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堪称炸裂的开头和结尾

作者: 破站幕后大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6-27 13:31:33 浏览:741942 次

四大名著中堪称炸裂的开头和结尾

Nya_baka:
四大名著里最被低估的就是水浒了吧,虽然水浒有很浓的市井江湖气息,但其实作者文笔很好。

【回复】纯是电视剧影响的,起码红楼梦问世之前,明清两代文人公认水浒传小说第一
【回复】是现代人低估,明清知识分子都很推崇水浒传。清朝红楼梦出来以后,红楼第一水浒第二。反而是三国,知识分子不太喜欢
【回复】回复 @暮雨语风 :市井无赖反倒是少数,而且梁山好汉有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很神奇的就是,无论他们有什么经历什么出身都以兄弟相称并且是真情实意。水浒传从开篇到招安的时间线就长达十年,征讨方腊的时候很多在之前剧情里没有明写联系的好汉也会为了给对方报仇而失去理智,这是很难得可贵的。
55926625:
没看过水浒的原著的,真的值得好好看,小时候第一次看古文时,看完惊为天人[笑哭],每一位绿林好汉出场都赋诗一首,还有打斗的诗数不胜数,文笔真的绝。 以至于后来看央水是真的憋屈,满屏的谩骂和对宋江的见解完全埋没了原文出色的文笔,很想说原著真的很牛,水浒不是那么不堪的[捂脸]

【回复】说难听点,央水的选角跟新红楼有的一拼。吴用,林冲,朱贵,柴进,张顺,关胜这些主要角色全部不符合原著角色样貌
【回复】回复 @安宋好 :朱掌柜有的,臂阔腿长腰细,待客一团和气。梁山作眼英雄,旱地忽律朱贵。这首我印象很深,戴宗送信到梁山那段
【回复】新版老版的都选择性观看吧,要深入水浒还是看原著,三十六人赞,包括一些之前的民间传闻。老板改的太多,新版剧情太拖沓。
QAQ我只是想取个名字QAQ:
单看文学价值最高是《红楼梦》 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三国演义》 最被低估,其实非常有深度的《西游记》 还有一个实在憋屈,讲人情世故的《水浒传》

【回复】要这么说的话,但论深度反而三国最浅,但三国确实太抓人心了,令人感叹唏嘘
【回复】回复 @XSM-羞涩猫250 :没办法,三国光是历史,不加任何改编就已经是一个极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了,但我觉得讨论三国不一定跟演义有关,像我就是纯纯正史控,演义一些关于周瑜的情节,张飞的情节真看不下去,正史远比演义更有趣,演义更像季汉群像,正史是汉末群像
【回复】文学价值水浒仅次于红楼
荒原竹: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为什么很多人说好,是有原因的,里面有哲理,是有佛性的,会引发思考,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小说版佛经,通过描写大家族的兴衰,蕴含的是人性、欲望、因果、缘分,至于每个人能领悟多少,全靠自己。就像书里一样,有人大彻大悟,有人深陷其中。

【回复】但其实你再回头看看《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也是如此,一路上确实语言幽默有趣,但有背景的妖怪总是不会死的,如来饶过了恶人,说着“我佛慈悲”,冷眼看着好人家破人亡,这是人性、欲望、权利、名声。
【回复】读完红楼梦之后相比于西游记,我更喜欢西游记的那种修行,红楼越读越悲伤,西游越读越圆满,一个是当局者亲身体会出来的智慧,另一个是旁观者看路上的风景悟出的智慧。
【回复】回复 @沉默小花 :但是有时候我从另一些角度去看。红楼梦描着写贾府就跟个泥潭一样,所有人不自觉的越陷越深在焦急着想出路或是把贾府捞出来,宝玉出家,就像是从泥潭里跳了出来,无拘无束。而西游记,孙悟空从一开始的石胎灵猴,大闹天宫,到后面被唐三藏带着去历练红尘,所见所识,在不经意间都沾染了可以说是市侩之意。比如说对待有背景的妖怪和没有背景的妖怪就是俩种情况。也不是说不好,但是感觉他本是天生地养,却被套上了枷锁,第一个枷锁是生死,于是他去修仙。第二层枷锁是亲人朋友,于是他去大闹地府,大闹天宫。第三层枷锁是自由,他跟随唐僧取经,说是归还自由,却把自己锁在了佛位上,不像最初那样无拘。
ppt之神经陶喆:
个人感觉,水浒的结局是最令人唏嘘的,一群魔星转世的忠义之士仍然没法改变腐朽的大宋,唯一欣慰的是,这群人的英魂还在庇佑着一方百姓

