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放现在相当于啥学历,秀才真的只等于初中生么

作者: 一只玄九尘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2-18 17:05:53 浏览:629011 次

秀才、举人、进士,放现在相当于啥学历,秀才真的只等于初中生么

sunalex2010:
所以张居正十多岁中举,真的是神童。怎么着也相当于20岁读博士[doge]

【回复】张居正这种人,在王朝后期,能顶着巨大压力,从士绅集团身上割肉,给明朝续命。——那智商没跑了。
【回复】张居正杨廷和这样的人,他的主考官都知道前途不可限量,同科的举人进士也都心知肚明。 一路高歌猛进,在翰林院待几年,学完规矩套路之后,基本就是储备宰相了。这才二十多岁,在各部门混几年,三十来岁了,就可以宣麻拜相做大学士了。
【回复】比喻不对,相当于十几岁省考入了干部候选
元素自如:
想起之前看的一个评论黑袁崇焕文化程度低的理由是35岁殿试才考了42名。现在想想35岁中进士在当年也算是超级天才了,

【回复】这人觉得人人都得是张居正是吧[嗑瓜子]
【回复】进殿试说明已经中进士了,殿试只是集中重新排名次分配待遇,都是人中龙凤
【回复】肯定啊。。。几乎是一个省的魁首了
塞进去123:
指出几点不妥之处。第一,不是中了秀才都有钱粮的,只有廪生才有,增生、附生这种是不发钱粮的。也不是又发粮食又发银子的,明代发粮食,清代发银子。第二不是秀才(生员)都有乡试的资格的,乡试前必须通过学政举行的科试才能有资格参加乡试。第三,用现在高考的录取率去类比科举的录取率不合适,因为古代女子不能科举。

【回复】女孩子算文盲里面了,我外婆36年的,同代识字很少。她大半辈子没好好学习文化,现在八十多,能自如阅读《陈情表》这类文章,有机会我打算拿《史记》去试试。 就这个文言底子,能羞煞七成以上正经读高中的青少年。
【回复】回复 @冷月寒笛 :女孩子算进去那10%的识字率不可能了,5%都不可能。
裴老虎啊:
[滑稽][滑稽][滑稽]整天说明代是吧 朱见深

【回复】回复 @繁叶冬青 :看一下朱见深画像,再对比一下up主[doge]
爱种田的兔子:
当了秀才那就吃穿不愁了[笑哭],现在大学毕业也没这个待遇吧[思考]

【回复】科举不应该类比高考,应该类比公务员,[思考]因为是考上然后直接包分配工作的,高考只是给你一个学历有更好的起点
【回复】up说的有误,秀才里只有廪生,也就是成绩好的资深生员才有钱粮,大约只占全部生圆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每年还有岁试,考的不好的会被除去功名。所以也不是一劳永逸,而且钱粮也不多,明朝还可以勉强过活,清代一年就4两银子,养活一个人都困难。
【回复】90年代以前,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这个要看时代。
一Ge西红柿:
小时假知道祖上有一个举人,当时还嫌人家学历低,不是个状元探花之类的[笑哭][笑哭]

【回复】曾国藩他爹考了一辈子几十年才是个秀才,所以阁下先祖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人了!
【回复】回复 @0伦0 :蒲松龄:我™考了44年却还是个秀才
【回复】回复 @葛城美里大姐姐 :蒲松龄是心里素质不过关的典型代表,答的太紧张,中间居然有空白页,这能怨谁,又不是考官故意整他,明朝还有一个小时候有被拐卖的经历,进小黑屋直接晕倒,次次进考场都是抬着出来,回头自己不考了,教学生去了,结果学生考的一个比一个好,最后学生都看不下去,才给他一个官,还有喜欢搞机械,不认真准备考试的,也是年龄大了,学生硬塞的官。
AlexiosTentacles:
古人科举对比现代人的高考,最大的难关在于入门啊,能够读书就已经击败绝大多数人了。

【回复】科举和考试只是形式相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考的学历是专本硕博,是985211,但科举考的是功名,具体就是考了个正科、正处、副部的这种级别[惊讶][惊讶][惊讶]
【回复】古代科举相当于现在考公务员 跟学校考试完全是两码事
【回复】回复 @别骗我振刀 :看你在哪儿抓啊,大街上何来一抓一大把,不看年龄的?
山西联通客户服务:
在其他小说里,考进士考状元什么的就和喝水一样简单,但看了《大明文魁》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考科举这么难,哪怕是一个秀才也特别难考。什么酸秀才?那也是有功名在身的

