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John】每周看一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自己像变了一个人-重塑世界观人生观|学会挤时间|现有教育体系的问题|看书的收获与心得-英语|留学|学习|学生|考研

作者: Studytips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1-07-17 18:40:02 浏览:665691 次

【哈佛John】每周看一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自己像变了一个人-重塑世界观人生观|学会挤时间|现有教育体系的问题|看书的收获与心得-英语|留学|学习|学生|考研

茶茶stella:
读书,读好书真的很重要,3年前俺一个月读了33本心理和心灵类的书,从此俺待人接物说话的风格都变了,自己都觉得很突然。现在想来其实是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新的看待和理解外界的方式。也正是这些书里的内容,为俺后来的咨询打下了基础。 个人的体会书看完还得用起来才算数,不用盲目的追求数量。真正好的内容读完之后是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和沉淀的。

【回复】俺怀疑你看的是水浒传,兄弟。
【回复】回复 @迷茫的木头 :武志红系列都不错,畅销的选自己喜欢的题目,经典的是《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同时推荐他的b站账号。还有他的成为你自己的视频课。 露易丝海 :生命的重建,21天镜子练习。 另外:少有人走的路;被讨厌的勇气; 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活出生命的意义;断舍离系列 以上这些既是经典,也比较适合刚入门的小可爱来看,都是可以反复阅读的。
【回复】回复 @黑色托比 :[喜极而泣][喜极而泣][喜极而泣]这个人很容易被人误会,我当初看他得到上的课,觉得特别受益,就分享到朋友圈,接下来就有两个同事跑到我面前说,千万不要看他的东西,他是个神经病[笑哭][笑哭][笑哭]其实那两个同事本身就有点神经质,你是谁就看见谁[嗑瓜子]观看那些评价其实意义不大。重点是你自己对他作品的感受。还有他讲的东西到底能不能有用,可以随便找找他的视频看看,哔站有号。因为跟他很多年,其实会发现他每年都会有变化,即使成年已久,每一年都能感觉到他身上有更多东西沉淀下来。取精华去糟粕嘛~
库里投篮太像我啦:
看视频和玩手机导致我没耐心看长篇文字了,会很焦躁。看了有感觉仿佛没看进去,就是种很难受的感觉。

【回复】尤其是现在看短视频习惯了,我有时候连几分钟的视频都嫌长
【回复】会这样的。坚持就好。像我以前是每天都抱着书看的人。进去社会了,很久不抱书和手机刷多了,让我看书看不进去了。 我以为以我的性子,看个半小时洒洒水的事。结果我10.20页都看不完,10分钟不到!! (因为书难懂,边看边理解我理解不来,使我觉得很费劲,一费劲就脑疼就犯困[笑哭]) 然后我开始每天坚持看,一天能看几页就看几页,不强求,每天比前天坚持1.2页就好。慢慢的读书的感觉就回来了。感觉回来了,书就看进去了。 你看看要不要试试我的方法
【回复】回复 @钟隐居士未亡人 :憋住不要看没营养的段视频[捂眼]
糖炒栗子真甜呀:
小时候很喜欢读书 特别喜欢去书店去图书馆 可以随便拿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看很久 小时候感觉 一边看书一边吃着小零食是最幸福的事情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读书对我来说很难(除非是教科书 辅导书 读书对我来说很功利了 课外书不能增加我考卷上的分数,不能直观的像别人展示我的“学识” 甚至在高考完我觉得很惋惜 以后的读书都不怎么有意义了 现在不这么想了 要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回复】小时候喜欢读书我也是啊!当时家里还没买智能手机,就喜欢周末和妈妈一起坐着公交车去市区的书城里看书,一待就是一天,那种感觉真的很幸福啊[牛年]
【回复】小时候还特别喜欢写日记,喜欢摘抄句子,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念,同学们都问我在哪抄的,还跟小伙伴说长大想当个作家,因为喜欢文字喜欢语言。后来就只关心怎么写好议论文怎么拿分高,越来越反感写作文。日记里也再也不会出现自己都觉得描画的很棒的场景跟心情,通篇都是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坚持
【回复】我记得我小时候的梦想,待在一个有无限书和吃的的地方,过一辈子
师太是我:
个人认为,每读完一本书后立刻写一篇书评或者读后感之类的小文章很有用。在阅读时,大脑享受着故事情节、作者语言魅力等带来的快感,会让你大呼过瘾,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但具体好在哪里却又一时说不上来。但写评会使你会不断地去思考,去跟上作者的节奏,甚至查阅很多资料,不断地完建着自己对本书的认识,享受着与作者思想上的碰撞。

