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如果你也是不会说话的人【超硬核沟通符号学】

作者: 汤质看本质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0-09-25 17:36:56 浏览:474441 次

点进来,如果你也是不会说话的人【超硬核沟通符号学】

男已自拔:
我不止不会说话,我还不会察言观色[热词系列_泪目]

【回复】回复 @扣扣づ :我觉得一个人不会说话真的要怪在他形成自己的处事方式前身边生活的人,因为你只有看过或者被人好好说话地对待过,你才知道什么话才叫好话,什么样才叫好好说话。像我从小就没有被怎么好好表扬过,可能因为那个年代或者我们这里的人就觉得总是夸奖就会自满吧,我总觉得每次我夸奖别人,我会觉得尴尬说不出口,好像我是在奉承很虚假。
【回复】回复 @燃一刀 :啊,是的,但是去年读研以后,舍友都很爱夸奖别人,这一年里给我夸的,我就慢慢也可以说出以前说不出的话了。以前同性之间也不爱挽手拥抱,现在被感染的,在家天天都会抱抱我妈妈,也可以抱抱舍友,说一些以前觉得特别矫情的话,就感觉自己变柔软了[高兴]我才体会到身边的人真的太重要了
【回复】回复 @燃一刀 :对对对感觉很不自然,即使是很亲密的朋友真的很欣赏TA我也说不出口
耐泽伊瑞尔:
第一:语义会漂移失真 第二:语境能决定语义 第三:语境容易受语言等影响而飘忽不定 第四:放弃前三点,权利关系才是最大的语境

【回复】回复 @-VDG- :别人不是不懂“权利”二字,本身是层主说错了,视频里up最后说的就是权力,权利和权力不是一个概念
AsnShadow:
我把情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不懂得察言观色,共情能力低,那么情商低。第二懂得察言观色,但是照顾所有人情绪,也是情商低。第三种,你懂得察言观色,别人对你不爽,但是却被你说得很服气,这是情商高。 其实这东西说得具体反而复杂,比如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都是扯淡。最关键的在于,你应该照顾哪些人的情绪,不应该去迎合哪些人。而不是想要去讨好所有人,或者所有人都不管不顾。如果视角不从周围信息而从自我出发,那说话之道就简单多了。首先你得有自我,简单说,别人尊重我,我就尊重别人。别人不尊重我,我就反击。而不是照顾他情绪。情商高更是一种调和的能力,比如一个群体里某个人被孤立,受欺负,那么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和慰藉。而不是有人欺负你,你还好言相劝,想要和其和平共处,好话说尽,这种能力经常被人误解为情商高,但实则只是好好先生,没有自我的人罢了。 或许有人会说大局观会刻意隐忍和迎合他人,但从根本上来讲,你只不过是想要未来的更大利益,所以说到底还是从自我出发。另外我觉得视频里说得这种情况,我觉得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肯定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别人的态度对我的影响可能十分之一,而这十分之一也还是看我心情,如果他是诚意的,那我还能听取。但如果是在跟我耍腔调,用什么领导语气来满足他自己的控制欲,那我管你是天王老子我也不管。 很多时候该发脾气就得发脾气,说到底如果这个利益大到影响我人生,那我可能考虑委曲求全,那如果不是,为什么要憋脾气折自己寿命?还美其名曰情商高?那不是找罪受,人就不能那么理性到头,理性到头的是机器人。有时候真性情,直率,活得更洒脱,在职场里更自如也是很正常的。

【回复】你是怎么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回复】你怼人的行为使你捧人的行为更有价值。你所憎之人对来自于你的憎恨的恐惧,强化了你所爱之人对来自于你的喜爱的珍惜。当然,这不是说左右逢源不好,需要安全平稳的关系时,这是个不错的策略。
【回复】我的理解类似于你,所谓懂得察言观色是第一级,懂得之后,如何利用这种能力去撷取最适合自己的场景,这是情商;是否会得罪人并不是情商的表现
空冥花雨下丶:
所以说现在线上沟通很强,线下就社恐的人也只是因为,线上少了“流露”这个过程,两者都不会在意流露,更不会去察言观色,只能通过文字来揣摩,导致越来越多线上挺能叭叭,线下内向的人 而现在各种表情也是线上“流露”的方式,有时候开玩笑,怕接受者不理解,加一个表情流露出这只是开玩笑的感情,而发表情这种流露的方式就不会形成无限循环的怪圈[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其实也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表情包理解也不一样,比如那个微笑表情。
【回复】回复 @_老桥_ :是啊,就像b站的“希望人没事[保佑]”和家族群里的“希望人没事[保佑]”
无谓的幻想1024:
直到视频结束.我们还是不知道汤质为什么让我们发弹幕.