【回复】酸秀才这种形象可能更是在20世纪初废除科举后形成的,对,就是孔乙己那个年代,一下子断了生路,而至于能转行转学的都转了,还剩些年纪大的老秀才真的除了读书别的也真不会的但又放不下秀才这个脸面,于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怪”。
【回复】古代最大的难点不是考试,而是“读书”。书本身就是比金银跟重要的稀缺资源,在古代衡量人脉关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对方愿不愿意借书给你。 说的难听点书读的多了就是猪都能成才,眼界格局就是比读书少的强,这也是古代大部分名臣或多或少都是书香门第的“学二代”。
【回复】小说嘛。。。人都是要要主宰世界的人了,考个试那不是分分钟
老头挺有劲儿:
参加科考的都是男的吧,分母把女的也算进去了。

【回复】回复 @三金哥的哥 :除部分官宦富绅或书香门第家的小姐,差不多就没了,如果恰当认识几个字,可能会多几个
【回复】大差不差,古代识字的女性可以忽略不计……包含在90%的文盲里面了
【回复】古时候又有多少女性识字呢!
灰化回会挥花-:
现代人回古代不好说,毕竟这个有门槛,出身太差的人要入门不容易。知识储备方向完全不一样没人教就真的再聪明也没用。但是古时候的进士来到21世纪在义务教育的体制下他一定有书读,一定能读好,大不了读文科嘛,本科学历真的不难。

【回复】如果让古代那种正儿八经凭自己能力考上秀才的人穿越到现代应该能卷赢一大批人
【回复】回复 @都可哦哦嫩看 :应该没问题,古人代的读书人都是卷王,如果读文科光靠背书他们都能随便上个本科了。
【回复】回复 @跨时空丶丶思念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问问现代有几个这种卷王[笑哭]
星光凌云:
我觉得和学历比不太科学,古代的科举更多应该和考公比较,除了博士,本科和硕士大部分还是会准备考公。

【回复】回复 @诸子百家-墨 :对啊,科举和国考都是招公务员,这俩才有对比性,考上大学硕士不还得考公[doge][doge]
【回复】国考有些单位1万多人选一个啊!
【回复】和现在的比不一样,和90年代以前的比差不多,以前的大学生是包分配的
夜航船724:
1.明代新进举人数量必然与当年解额大致相同,不可能是两千多人,按视频中两千多人的数据是忘记除以在统计时间中实行的科数,如嘉靖二十五年至隆庆四年,共选授举人10710人,但其间共有九科,平均每科约1200人,与解额数相符。按此表之所以划分出不同时期,是由于被划分出不同阶段的解额不同。应当注意,明代进士每科数量不定,只有约数,但举人数量必定与当时解额相同。 2.由于举人数量计算有误,生员数量也不准确。另外,考举人者未必秀才,还有另一个主要来源是不在学校的一般文人,被称为儒士。 3.庶吉士虽然每科约二十多人,但与殿试成绩没有关系,庶吉士之考选是另一道选拔流程,主要关注文字,同时兼顾年龄和地域平衡。实际上每科庶吉士出身三甲,也就是几乎百名开外者,约占总数一半。

【回复】是因为明代举人考中了就再不降级了吧,所以人多。刘吉刘棉花还说过这个举人太多了这个事儿[笑哭][笑哭][笑哭] 一、定科举。谓“今后会试举人,如三入会试而不中者,请不许再入试,俱照本等,挨选出身”。——卷之二十九(弘治二年八月)戊子条
【回复】回复 @炭烤母猪蹄子 :举人考中确实不再降级,但每一科的总量一定与当年的解额基本相符,这个是不可能改变的,也就是说,明代每科的举人总数稳定在约1200人左右。解额数量之变,在明代是大事,如果哪个大人物能给家乡争取多争取几个名额,被视为光宗耀祖。于此相对,进士每科约300人,也就是说,明代举人成为进士的概率约为四分之一(其实稍多,300人基本是进士录取的下限),但会试录取率通常近十几分之一,这是由于举人一生往往参加多次会试,其实三科之制未能久行,比如归有光就考过八次,第九次中第。
【回复】回复 @炭烤母猪蹄子 :是这样的,虽然举人成进士的概率在三分之一上下,但每科录取率比这个低的多,将某时段内每科录取率的大致数值,除以三分之一这个常量,就是这一时段内举人一生平均参与会试的次数。
针雨千夜:
这个不好说,进士和举人基本上都是学霸中的学霸,智商和学习能力基本不用说,真到现代,花个几年补一下现代的知识,还是有很大几率考上本科的!

