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炮——战国人头收割机的故事

作者: 王鲁九班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0-04-18 17:41:27 浏览:274768 次

铁炮——战国人头收割机的故事

天降红衣将军郭再祐:
他们主要是因为铁炮流派的问题,一个流派就是一个工坊,一个工坊就是一个规格[笑哭]

【回复】对的,感觉他们的铁炮流派就跟,武馆江湖似的
【回复】什么中岛流,什么萨摩流,什么这个流那个流的[笑哭]那玩意还能弄个流派出来还这么多[笑哭]
【回复】回复 @慧灵之目 :我没了解过,难道是铁炮射匾额[滑稽]
Bili_4111815:
说起轮换三段击,玩亚洲王朝mod的时候,总是觉得火枪兵三段轮换效率太低,于是自己修改了文件取消轮换,打击效率个人觉得提高了不少,还试着添加了线列步兵的设计动作。[doge]

【回复】三段轮换主要是打击士气的,因为士气会一直缓慢回复,三段轮换能抵消这种回复,不过火枪命中本来就低,还是排队枪毙杀伤率高[doge]
【回复】全战的火器有点尬……很多时候其实是换弹那个前后交替动作把射击效率强行压低了。
【回复】回复 @gawainli :是的,宁可不要那个动作,前后排给我一起发射,射到他冲到阵前刚肉搏就白旗。
红色三辰:
在当时的日本,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火绳枪价值的。在武士阶级很多人看来,这东西操作繁琐,对战场环境要求高,成本昂贵,性价比低,射速慢甚至不如他们自小练习的弓箭精准。唯一的优势就是威力大,但综合起来实在不甚划算。虽说一个受过几天训练的农民用它可以杀死练武十几年的武士,但前提是你得打的准啊,战场环境瞬移万变,要在合适的情况下用大量火枪集中火力才能有一定的命中。可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足够的火枪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可钱又哪来呢?所以,长筱之战信长一次使用上千火枪实在是一种魄力和财力的体现。跟很多人印象里不同的是,具考证,长筱之战信长的火枪也只在一千左右,而非三千。采用的也是集火射击而不是后世流传的三段击,战果也是一个惨胜而已,其实,一直到安土桃山时代后期,侵朝日军编制中的火枪手各大名平均也就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直到德川幕府建立到丰臣灭亡这段时间,火枪才算真正普及开来。有时甚至达到半数以上,也就是说火绳枪的传播,在日本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迅速,受限于作战环境,战术理念,大名财力种种原因。直到江户时代才算完成了火器变革

【回复】连专业一点的日本网友都知道,长筱不管是写的三千还是千余,那都是指信长发给五奉行的铁炮数量,换句话说其他来信长麾下报道的大将,他们一杆铁炮不带了?德川家康一杆铁炮不带了?信长本阵不留任何铁炮了?长筱合战根据有限的一手史料,只能得出武田一边倒的大败结论。谁告诉你惨胜?你人少去冲击对方人多火力比你强的铁炮阵城你还让人家惨胜了?
【回复】神哥,弄梯子去查查日本这方面的军役资料,还有长筱。加藤第一次侵朝就备了两千余挺火绳枪。岛津一万人里面战兵都不到五千,就有一千多火枪兵,你是不是以为日本各大名去多少人就等于多少战兵啊?
【回复】其次,关于长筱,现在的主要观点是,武田方以不到织田德川联军一半的兵力,冲击对方。最终武田损失一万余人,德川织田联军损失六千。信长公记的记载整场战役云淡风轻,那这个损失的六千人是怎么来的?按照这个损失来看,长筱日记记载的明显比信长公记记载的更能使人信服。以三倍与敌的数量,在坚固工事之中防御,都险些被敌突破阵地,而且取得的确实这样的战损比,是不是惨胜,怕是有脑子的都懂,你所谓的第一手资料,指的是什么?几十年后的信长公记吗?还有此得出的,所谓的一边倒的大胜~第一手资料从开战到结束记载的清清楚楚,武田军接连攻破数道防线,关键时刻是织田方的后援及时支援,才稳住了战线最后转守为攻,战况特别焦灼。何况,我之所以采信一千的说法是因为,指纹图书关于日本战国的系列书籍中有过分析长筱战场,战场不过是长二公里,阔一公里余的狭小战场,从战场中间的连吾川至信长、家康方本阵的长度也不过数百米,加上马栅、土垒等防御工事,活动空间其实严重不足,而且完全没有史料透露信长如何训练三段击,铁炮队本身也是临时调集而成的联合军,合作度本身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这之中唯有将火器集中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战果。另外,不管多少挺,我也没说这是信长的全部家当,而是当时能够投入的,我更没说德川那边没有铁炮,不过现在也确实找不到德川有多少铁炮的数据资料支持。我只是说这是一种财力和魄力的体现,请问跟你说的这些冲突吗?真不知道你在一边高潮个什么劲。我发现你这人特别会给人预设立场,然后自说自话自嗨,图个什么劲?为了秀你莫名的优越感吗?
考古开发商:
日本山寨火枪,大明山寨火炮,葡萄牙简直亏了一个亿[笑哭]

