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01】德军战术详解 |“闪电战”,一个无敌却“错误”的战术?

作者: 新雨_Paul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9-30 19:00:00 浏览:819890 次

【法国战役·01】德军战术详解 |“闪电战”,一个无敌却“错误”的战术?

逍遥我本人:
新雨是真是真心给咱们讲解的。小白的我问几个最基础的问题哈? 1. 如果说装甲师切后排不是要斩首,那是要干嘛。 2. 如果说是为了形成包围之势,那么装甲师本身深入敌后,为什么不会首先被包饺子。 3. 如果说是为了切断敌军后勤,那么装甲师本身的后勤要求也很高,是如何保证的。 4. 机动性占优最直接的其实是能拉扯对吧,就是敌进我退那套,可以选择性只打占优的账。是不是闪击战也是某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思想,装甲师跑得快,所以总是能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

【回复】1. 包围敌军,歼灭部队有生力量。 2. 因为装甲部队会有机动步兵辅助,它往前突破,战线有步兵维持。但被反被包饺子的风险就是存在的。 3. 后勤压力大是一定的,建设装甲师的是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4. 拉扯倒不是,而是能够快速改变战线和强大的突破能力。
【回复】无论是装甲师还是步兵师,运动的本身就如同一个蜘蛛在拉线,这线本身就是部队沿着路径形成的战线,二战欧洲战场战线一定要保持连贯,无论是2km还是2000km,对于同等级对手,兵力是决定性的。说白了二战就是双方想尽办法搜刮出更多决战用机动部队的游戏
【回复】从一些历史例子来讲,装甲的后勤实际是没有保障的…… 比如英国铺了一片地雷,隆狐狸深入沙漠,绕过雷区,跟英国打了一天,只是小胜……当天晚上,狐狸开始排雷,雷区里边接通一条后勤线,才支撑他继续打第二天第三天…… 狐狸打赢了,就开始嘲笑,英国人为啥不派人看守地雷,如果有人看守,他就很难排雷,他就没有后勤,只能撤退嘛。 或者用围棋的词来讲,他是一种“手筋”,双方都差一点被切断,德国的指挥技术稍高,早一秒接通了,英国晚了一秒,英国就输啦……只要他总是高手欺负低手,他总是快一秒,他就不用保障…… 当然,如果是玩家操作的话,玩家早就有完整的兵法概念,玩家早就踩平马耳他,准备了丰富的空投和运输船,狐狸就不需要如此冒险……
葳蕤之下:
现在在学校说苏德战争,我的同学们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苏联赢是因为苏联的冬天,我和他们详细分析也没人愿意听,可能这就是一些历史观点被放大缩小或者误解还有科普历史难的原因吧。[热]

【回复】有机历史那期专门讲二战的视频里,就重点突出了德国准备不足无法应对苏联冬天这一点。。。我自己觉得倒还挺正确,毕竟没查过文献做过细节研究,以非学者观众的视角来看真的很有道理
【回复】因为实用性和受众,就跟新雨这期视频内容里面讲的一样传统历史材料里把两个概念合二为一,对于大众而言是更简洁理解的,因为大部分人只要知道这个东西的大概概念就可以了,他不需要去准确的认知这一段历史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普通人而言历史专业是一个非常笼杂且枯燥的专业,并且深入学习了解了过后,比起投入的时间对生活带来的直接加成很少,所以在小学初中高中这种初级阶段的历史科普必然存在大量的不准确笼统和一些细小的偏差,这些很多是故意概括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第一受众不一定有能力处理如此庞杂的历史信息,所以概括的越简单越清晰,越方便记忆越好,就是要达到媒体性的效果,而非历史专业性的效果。第二,在这一阶段历史作为知识储备,在初级阶段的科普和普及情况下,只要他的史观是正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传达核心。
近卫北极熊:
德国闪击力量那里我觉得一战用暴风·突击队不妥,应该是横跨德国全境的铁路网络才对,依靠铁路快速内线机动[小A和小B_喝茶]

【回复】回复 @新雨_Paul : 暴风突击队是一战精锐轻步兵的巅峰。战果惊人,对士兵要求高,后续部队也需要较高的素养,不然打开缺口后续跟不上,暴风突击队也是被群殴的下场。
【回复】额…其实我对暴风突击队了解得也不算多,但是是我底下那几个文献里很频繁提到。
【回复】回复 @新雨_Paul :暴风突击队应该还是强调战术上的突破, 战略机动还是靠两条腿嘛
君镌珏:
“闪电战”“人海战术”“三三制”“越共”,好多词汇在网络中都被简单化、神话了[笑哭]