【回复】宋江宋江暗指宋朝的江山,宋江完了宋朝的江山也就完了
【回复】百姓也没有忘记他们[委屈]
wyysjjgqbz: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么美的一首诗如果读给路人听让他猜是四大哪一部里的,他应该会第一时间想到红楼梦,然而这却是水浒传里的,如果再问他这首诗说的是谁,他可能会说扈三娘或者李师师,然而这首诗讲的却是潘金莲。 读完整部水浒令我影响最深的居然是这首,我惭愧啊[笑哭]

【回复】我最喜欢水浒传里对于鲁智深圆寂那里的描写,包括鲁智深的最后的自白“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我目前的文学素养,我没法去描述出我内心的那种激动和喜爱是因何,就水浒传原著和电视剧,这里都是我最喜欢的一幕,可能也因为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鲁智深,他圆寂那里原著对于“听潮而寂”那的描写我真的很爱[喜欢][喜欢]
【回复】《水浒传》文笔很好的,很多写作手法都是教科书级别。[脱单doge]作者对勾引妇女的经验总结如今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滑稽]“潘驴邓小闲”
【回复】这首诗里有欲,不尊重,因此必不会出于红楼。所描绘的女子又如此“风尘”,因此不会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扈三娘,也不会是李师师。其实你想想就知道了
血之咒:
感觉四大名著只有西游记的结局好一点,其他的就……

【回复】仔细想一想,西游记也是悲剧。开篇写孙悟空的反抗可到后面孙悟空却变成了一个佛。从齐天大圣变成斗战胜佛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不是一个悲剧
【回复】类型不同而已,每个结局都有每个结局的妙处,这也是他们被称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回复】就西游记是好结局,其他三部是悲剧结尾[笑哭]
bili_40792850715:
这临江仙怎么成三国演义的开头了,这不是杨慎写的吗?

【回复】毛批三国演义,我正在读开头确实是这个[呲牙]
【回复】回复 @伬非池 :这是后来人加的,三国演义成书的时候杨慎还没出生呢
【回复】现在的三国演义是明嘉靖年间的版本,西游记是明万历年间的版本,水浒传是明崇祯年间的版本
鹰原_羽依里: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回复】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风夏: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又在楚州蓼儿洼,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侍从人众。楚人行此诚心,远近祈祷,无有不应

素-提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啊,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啊

【回复】你这个漏了,后面还有白发鱼焦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才是一壶浊酒喜相逢。
【回复】这首词绝了!英雄末路啊,四大名著都有点“空”的意味
【回复】回复 @lkm大沙雕 :没有问题,但是空的意蕴感觉没有之前重,我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受以前说书的影响,对词本身没多大意见,就是我个人感觉不押韵,不喜欢,虽然背书一样是全背,但是单纯在评论区的话,我真的不怎么爱加
浮月幻灵:
看水浒传前面的时候,我还跟我同学一起骂水浒,说他们不过是一帮强盗罢了,但是后面看着看着不知道为什么就改变观点了,虽然不是108个人都让我喜欢,但是真的有太多遗憾了,最大的遗憾就是高俅小儿为什么不死?[热]

【回复】看到最后恨奸臣甚至恨朝廷才是正常反应,恨宋江的就是被阴谋论先入为主了
【回复】回复 @浮月幻灵 :没办法啊,梁山好汉本来是魔星下界要在红尘中慢慢除掉魔性,九天玄女点明了要保家卫国,否则死后只能罪下邺城永世不得轮回,而保家卫国就只能诏安,高俅是皇帝身边的宠臣“逢高不是凶”,只要高俅点头诏安就更容易了。虽然后面梁山好汉有的死的真的很惨,但是他们和岳飞一样青史留名,功成位列仙班,而奸臣只能遗臭万年被人唾弃。
【回复】我也是,以前非常瞧不起水浒,觉得三国演义更好,水浒是最差的,现在我感觉水浒是四大名著之最
5g督导人:
四大名著文学价值最高的多数认为是《红楼梦》,也有人认为是《水浒传》,《西游记》最受大众熟知欢迎,还有一个,我懒得讲