【回复】葡萄牙亏毛线,葡萄牙用火炮设计技术和红夷炮改进型铸造技术从中国换了铸铁炮技术,和铁铜复合炮管技术。当时欧洲就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doge]
【回复】回复 @青铜骑士-_- :而且对日贸易能赚金银,亏啥子。
【回复】明末奉为神器的红夷大炮是葡萄牙转二手的英国产民间商船装备的12磅舰炮,且不说英国此时还有军用规格的12磅舰炮以及主力舰采用的更为强大的16磅舰炮,明朝也只是得到这几个二手货而没有相关的技术,明朝自己采用的泥铸发导致仿造的红夷大炮导致炮壁气泡多进而导致为了降低炸膛率而把炮壁加厚,整门炮的重量大为增加,除了守城以外不能用于任何运动战,清朝给乌真超哈装备的仿制品运输还需要进行专门的道路修缮和配有数量众多的犍牛进行运输。。。
现充鲶鱼小弟:
伊达政宗还真是冤…… 根据原始史料,政宗老爹被绑架时,他正在外打猎,下令开火的是片仓等家臣,独眼龙回家时候发现老爹没了估计也是一脸懵逼的。 此外,大坂之战,《德川实纪》清清楚楚地记载着,神保是被丰臣军明石全登队活生生打没的,伊达队当时正忙着往前线赶呢……

【回复】回复 @深蓝predator :自己打猎之前啥事没有,打猎打得正开心,突然有人告诉他你爹死了,独眼龙也很懵x啊[doge]
【回复】我想说,其实哪种说法我都不太相信[滑稽]
【回复】[doge]老爹被绑架了自己去打猎也不大行啊
账号已注销:
屏蔽完村长,村斗,村子,居然弹幕还有乡长,我真是服了。就这么一个梗到哪哪刷

丰臣关白:
视频4:29秒出现的浮世绘兵种出自于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当中从上到下分别为: 1.普通铁炮足轻 2.配烙火矢队 3.一向一揆铁炮足轻 4.德川骑马铁炮组 5.岛津大筒 6.洋大爷 7.北条震天雷 8.时尧种子岛名人 9.铁炮武士