【回复】或者是转述,无论是向身边人叙述故事情节还是自己写下一些心得,输出是个很重要的过程,有时候有输出做督导,我们在看的时候会更认真,听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
【回复】也可以选择找个人写信(?),我平时读书就把心得内容写好攒一周寄给朋友,同时也收获对方的各种想法,多了趣味性还能看到一些自己想不到的东西,
【回复】回复 @Claire__L :我喜欢给别人讲名著剧情,每次都把她讲的稀巴烂,不断拔草hhhhhhhh
vvvvvampire:
翻译了他的top10:1、堂吉柯德。2、基督山伯爵。3、沙丘。4、宠儿。5、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6、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As Told to Alex Haley。7、正义的慈悲。8、活出生命的意义。9、心流。10、Mary Oliver new and selected poems

【回复】回复 @恰好斑驳beauty :很多书都这样,大家理解不同吧。我印象中很多人说人间失格看了会对世界失望灰暗啥的。。。我完全不觉得,我看完只觉得那个日记本的男主人公一切咎由自取,跟社会有啥关系,我依然觉得生活很美好。。 所以,可能真的每个人共性点不一样吧[喜极而泣]
【回复】我学文学的,根据我的经验,不是所有刚入门的读者都适合读堂吉诃德。最好的年龄是在有一些糟糕的坎坷之后读或者和书中人物类似的经历之后再读。 从文学入门是比哲学更循序渐进,但一般文史哲不分家,读到最后都会看。而文学入门的第一个陷阱是从哪本书开始,它决定你从此是爱上阅读,还是坚持不下来阅读这件事。一般能解决你目前生活正面临的困境的书,或者说这本书有回答你的疑惑,让你找到方向,这种体验是人类对阅读着迷的重要心理机制。所以说现在生活没什么大烦恼的孩子,是不适合阅读任何文学名著的,之前没啥阅历的这个年龄段不合适,硬读也只是读个情节,凑个热闹。反之,如果你痛苦足够大,坎坷足够强烈,书籍越是正巧能帮助你,你对这些名著上瘾的可能性就越大,保留阅读习惯的可能性就越高,有时候甚至高出你对手机的兴趣。你对它上瘾,是因为它在你最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你,游戏是这样,毒品是这样……你去研究所有的上瘾机制都是这样。无论你想自我治疗坏的上瘾,或者想对一些好的习惯上瘾,都可以这样自我引导。在自我心理发什么了什么的时候,要敏锐知道,并且安慰这颗心,好好引导它。你不有意识的引导,无意识跑出来就不一定把你引去哪里了。
【回复】回复 @我是看你 :我一直怀疑我读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本假书,内心完全没有任何波澜,也没觉得它有传说中的那么神[捂脸] 读完后只觉得弗兰克尔这人很有意思[捂脸] 兄弟,能跟我分享一下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吗
MoneyChanger:
我也是,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各个领域的都看,我可以一整天看书还觉得超开心,即使比较生涩的内容也能看进去,不断吸纳各种东西,后来把阅读能力应用到考试之后,加上所谓的阅读考试技巧,直到大学考试,中文、外文阅读也一直是我的优势得分板块,但是也在磨灭我对阅读的耐心。加之初中开始接触网文,到高中到大学到现在,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快餐式阅读法,因为我就是把它当成了“正常生活”之外缓解大脑疲惫的工具,看小说就求个“快”感,尽管有酸甜苦辣咸,但情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文字在眼前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看了什么好像又没看,以前我还能把看完的又当故事一样讲给朋友听,对方都听的津津有味,现在我自己看完都不记得讲了个什么,可能一章我一句话就总结完了,总结的点是对的,但是非常无趣,我也再学不会别人的写作技巧记住别人的金言佳句,整个人写满了浮躁

【回复】和我经历几乎一样 我也是从小读很多书 语文英语上课几乎都不用听就能考很好 上了大学有了手机天天玩就越来越浮躁了 哎
【回复】重新开始阅读纸质书吧,能让你找回当初的感觉。我也和你一样,最近在尝试找回当初的自己。一开始很困难,读到长句子,眼睛里认识那些字,但就是意思读不下去,跟患了阅读障碍似的。我就咬着牙一字一句的朗读出来,就算脑子“听不进去”也一页一页往后翻,每天一定至少读30分钟纸质书。然后也就一个星期吧,我就开始能读进去了,阅读速度也开始回归小时候的状态。加油,你也可以的。
【回复】回复 @esorakoto_ :我在重拾以前读纸质书的习惯了,还是挺想找回以前的快乐的,我现在语言表达都在退化[笑哭]
小胖画室:
我的笔记 1一本书浓缩作者多年乃至毕生心血,视频内容一般短平快,不是一层次的 2教育体制把阅读变成了工作 任务,有奖励才做的苦差事 3把阅读当成日常休闲活动,别只看考试书,看看如心理学 养生之道也好的 4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看书,一周看三本绝不是问题 5一开始会有些不舒服,坚持20天你看世界都不一样了

