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英“神”片爱国者,到底“神”在哪里?【看电影聊军事01】

作者: 古斯塔夫_real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28 17:27:45 浏览:54210 次

抗英“神”片爱国者,到底“神”在哪里?【看电影聊军事01】

天高云淡12221:
感觉自从看了二爷的视频和制胜的科学,《爱国者》,《君主的仆人》等等电影最让我不能接受的就是横队撞在一起拼刺刀。白刃战在野战中极为罕见,很多人会把刺刀冲击和白刃战划等号。我觉得这是拿战中最典型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最常见的就是用来描述俄军(轻视射击重视肉搏等等)。 然后还有就是电影中的齐射。按理说像海德公园训练时候的营齐射应该是极为罕见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的。英军最常见的应该是按伍射击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真正常见的射击方式可能还是被沙恩霍斯特等人反复diss的乱射的或者俄国人的会战射击。这种射击方式在电影中感觉能正确反应的也比较少。

【回复】回复 @飞奔的小猫 :难绷,列队射击的时代和苏联有啥关系,苏联成立都是一战后的事儿了。
【回复】回复 @飞奔的小猫 : 你还是去装甲尼禄评论区赛博灭蛾吧,这种不掺杂任何意识形态的纯科普视频都能让你转进如风
【回复】回复 @sumire08 :刺刀冲击就是端着刺刀往前冲,被冲的一方往往直接跑路或者把冲击方射退/射到不敢继续冲击停下开火,白刃战是双方贴脸了还都不想退而展开拼刺刀
考拉老猎人:
男主这个装束就是为了迎合现代观众对"民兵"的刻板印象。说到装束,我跑个题,顺便吐槽一下,影视作品里海盗的那个经典邋遢形象,实际上那个时代很多"海盗"是有着绅士的自我认知的,穿得很得体。还有就是那个军刀经典半球护手。。。这种半球护手流行的时候都将近100年以后了,早就不是海盗盛行的年代。跟好多人认知的不同,不少海盗船长作为绅士的象征配的是小剑,就算佩刀也应该是简单D型护手的短军刀,英文叫hanger,或者带个中小型的军官剑,比如spadroon那样的。还有就是海上白刃战,斧头的出场率有点太高了,我记得英国人一般是不会把斧头应用到战斗情景里的,主要是作为工具。法国人倒是会把斧头直接拿来打架。 说到武器,我印象里,一般这类所谓描绘"排队枪毙"的电影,基本没见到短矛的身影。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不少士官都会带着被叫做spontoon的短矛。

【回复】革命这部片里,军官用的是短矛,作为反派的英军少校带领刺刀冲锋时,还用短矛刺死了一个大陆军军官,也是从这部片里知道短矛对军官来说不是仪式性装饰
【回复】阿尔帕西诺《革命》里短矛存在感很强
【回复】巴里林登军官拿着的就是短矛,我看投票这部最高,下一期就能看见了
康拉德赫岑多夫:
这片就场面来说比起战争与和平和滑铁卢差远了,而且你说就在这旷野进行无限制肉搏,那两边脑子里是不是都打了屠夫之钉啊,不然不至于这么勇

【回复】个人觉得从群演队列来看,葛底斯堡战役皮吉特冲锋,还有众神与将军里弗里德里克堡巷战也算得上排队枪毙片天花板,毕竟重演票友细致度这方面不比正规军差,滑铁卢和战争与和平相比更像浪漫主义风格
【回复】战争与和平应该是排队枪毙时期战争电影的天花板了吧
【回复】回复 @键史精神病 :不用做自我介绍
断头鹿:
梅尔吉布森的历史电影全是一个毛病,包括越战电影曾是战士,二战电影钢锯岭,只能说是借用了历史背景讲他的故事,不能说是还原史实

【回复】《我们曾经是士兵》里最后虚构了一个胜利大冲锋,我有看到说法是越战老兵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直接起身,不等影片放完就走
【回复】回复 @丨为民除害丨 :奇了怪了,无论up主还是楼主都没说这些片不能看啊,只是说不符合历史啊。 你怎么还急了呢?商业片不符合历史不是很正常吗?难道你把商业片当历史?不会吧不会吧?
【回复】回复 @无头罗赛异闻录 : 有一說一,對我來說集結號是中國近代戰爭片的天花板(能不能反戰另說),真正做到了好看又不會過度醜化雙方,也讓我真心喜歡三營九連長谷子地,但你們最近的片子,裡面敵人就是傲慢的蠢蛋,最後還來一個被數十人集火然後還能開槍引爆爆炸物的神劇橋段,我是不太懂怎麼會越走越倒退的
光荣的见证人-舞鹤:
省流:《爱国者》除了实心弹剁脚以外都是吉布森的幻想线列时代的浪漫与艺术加工而成的作品

