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作家01】余华:中国文坛的顶级泥石流

作者: 切片计划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1-09-21 22:49:00 浏览:1573339 次

【不正经作家01】余华:中国文坛的顶级泥石流

写文的老西日:
悄咪咪说一句,其实49年建国后的文学作品都属于当代文学啦,用现代文学有一丢丢不准确——不光是余华,弹幕里发的很多的作品基本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害羞]

【回复】谢谢指正!平时现当代文学都是放在一起读,所以写稿的时候的确疏忽没有做区分,以后会注意的[给心心]
【回复】回复 @切片计划 :还有其实我这里说的也并不完全准确啦给up道个歉[笑哭]有个小错误,其实不是建国后,起始点准确来说是49年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7月2日,要比建国早,平常记得太模糊了[害羞]
【回复】回复 @孙ing :嗯……第一,我不是文学史研究的相关学者或是研究者,我只能用目前主流的、认可比较多的划分方法这么说,这个说法官方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当然,现代文学的终点究竟在那里这个在学界也有很多争论,小伙伴你有兴趣可以找一些文献看看。 第二,我也是处于好心,并没有责怪up的意思,你可以从我和up的对话看出来,并不存在对抗性的言论。个人观点啊,我是希望up的视频内容在一些问题上更主流一些总没有错。 第三,关于你的疑问,学界对于这方面都有各自的看法,当然,如果你要探讨一些关于文学史和政治史的讨论,恕我浅薄,不该也无法学术性的解释,以下发言也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代表个人,欢迎探讨和斧正。 第四,关于你的问题。 其一是个人认为文学风格不应当作为文学史划分的唯一标准。文学风格的差异并不意味着CR前后——或者说包括CR时期,这些不同时代的文学之间就毫无联系了;恰恰相反,CR前后的文学内容存在大量的一脉相承和正反两面的情况,比如关于文学母题的选择和诠释,比如大部分作家的创作理念,比如同时期的港澳台和离散文学,比如CR时期郭小川等人的文学创作,比如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来由等等等等——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学界目前对CR时期文学重新探索的文献,可能也会打破你对于CR时期的文学创作情况的看法。 其二,不管是中国的文学史,世界的文学史都是和政治紧密关联的。文学史和政治史关联密切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事实上,全世界的文学发展不可能做到完全脱离政治发展而存在的——这一点你去看看世界文学的发展历史,了解一下类似于拉美文学的发展,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关联性,美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理念,英国女性文学发展和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改革的关联等等的议题,或许会理解我的看法。
欧德Godmother:
好多人都说余华的第七天不好,他的书我看过挺多的,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第七天,用冷静的文字陈述主角死后的生活,主角和养父的故事我差点看哭,考完第七天我感觉死亡并不可怕了,只是一件平平淡淡的是,感觉很舒服

【回复】兄弟我也是,真的很喜欢第七天,第一次让我知道死无葬身之地原来可以是一个有温度的说法
【回复】我也很喜欢《第七天》,“死无葬身之地”真的就是挑花源一般的地方
【回复】回复 @归来的福尔摩斯 :我也觉得!而且最后一句问她在那儿,“死无葬身之地”卧槽绝了!
马萨卡阔以哒:
我高中时看的余华,那时候自习课几乎都在看他的小说了,《现实一种》到现在都忘不了,那种像被馒头噎住咽不下去又呼吸不上来的感觉。余华的文字有种冷漠的美感,就像个极凌厉的剑客,没几句废话杀就完了。

【回复】“他看见了一颗辉煌的头颅”当时就被这句话震撼到了,鲜艳又冷漠的暴力美学
【回复】现实一种对我来说太血腥冷漠了,一口气看完都不敢睡觉了[捂脸]
风柳斜:
我喜欢看的中国小说有两个特点:对苦难的描写克制,对希望的描写不绝。

【回复】新闻联播改编成小说也是这样
【回复】不克制的都不让出版[doge]
【回复】回复 @他叫包子我叫馒头 :那方方那本算是克制还是算不克制?
别想知道我叫啥子:
我正好相反,我先看的余华那期的朗读者,觉得他真的是好幽默风趣好可爱一个人,强烈安利那一期。 我以为他作品也是这种,然后我兴致勃勃地去看了他的作品,是的第一部就是活着,给我哭傻了,后面看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都没给我救回来那种恍惚感[藏狐]

