头粗一头细,像加大版的桌球棒;长两米半左右,所以又叫“鼠尾七尺二”;这种棍使法近枪,咏春的“六点半棍”、洪拳“九点十三枪响棍”用的就是这种。 另一种是双头短棍,长约五市尺,头尾一般粗细,所以又叫“虎尾齐眉棍”,洪拳中“行者棍”用的就是这种。 另外有种东西与阿婆主视频中说的很像,就是南拳器械中的“锁喉插”,这东西脱胎于山农的扁担,长度比齐眉棍还短,接近北派鞭杆。“锁喉插”其实就是包了铁尖的扁担,铁尖原本是方便山民挑柴草捆设计的。“锁喉插”也有单头、双头的用法,在白眉拳中有比较完整的套路传下。但我不懂,我只见别人演过 以上东西可不是我生造出来的,阿婆主老师也接触过南派拳术蔡李佛,可以向朋友咨询求证的,留言聊供参考。
【回复】中国棍很多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叫棒,小头叫梢,梢棒就这个意思
【回复】回复 @看世界五十米 :还是评论区有高人
尚武爱刀:
拉倒吧,按你的说法俞大祐前辈是脱裤子放屁了?如此蹩脚的解释还一副发现新大陆状,俺也是醉了。[笑哭]

万猫山老松鼠又回来了:
戚继光的伙兵就是装备铁尖扁担的。平时做饭,战时防身。

寒荒冷焰:
前几天看到个相关视频封面,我还在寻思,这两人明明玩大棒,怎么叫剑经

YEDA-ToKen:
这个问题需要先辩论,“剑”这个形制,能不能统一,难道古代某地方方言,剑棍同义。

【回复】这个已经有很多人争论过了,最后的结论是,棍就是棍,剑就是剑
观止汀溪:
up,那剑经里的招式可不可以用于单手剑上

【回复】招只是个参考思路,怎么用取决于人
【回复】棍的招式其實就是參考刀劍槍

功夫 武术 俞大猷 棍法 剑经 武备志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