【回复】互联网流量创造出来的东西 实际上是文化的二次产出 创新有限 不具有深度辨赏性
【回复】回复 @B站学习不要钱 :马克思那些就算了,没耐心,政治类的容易打瞌睡,已经找到一本小说了《解忧杂货铺》
【回复】确实,坚持20天,看世界都不一样了,我近视了
小狗嘣嘣:
我从上大学开始坚持一周一本书,现在已经坚持两年了,期间也因为考试周和各种事情耽搁过几次,但是断断续续也看完了快90本书[奋斗][奋斗]

【回复】我就不一样,从大三才知道要看书[大哭]好后悔以前的时间都浪费了
【回复】回复 @怪可爱的小梨 :下半年也要大三了,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我今后五到十年里最后一段充分看书的时间了,好遗憾,前两年读的书不够多[辣眼睛]两年就看了十几本……
【回复】厉害,我认为看书还是吸收,真真有体会到味道才好,也许一本书读个几次得到的更深刻
愚者的melody:
小时候我超喜欢看书……直到我有了手机

【回复】有手机也爱看书,不过以前没手机看的都是堂吉诃德基督山伯爵,现在我爱看的都是海棠晋江了[藏狐]
【回复】以前上厕所都偷偷看书,现在上厕所都是手机[笑哭]
【回复】+1以前我吃饭的时候还看书,清晰的记得有一个多月一遍吃午饭一边看哈利波特[笑哭][笑哭]
看到我请踢我去健身房:
我妈妈学历不高,但是她小学每天逼着我看四个小时课外书,我记得我把我家附近那个书店里的书都看完了。不得不说,有些知识我现在都还在用

【回复】回复 @白衣卿自风雅 :我小学就开始写故事,观察生活,把所有事物神化,我能把池塘里的大草鱼,想象成为水怪的伪装,还写进日记里。后面家里学校也没人当回事,让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越长大越不敢像以前一样畅想世界,越长大越普通,也越孤单了
【回复】哎,我小时候把很多故事书中外神话童话成语故事什么的能看的都看了,后来家里人还有学校从初中开始不让看课外书,再也没什么机会接触课外书,我真的也是醉了。难怪我小时候和同龄人不一样,越长大越普通
是double呐:
以前不看书会很难受,感觉很空虚,后来作业越来越多根本写不完了,这种空虚消失了[doge]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没写作业还看课外书的背德快感

【回复】所以有人说,只要取消考试,可能大家就会爱上学习了[呲牙]
【回复】是真的 中考前二十几天左右没写完作业就开始看课外书一看就看了十二个小时看到凌晨三点才看完 实在是停不下来[大笑][doge]
【回复】摸鱼的快乐才是快乐[doge]
到处白瓢:
我更惨,不仅专业知识上学了像没学,精神层面上向远古生物倒退[笑哭] 玩手机这种不用思考的东西真的好想蚕食了我的大脑,虽然成绩还行吧,但是学了就忘了,学起来还超费劲,干就大脑都动不起来。直到玩手机玩到没什么好玩的了,就随便拿起了一本书。就这么读着读着,虽然没说吾到什么大道理,就是突然感觉视野一下开阔了起来。

【回复】学了就忘太真实了[大哭]现在暑假天天玩手机作息也不规律,必须得改了!
【回复】回复 @你眼里的夏天 :加油,我已经调整过来了,现在准时6点起,10点睡。身体也比之前好多了。
【回复】回复 @悠のそら :嗯嗯!
北京女生实战社团:
如果想看书建议从小说开始。不要跟着别人的书单读。一般列出书单的人读的书都不少了,那你们接受书的能力一定是不同的。别人推荐的书,你不一定看得下去,也不一定看得懂。