【回复】二营长,把我的,虎墫炮(500米迫击炮),红咦大炮(2千米后装填12磅加农炮,一分钟三发),弗朗基步兵炮(单兵火箭筒),光宁铁骑(喷子具装冲击骑兵20米霰弹枪),三眼铳步兵(30米霰弹枪重装步兵)2公里火力覆盖。 大人,火器营说拖发工资,不干了,去给努尔哈赤造神威将军炮了(30磅重型加农炮),什么女真不讲武德
【回复】错!第二个错了您该写是战国版喀秋莎,金命中之后就是制导火箭弹。不玩游戏的人光看着名字还以为是什么打打着火的箭矢之流
红色三辰:
个人补充两句,关于火绳枪在日本的传播速度。因为受游戏与大河剧的影响,大多数人传统印象中认为,其在日本的普及是十分快速的。其实不然~ 在当时的日本,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火绳枪价值的。在武士阶级很多人看来,这东西操作繁琐,对战场环境要求高,成本昂贵,性价比低,射速慢甚至不如他们自小练习的弓箭精准。唯一的优势就是威力大,但综合起来实在不甚划算。虽说一个受过几天训练的农民用它可以杀死练武十几年的武士,但前提是你得打的准啊,战场环境瞬移万变,要在合适的情况下用大量火枪集中火力才能有一定的命中。可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足够的火枪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可钱又哪来呢?所以,长筱之战信长一次使用上千火枪实在是一种魄力和财力的体现。跟很多人印象里不同的是,具考证,长筱之战信长的火枪也只在一千左右,而非三千。采用的也是集火射击而不是后世流传的三段击,战果也是一个惨胜而已,其实,一直到安土桃山时代后期,侵朝日军编制中的火枪手各大名平均也就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直到德川幕府建立到丰臣灭亡这段时间,火枪才算真正普及开来。有时甚至达到半数以上,也就是说火绳枪的传播,在日本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迅速,受限于作战环境,战术理念,大名财力种种原因。直到江户时代才算完成了火器变革

【回复】技术转播到世界尽头基本也衰退的不行了,同样是岛国的菲律宾各岛技术水平远超日本,就是因为今天经济不行,吹不出来,也没有文化辐射能力。。。
【回复】回复 @yl大元帅 : 吕宋的火枪有很多就是欧洲原装[打call]
【回复】回复 @群星是我们的归宿 :各岛技术是什么
你是一个一个周天子啊:
我可以在网上买个模型,把枪管和机械结构换掉,就成了可以用的铁炮

【回复】回复 @王刚冷吃华农 :让火铳武器在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是合法的[妙啊]
【回复】回复 @王刚冷吃华农 :口径大点30mm以上就是抱式大筒了,属于炮的范围
神灬萨丶玛:
不只是up能不能把视频的相关书籍与资料之类的写在视频结尾或者简介里面,对视频中出现的up主书籍很感兴趣,拜托了!

【回复】回复 @王鲁九班 :有劳up了,注意休息嗷
【回复】回复 @神灬萨丶玛 :我明日汇总一下,包括音乐
【回复】回复 @王鲁九班 :好的,十分感谢up
熋大朲:
陆奥带孝子,伊达一门的团结者,可靠的友军[tv_doge]

【回复】墙壁友军有一说一确实搞,不过撤退友军把自己阵型冲散也不好,主要二十年就是想搞事。[doge]
【回复】回复 @哦呜MP5 :老哥你回错了,俺知道!毛利胜永才是真第一兵,还让本多那酒鬼儿子瞬间暴毙!现在的大河剧和游戏也在大阪之阵也在着重笔墨描写毛利胜永,不过奈何很多日本名人不但人气高杜撰成分也多着实比不了。
景三公社:
葡萄牙和土耳其的火枪技术坑了中国和日本300年…

【回复】回复 @哦呜MP5 :清朝是清准战争之后武器更新才逐步放缓的,或者说走上了歪路的[妙啊]毕竟清准战争前后还推广了一波赞巴拉克火绳枪列装
PikapikaQ_:
欧洲的三段击,不强求火力点火力点持续性而讲究单位时间内士兵开火的数量,是因为火绳枪时代步枪没有刺刀。装弹期间无法抵抗骑兵步兵的冲锋,只能通过缩短开火时间让敌人无从下手。而线列步兵时代步枪加上刺刀就是短矛。人家根本不怕你拿个大刀片子来砍,远近都可以把你打出屎。