【回复】我看的第一部也是活着,在有庆死后,福贵抱着他去坟地的时候,讲到有庆衣服很薄身体很瘦弱的时候真的哭了,那时候也感觉自己也莫名的冷[大哭]
【回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给孩子吓傻了
【回复】一个把快乐留给自己,悲伤留给别人的男人!
Augheliotrope:
越来越封闭的审查环境,不知道以后的作家们作品会是啥样[捂脸]

【回复】回复 @川-新新人-教 :哎,我记得以前的网文虽然文笔大多稚嫩,但时不时会冒出一批极其富有张力和哲理的小说,戏剧中透露一种真实,玄幻中又显露一种理想一条路。现在嘛~路都烂了 而我,当年的我看完就完了,记不住找不着
【回复】网文平台其实比线下严,但是线下写的太没声量
【回复】无形中阉割埋没多少好作品好作家,唉,悄无声息的阉割真的可怕
紫金寅:
我一直有种割裂感。虽然我从农村里长大,但是家里人一直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要再回来受苦。另一方面又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吃的黄瓜,玉米都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 有时候我感觉这样不好,似乎是某种愧疚感,我应该爱自己的故乡,但是回去后,发现我忍受不了夏天的蚊虫和冬天的寒风。 我对故乡的感觉非常矛盾,但是最后好像是选择了远离,可能是被时代所裹挟,我无法做出选择。

【回复】黄土地所包含的感情永远比混凝土多。它似乎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去寻找混凝土。也许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混凝土也许是这个时代的“黄土地”。只是我内心深处仍然会觉得不安,这种不安来源于冰冷的城市,我感受不到森林和土地的回应,只有孤独。
【回复】我也是……从小在乡村长大的,真的会很眷恋乡村的黄土地和自然气息
【回复】年轻的灵魂需要游荡,老去的肉体尚可安眠
Bili_6554:
*毛生的比眉毛晚 长的却比眉毛长 ——许三观

【回复】老天啊,你下**死我吧!——在细雨中呼喊
【回复】回复 @李云龙老师官方 :哈哈哈哈哈,还有那个老不死的父亲和天天盼他死的儿子
【回复】下面像一架只会滑翔的飞机 ——《第七天》
小钰要元气起来啊:
说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虹猫蓝兔七侠传文学顾问也是余华[吃瓜][吃瓜]

【回复】余华只是朋友让他挂个名而已,之前还有更离谱的,说虹七和神厨小福贵的编剧是余华
【回复】只是挂名,本人说了没有任何参与[鼓掌]
【回复】我也记得说他只是挂名,但他挂名的都惨的那么统一,还不是那种为了惨而惨,越咂摸越惨
彪子的漫长季节:
记得初中同学带了一本外国小说,书名是《树上的男爵》。我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将其介入手中,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那时我不懂男爵为什么要上树,在奔流不止的岁月长河里,我的童年和青春都已部分消逝。但是我记得那个夏天,那个失望且破碎的夏天,那个梦见过男爵的夏天。

【回复】喜欢文学创作的真的很建议去看看《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细品里面有很多卡尔维诺总结的深刻道理与理论
【回复】回复 @酒紅色的心 :同好!卡尔维诺的书真的回味无穷,第一次是在语文卷子阅读题里看到的《黑羊》(好像叫这名字,记不清楚了),无论何时再看还是很有哲思,很值得细想的隐喻。
【回复】卡尔维诺的书可太值得看了!
梅香封喉:
“从此以后,”李光头突然用俄语说了,“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啦!”

