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作者: 董边边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07-05 19:54:05 浏览:64844 次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椰子贴贴:
以下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如果你扛就是你对[doge]1.UP的观点说的很乐观很实用但并不新颖,也就是老生常谈: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2.UP的想法仅适用于已经跳出温饱层(家庭小康),并且家长能在报考专业方面给予一些有效建议的考生,不适用于大多数考生 3.UP不懂张雪峰,如果去看看张雪峰的直播,兴许能了解到张老师的专业报考建议是对标的哪些考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尚且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家庭,甚至可能同龄人都很少考上大学的,父母亲友对高考志愿方面的东西一窍不通,甚至可能不识字,学生本人更是没有任何可以谈得上热爱或者喜欢的专业,嘴上说喜欢但是并不能养家糊口的专业(比如新闻),这个家庭最缺什么,最缺钱。家长以及学生在在没有任何报考专业参考的情况下,幸好有张雪峰,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的农村家长来说,简直是高考救世主,张雪峰会根据你的家庭情况给出最具性价比的专业,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学生可能要花掉二十万,如果家里有2-3个学生会更多,这个时候家长和学生想的是怎么快速将学历表现,至于UP说的热爱,可能要等解决了温饱之后才能考虑叭[妙啊]

【回复】你的声音代表了网络上的主流观点,我来回复一下。 你观点中的隐含假设是,做热爱的事情是一种享受,所以它是摆脱温饱赚到钱以后的一种奖励,在此以前,这太奢侈了。 我的观点是: 1.做成任何事情都很难,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呢? 2.如果在你热爱的事情上,都无法做到卓越,那么在你没兴趣的事情上更加难以取得结果。 3.这条视频的核心逻辑并非追逐热爱,虽然这很重要,而是通过自我教育构建坚实的人生护城河。
【回复】回复 @董边边 :问题的关键,高中毕业的绝大部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热爱,我当年以为自己物理好,热爱物理,但大学物理跟中学物理完全是两种东西,而且就业也很难,我们大部分人是在成长中找到的热爱的,可惜中国不允许你还专业,所以不如先功利的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如果你真热爱什么东西,自然会有各种方法去学习。我是这样子走过来的…
【回复】张雪峰没错,张雪峰是在帮普通人选一条最有性价比的路。但是,并不是说你按照他的方向走就能成功。张雪峰再怎么推荐计算机、法学、会计,能改变命运的只有那几十万人。剩下的人依然要认清现实。 再重申一遍我的观点,张雪峰没错,张雪峰帮助普通人提高了成功概率,但仅仅是概率,不要幻想卷学历一定能改变命运。
みな好き:
1.绝大多数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家境普通的人没有试错资本。 2.UP的想法适用于两种人:(1)家境富裕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在找到满意工作前依靠家庭。(2)个人能力极其优秀,不论学什么都能做到优秀。 按照兴趣选专业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一个人再喜欢建筑,当他没有清华同济天大实力,他去报考建筑学,就需要继续考研读博,在没有卷赢他人之前,学建筑甚至不如学土木。何况如果家庭条件不好,一个人指望什么维持他对于建筑的热爱?绝大多数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活不是那么有诗意的,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就要自己赚钱养自己,热爱不能当饭吃,给底层人民灌鸡汤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为什么一个家境贫寒,没有背景,能力普通,学习一般的学生,在文科专业里仅仅依靠“明智的”专业选择就奠定未来找到好挣钱的工作基础?换句话说,文科里有“性价比高”的专业吗?或者所谓“好赚钱的”专业? 而且是作为一个没背景,没资源,学习能力普通的“普通人”。如果万金油专业都就业难,那什么文科专业好?我很好奇。
【回复】按兴趣选不是简单地说我喜欢历史,那我就去报历史相关的专业,爱好和最后的职业选择肯定是有差异的。所说的是什么,就孩子自身个体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比如说报汉语言就为了考公,或者说就瞄着体制内去,那孩子自己能不能忍受终日无聊乏味的工作,做的工作完全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选金融自己如果就不愿意交际,那是不是折磨自己。或者更直白的例子,有多少孩子考了个985211的分,但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就想着学计算机肯定没错,结果上大学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这种比比皆是吧。 人总是洗脑自己,明明已经发现脚下的路不适合自己,但还是洗脑自己已经走到这了,再换路前面就白走了,但终究有一天会发现这条路实在走不下去了,那又搭上了多少沉没成本呢。实际上,在未来40年的工作生涯,可能是从功利的选择起步,但终究最后在那条路上还是取决于自己这个人。这和普通孩子有没有试错成本没关系,不可能我不想犯错就真的不走错,也不可能在整个人生中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回复】回复 @修草员很忙 : 很简单,我是日语专业的,毕业连工作都不一定能找到,而学会计的 学法的人家哪怕不考公,去普通单位上几年班也能熬出来点东西 一个月赚几千块钱了,而日语呢?别说赚几千块钱的工作,连日语对口的工作都不一定能找到,因为啥,社会没有需求,压根没有机会。虽然会计 律师这些职业就业压力也不小,但是人家有社会需求,有向上的机会,而不是连工作都找不到。
别叫我刺猬:
社会转型的时候,急转弯,一不留神就被惯性甩出去了。所以我们需要施加非零的力来克服这种惯性,以保持与社会变化的同步。[思考]