【回复】回复 @PikapikaQ_ :还有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三眼铳是高精度火枪?我也是笑了,居然有人说霰弹枪比步枪一样,哪怕拿破仑和红衫军的遂发滑膛枪都是100米30%命中率,拿这个去顶具装火枪骑兵?明军思路就是大炮起兮轰他丫,贴脸近战喷他丫,哪怕是个瞎子拿着喷子你30米过来就是一阵火力覆盖,全都是范围杀伤武器,
【回复】回复 @PikapikaQ_ :欧洲人早期用的火绳枪和日本不一样,欧洲人喜欢重型火绳枪使用时需要架设火绳枪架来稳定射击,威力射程精度都要好。日本火绳枪主要是轻型火绳枪。原因就是来东亚的葡萄牙人喜欢轻型火绳枪,所以学的这个。明朝是两个都有,主要也采用轻型。
【回复】回复 @摸你小米米 :说的再多也没用,都是欧洲十五世纪就已经淘汰的玩意儿,都是初期火器。打不远更打不准。不然怎么会被冷兵器时代女真人狂虐。
永远的不良中年:
种子岛,国友,都是自己山寨的地方.

ZPU234:
有一个可能算大多数人“误区”。 很多人提起火枪就是“火枪替代了弓箭”“火枪比弓箭更容易使用”。 但从事后诸葛亮以及历史的角度来看。火枪真正替代的,其实是各式各样的步兵近战兵器,刀,枪矛,剑。等等等等。在此基础上顺带让弓箭越来越没用乃至落寞。比如《文明》系列里,火枪手是近战兵的升级,而弓箭手的升级是加特林机枪。 “火枪手比弓箭手训练更加简单”这类话,虽然也不能算错,但有失“公平”。因为火枪的列装密度从早期的零散列装,到胡斯战争的车垒,再到西班牙方阵,古斯塔夫,线列兵战术,列装数量逐步增长,乃至完全普及。而弓弩类武器,能做到“人人列装”的个别军队,无疑都是当时那个势力的强军(如萨珊的具装骑兵,强盛时期的拜占庭骑兵,带清和带金的猛安等等等等,强军标准普遍有一句“弓马娴熟”,上马当骑兵,下马当重步兵,进攻时还能当弓箭手。比如带清最擅长的抵近20步以内然后“重箭射脸”)。所以比较“公平”的比较对象,应该是各方势力的普通步兵。类比于封建时期大部分的普通低组织度步兵,火枪兵的训练难度/组织复杂程度/战场指挥难度,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军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军事科技,乃至社会结构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综上,个人认为“火枪替代弓箭”等言论表达不够全面,甚至是在乳火枪[doge]。不能够全面表现出火枪对于军事技术的革命之处。 附赠一首打油诗。 凭此细铁管,老爷皆惧硫磺味,大人时代变[doge]

【回复】火枪可以理解为攻击频率更低,但是攻击距离更远的长枪,而且诞生第一步是先靠威力替代了弩,随后靠精度替代了弓,最后才是以更高的射击频率和刺刀结合替代了长矛[打call]
【回复】回复 @法则2233 :学会使用火枪-便宜简单。 组织一支火枪时代的强军-十分昂贵。(可以便宜,就大清那样子嘛) 这才是我想说的意思,而不是单纯从武器具体数据斗兽棋考虑。而且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顺带,文明6里弩手升级的机枪换成了马克辛造型,而且中间加了个拿破仑时期造型的野战步兵炮作为过渡。
【回复】回复 @易霆 :这是理想情况的精度(放欧洲也一样,现实过于骨感),明军考核里弓10箭中7及格,火器3中1即可。鸟铳口径太小了,射远处目标威力不够,见识过奥斯曼火器、葡萄牙火炮的明,军队火器质量却不咋样,以至于戚继光得去学日本的次品火器(铁炮)用以应急。
多元微积分:
森长可表示就这我tnd都能被爆头死[doge]

【回复】这就是命数,本多忠朝、山县昌景表示赞同

历史 军事 全面战争 枪械 日本战国 战争 铁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