【回复】在这场语言游戏中,汤汁掌握着最终解释权。[妙啊]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汤质的意图
【回复】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即使他解释了,你也不清楚他的解释背后有没有其它的意思。[偷笑]
天才ノ:
小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创造词语,你们要不停的收集同义词和近义词和反义词,然后就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加油][doge]

【回复】旧词语:阿巴 新词语:阿巴巴 阿阿阿 阿巴阿阿巴
【回复】回复 @大侠kikikiki :说到头来,工具可不是非得有物理实体,语言本身就是人类独有的复杂工具
【回复】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会抽象,例如:远古的我们对大自然的崇拜;诞生神庙与壁画,催生巫师萨满编造各种“故事”
下酒兔角:
坚持不讽刺和阴阳怪气,说话坦然就不会紧张。 进一步地可以挑一些暗示或原则来保持: 1、在某些场合我是fw或无关人员,我讲话主要是为了自己(意图的主动权) 2、我会说实话,包括我不知道、不确定、不喜欢(文本的清晰度) 3、我乐于解释完成交流,支付低效沟通的时间成本,也能迅速闭嘴(战略上蔑视解释) 4、尽管做到以上内容完全相反,我能坚持 [滑稽]我就一愣头青,很高兴能与你沟通

【回复】很难,怎么理解你说话的意思是接收者。要是你yygq了半天,对方当真了,就和你要说明的意思相背
【回复】回复 @东门丶 :那这个问题就不是你能解决得了 交流前提是双方要能听得进对方沟通,如果另一方油盐不进那这种沟通就没必要进行,就像前面妻子和丈夫的沟通妻子觉得你就是讨厌我无论你怎么解释我都不相信那这时还有沟通的必要吗
吃盐会咸:
讨厌被权力压制的感觉,和别人就没好好沟通过。曾经最想学fbi的读心术,不说话就能获得掌控权,学了点心理学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随着工作年数越来越多,得到了一些社会意义上的资源,才有了说话的底气。虽然还是只敢尽量陈述事实,不敢跟长辈或上级涉及情感沟通。其实我也知道语言是有力量的,但是试错成本太高,说一句话要焦虑半天,后来也就懒得再说了。说话,尤其是走心的,很像在为别人服务,既得有耐心还得要信任。

【回复】是的,各种心理学学了之后,发现自己无法掌握交流的关键是“权力的缺失”
【回复】是啊,讨厌被权力压制的感觉,所以对一些我自己感觉他在用权力来压制我的人,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排斥他,这也导致了我和上级的关系的恶化,去年是这样,今年换了工作后这几天也是这样,都有再换工作的想法了,可是换了有用吗?会不会还是这样,[大哭]好烦啊
【回复】成为掌权者你说的话就都是对的因为只有你能对话语有最高解释权 就像马云
羊驼绒圈:
告诉说话的底层原理 ,知乎上找怎么能不紧张,告诉你是熟练度问题 更抽象的答案,紧张来自于不对称性就是你的表达和流露 接受者优势可以同时观察给予和流露而表达的只会注意表达,但是我知道你知道所以流露会有虚假 说话者紧张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处于永恒劣势,就是我知道我在说话也知道我在流露也知道他能察觉到我的流露所以我会减少我的流露但是他能察觉到我是故意减少了流露所以...... 察言观色的人也会被当成色来观然后观的自己紧张 心理素质是个搞笑概念,外向型的钝感力和内向型的细腻一定是分高下的吗 说话是让语言符号产生意义的活动 我的意图,我的文本,你的解释 符号的无限延意性,你的解释变成了待解释的东西 符号文本,苹果,对象,🍎,解释项,红红的水果 语境,认知背景,环境场合 伴随文本服装口音肤色,酒桌文化,集体共识 交流障碍导致新规则新规则导致新障碍导致某种集体规范的产生 哈哈哈无限游戏特征规则动态生成,边界无限延展 强准备的表演被当成即兴演说,都在射程范围之内是充足准备的自说自话 狡猾的会把话题转回射程之内,高明的专注的倾听然后有策略的提问 成为主体,与其他主体建立关系才能成为主体,人与人的主体性是流动的,权力就是打破这种流动的东西