【回复】简单化源自传播学规律,神话部分源自传播学规律、部分源自有意误导。
【回复】简化的观点和概念更容易传播,就好像英雄史观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英雄史观受众最广泛,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历史研究者/爱好者都是从英雄史观这个阶段过来的。
【回复】很喜欢MHV的奥地利老哥的话,民粹喜欢给复杂的问题点单粗暴的答案
kde为空:
当年德军打出闪电战,有很大原因是德军许多前线军官的超强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所见情况对计划修改,完善。这大大加强了德国闪电战的灵活性,尤其相较于英法当时的军备思想来说,光战术层面就差了一截。

【回复】基层到高层的指挥官能力,比同时期英法俄美高太多
【回复】你说的只是战斗层面的,总体的战略和打法 规划还要靠高层。另外德国指挥部给过 下级明确的命令,不得左顾右盼,不得松懈 心中只能有2个字 突破、
【回复】回复 @Y_老 :苏联军官得战术素养并不是德纳差多少,苏联人和德国人曾经在开战前一道研制过柴油发动机,质量杠杠得,苏联当时的军事理论未必比德国人差,不存在被德国闪击战理论降维一说,只是因为整肃,换装没有完成,被偷袭等原因输了一个先手,4243年很多都是为先手输买单被迫进行城市防御来应对库尔斯克之后红军同样闪电战直接把三德子打到柏林,而盟军有制空的情况下陆军和西线的老弱病残德军打的有来有回
mitchellhero:
本质上“闪击战”还是胡蒂尔战术的加强升级版。。。。。。 另外这个战术也不“无敌”,敌人如果有了应对装甲部队穿插的心理和物质准备,闪击战就打不出效果来比如库尔斯克和巴拉顿湖。另外装甲部队的突破也是会损耗实力的,这就需要准备二线的装甲部队跟进,如果没有也打不出效果来,比如东线的中后期。。。。。

【回复】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装甲单位用自身动力行军二百多公里,差不多就要损耗掉30%,这极大的限制了闪电战的周期。
【回复】回复 @平凡的ad : e军突击基辅就是很好的例子,路旁丢弃大量损坏或因燃料供给不足的装甲车辆。
【回复】回复 @星空是信仰 : 俄罗斯的T80非战斗减员能达到34%以上,大毛子后勤拉跨
羽出惊人010:
确实,历史这个东西大部分人只要知道个大概就行了,不过越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历史和我们平常认识中的不太一样甚至完成相反,这可能就是历史的魅力吧[嗑瓜子][嗑瓜子] 希望有越来越多想up这种硬核的视频[打call][打call]

【回复】向优秀up主学习,本人正在制作大明王朝之洪武大帝历史视频,希望能像up一样优秀[奥比岛_点赞][呲牙][打call]
【回复】就像战争与和平中托翁的想法一样
【回复】回复 @可采莲_江南 : 那不一定,日本曾经把输的仗写成赢的实在不少
总师兼总法廖老师:
答案在细节里,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 当年的快餐式纸媒体新闻报道不能说太多军事细节,即使不为保密,也要考虑报道成本。 除了军事历史专业,普通历史专业也难以说太多军事细节,专业不对口或需求不明显。 因此,闪电战或闪击战这几个字,多年来只是普通大众的快餐式描述或概括,不是军事历史的重要概念,可以理解。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信息流传、证实和学习的成本低了很多,才方便大众了解军事细节。

【回复】闪电战或闪击战这几个字,来自传播学规律。
【回复】你说仔细了,普通人是听不下去的,就跟短视频一个样
【回复】美国人问德国将领,你们的闪电战到底是什么?好多德国将领就笑了,不要问我们,要问戈培尔。戈培尔是谁呢?第三帝国的XC部长 闪电战一开始就不存在,不是德国的军事术语,德军陆海空三军没有用这个词,也没有一个人提出一套什么闪电战体系。这是一个宣传概念,用来吓唬别人,指的是高科技战争,什么大规模空袭,机械化推进,突然袭击,打的你措手不及,用很多文学化的描述,勾勒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战争景象,用来震慑别人。根本没什么复杂的军事学说,也不是指导德国的军事建设,空洞,抽象 德国横扫列国靠的是像古德里安这样的人,对新兵种的发展,靠的是像隆美尔这样的人,在实战层级的智慧,靠的是像曼施坦因这样的人,在战役与军事战略层级的全局调控。立足于内燃机**和装甲**,对陆战的新思考,逐渐磨合出来的 这一套东西,发明了闪电战的戈培尔从来没想过,只是第三帝国的术语
小浪蹄子Max:
整个视频除了严谨的逻辑之外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用ppt做的视频,up用ppt转场神器平滑做出了相当丝滑的视频,说明up为了做这个视频,不止写了文案甚至还下了很大功夫做了PPT