【回复】四大名著最憋屈的就是《水浒传》,另外三个拍央版电视剧的时候,都给原著起到了宣传作用,唯独sb央视水浒,不仅没有体现出原著内核,反而败坏了水浒路人缘,败坏了原著里宋江这个立体人物的魅力,给《水浒传》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刻板印象[微笑]
【回复】回复 @ShunDynasty球 :真的,央视水浒真的不会拍,宋江明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面人物,硬是把他拍成了一个反派
【回复】回复 @ShunDynasty球 :水浒传弹幕全是骂宋江的
小咖喱_黄不辣: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 ,悬空似险,削躐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我最喜欢水浒传里这段写山的,不愧是大才子。

【回复】我也觉得这段描写特别好 施老的文笔真的很厉害 后面对于潘金莲的描写 还有潘西之间那点事的描写也特别好 值得反复细品[打call]
【回复】高中抄过水浒描写景色的诗句[滑稽]
冬煦阳:
红楼结构最好, 水浒文采最好(诗词还是红楼好), 西游趣味最好, 三国我没看过。

【回复】四大名著,单没读过三国的,我还是头一次听[藏狐][思考] 我一直认为没读全四大名著的,通常都是没读红楼,其他多少都能雅俗共赏
【回复】回复 @破天123456 :三国的军事描写太理想化了,很多计策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拿他当兵书还是算了吧
areYouawakeH:
小时候看电视剧觉得不是就是揍妖怪 一家子人琐事纷扰什么的嘛 就这也算四大名著啊 后面看原文 好嘛 诗词歌赋随时就来 寥寥数字道尽半生

往利无咎:
我初中第一本读的就是三国,而且自己认为三国写的最好,对我那时候心态有很深的影响,一直看到最后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希望永远不要完结,英雄们的故事永远不要结束,让我一直沉迷在三国里,直到看到最后那句诗,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一直在感慨。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回复】回复 @顏翊-霂誠 :说出这种话的人,希望你先把九年义务教育上完。
【回复】上千年沉淀的艺术作品,故事性堪称顶尖,一幕幕战争与权谋,一桩桩悲情与恍然如梦,塑造的人物也是深入人心。当时读到二爷和丞相那一幕真是哭了好久[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音磬明 :不是为什么都要扯诗词,这么想看诗词直接去看唐诗三百首得了,曹操的奸绝 诸葛亮的智绝 关羽的义绝你是一点看不到,选择性失明吗?小说内容精彩,你懂不懂啊?
Melody-melodrama:
1.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 2.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3.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义两全,建立祠堂,四时享祭,里人祈祷,无不感应。 4.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5.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又在楚州蓼儿洼,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侍从人众。楚人行此诚心,远近祈祷,无有不应。护国保民,受万万年香火。年年享祭,岁岁朝参。万民顶礼保安宁,士庶恭祈而赐福。至今古迹尚存。 6.作者对宋江评价: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这样的描述的人是政客?是用兄弟血染红官袍的人???还有,没有足够证据,别搁哪张嘴闭嘴后三十回不是施耐庵写的。

【回复】回复 @伊南刻 :我觉得不冲突,原著里有对他心境转变详细的描写。说实话他一开始并不想反,哪怕被刺配江州被诬陷打入死牢他心里还是不想落草为寇。他是什么时候决定落草的,是梦见了九天玄女,让他明白了落草并不代表不忠君爱国,反而是忠君爱国的资本。他其实一直都是这个人设没怎么改变。
【回复】回复 @wbkaiwn :不然他一直就只是一个土匪头子,然后招安之后,虽然好像武德大夫也不是什么高级官员,但总算是进了序列,有往上爬的可能性了
账号已注销: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最后一回,唉

【回复】上夜班听书听到倒数第二回卡住不继续了,结果我以为三国演义已经结束了。过了几个小时才想起来东吴还在呢。
【回复】回复 @鲈鱼吃狗鱼 :三国的那口气是蜀汉的那口气,这口气断了,东吴西晋那点子事儿就草草收场

历史 小说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四大名著 炸裂 结尾 开头 名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