账号已注销:
up你这期讲得太棒了,但是我觉得吧,大家应该不太愿意分享这样的节目哈哈哈

【回复】哈哈真实,分享了,别人可能会解读出你在装逼和你再教我做事的意思,让人头大
【回复】回复 @发图复印件 :我觉得吧,我们会分享给自己的利益共同体,或者说权力共同体[笑哭],本质上是分享给自己[笑哭]
【回复】我分享给了我最欣赏的朋友,对于其他人,哼!才不要他们知道呢。😂😂😂
素罗七:
说的太对了,赤裸裸地暴露权力不对等关系就是对话结束的时刻,就是只能听从不能有自我思考的时刻,也是人盲从的时刻。所以说在权力对等的关系中,经常吵架就是常态了吗😂彼此争夺话语权。

【回复】最近也越来越觉得在网上很难达成真实的沟通,就算意见相左,甚至吵起来了,对方一键拉黑;就是对方定义了这场对方的绝对话语权。或者上来不对话就张开大骂,也是想一来就占据话语权高地。其实如果在现实中,也不一定会真的因为意见不同就彻底不能相处了,有时就忍了觉得没必要为了一次分歧就吵架,或者关系好吵架也影响不了什么。现实里有正常情商也不会上来就破口大骂,至少试着沟通一下。而网络把这种可能性消解了,让对话更难了。
【回复】那怎么能叫吵架呢?那是权力对等的讨论[doge] 整个过程中,彼此给对方疯狂的扣帽子,断章取义、恶意揣测,然后彼此自证,给自己摘帽子,再给对方戴上。 最后发现不过是概念的限定和理解不同而已,吵架结束。 或者一方直接展示力量,另一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弱势,好好地听对方的论述,最终自己消化,发现还是概念的理解不同而已,只不过已经没有证明自己也对的机会了。
【回复】回复 @素罗七 :网络上,自己不动粗别人是正常人还是会好好说话的。别人直接动粗,也请以宽恕悲悯的心态谅解并无视,拉黑没必要。知识体系相差太大,就宽容地看待,不要期望太高。
嘟_的嘟嘟嘟嘟嘟:
我永远是对的。 ——特朗普

白日梦想家_LL:
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你永远无法战胜我,因为我愿意在所有语言中输给你”,今天勉强有一点理解了:只要我们认识到语言中的权力流动并以放弃争夺流动的权力的方式来解构语言中权力的流动,就等于打破了被“权力”这个最终目的框定的语境,从而创造出一个在原有语境和权力之上的新的语境和权力并占据主动性和解释权。这可能就是高水平的阴阳怪气能在几乎所有对话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吧[doge]

【回复】有点像那个让你认为你拥有权力的记者
一次元行者:
弹幕中将部分内容翻译成了人话,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在弹幕中找,这种哲学类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理解,根本原因是将哲学类翻译成人话很考验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说话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真正的大佬都可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本身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大多数人毕业就不学习了。 以上观点。你们可以通过智囊团这种级别的大佬视频来验证,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人类社会研究,他们都可以用大白话表达的清清楚楚,听者完全不需要以其他角度来解读,从而陷入视频中所谓的循环。 当然,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难,不同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同,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方法论,让你们所有人都可以照样学就能够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有那么容易的话,大众也就不会盲目跟风了。

【回复】你所说的"将哲学类翻译成人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哲学论述是力求准确、严谨的表达,那些看起来拗口烧脑的语句已经是最佳选择,翻译成你所说的"人话"必然会不严谨、不准确,产生更多曲解。
【回复】大佬精准说人话也能表达准确是因为权力的获得
【回复】回复 @善意的谎言是欺骗 :这不是靠单个书籍/演讲得到的,而是长久思考和学习自己结合现实总结出来的。
千千万记:
难得看到公众号还有这种干货。对话本质是一种夺权游戏,游戏规则之一就是不能暴露自己想要夺权的事实,一旦违反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回复】回复 @bili_597259903 :不一定是PUA,正常追喜欢的人也是一样的,一上来表达喜欢的人绝对是傻,直接被打入备胎系列。
【回复】[给心心]这里也有嘉人就离谱
Clairvoyance_:
我最好奇的是汤质怎么在现象背后找到解构这个问题的理论模型的,比如说话这件事,如果要我理解分析,我最多查到社会学、语言学也便浅尝辄止了;但你看汤质的书单,显然他对术语的把控是跨领域的。这种整合和检索能力,非常值得把握。所以还是求问,你是怎么定位一个问题的学科的啊?

