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 北京话《归去来兮辞》 法国人Azoulay, Léon录制

作者: Fooliiishchen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1-06 13:46:26 浏览:97175 次

1900年 北京话《归去来兮辞》 法国人Azoulay, Léon录制

sylvia0047:
既自以心为形役这一句的“为形役”的读法很有老北京的语调。我爷爷说话就是这个味,和现在的京片子不一样。比如“必胜客”会念成“必绳客”。

【回复】回复 @烦人的西瓜 :因为老国语就是读fà,港台现在也读fà。
北京挨踢行业:
可惜不是自然的口语,只能作读书音习惯来理解,尤其是阳平的调值 。。。

【回复】清末北京话阳平就是这种凸的升调。在刘宝全的京韵大鼓、万人迷张麻子的相声、老舍《言语声片》里都能听到这个调值。1900 年之后出生的人则不会说这种调值了
【回复】从我听起来,这是很自然的清末北京话口语读音
【回复】回复 @北京挨踢行业 :没有啊,当时阴平553,阳平45,不会混。你只是觉得当时的阳平跟现在的阴平接近而已。
前锋韩光成:
以前有人说1905年录制的一段粤曲是最早的汉语录音,没想到能找到更早的

【回复】1905年肯定不是最早了,1903年1904年的京剧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谭小培冒充他爹录的《卖马》
【回复】回复 @Fooliiishchen :看看老广州话跟老北京话哪个听着更土 。。。
Coco_P:
有几个字明显不会读,随便糊弄过去[抠鼻]

【回复】有确实读了大白字儿的,也有那时候儿的读音跟现在不一样的,就别为这点儿事儿争个脸红脖子粗的了 。。。
【回复】我说读错了,一堆人评论是读音不一样,他们真就只管卖弄学识,甚至不愿意把这段录音仔细听完
【回复】回复 @jojo2323233 :切吾切,以反人之切[滑稽]
蚂蚁样:
明显咬成尖音的膝和消两个字也确实是尖音字,其他尖音字则大多作团音,可能这大爷是不分尖团发展期的最后一期

【回复】这是你脑补过度了,那两个字根本就听不出尖音呀。而且北京的尖团在 18 世纪末就已经完全合流了
【回复】尖团难分,我也不分[藏狐]
【回复】回复 @為神馬捏 :很多地方,好多下面的县城都带尖音。比如七,发音是cyi,膝syi,积zyi,西syi,消siyiao都带这种。说什么最后一期的这位小伙伴儿肯定是不知道中国方言的广大。[笑哭]
白羽在夜:
和溥仪说话的口音挺像,和现在北京话有点区别

【回复】溥仪说话很多人都觉得是东北口音,说明北京口音流变反而比哈尔滨快呢
【回复】确实 阳平调值比现在的北京话高 阴平和现在的北京北城话调值一样 比现在的北京南城话阴平调值低 这么看北城话应该是这个语音的直系后代 南城话应该在当时就和这个语音不同了
【回复】回复 @傍晚烛光 : 溥仪那个明显还是更接近北京话,只不过太多人总喜欢把变了一点调值的普通话当作东北话,就连保定话都有人说有股东北味,但其实和保定话最接近的是唐山话
千古啸:
没有一点讨厌的感觉……真不知道为啥现在的京片子有好多人讨厌

【回复】南城口音,以前北京城下九流讲的话
【回复】烦的是“网络北京话”,不好好说话,现实没那么说话的人
【回复】其实都是北京话,不过一个是清朝北京话,一个是新中国的北京话,行政区域都变了很多
我的光我的光:
作为荆轲刺秦王故事发生地的易县人(河北省保定市),我表示这个口音真的和我方言很相似。

【回复】讲道理确实像易县高陌和凌云册的话,前面那个人屁都不懂
【回复】我们这里离北京也就两小时车程。
破雾而出的鲜花:
第一眼把标题看成了法国人读的,心想这中国话倒也学得不错,定眼一看是法国人录制的

CR200J禁止升弓:
读书音还可以听得出明显的喉塞音(入声残余?),尖团也可以听出一点点区别,和后来的新国音乃至其衍生的普通话不同。

【回复】喉塞音单纯是读书时才有的,听听中学生读古文,也会加入一些喉塞音。可能是为了听起来更顿挫就自然加上了。
奇传:
那声音跟现在流传下来的二三十年代相声的录音差不多。

五钩神飞枪:
这段录音确实很像张寿臣,其实相比之下跟连阔如才是真的像,简直一模一样【[评书]连阔如先生演说《东汉演义》之“三请姚期”、《水浒传》之“鲁达除霸”、《三国演义》之“辕门射戟”录音-哔哩哔哩】 https://b23.tv/x815cSy

历史 方言 清末 老北京 吟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