【回复】回复 @0315279 : 勇敢的心从头到尾都是魔改啊,华莱士打的斯特林桥战役,是英军过桥过了一半,重甲的苏格兰军猛冲过去,英军行军中多数人未披甲,被堵在桥头打得落花流水,总之和电影里那场没有一毛钱关系。电影里长枪兵大破重骑兵,实际是罗伯特布鲁斯国王的劳顿山战役,而且布鲁斯的谋划可没这么简单。单挑阵斩英军主将,同样是片尾那个班诺克本战役的布鲁斯国王,他挥舞战斧一回合斩杀了企图突袭他的英军将领。实际上,这电影里华莱士的战绩基本都是布鲁斯的,就连勇敢的心这个名号,同样是罗伯特布鲁斯国王的。布鲁斯是有名的勇猛无敌,电影里的华莱士都未必打得过历史上真实的他。
【回复】回复 @晴篌 :最主要是把苏格兰也得罪了,把历史上真正的“勇敢的心”罗伯特一世塑造成一个懦弱的背叛者,事实上罗伯特一世才是真正从头到尾在抗击英国人并最后获得胜利并独立的核心人物,结果成了电影里威廉华莱士当英雄的垫脚石。
【回复】回复 @晴篌 : 别尬黑,爱德华二世同性恋,伊莎贝拉皇后红杏出墙还是很还原的,当然出墙的对象不可能是华莱士[滑稽]。
fki123:
这只是战术层面的,大战局层面上问题更大[笑哭]里面康华利面对主角不断骚扰大为光火,不断的抱怨“我应该在XX月之前就到北卡罗来纳了,为什么现在我还在南卡罗来纳”。最后,主角在“决战”中引领美军,战胜了康华利的英军,让康华利羞愧败走,最终被围困在海边一个叫做约克城的地方做困兽犹斗,然而约克城在北卡罗来纳北边的弗吉尼亚,这英军是一路撤退过了北卡罗来纳州吗[笑哭],只能说和凯申公的歼敌一亿虎踞tw有的一比[大笑]

【回复】歼敌一亿虎踞CV-5、CV-10[doge]
煤有嘴的煤球猫:
二爷后期考虑讲讲《葛底斯堡》吗?时代是久远了点,但这电影真的很好[抱拳]

【回复】葛底斯堡皮吉特師走出樹林在平原上列隊展開進攻隊形的場面,隊列間隔、各人在隊列的位置,還原細緻度我覺得沒有一部電影超越過。眾神與將軍那段佛里德里克堡巷戰裡軍官和軍士是怎麼掌控隊形從機動變為展開射擊的還原度也是百看不厭
【回复】葛底斯堡和众神与将军都会的
【回复】这部片子真的厉害,艺术性和真实性平衡的代表,可以说是艺术品的级别。影片的真实还来源于参与的群演都是真兵和重演爱好者,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导演是历史题材专爱,独爱此种题材的拍摄;优秀的原著小说;出色的配乐,拍摄于传奇的1990s等。这些因素叠加导致这部影片的质感几乎无法复制,是只有那个年代能拍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佳作。
Lufbery:
这电影的末尾出现的法国海军也是穿着革命时期才有的军服[吃瓜]

人類仁栄光あれ:
很多人习惯把艺术加工叫魔改,叫神剧。我觉得有必要区分一下,艺术加工不等于神剧啊,人数军旗军服队形这些你可以纠正科普,但根据区区这点证据就管爱国者叫抗英神剧多少有点标题党了[doge]

【回复】如果让中国人拍,估计就变成上天入地手撕英军,加包子藏雷,百里开外一枪干倒英军指挥官,那才叫抗英神剧。
【回复】说得没错,我也觉得拿军旗数量说事属实有点吹毛求疵
寸身言17:
战争与和平里面感觉最好玩的还是时不时出现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俄军特写齐步行进时人均苏式大军靴🤣

【回复】毕竟群演太多,道具不够嘛[doge]
【回复】正常,大决战里也拿59装谢尔曼[doge]
【回复】回复 @求不存在的昵称 :沒有莫辛納甘就只能上橡膠槍了,《冷山》開頭那段彼得斯堡火山口之後北軍衝鋒,那軟綿綿甩吧甩吧的塑膠槍看起來格外出戲,還有《最後的武士》裡天皇軍征討叛軍時也是出現了塑膠槍[笑哭]
文月无双1686:
梅尔吉布森就这德性,他的那部勇敢的心也全是历史错误。 只能说这个老家伙文化的确很低,不愧是演动作片出道的。