【回复】可以搜索相关论文,看看里面的引用文献[doge]
【回复】这就是up主厉害的地方呀[微笑]
我与我百分之三的灵魂:
以表达自身为第一意图,以我的本意带来的影响的好坏为表达的第二意图,以对方理解出来的意义是否带来正向效果为第三意图,这差不多是我说话时的潜意识。 所以我总是避免说话。 1.我总是害怕我不能准确的表达出第一意图。 2.我总是害怕的表达的意图会对对象产生负面影响。 3.假设我准确的表达会导致负面影响,那我就需要扭曲我本来想表达的意图,而这和我第一条相矛盾,照顾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4.假如我准确的表达的意图被人误解,那会导致我沟通不自信,从而进一步导致我开始隐藏我想表达的东西,甚至隐藏我想说话的意图:这句话代表的不是“我开始终结话题或者避免说话”这个表象,而是指“我要隐瞒我想说话的行为,但刻意让对面看到我不想说话的表象,从而使对方自己打断误解并暂停或终结话题”。 5.假如我准确表达的意图被理解,那么我一开始会放松下来,出于对听者理解能力的信任,我会开始简化语言,省略不必要的补充,这看似很好,可实际上又会形成另一种压力,因为我可能无意中把我原本想表达的意图给省略掉了,从而造成误解。造成误解就需要挽回,可这样就又会回到我原本的说话方式:提出自己的意图,并不断补充说明。其根本原因就是既不相信自己能清晰表达,也难以信任对方能准确理解。 综上所述,我唯一的理想交流对象,就是“能从我不够准确的,甚至相反的表达方式中理解出我真实意图的人”。 说实话,像我这样麻烦的人太少了,能和我这样的人交流的人家更少了。 所以我开始拒绝社交,在群体社会里,把自己往更深层次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上偏移。 如果我想表达一个意图,要么想现在这样自说自话的长篇大论,要么让想告知的对象回去等着,我写一个故事发过去,至于对方能不能从中看出我想表达的,能看出多少都和我关系不大,我甚至以某种“信息发送者”的优越感来解释,对方不能理解是对方理解能力不够,而这自负的表象之下,就是我对口语表达的自卑。可我没办法,群体社会里,表达意图至少在口语和书文上要有其中之一的优势,否则就完全丧失被观测的可能。

【回复】真正的忠实的表达只能是自说自话,写文章比较符合这种形式,这也是最轻松的。而与他人的对话必须顾及他人的意向与能力,首先要他人愿意听你讲这个话题,其次要顾及他人的知识背景,特别定制你想表达的事情的一个他人可理解的版本。当然你在制定表达方式时包含了对他人知识背景的假定,这一假定可能是错的而使得对方无法理解,这样就需要不断修正表达方式,当然要注意不要超过对方给你的表达权(例如太长时间)。这就涉及了怎么样让他人愿意倾听你的话题(给你表达权),这里有很多涉及技巧的事情可以谈了,首先他人必须对相关话题有意向性,例如汤汁这个视频就是一个意向的筛选器,其次,关于怎么创造出一个话境,怎么一步步引人入胜的技巧。 不要以悲观的态度看待这件事。虽然让他人理解你的观点是很耗费精力的事,但如果你有想表达的(值得的)对象,你就不应该因此气馁。一个大部分人采取的策略是写文章,写不去顾及读者的文章,毕竟愿意倾听的人难得。 还有,要把日常交流和个人深刻想法的表达分开。不要对他人的期望太高。日常交流只能是奠基于社会最广大的共识中。
【回复】回复 @不是吧阿sir这也要搞我 :你看例子就来了吧[doge]又是贬低你又是试探年龄,这是明目张胆想把权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的表现[脱单doge]
【回复】回复 @上上人青萍之末 :其一在于我并不认为这是个普通的东西,如果不把话说明白,尤其在网上,总有人可以从你认为已经表达清楚里的话里延生出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我的补充说明主要目的是不想给人往无关的事情上靠,经验告诉我,长篇大论比简短的话看上去更有用。 其二,我说话的目的是把对象放在第一位考虑对方的感受,判断对方能从我的话里得出哪些信息,我再考虑到这一层面的行为进行补充来引导对方不要偏离我想让对方理解的范畴,这才是我没把对方当傻子的证明。 而你居然能从我那么多话里解释出“中二”两个字,要么是你没去试着理解或者根本没看完就给我下了“无用”的定义,要么就是我补充的还不够。 我明白你想要我把话化繁为简,放心,生活中没什么正经讨论能让我说那么多,也没人想听那么多。 如果你可以试着去掉“中二”这个标签,把我的长篇大论当成对“社交困难症”的心理解释之一,或许便不会感到无用了。

奇妙知识大赏 人文 心理 学习 人际关系 沟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