【回复】你可以猜猜我每期有多少页Ppt。。。然后为了防杠,要多么注意每句话的措辞[热]
【回复】回复 @新雨_Paul :所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杠精无间道[滑稽]
【回复】回复 @孩纸你还小 :一集大概60—70页。是啊,全部一个人做的。
一棵cong:
向优秀up主学习,本人正在制作大明王朝之洪武大帝历史视频,希望能像up一样优秀[奥比岛_点赞][呲牙][打call]

【回复】回复 @新雨_Paul :质量很好了[支持][支持]
【回复】你过奖啦!我也在不断完善中
口口小熊口口:
看了这期后面突然想到学校教育,是否应该降低语文课的重视程度,应该更重视历史课和地理课,语文也应该用来辅助历史课讲解当下情况作者的创作背景更加深理解。更何况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已经出现偷换感念,鱼目混珠的情况。小时候不懂历史的厚重长大后才深深明白。

【回复】现在的语文阅读理解真的[呆][呆][呆]吐槽都嫌多
【回复】没语文做基础,大部分人出了学校连话都说不明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回复】回复 @coolstar2 :不不不,英语事关教育公平,我说的是机会公平,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学习英语的机会,缺失了这种公平,只会让阶级流动卡的更死
按快门的小王子:
请叫我简介侠[脱单doge] 本期视频是国内网络环境内,从未被大家广泛讨论思考的话题。“闪电战”是二战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战术,但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军事历史专业领域尽量在避免使用的词汇(德语环境),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然,刨根问底很重要,战场实践也很重要,无论如何,这套战法客观存在。我们也来看看古德里安如何探索、推演、发挥出这么一套无敌的战法的? 参考文献: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Deighton, Len, 《第三帝国闪击战-从希特勒崛起到敦刻尔克沦陷》 朱利安·杰克逊,《法兰西的陷落》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滕昕云, 《闪击战-迷思与真相》 Forczyk, Robert. Case White: The Invasion of Poland 1939. Osprey. 2019.  Williamson, David. Poland Betrayed: The Nazi-Soviet Invasions of 1939. Pen and Sword. 2009.  Cooper, Matthew, The German Army 1939–1945: I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ailure, New York: Stein and Day, 1978, Citino, Robert M.: The German Way of War Hughes, Daniel J.: Blitzkrieg, in: Brassey's Encyclopedia of Land Forces and Warfare, p. 155-162 Ong, Weichong: Blitzkrieg: Revolution or Evolution?, in: RUSI

【回复】谢谢你,复制侠。[脱单doge]
【回复】谢谢你,简介侠。[脱单doge]
【回复】回复 @减肥好难诶 : 谢谢你,谢谢侠
闲士本贤:
就这视频长度质量和详细,将来肯定火[脱单doge][吃瓜]

XiaoYuYuYa噗:
1939年德国军费120亿美元,英国军费78亿美元,法国军费10亿美元(没错法国军费就是这么少),其实德军优势超级大的,,,。。。

【回复】回复 @斯巴达军团 :如果你换算成法郎,马奇诺比起陆军换装的钱就是毛毛雨,本质是法国政府长期混乱和经济停滞导致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整顿军备(别看着少,法国已经拿出GDP5%来整顿军备了,不然1936年进军莱茵兰时法国就不会完全没有动作,并不是没人想打而是完全付不起那个军费)
【回复】回复 @丶飞鸟- : 还真不是这样。别的国家是军队的预算不够花,天天找国会哭穷;法国是国会拨给的预算超额,法军花不完。原因是法国政府的混乱也传染进了军队中,军队内部斗争严重,导致法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钱怎么花。
【回复】回复 @斯巴达军团 :实际上法国修防线也是变相的省钱,他可以让法国以少量兵力阻挡住德军在阿萨地区的进攻,进而腾出兵力防守他处
不和俗亦不谋众:
这一期很失望,up主纠结于纸面上的概念,后期同盟国西线处于碾压状态,无论任何战术都弥补不了国力的巨大差距,这也能用来论证集中布置是错的吗?更何况,首先提出闪击战这个概念的是1940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并不是事后总结。 至于闪击战出现的前提条件,德国无险可守,强调机动,这是历史爱好者的基本常识吧