【回复】不,他并不是文化低,他在诸多访谈里说了他很清楚历史,但是他就是要反英,暴惩鞑英合众山巅爱好者属于是。
【回复】回复 @妖精女皇号 : 考虑到吉布森是个爱尔兰裔,他不反英才奇怪
【回复】回复 @文月无双1686 : 他在访谈里说过真实历史不是那样,但是他就那么拍了,我觉得对这个人的态度还是应该更明确一点:他不在乎历史的严谨性,而不是不知者那么简单。
lepriest:
如果愛國者能打五分,可能那部講納爾瓦戰役的《君王的僕人》只能打三分,全程在cos愛國者那段經典的英軍出場鏡頭,該有的毛病全都有,多面堡場景也小氣的可憐。 個人覺得英軍進攻場面拍的好的一是革命,射擊後也是刺刀結陣把民兵逼出戰場,最後民兵士氣崩潰後才解散追擊,但是裡面出現了一個營英軍輕步兵列兵擲彈兵一起列隊進攻的場景,這樣符合史實嗎?另外隊列末尾有幾個藍色軍服的炮兵,請問那幾個炮兵在步兵進攻隊列中是做什麼的,與後方炮兵校正火力還是標定射程的作用? 第二部是霍恩布洛爾船長第三集,登陸法國干涉革命的那集,英軍少校帶領一個連列兵用徐進射擊的戰術清剿法國散兵,很少在影視裡看到復原這種英軍戰術的。 另外還有兩個問題,看一本大北方戰爭的書,講瑞典戰術是六列橫隊,中間兩列是長矛兵,快速接近敵軍後展開兩列齊射,之後就是長矛兵和列兵一起發起白刃衝擊,請問歷史上北方戰爭瑞典軍隊真是這樣作戰嗎? 還有就是拼刺,看亞伯拉罕平原戰役的紀錄片,英軍刺刀進攻時托槍姿勢是類似長矛兵端矛一樣的操典動作,看克洛登戰役的電影裡英軍也是這種托槍身右手掌抵住槍托底部的長矛刺殺動作,帝國全戰裡也有改進拼刺技術這個研究選項,描述是吸取了七年戰爭的教訓改良了拼刺操典,到獨立戰爭和拿戰就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拼刺姿勢了,能否後面講一下近代軍隊拼刺技術的演化?

【回复】大北方战争时,插座式刺刀还没发明,所以军队里还会配长矛兵。瑞典的卡洛琳步兵相比其他国家,非常注重白刃战。甚至基本上军队30%是长矛兵。后来随着插座式刺刀普及,瑞典军队也逐渐淘汰长矛手了。
【回复】话说七年战争那种长矛沿袭下来的拼刺是不是训练难度比独立战争改良的拼刺难度更高?看七年战争托尔高战役里,普军新兵就不知道怎么把刺刀捅进敌人身体里,要边上老兵呵斥才行,原因就是老兵损耗过大,补充新兵训练不足导致
红色近卫第九宪兵队:
记得大陆军和英军打的时候,对面20个英军里面,只有三个人是真英国人,剩余的全是美协军

【回复】效忠派民兵嘛,他们后来构成了加拿大
【回复】保皇派么,最后去了加拿大。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军想“解放”加拿大,然后被反推了回来,白宫都让登陆英军烧了。
【回复】是的 1777年英军还多一点 但是1778年英与法西荷开战后英军不得不返回欧洲 美洲只能交给美协军. 而这些保皇党美协军在战败后跑到了加拿大.
crz026:
我知道我这么说可能不太好听 但是如果换个麦,播放起码翻倍

【回复】对,内容很好,录音这个确实希望能优化一下。
爱喝咖啡的地底蜥蜴人:
梅尔吉布森导演或者剧本的片子你就不能当真历史题材来讲了,毕竟他是梅尔吉布森啊

死后仍然耀眼:
什么时候讲独立战争时的散兵战斗?想看黑森。

默默无闻旗队长:
掷弹兵熊皮帽真不上战场吗?电影中的熊皮帽尺寸比现在那种小得多,感觉比普鲁士或者俄国掷弹兵的主教帽还要小些,不戴这个那他们戴什么呢?也戴主教帽?

【回复】我记得有英国王室卫兵戴着熊皮帽在队列里热晕过去……这东西还是不要用在需要拼耐力的场合吧[doge]
【回复】回复 @古斯塔夫_real :二爷有空可以讲讲轻骑兵的冲锋那部电影,彩色的那部,里面英军步兵战术也有点意思
【回复】回复 @毛熊的节操 :那部講述克里米亞戰爭的電影裡,英國禁衛軍就是戴著今天式樣的熊皮帽發動進攻的
方孙圣:
最后那点美军为啥要硬吃一轮齐射再冲锋

【回复】电影的艺术表达形式,因为开局第一次大陆军跟英军战斗,大陆军先开火后,英军一冲就溃退了,这里是电影最后大决战,表现大陆军成长,能硬吃一轮齐射再刺刀见红[笑哭]不过对于史实来说就有点搞笑了
【回复】回复 @寸身言17 :史实能这么干的就不是大陆军了,是法军了[笑哭]路易十六卖头援的一手好美
【回复】回复 @fki123 : 主要还是法国舰队在切萨皮克湾重创英国舰队,夺取了制海权,约克失去了海上生命线。这场海战也影响了后来历史,当时法国水兵一半在岸上,但是英国舰队机械的以单纵队行进,抹平了自己的优势,不利的风向又让英军后队无法投入战斗,导致大败。后来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期的阿布基尔海战,法国舰队故态复萌,又把一半水兵打发上岸,面对海岸那边甚至没有架设大炮(大部分拆了支援陆军去了),这次曾在切萨皮克湾撞好运的布律埃斯就没这么好运气了,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进攻时让各舰便宜行事先行动再报告,一部分英国战舰窥见战机直接从法舰和海岸线之间的水域进入,而这边法舰根本没有大炮,只能任英军猛轰。

战争 电影 历史 人文 军事 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2023科学很可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