【回复】应该可以考名校如取物,个别直接高复一年都行。 因为这波人的学习能力太可怕了,苦读,勤学,聪慧,全有。
【回复】考个什么古代汉语什么的中文系不得直接保送[doge][笑哭][吃瓜]
【回复】回复 @Zealjin :哈哈哈举人进士随便一个当古文学的院士应该没啥问题,还纠正历史错误[嗑瓜子][嗑瓜子]
舰队水彩:
UP颜粉不请自来[冰墩墩][冰墩墩][冰墩墩]

【回复】现代朱祁镇了属于是[doge]
【回复】回复 @中國南方网友 :明明是成化帝[藏狐]
【回复】回复 @薛定的猫饿 :是因为最像朱见深吗,我去看看画像啊
菜鸟急刹车:
[藏狐]其实进士考不上本科不算离谱,理化生地,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一代代科学先驱帮你研究好了,才喂给你吃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他们看的高看的远,不算稀奇

【回复】回复 @pp2086 :如果是中进士的这部分,三年够了……给他们考的资格,名校都不奇怪 不要低估了古代俊杰的学习能力
【回复】如果他们能和你一样从小学这些,或许他们就会成为后人眼中的科学先驱了。进士不一定会比我们聪明多少,但是绝对不会蠢到哪里去。
【回复】不对,都是学习得来的,普通人的学习能力和进士那差的太多了,人与人的差别是非常离谱的
muqie:
进士大概相当于每年的央选,学历一般得是清北华五研究生[汤圆]

【回复】回复 @冷彻啊 :理解能力堪忧
【回复】回复 @冷彻啊 :回复 @冷彻啊 :“相当于”这三个字你真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吗?(┯_┯)人家说的是古代人在古代考试的难度相当于现代人在现代考试的难度。谁让你将古人带入现代考试的?还说别人理解有问题,你真的看不懂楼主说的话吗?[tv_疑问]
【回复】华五研究生来了,表示清北华五研究生考央选也是百里挑一
繁华但悲伤:
看唐诗鉴赏辞典诗人简介里边好多都是进士及第[doge]

【回复】所以流传千古[doge] 你现在找个文科博士写诗,不可能几百年后编进教科书[doge][doge][doge]
【回复】能在历史留名的 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去比的
洋葱讲:
你要明白,现在的硕士博士背书理解能力很强的。去了古代,一样可以玩的很溜,体系的学习加上本身资质。为什么说东亚人智商高,都是卷出来的…一些国家没有这个过程…

【回复】古代进士也一样,都是人精,说是神通也不为过
【回复】就一条字迹丑陋的就可以让多少人望而却步了,古代文章写的好,字体差了就会被淘汰
【回复】光一个人均人形打字机这一条就能挡住一大堆人
天楠地柏:
中进士难度跟现代的每年院士提拔难度差不多,不过政治待遇高太多。我爷爷的爷爷是清同治年间进士,我看了家谱里那一年的所有录取进士名单,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赐进士出身总计120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00人,总计323人。三年开科取士一次,平均一年不到110人。同治年间全国总人口差不多4亿,所以想想这难度有多大了吧。看过全国统计举人录取的年龄差不多37岁,进士差不多47岁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都不如古代的秀才吧,因为秀才录取率没现在这么高。我读小学时升初中的录取率都没有50%,我看过现在大学录取率却是90%了。我读大学那时录取率也仅仅不到20%。

【回复】还有一点,我国建国初期识字率只有5%。
【回复】回复 @GraspFate : 古代识字率一般15%-10%左右,清朝光秀才都不止40万,童生都有两三百万,更何况还有那些童生都没考上的呢?
【回复】回复 @PoplarFir :四十万蚌埠住了[偷笑],就那些官宦子弟,以及那些地主加起来就不知道多少人了

国风奇妙纪 历史 明朝 科举 国风奇妙纪-上元灯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