【回复】我很认真的回复你的评论,希望你能看完。 1. 纸面分析有价值。正如你知道的,古德里安研究论证装甲兵集中布置有意义也是纸面分析的,本国连坦克都没有,他在大学任教期间就是在做纯纸面工作,连模型都没有。你也完全可以反问他,哪有国家国境线如此理想?哪有国家会和你一样拥有一样的装甲兵力?英法坦克设计起步早,参数不同如何模拟?空军如何加入考量?模拟就是这样,各自排出不同因素,为的只是论证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打法有价值,这就足够了。 2. 对于德国地形是常识的问题,你的理解也有偏差。比如,你也一定知道波兰也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吧?这个也是你所谓的“常识”吧?但波兰最高指挥官就把部队布置在平原上,散步布置在边境线上,你作何解释?他们没常识吗?这些人很多都还参加过一战或者苏波战争,特别了解你所谓的“常识”可为什么还是做了反常识部署?事实说明,常识固然存在,结论却未必一样。 3. 我本期视频的意义就是盘概念和逻辑,通过历史时间顺序论证闪电战并不存在或是某一将军的个人意志的主管体系,并没有想真正进入作战层面。你看我是不是才做了系列第一,第二期,并未开始真的讲战斗细节,只有讲到战术细节才能从纸面走入实例。[脸红]
【回复】没看懂你在反驳什么? up主讲的是当时没有闪电战这样一种战术规划,所以后世如果说德军在当时使用闪电战战术打败了波兰法国,这是不对的,另外是装甲力量集中布置问题,up用波兰战线证明,当时德国根本没有把装甲力量集中使用。 up在视频是论证的是“集中力量进攻”体系一方面源于德国的传统,一方面是德国领土现实,另外论证“集中装甲力量进行突破”一方面是上述原因,一方面是古德里安的个人原因。 至于集中布置正确与否,up并没有下结论,只是把这样布置的优缺点都说了,以此论证的是,波兰法国并不是被所谓的“闪电战”打败的,更要论证历史上为什么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突入法国被频繁叫停,这并不是德国指挥层有问题,而是古德里安有问题。 至于所谓的“闪电战”,你如果看过上期视频,就应该知道法国与其说是被闪电战打败的,不如说是输在国内糟糕的政治环境,同样的道理,苏联前期与其说是输给德国,不如说输给了自己刚刚过去的内部斗争。
【回复】回复 @黄小胖zzz :对,就是有问题。它是把政治考量拉入军事部署了。我想说的不是它没问题,而是常识只是因,结果才需要讨论。明明都是常识,为什么会有别人选择别的果?合着都不懂吗?德国地形这里,是我选择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对作战思路思考的概括。这当然是常识,那为什么两位要涉及这个话题?
墨意绘心:
感谢更新,前排支持。古德里安确实对德国装甲力量发展居功至伟,但是我看他的闪击英雄,这家伙把功劳基本划给他一个人,还有把锅都甩给小胡子,比曼不群甩的还多唉[撇嘴][撇嘴]

【回复】德军将领甩锅给元首是人性常有现象(似乎日军不是如此),确有作者说他们过份甩锅。 我们非对口读者缺乏综合成本去研究,只好从旁辨析: 禁止德军一切撤退确是军事败笔;盟军放弃刺杀元首,认为他活着更会导致德国战败。
【回复】古德里安战后和李德哈特py交易相互吹捧也不少(
【回复】不甩锅那就是政治不正确是发不出的
赤色圣徒捷尔任斯基:
UP你的观点和思路真的是非常好。虽然本人从小喜欢军事和历史,但20多年来看到的书籍和视频,战役的解释都是官方的人云亦云,并没有新的解释与思路。你的解说,让这些战役有了新的视角,非常的棒![打call]

涅潽茶猫猫:
每次up做的都是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视频,但每次看完都觉得意犹未尽

北天之星:
一战前德国强大起来跟中欧十字路口没啥关系吧,反倒是因为十字路口这个位置让德国差点没统一起来[热] 德国强大起来个人认为是工业革命和军国主义,跟陆军能打都没关系。比如帝国全面战争里面,普鲁士四面受敌,陆军也不咋强,同样是打法国,普鲁士付出的代价跟用带嘤是一样的,而普鲁士能打法国时都过去了十几年,陆军科技多了6-8个(带嘤我都是开局就揍法国)。但是普鲁士的陆军是真便宜,作为主力的线列步兵,带嘤陆军大臣7星买一队要1067,普鲁士陆军大臣6星买一队只要740,升7星能降到670,所以普鲁士虽然收入只有带嘤的1/3,但是能养30支部队组成两个方面军连波兰带奥地利一起打,十几年就能完成德国统一腾出手去揍法国。而带嘤出门就打下法国,却要用5-6年去攒部队才有足够的部队同时对付法国残军和西班牙[热]

【回复】不是,游戏和现实怎么被你划等号了?[疑惑]
【回复】兄弟你这也太天马行空了点,我看你前两句以为要大段论证观点了呢,怎么一下子跳到游戏了
【回复】。。。 有没有一种可能,历史不是游戏

社科人文分享官 法国 历史 德国 二战 古德里安 德军 闪电战 曼施坦因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