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 心理「豆瓣 8.1」

作者: 解码漫聊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0-02-10 01:07:43 浏览:11175 次

自卑与超越 | 心理「豆瓣 8.1」

我想改个叫枫笺的昵称: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人人都想超越 1、超越自我的动力: 让自己的处境更好推动力:自卑感,优越感 自卑是普遍存在的,但有不同表现(动物园),自负也是自卑的表现 优越感与自卑感一体两面,采取怎样的方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提现了人生态度(发动机与火车头) 自卑情结:解决不了真正问题,不面对,从小事寻得优越感 总结:自卑感与优越感是超越自我的动力,但不能过度焦虑产生自卑情结 2、如何改变自己,实现超越: 弗洛伊德认为现在的行为需要反观童年,很难改变,阿德勒认为人可以对经历创造性解读,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努力改变行为 强调主观能动性, 做法:认清目标,决定行为的不是经历而是目标 个体心理学是一种目的论而不是方法论 总结:人可以对经历创造性解读,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努力改变行为,人可以抓住主动权,树立目标,让自己的行为为目标服务,从而实现超越自我 3、如何在超越中实现人生意义 人的三个问题:职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婚姻问题,本质是合作问题 人生意义在于为他人做贡献 关键在于与他人建立合作 做法:不止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也要注意合作方 阿德勒对婚姻与教育的看法: 婚姻中合作意识,男人强势地位是社会意识结果,男人应主动给予对方关心,关心对方比自己还高 教育关键是培养合作能力,认为恋母情结归结于与外界合作失败,教育需要人学会关心别人 总结:心理学问题是合作问题,人生意义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超越自我中实现合作,不只关注自己,时刻关注合作方利益 缺点:研究方法过于依赖常识性观察,观察不能重复验证,素材不符合研究要求 up的感想:人人存在自卑感,很多人对意义产生质疑,独立来看,一个人的个人意义就是没有意义,从更高的角度,人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群体的贡献 听完心理健康课过来的,,第一次做课代表,多多包涵吖(。・ω・。)ノ♡

小小利_Daneil:
还是不太理解这本书为什么翻译成《自卑与超越》。 书中通篇讲的是个体心理在五岁之前就已形成,后期行为是对五岁前心理的弥补。 不明白为什么叫《自卑与超越》

【回复】回复 @天空小石头 :是should
【回复】英文原版书名是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跟内容更贴合。
w朴子:
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作者大大加油,好品质的东西一定会火!

安妮的仙境12345678:
从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引出这本书,看的很入迷,打算读完后再回头看正面管教,up主的解读也非常棒👍🏻,感谢!

昂首超然:
up主您好,请问这位音频的老师还有分享其它书籍吗?

了心之路:
合作方 对方说npd咋办[笑哭][笑哭][笑哭]

海边的卡夫卡---1:
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能和人类的进步扯上关系吗

学习 励志 心理学 自卑 情绪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