【回复】“妈妈,我会照顾李光头一辈子的,只剩最后一件衣服了,我会给李光头穿,只剩最后一碗饭了,我会给李光头吃。”“就算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回复】宋凡平的死我哭了很久,书都看不下去,就是特别非常的难过伤心。宋凡平是我在那么多书籍中最喜欢的男性了,无法忘记他的身躯塞进小棺材里要把腿打断[大哭]太伤心了
【回复】回复 @下冉冉 :妈妈:不,最后一件衣服你们分着穿,最后一碗饭你们一起吃
31318221715_bili:
总感觉余华是一个活在上个世纪的人,直到那年上了朗读者节目[笑哭]

【回复】艹,我一真以为余华已经死了,直到刚刚,他有名的像个死人[tv_腼腆]
【回复】回复 @Bronze_Age :蒽……个人觉得贾已经越来越偏恭汁了,也可能是家人太拖后退吧,文学素养有,但是他个人道德也有失[捂脸]
所谓疑惑:
关于余华的书,其实只看过《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初中的时候看的,一度认为作者余华是个生活不如意,苦大仇深的中年人 ,把主角写的那么惨,没想到余华本人还挺幽默,这种反差有个人魅力。 当时看活着的时候,着实给我哭蒙了,我现在都还记得那句话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见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另外关于探讨 活着本身就是为了活着 的这种价值观 的确类似于“躺平 ”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精神缩影 ,代表的是当时社会下人们的统一思想,《阿甘正传》里阿甘代表的美国老牌精神保守的右派 ,珍妮代表的则是那时美国新潮思想也是嬉皮士的代名词 激进的左派,一个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 ,很难评判这两种价值观谁对谁错 ,都是时代背景下造成的差异 。觉得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 ,在过去,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是因为物质上的贫瘠 ,可现在的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是因为精神上的贫瘠。 最后表白切切,总是给我熬夜的惊喜 当然熬夜是不好的,以后不要再熬夜了

【回复】许三观很幽默啊[藏狐]兄弟更是让人笑到肚子痛的讽刺喜剧
【回复】回复 @電雞文庫 :小时候看的,只想着难过了[藏狐],什么时候翻出来再看一遍
【回复】余华的作品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指导了《神厨小福贵》、《虹猫蓝兔》系列
欢欢一袅楚宫腰:
我道歉。 上映之前确实有一点点质疑。 真的太狭隘了。 现在我依然可以说, “我相信贾樟柯就像广场舞大妈相信凤凰传奇。”

【回复】老师你好,我是一名编辑,让我出版你的书,请不要不知好歹[藏狐][藏狐][藏狐][藏狐]
【回复】你永远可以相信贾樟柯拍底层人物事迹的水准,就像你永远可以相信娄烨的电影永远不可能在国内上映一样
Inevercgoodbye:
余华的幽默感根本不需要你看采访和纪录片来发现,他小说里的人物有时蹦出的惊人言语足以让你感受到作者具有的生活趣味。

【回复】回复 @草莓酱与萌白酱 :是的,我记得有段是煮铁还是什么来着,笑死我了
【回复】这是真的,看他小说又乐又悲
【回复】说实话,你们都在说幽默,但我无论是看了脱口秀采访还是小说,却是感到一种讽刺和荒诞,要说幽默也是黑色幽默。不知道是不是就我一个有这种感觉…
hecart-: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我这辈子第一部真正看哭了的电影,我是一个河南人,当镜头转移到梁鸿父母的坟墓,我脑子突然冒出:“故乡是一座坟”这样的话。后面那些镜头我全程都在哭。那些我逃不出的故乡,也许永远都回不去了。

【回复】我也是!!!梁庄就是我们河南的许多个村庄的代表,母亲、父亲、大姐、这个话题真的太感动了,也太沉重了。特别是大姐用河南话念写给父亲的信的时候,直接泣不成声了!在其他城市生活了十来年的我,突然想念小时候的家乡了。
【回复】不是你回不去故乡,而是从内心深处,你想逃离故乡。当你有了这种念头,无论你身体是否离开,都永远不属于那儿了
【回复】最后贾樟柯让梁鸿她儿子用乡音 河南话介绍一下自己 吞吞吐吐无法开口 真的撑不住了 家乡乡愁就在这一代又一代消散掉了
娜拉要走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惊喜 不管怎么样 太阳照常升起

asakusa_shi: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去电影院观看,在电脑上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电影院里能更好得感受到这个片子的厚重感

影视万话镜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贾樟柯 余华 贾平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