【回复】问题是他们不愿意啊,这会动了他们的蛋糕
【回复】回复 @Jeff怜 :蛋糕从来不是他们的。只是你做的事会影响他们取得的蛋糕数量[tv_doge]。
AI视频小助理:
本视频探讨了学历和理想主义对于改变命运的影响,以及好大学和好专业的杠杆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的现象。作者提出了好大学并不能直接改变命运,理想主义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好专业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观点,鼓励人们要向前看,寻找其他的人生杠杆。--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笑莫忘:
张雪峰做的分析是依据现实分析的,而面向的学生对这些专业了解本来就少,寒窗14年,却要人3天选出一辈子的方向,有多少能真正了解那些专业的,有多少本来是为了理想选的专业然后去学了后发现和想象中学的不一样的,我觉得张雪峰做的对,这就够了

头戴水桶:
有点感觉说的很对,但是又不完全对[脸红]

【回复】回复 @董边边 :关键是看你家庭有没有矿
【回复】最毒的东西不是农药,毕竟大家都知道农药不能吃,就怕他在蔬菜上面放农药
披云哮月:
专业的选择有时效性这是肯定的,张老师的出现肯定会加速这种变化。没有对错,但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的单极化已过分扭曲

【回复】就没有天长地久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时效性。只不过是某一方面而已。
古德里安广东分安:
我们普通人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上一个好的大学 吃香的专业 让子女父母过得更好一点 没偷没抢没骗 我们有什么错 轮得到某些人来评头论足?

【回复】自信点,在内卷的时代,文科,没有吃香的专业。你不会觉得你不学新闻,去学教育就好赚钱吧?三四年前计算机火热,一群人疯狂涌入计算机专业,甚至搞得一堆民营三本都开始开计算机。才几年,卷计算机现在也不行了,你去问问搞计算机的,现在是什么行情。
【回复】回复 @修草员很忙 :我反正学临床 工作正赶上当年那一波婴儿潮老了
【回复】回复 @古德里安广东分安 :你想多了,人少了,就撤医院,合并医院,裁掉医院里快要退休的老人,降薪增效[doge]
星夜之愿:
我很支持up的观点,每一个短期内需求旺盛的行业都会面临饱和的问题,届时无非就是缩招裁员。学一个专业能不能帮助自己实际上还是看个人学习此专业之后内化形成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就包含你对理论前沿,专业基础,应用发展,产业结构方面的了解,然而这些大学一般都不会教你,这些需要自己学习了解。真诚建议在校大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市场供需,无论是什么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比什么都强

【回复】有些专业是必须靠背景和实力的。像这样的把势力这些占绝大部分的。就别想着用热爱在这里面换前途了,换不出来的。热爱它只是大幅度增加你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率,但它不是百分之百成功。就像我化学很好,基本上是秒懂,老师讲一遍我就懂了,但是化学的工作环境我不喜欢。而且分数也不也不够。所以我最多靠业余时间去浏览。 人对一个知识的爱好也仅仅是对其后续的未知感兴趣。跟听书一样。
【回复】你和阿婆主的观点就认为兴趣好老师,但是问题是那个时候他没有产生兴趣啊。他连自己以后该干啥都不知道。
【回复】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你热爱的并不一定是你成功的。你在这个方面你说新闻学,但是你没钱,没事,你真的上不去。或者说非常非常困难,你还不如去搞搞法律。他也能让你感受到新闻的乐趣。看你去怎么操作?所以说不要把热爱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一个方向,就认为那个地方就一定会成功,他只是增加比较大的成功率,然而他那个门槛太高了,你增加这一门的成功率,你还不如另一门的时候。那你这门热爱相当于无用。到后面他的环境你也不喜欢,你也成功不了,连饭都吃不上。那你谈个屁的热爱呀。 所以说你们这个纯粹理想主义太绝对了。
真爱伊卡:
对于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学习仍然是相对于其它更为简单的路,这是没有办法的,大专生每月4000,本科每月6000-8000,研究生按年薪计算。这仅仅是一个公司对于你的薪资态度,社会地位也按照学历给你做了安排

【回复】我的前同事,专科,月薪一万三,我本科,当时月薪八千。[吃瓜]你还觉得学历排名和工资排名挂钩吗。
【回复】好好学外语,出国工作比国内好多了,国内太不尊重劳动者了,寒门出来的只能靠劳动获得收入,那就去尊重劳动者的地方去打工好点
【回复】寒门这两个字你好好查查看,古代落魄的贵族和地主家的儿子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才能自称寒门,真正贫穷的老百姓是连门都没有的,家有窗户的也很少。
volcanoVol:
你首先要弄懂你所谓的改变命运到底指的是什么,不要朝着自己都不清楚的方向前进,那样只会被先行者利用。我理解的所谓改变命运,比较普适的,首先是个人的认知,其次是个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最后则是个人所掌握的资源:包括可保证死之前一直会从属于自己的土地,在死之前可以一直产出社会价值兑换社会资源的生产工具,在死之前一直可以持续依赖的精神源泉,主要是可以信赖的亲密的人脉。