【回复】他说的小说应该指《平凡的世界》这种有内涵,也有情节的。他意思是不要看太艰涩难懂的,因为列书单的人已经习惯深度阅读,而如果开始深度阅读的话,先从不那么晦涩的开始。而不是指网络文学的小说
【回复】回复 @锦鲤小天使QAQ :首先,我说的是从小说开始,不是说我最推荐读小说,也不是说小说就一定比人文社科好或者怎样。其次,你也有点太瞧不起小说了吧?什么叫小说顶多增强文笔和文学素养而已?一部好小说,或能让你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或能让你有所感悟,有些两者兼具。有很多小说展现出来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了,而是更深的一些东西。关于你说的多角度思考和实践生活,我觉得小说也不是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再说难道读书一定要是那么功利的吗?读书也不一定是为了让自己多角度思考实践生活或者说让自己有什么质的飞跃之类的。如果抱着太大的目的性和对读完书的自己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变化的期望来读书,那读书可能满足不了你的预期。最后希望你多读点书,破除一下你对小说莫名其妙的“见地”。
【回复】回复 @小恋啊啊啊 :为什么?有很多小说(非网络小说)是很有价值且非常适合入门的。不懂你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地拒绝小说。
Inside啊:
读书真的很好,非常好。我是个很早没上学的人,后来读书让我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爱情观,改变了不少,让我学会怎么爱自己

【回复】回复 @阿呆是好男人 :《傲慢与偏见》《简爱》,最主要的是傲慢与偏见
【回复】想知道你改变爱情观的是那本书?
【回复】回复 @夏半烂生姿 :我只看了简爱,那时候初中,然后就开始好奇,男主角的钱哪里来的。贵族天天吃喝玩乐,钱是怎么挣的。完全跑偏了。你们看的是爱情观,而我在爱情小说里找生活的逻辑……[捂脸]
早晨太阳冉冉升起: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2】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回复】emmmm...我认为挺正常的,毕竟解出一道难题对自身带来的快感是无以论比的,对我来说这件事给了我足够的乐趣和报酬(自身的进步)。而外界又给出相应的报酬,对我来说是相当于天上下馅饼一样幸运,但此时我的重点(!)就不是解出难题时带来的乐趣和报酬(自身的进步)而是,乐趣、报酬和报酬,并开始思考如何兼有。当然也可能在,可以获得乐趣、报酬和报酬的时候,产生一种自大的心理,从而不屑于去做(这个我说不清)。当然也有很多的外在因素。
【回复】这个效应其实可以归结为:追求结果还是追求体验。当一个人只想着结果的时候,他就会很功利的去达到目的。但是如果说没有告诉你结果你会得到什么,你就会很欣然的去接受他去享受他的过程。
【回复】这是为嘛呀,人类真奇怪
忠诚信仰-永远的战士:
学习批判思考的方式,而不是不动脑子的灌所谓“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 避免变成唯心主义者

【回复】看到这,我想起,语文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我怎么感觉好像应该是出题者的意图[doge]
【回复】回复 @早空_ :还是认知太少了,多读点书吧
【回复】回复 @kidrauhlyyf :人家给出了一个不是人人都能说出来的解释,而你只是说出了一个是个人都能说出来的结论,如果你真的有想法,给出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不然我只能认为你是个干啥啥不行的小学生[小电视_嘟嘴]
神奇泡芙芙:
私以为读书最好不要抱有快速改变自己或者提高涵养的想法,完全当成是兴趣爱好去读,会快乐很多。我是完全不注重读书实用性的,选择书的类型基本上都根据某段时间我的突发奇想。比如喜欢局座的时候,去买了局座的书。刚开始根本看不懂,但是因为觉得很有趣,就补了更多军事类相关的书,主动的去查资料听家里长辈讲一讲(我家长辈都是退伍军人)。时间持续了大概半年,然后忘了被什么东西吸引走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些知识对我本人的气质没什么改变,但那半年的我特别快乐[脱单doge]

【回复】回复 @韶颜光年 :不过相对来说,空的时间也有点久。每次看到有人说给自己规定一年一定要读多少本书的时候,我叹为观止[藏狐]
【回复】是的是的,不抱这些想法读起来会轻松很多
人生学校:
感谢up贡献翻译[支持],整体很不错,不过在看的过程发现有几处字幕对不上,不知道是否是机器翻译造成的,想讨论下: 1.02:59 and I'll greeting on the bus 应该是 I'll be reading on the bus; 2. 03:00 just finding those little moment thought(throughout) the day 3. 03:02 they really do act(add)up

学习方法 留学 学霸 英语 哈佛大学 VLOG 效率 阅读 个人成长 John Fish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