那个啥的啥:
up,首先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你所谓的那种理想主义者一般称为空想主义者。只有那种通过合理推断后,用现有情况大概率能实现的理想并找到合理道路去努力的人,才能称为理想主义者。说句你的思维误区,张雪峰是标准的理想主义者,只不过他的推崇理想比较容易实现没有多么高大上。那种网上说他太功利的是种有病的劝人向善的道德绑架。

【回复】不要说张雪峰不是理想主义者,他推荐的那些道路,绝大部分人不去努力还真不一定能走完。
【回复】回复 @那个啥的啥 :[tv_笑哭][tv_笑哭]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你不努力不内卷,自身又没有背景人脉关系,无非就进厂、前台、保安、服务员呗。这无论什么专业都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足够,选择了一个不好就业、就业不好的专业,比方说哲学。你哲学考研考公,和你法学考研考公,你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但是你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你法学硕士有考公、律所、企业顾问、讲师,但是你哲学硕士有什么用?除了考公和教书,我想不出第二个和本专业有关的出路了。你如果说靠写书出门,那可就拉倒吧,纯纯的幸存者偏差。
【回复】@那个啥的啥 绝大部分人不努力就能走完的路有哪些?
都已被他人使用: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他,他一直盯着那少数的人,要985什么好的大学,像我在差的大专不是一样也活着,就是有些东西不是能争取就争取到的,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普通大专生和本科生,社会主要还是小微企业的,并不影响什么,为什么一直盯着那少数呢,为什么盯着500强,盯着大企业呢,这就是我一直不喜欢他的原因。或许他能影响一些人,但是绝对不是大多数。。就用京东和拼多多比较一样,只是目标群体不一样。

【回复】极致实用主义,遵循弱肉强食,然后站在弱肉的视角,如何去强食[OK]
【回复】回复 @洒满月光点亮花蕊_ : 没钱啥也不是,只能暗搓搓每天给自己打气,人活一口气,我是很支持弱者去抢食的,甭管成不成,不能一开始就老气横秋。[呲牙]
【回复】哎,有自己喜好就好了,有自己思考走适合自己就行。毕竟自己路要自己走,人家就给你一条人家觉得好走的路
选择大于努力-:
还是能的。知识确实有用。只是要选对有用的知识.有的知识能换高收入。有的不行。出国需要文凭的。只是国内卷

【回复】回复 @旧顾戈 :对,尤其韩国和日本
切割石榴:
当人们在说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时就已经落入了封建社会的圈套里了,教育是让人成为人的,不是让某部分人拿来做自己往上爬的垫脚石的

人人者:
不是知识不能改变命运了而是学历本来就不能成为歧视链的纯在

三重奏交响曲:
不能,准确的说是中国的教育方法不能,中国的教育粗浅的把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融合起来,妄图打造一个在快乐中培育精英的方法,但他们失败了,不是在快乐中培育精英的方法不行,而是单纯的失败了,他们没有掌握关键,这酿成了大错,他们太着急了,这是一个漫长切遥远的的道路,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和教育急迫的想培育精英之中,孩子们被迫把自己最快乐的时光贡献出去,随后隐隐于世,一辈子都活在体制化之中,就如同活在一个监狱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改变。

【回复】张雪峰没有错,他没在为你出谋划策,他只是想在这要的教育中多让几个人不被埋没而已。 理想主义也没有错,他们在教育中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机会,他们不想白白浪费,但他们太心急了,这也促使了他们的失败,他们吸收了失败的经验,但他们不会有下次机会了。
gemsyoup:
但是教育从一开始的主要作用就不是改变命运,为什么现在我们会考虑教育能不能改变命运,而不是能不能成为更好的个体呢[笑哭]

【回复】因为成为一个所谓的好的个体不能获得实际的利益
【回复】社会评级体系是什么,好像离不开车房,离不开儿孙满堂[doge][doge][doge]
【回复】成为更好的个体,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了
行單影薄情无义:
教育能改变命运吗?[脱单doge]投胎好的大于投胎差的,选择好的大于努力多年的,有时候一个政策的变化就是攻守异也,教育兴国是后来的想法而不是最初的目的,教育不是没有好处,养蛊养到最后,剩者为王[脱单doge]

BOXwith:
现在基本活的快乐就行,不去外面捣乱就算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了。反应有我没我地球照转

【回复】回复 @狂人避难所 :有没有可能躺平已经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了[思考]
【回复】回复 @卡哇伊无敌小爱 :所以要组织起来。
【回复】不,那只会让你的敌人更加嚣张,你只会活的越来越不像个人。

教育 读书 成长 学历 改变命运 学历和能力哪个重要张雪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